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车韵府》文献源流与性质考论

万 献 初

(刊《文献》2015年3期)

 

   提 :本文经考辨认为,《五车韵府》是清初编定刊刻的韵书,实际上是由明末陈荩谟《元音统韵》二十二卷中的“统韵”十卷独立而成。该韵书统象数与韵学而多作变通,统今韵、等韵而各有分工,其音系性质是在传统《诗韵》框架下暗含通用读书音的时音特点。晚清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的世界上首部华英字典也名《五车韵府》,是将陈荩谟《五车韵府》所收韵字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注释则用英文。两部看似完全不同的《五车韵府》,其实具有紧密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五车韵府;陈荩谟;马礼逊;文献源流;韵书性质

 

   在编撰《中华大典·音韵分典》过程中,我们普查古代音韵学文献,发现名为《五车韵府》的书有两种:一是传统的“诗韵”系韵书,一是英国人编的汉英词典。两书粗看似乎互不相干,细看则实有紧密联系。而且,作为中国传统韵书的《五车韵府》,在作者著录、编撰体例与内容、刊印源流与版本、韵书的音系性质等方面,或含混不清,或存在争议,值得澄清、考辩的问题不少,因考论如下。

一、《五车韵府》的版本与作者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五车韵府》,作者潘应宾,山东济宁人。成书于康熙戊子(1708年)。书中的分韵基本依据陈荩谟《皇极图韵》而有所更改。平声韵目为:公杛乩附姿韵居姑乖垓皆圭巾均昆根干官间关坚涓交高歌附戈韵江光附冈韵瓜家遮附鞾韵庚京肱附扄韵钩朻今兼椷甘。入声韵目为:谷匊吉橘刮葛戛骨格佸结玦角各郭国附郹韵给荚甲閤。”[1][2]明确著录《五车韵府》的作者为清人“潘应宾”。

   阳海清等《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著录:“《五车韵府》十卷,明陈荩谟撰,清邵瑛辑,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慎思堂刻本。”注明藏浙江省图书馆。[3]查浙江省图书馆实有此书,只是《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误著录“胡邵瑛辑”为“邵瑛辑”。

   有关此书的详细信息,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所述最为详细,其著录云:“《五车韵府》十卷,刊本,十册。20.1x14.5cm。八行,大小字相间,大字十二字,小字双行二十四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镌‘慎思堂’。线装,函套。明陈荩谟撰,明胡邵瑛辑,清范廷瑚甫梓,清潘应宾序。清康熙五十三年(版)。”书中有“水云楼主曾藏”印章。著录者案语云:“按此书即陈荩谟《元音统韵》之《统韵》十卷。《元音统韵》一书,《四库总目》小学类存目著录。《元音统韵》一书,《中国善本》(经5129号)著录,为康熙五十三年范廷瑚刻本,山东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有藏。《人大善本》著录康熙四十七年慎思堂刻乾隆二十七年玉衡堂印本《五车韵府》,有‘云间玉衡堂藏版’扉页,或即此本。”又附注:“原本卷端、卷末及版心所题‘元音统韵’,此本均挖改作‘五车韵府’,卷端、卷末及版心之卷次亦加挖改。”[4]

   今查得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五车韵府》十卷、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五车韵府》十卷,均为“明陈荩谟撰、胡邵瑛辑,清康熙四十七年慎思堂刻本”,与浙江省图书馆所藏相同,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慎思堂刻本。

   《五车韵府》与《元音统韵》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存目著录“《元音统韵》二十八卷”,今检《四库存目丛书》经部215-216册,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范廷瑚刻本,为“《元音统韵》二十八卷,明陈荩谟撰,清吴任臣补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所藏与山东省图书馆藏本同。

   陈荩谟(1598?—1678?),字献可,号䃤庵,晚号澂真子,浙江檇李(嘉兴府秀水县)人,明末诸生,曾受学黄道周。黄道周(1585—1646)以理学名家而兼通西学,因而陈荩谟擅长象数之学,精于步算、占验之术,对历算、几何等西学颇有研究,撰有《䃤庵椠》一卷、《度测》三卷、《象林》二卷及《祥异编年》等著作,在中国科技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陈荩谟又通经学、音韵学,撰有《易传》、《孝经疏义》、《皇极图韵》一卷、《元音统韵》二十二卷(其中“统韵”即《五车韵府》十卷)及《乐律希声》等。《五车韵府》是《元音统韵》中韵书“统韵”部分的独立成书,作者自然是陈荩谟。现就两书的韵目和行文作比较,以辨明两者的关系。

