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理发死舅舅”到底谁说的?“二月二龙抬头”又有什么讲究?

“正月剪头死舅舅”这句民谚在我国流传已久,记得小时候每逢正月家乡的大小理发店皆会关门大吉,休息一个月,直到“龙抬头”之日才再度开张营业。

那么,什么是“龙抬头”呢?

龙抬头,也就是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所以,在这一天理发,预示着新的开始。

那么,为什么正月不能剪头,而且,还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之说呢?

鲜为人知的是,这句传承了近三百七十年的谚语,原话为:

“正月不剪头——思旧”。

这并不是一句关于理发与舅舅生命安全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诅咒,而是清初汉人摸着锃亮的脑门由衷地发出的喟叹。

满人入关之前,就已延揽了大量汉人作为鹰犬。且不说原本就生长于白山黑水之地的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奠定清朝国统的开国元勋,单单归降满清的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孔有德等武将,个顶个都是帮助满清统治者开疆扩土的好手。

“吾曹栉风沐雨数十年,譬诸行道,吾等皆瞽。今犹得一导者,吾安得不乐?”

从多尔衮的这句自白里,我们不难发现当时满清对汉人的态度是相对温和甚至是谦恭的。这一时期的满人虽已突破那道山海关,但西方尚有张献忠、李自成的叛军,南方亦有南明老朱一家子的“余孽”,东南还有盘踞台湾的郑王爷。单凭满清的那点家底——八旗军,显然无法平定如此众多的“反逆”,还需借助汉人的力量。

因此,在顺治元年小皇帝所下达的一系列圣谕中,就包括了一条:“文臣衣冠暂从明制”。不过,这种“宽仁”的态度在短短一年后变了味道。随着清军击溃了被瘟疫偷袭的李自成部,并扫除了长江流域的南明遗党后,多尔衮借皇帝之口颁布了《剃发诏书》:

“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划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乎,若不统一,终属二心。自发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为惜发争留,决不轻贷。”

从字意上来看,该诏书充满了“人文关怀”,什么“君父民子”,什么“中外一家”,让人读来如沐春风。殊不知,在若干年后鬼子张贴的“大东亚共荣标语”中,我们亦能读到类似的“亲善”。在这段文字的结尾,轻描淡写地提到“决不轻贷”四字。

那么,“不轻贷”意味着什么呢?

砍头!

这篇《剃发诏书》实则经过了清代史官的修撰和删改,其实,整段话可用十个字概括“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想要保住脑袋,就得刮掉顶心上的头发,将脑后的杂毛扎成辫子。几乎在《剃发诏书》颁布的同时,大街小巷的剃头匠都乐开了花,他们将圣旨挂在了剃头挑子上,告诫百姓响应清廷之号召。

那么,那些不肯剃头的汉民,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呢?

嘉定,是明清时期的江南重镇。《剃发诏书》颁布到这座小城时,前朝左通政时候峒曾与前朝进士黄淳耀召集了几万名嘉定军民发誓用生命捍卫发型。面对这种不肯屈从于满清正统的“顽固派”,贝勒爷勒克德浑自然要亲自上阵将这些不肯剃头的家伙杀个精光。

面对汹汹来袭的满清鞑虏,嘉定军民靠坚固的城墙守了好多天。没想到天公不作美,降下瓢泼暴雨,恰逢叛将李成栋带着一批红衣大炮为勒克德浑助阵。在雷声与炮声中,嘉定城墙轰然倒塌。清军像金秋的蝗虫一般涌入城内,与义军进行血淋淋的巷战。

这场巷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候峒曾不可力敌,抱着两个幼子投水而亡,黄淳耀见大势已去,亦以白绫上吊自尽。收拾了义军过后,明朝降将李成栋竟下令对城里的两万名汉族同胞挥舞屠刀,将城内残余的百姓赶尽杀绝。

二十二天后,清军在郊外偶遇一伙不肯剃头的军民,在李成栋的指挥下又一场屠杀开始了……八月十六日,类似的场面再度上演,李成栋完成了“嘉定三屠”的“奇迹”。

相比于嘉定,江阴城的面积更小,人口更少,其军事地位亦显得无足轻重。当地百姓为了保住受之父母的头发,推举不入流的小吏阎应元作为守城官。在接下来的八十一天中,阎应元与九万名江阴百姓同仇敌忾,创造了杀敌七万五千人的战绩。