   先看康熙四十七年慎思堂刻本《五车韵府》总目所列142韵目:

   卷之一平声:一公、二杛、三乩附姿韵、四居、五姑;卷之二平声:六乖、七垓、八皆、九圭、十巾、十一均、十二昆、十三根、十四干、十五官、十六间;卷三平声:十七关、十八坚、十九涓、二十交、二十一高、二十二歌附戈韵、二十三江、二十四光附冈韵、二十五瓜、二十六家、二十七遮附鞾韵、二十八庚;卷四平声:二十九京、三十肱附扄韵、三十一钩、三十二朻、三十三今、三十四兼、三十五椷、三十六甘。

   卷五上声:一𩌋、二㤨、三纪附子韵、四矩、五古、六拐、七改、八解、就癸、十卺、十一捃、十二衮、十三䫀、十四秆、十五琯、十六柬;卷六上声:十七掼、十八絸、十九卷、二十皎、二十一稿、二十二哿附果韵、二十三港、二十四广附𨟼韵、二十五寡、二十六贾、二十七者、二十八梗、二十九景、三十矿附颎韵、三十一苟、三十二九、三十三锦、三十四检、三十五鋄、三十六感。

   卷七去声:一贡、二供、三记附恣韵、四句、五固、六怪、七盖、八介、九桂、十靳、十一攈、十二棍、十三艮、十四幹、十五贯、十六谏;卷八去声:十七惯、十八见、十九眷、二十教、二十一告、二十二个附过韵、二十三绛、二十四桄附焵韵、二十五挂、二十六架、二十七蔗、二十八更、二十九敬、三十轰附澃韵、三十一姤、三十二炙、三十三禁、三十四剑、三十五鉴、三十六绀。

   卷九入声:一谷、二匊、三吉、四橘、五刮、六葛、七戛、八骨;卷十入声:九格、十佸、十一结、十二玦、十三角、十四各、十五郭、十六国附郹韵、十七给、十八荚、十九甲、二十閤。

   康熙五十三年范廷瑚刻本《元音统韵》“统韵”十卷总目所列142韵目:

      九卷:统韵平声一公至五姑,十卷:统韵平声六乖至十六间,十一卷:统韵平声十七关至二十八庚,十二卷:统韵平声二十九京至三十六甘;十三卷:统韵上声一𩌌至十六柬,十四卷:统韵上声十七掼至三十六感;十五卷:统韵去声一贡至十六谏,十六卷:统韵去声十七惯至三十六绀;十七卷:统韵入声一谷至八骨,十八卷:入声九格至二十閤。

可见《五车韵府》与“统韵”的韵目全同,只是《五车韵府》十卷是从卷一排到卷十,《元音统韵》二十八卷是将“统韵”十卷排在九至十八卷,对比总目及各卷目录,两书都是平上去各36韵入声20韵,合计128韵,再加附韵14韵,实际为142韵目。核对韵目代表字,只有《五车韵府》上声“一𩌋”在《元音统韵》“统韵”中作上声“一𩌌”,余者全同。

   再对比《五车韵府》与《元音统韵》“统韵”的行文。以平声“一公”韵前“见、溪、疑”三声母下46个被释字的全部字形、注音、解释为例,逐字比对,行文无一字不相同。完全可证两书本是一书的前后分开刻印,前书是后书中独立的一部分。

   既然《五车韵府》就是明代陈荩谟《元音统韵》“统韵”的独立成书,为何会有学者著录为“清潘应宾撰”呢?潘应宾(1653—?)字銮客,号雪石,山东济宁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康熙四十四年升任翰林侍讲学士。《潘雪石生平图传》载他曾经参与校对《会典》,编纂《明史》,奉敕修《大清一统志》。康熙戊子年,潘应宾为陈荩谟书作序云:

   献可陈先生《统韵》一书,盖本邵子天声地音之法,而统古韵、唐韵以集其成者也。……当先生书成时,年已垂耄,未获剞劂公世。幸其门人含一胡君,面承先生之训,俾令订正。于是北走燕齐,南游闽粤,积精多年,踵事辩讹,而其书始大备。忆曩在史馆时,余通家沈学士芷岸为余言:幼时曾受业于陈先生,得其学而惜失其书。继蒙皇上以韵学召问,访其书,竟不可得。呜呼,迄今去先生才三十年,而知者罕矣。使无人焉辑其书而绍其学,其不即于羽陵蠹而同于广陵散也几希矣。丁亥冬,余采药罗浮,晤胡君于湞江,挟其书讲论浃旬,益叹是书之广大精微,必能传世。在粤之士大夫思表章绝学,谋付剞劂以公诸海内。我知是书一出,海内必翕然知音韵之有统,而歌詠可以播之乐章,则萧韶雅颂之盛益有助于圣世矣。是为序。时康熙戊子闰月朔,翰林院侍读学士山左潘应宾撰。

   康熙戊子,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经核对《五车韵府》与《元音统韵》,潘应宾此序均排在两书之首,且一字不差。这大约就是学者们著录潘应宾撰《五车韵府》的由来吧。

   《元音统韵》各卷首正文前署:“嘉兴陈荩谟献可甫订,同里门人胡邵瑛含一甫纂,三韩后学范廷瑚君重甫梓,西泠后学薛泓漪亭甫校,罗峰后学苏眉若山甫校。”潘应宾序之后又有范廷瑚《元音统韵》序:

   陈先生寿臻大耋,未及梓就而殁。幸有同里门人胡含一深得其传,复精研三十余载,斟酌参考,宝笥帙中。凡五种:曰通释,曰类音,曰通韵,曰古韵疏,曰唐韵疏,其书可分可合。惜胡先生亦年逾中寿,久客粤中,思继成功,因时事多阻,赍志而殁。先生与余知交,卒之日,将其传稿尽付与余,嘱成其业。受书之日,即延请宿儒共为辑理,纂集成编。闭户三年,幸获成功。其《字汇补》者,乃仁和吴任臣所辑,其例凡三种:曰补字,曰补音义,曰较讹。仍分地支十二集,以补《字汇》未有之字。虽奇诞不经,固原集所遗。然稽古无徵者,亦削而不录。因付剞劂行世,公之天下,传之来兹,为读书识字人阐扬声音字韵之源流,以毕前人苦心。惟愿高明夙学赐之针砭,正其讹谬。俾不悖戾先贤,迷误后学,是所望也。时康熙岁次甲午仲春,上浣三韩后学范廷瑚谨识。

范廷瑚是康熙五十三年慎思堂刻印《元音统韵》的主持人。据潘序、范序及上文未引的一些说明,综合序、正文内容,参考两书各传本著录,可勾勒两书撰作、刊印的始末。

   明末清初(1653年前)陈荩谟完成《元音统韵》二十二卷初稿,初名《皇极统韵》,有:“通释”二卷,“类音”六卷,“统韵”十卷,“古韵疏”二卷,“唐韵疏”二卷,书未及刊刻而陈氏辞世。其门人胡邵瑛(字含一)受托保存书稿,且多年辑补订正,才至“书始大备”。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应是胡邵瑛延请翰林学士潘应宾为陈氏书作序。因“其书可分可合”,故先取韵书“统韵”十卷,由广东慎思堂刻印,未刻“通释、类音、古韵疏、唐韵疏”四种,潘应宾支持了该书的出版,也就是今传《五车韵府》十卷。

   全书稿几经周折,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范廷瑚(字君重)受陈荩谟门人胡邵瑛临终托付,整理陈氏遗稿。因陈氏“类音”六卷原由删《字汇》而成,故将清人吴任臣编撰的《字汇补》六卷依例补入,以显字书全貌,终成《元音统韵》二十八卷修订稿,出资仍由广东慎思堂刻板印行。

   约于康熙末至雍正间(1723—1735),胡邵瑛后人又将《元音统韵》之“统韵”十卷独立出书,在原版上挖改,卷端、卷末及版心的“元音统韵”挖改作“五车韵府”,又将卷端、卷末及版心原《元音统韵》二十八卷的卷次挖改为《五车韵府》十卷的卷次,仍由慎思堂印行。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有江苏松江县玉衡堂新印本《五车韵府》行世。

   因此可推知,今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五车韵府》十卷,均为明陈荩谟撰、胡邵瑛辑、潘应宾序,清康熙四十七年慎思堂刻本。今山东省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所藏范廷瑚刻本《元音统韵》二十八卷,均为明陈荩谟撰、胡邵瑛订、清吴任臣补辑、潘应宾序、范廷瑚序并主梓,康熙五十三年慎思堂刻本。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所藏,是在康熙五十三年范廷瑚刻本《元音统韵》中“统韵”十卷版上挖改而成的《五车韵府》十卷。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所藏,应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玉衡堂据慎思堂刻版所印行的重印本。