阎应元向满人展现了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将三十六计运用得淋漓尽致。城内的老者主动请缨,带着装满炸药的银箱诈降,在一声轰鸣中与一位清军王爷、三位清军将领及三千多名清军同归于尽。在江阴城被清军攻破之后,身负重伤的阎应元投河自尽。

清军将其从河中捞出后,猛刺其膝盖骨,想要让阎应元跪倒在地。谁知,阎应元竟用最后的力气支撑住身体,直至倒下仍不使膝盖折弯。此战过后,江阴九万七千名军民均遭荼毒,唯五十三人藏在寺庙的佛塔上逃过了屠杀。

在阎应元慷慨就义的前一天,他在江阴城墙上写就绝命诗: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守城,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倘若身怀武艺的志士能够在战场上遭遇敌军,即便他要面对的是数倍于自己的强大力量,亦可靠“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赚了”的信念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换个壮烈的收场。

然而,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来说,一旦沦为敌人的俘虏,那就只能任由敌人凌辱宰割了。

左懋第虽为兵部左侍郎,但他效忠的是南明小朝廷,所以,他着实算不得什么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在《剃发诏书》颁布时,他被南明派到北京与清廷进行交涉。

听闻“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传言后,左懋第并未予以理会,可他手下的随行人员艾大选却贪生怕死,遵照清廷的统治扎起了辫子。

左懋第见状,立即用棍棒将其殴打致死。

多尔衮听说了左懋第的事后,便派已归降的左懋泰(左懋第的同胞弟弟)去劝降。见弟弟前来,左懋第冷笑着问道:“你不是满清的大员吗?怎么能冒充我左某人的弟弟呢?”说罢,便将左懋泰踢了出去。

当左懋泰将兄长的情况汇报给多尔衮后,这位摄政王大为光火,当即亲自召见了左懋第,询问道:“你为什么不遵从圣旨剃掉头发?”左懋第毅然决然地说道:“脑袋可以断,但头发是决计不可断的!”多尔衮未曾想到左懋第竟有如此风骨,恼羞成怒之下竟不顾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礼数,将左懋第杀之后快。

明兵部侍郎张同敞与大学士瞿式耜双双被俘,俘虏了他们的正是归降满清的叛将孔有德。孔有德满口仁义道德,以孔子后裔自居,希望两人能归顺满清之“正统”。张同敞、瞿式耜闻言,立即喝骂道:“你不过是毛文龙手下的走狗,平日里替毛文龙跑腿倒夜壶的角色,你也配称孔圣后裔?”

孔有德被骂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面红耳赤地命人将瞿式耜和张同敞打入大牢。为了报复二人,孔有德安排狱卒将瞿式耜和张同敞剃了光头,没成想两人根本没将此当回事。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天里,瞿式耜与张同敞每天都会赋诗,明嘲暗讽满清王朝。到了受刑的那天,瞿式耜朝着南明朝廷的方向端正衣冠,顶礼朝拜,随后慷慨就义。张同敞被斩首后,其身躯屹立不倒,头颅在地面上弹跳了三下。

两人在狱中留下了数十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有一首道: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

三百年来恩泽灭,头丝犹带满天香。

斯人已逝,活着的老百姓不愿以生命进行抗争,所以只能乖乖地剃掉头发,归顺清统。不过,虽老百姓不会以身家性命为筹码,公然与满清唱反调,但他们亦会通过独特的方式进行抗议。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句谚语“正月不剪头——思旧”一样,每年正月,老百姓都不约而同地远离剃头挑子,表达对前朝的怀念,及对牺牲的抗争者的哀思。

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窥见,即便是在康雍乾盛世,满汉之间的宿怨仍未消弭。不过,满清统治者能够以处于绝对劣势的人口数量,统治人口基数庞大的汉民将近三百年,在政策上自有独到之处,甚至,有许多政策比前朝更加高明。清代统治者亦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平定准噶尔之乱、收复台湾、不再修建长城等。到了最后,满清统治者甚至牺牲了满族的语言及文字,融入了泱泱中华。

但令人费解的是,连语言和文字都可放弃的满人,偏偏在无关紧要的服装和发型上较真,酿造了人间惨剧后又埋下使自身覆灭的种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

【《明史》、《清史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
历史很少提的屠杀,遇难人数将近一百万,却被我们所遗忘
“正月剃头死舅舅”背后的那个丑恶灵魂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得有多可怕!
明末最悲壮的守城战:10万百姓对抗24万铁骑,硬是坚守81日
为什么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