   至于《五车韵府》的作者,当然只能是明末的陈荩谟,不会是清代的潘应宾。

二、马礼逊《五车韵府》与陈荩谟《五车韵府》的文献联系

    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英国传教士,1807年进入中国的澳门,随后转入广州,加入英国东印度公司,后被聘为广州商馆中文翻译。他努力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主译全部《圣经》,编撰《华英字典》,还出版了多种中英文著作。

   马礼逊1810年后开始编撰《华英字典》(又名《中国语文字典》),由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出版。1815年出版第一卷《字典》;1819年出版第二卷《五车韵府》;1820年出版《五车韵府续》;1822年出版第三卷《英汉字典》。马礼逊《五车韵府·前言》:

   本部字典建立在陈先生(ChinSee-sang)编纂的中文典籍《五车韵府》之上。据说陈先生毕其一生收集了该书收录的汉字,但他在该书出版前就已去世。他把手稿托弟子含一胡(Han-yih-hoo)保管。为增修字典的内容,后者走遍了中华帝国。陈先生的一些弟子占据了帝国的显要位置。当康熙皇帝计划编纂《康熙字典》时,他的其中一位学生潘应宾(Pwan-ying-pin)向这位伟大的君主提起了其老师的这部遗作。经过一番搜寻后,他们最终从含一胡手上找到了这本仍未付梓出版的字典。《康熙字典》的编纂似大量采用了它的内容,因为两本字典中的有些释义常常一字不差。潘应宾支持《五车韵府》出版,并为该书撰了序。

   这段文字,说明《华英字典》的第二部取材于陈荩谟《五车韵府》。交代陈荩谟门人胡邵瑛(含一)艰难保管并增修了先生的书稿,身居高位的潘应宾支持了《五车韵府》的出版。《康熙字典》的编撰大量采用了《五车韵府》的内容。其实《五车韵府》采用明代梅膺祚《字汇》的收字与解释,所以涵盖面很广,《康熙字典》是承用《字汇》的内容。

   “五车”一语,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形容书多。明代凌稚隆所编《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仿阴时夫韵府群玉》而成,在每韵之下依次列出小篆字头,字下再以韵隶事,是篇幅巨大的按韵编排的类书。因其所收书极为广泛,故以“五车”为名。陈荩谟《元音统韵》所统甚宽,“统韵”统古今之韵,收《字汇》内容,涉及书籍极为繁富,故其后人以《五车韵府》名之。马礼逊第二部字典直接取材陈氏《五车韵府》,覆盖汉字、汉语典籍很全面,因而也承用《五车韵府》为其字典之名。

   马礼逊《五车韵府》以汉字为被释字头,按读音的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用英文发音拼注各字读音,再列该字所组词语进行解释,然后举出使用该词语的例句,例句包括中国的五经四书、佛经、诗词、小说、土俗语等。是一部包含单字、词汇、成语、句型的英汉对照词典,解释详细,例句先用英文后出汉语。全书六大本,浩浩4595页,不愧“五车”之名。

   据叶再生《中国近现代出版通史》(华文出版社2002)考证:《五车韵府》是世界上第一部华英字典,第一部用中文铅字从左至右横排并向左翻阅的机制纸单面印刷书籍,马礼逊是将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在编《五车韵府》的过程中,马礼逊还为该字典制定并使用类似于金尼阁(1577—1629)《西儒耳目资》综合利玛窦形成的“利、金方案”而适用于广东语音的汉语拼音方案,为汉语拼音方案的最终形成作出有益的探索。

马礼逊之后,英汉字典《五车韵府》多次印行,直至清末还有署名金约瑟撰的《改订增广五车韵府》,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石印本,是晚清与马礼逊《五车韵府》直接关联的最后一个版本。此外,英国人莫里森(Morrlson)也编过一本名为《五车韵府》的字典,嘉庆二十五年(1820)铅印本一册,今首都图书馆有藏本。该字典是将陈氏《五车韵府》所收韵字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注释则用英文。

三、陈荩谟韵书文献所体现出的性质特点

   先看陈氏韵书有无“时音”的特点。陈荩谟在撰《五车韵府》、《元音统韵》之前,撰《皇极图韵》一卷,有崇祯五年(1632)石经草堂刻本。其《皇极图韵·总述》谓“《皇极图韵》者,从康节先生《皇极经世》‘声音唱和’之说而推引之者”。经文献对比可知,陈氏《皇极图韵》、《元音统韵》(含《五车韵府》)承邵雍《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余续,将音韵之学附会于《易》学象数,故韵书结构、韵图体制、韵目数量等,受邵雍《易》学一定之数的制约,往往与实际语音不完全相合,需作变通与调整。

   《皇极图韵》韵图部分称“四声经纬图”(后有“转音经纬图”),将反切条理化,利于查找及辨音读,实即练习读音的音节表。“四声经纬图”分平上去入四图,声母用三十六字母,韵母各分列三十六韵,平声三十六韵为“东冬支齐鱼模乖咍皆灰真文魂寒桓删还先元萧豪歌戈阳光唐麻遮庚青肱侯尤侵覃盐”,其中“魂麻遮肱”四韵各含两个韵类,实有舒声四十韵类(上、去韵类同);入声图三十六行韵目多重复,实只有二十二入声韵类。

“四、六”及其倍数是《易》之象数,故陈氏《皇极图韵》用“四声、三十六字母、三十六韵”等数来结构韵图,寓包举天地四方之意,《五车韵府》、《元音统韵》也如此。陈氏《元音统韵序》云:“天声为唱,止三十六。地音为和,止百四十四目。……一韵为经,三十六统纬之成一目,目则三十六。各以三十六统纬之而成四声百四十四目、五千一百八十四声。举天地间群籁之有字无字尽该焉矣。”以“六六三十六”的天地象数为限定,“天音为唱”是经,得三十六韵,四方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各36韵,理论上得144韵;“地音为和”是纬,以声母“三十六字母”为统,144韵纬以36字母,得5184声(音节)。这就汉语音系的总音节数,理论上有字、无字的音节就都统括在内了。

   实际操作上,《五车韵府》平上去三声各36韵,为108韵,入声只列有字者20韵。然实际韵数不止这些,“三十六”数又不能增减,于是就加“附韵”,四声共加“姿子恣、戈果过、冈𨟼焵、鞾、扄颎澃郹”14个附韵。108+20+14=142,则《五车韵府》实列142韵目。

     陈氏的分韵,是在《诗韵》(平水韵)106韵基础上作分并而成的,每一韵目下都标注与何韵通用、源自《诗韵》何韵、与《诗韵》何韵相杂。如:平声“一公”下标“通杛韵,即诗韵一东”;“二十交”标“通二十一高,即诗韵二萧并三肴”;上声“十八絸”标“通卷韵,即诗韵十六铣并杂十三阮”;入声“四橘”标“诗韵杂四质并五物”。根据各韵目所标及正文各韵列字,可列出《五车韵府》平声41韵(以平赅上去)、入声21韵与《诗韵》平声30韵、入声17韵的分并对应关系。前者加粗为《五车韵府》韵目,后者为《诗韵》韵目:

   公杛--东冬;姿乩圭垓--支微齐灰;居姑--鱼虞;乖皆--佳;巾均昆根间关坚涓--真文元先删;干官--寒;交高--萧肴豪;--歌戈;瓜家遮鞾--麻;江光冈--江阳;庚肱京扄--庚蒸青;钩朻--尤;--侵;--覃;--盐;--咸。

   谷匊--屋沃;国格郹吉橘骨结玦戛刮--陌职锡质物月屑黠;葛佸--曷;各角郭--药觉;--缉;--合;--叶;--洽。

   《五车韵府》(《统韵》)反切上字直接用三十六字母,反切下字直接用142韵的韵目字,故其反切无可多说。声调“平上去入”四声,与《诗韵》同。声母用三十六字母,分七音顺次标注为:角(牙音):见溪群疑;徵(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商(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羽(唇音):帮滂並明非敷奉微;变徵(半舌):来;变宫(半喉音):日。后加数字一至十是每组字母的顺序标号,如“公”小韵标“见角一”,“封”标“非羽五”,“慵”标“禅商十”等。这七音三十六母跟宋金元等韵图所用相同,离明末的时音声母较远。而韵母142类,则不同于《广韵》206韵,也不同于《诗韵》106韵,其中的分并变化透出很多语音演变的信息,体现了《五车韵府》所含音系的性质特点,值得讨论。

   宁忌浮先生认为:“《统韵》合并支微齐灰,立姿圭乩垓四韵;将陌职锡三韵开口细音字与质韵字合并,立吉韵。这些都与时音一致,比《诗韵》进步多了。”但他的元音、正音与时音对立,因而“他排斥时音,排斥方言”,故“《元音统韵》几无时音可言”。[5]

   整体看来,陈荩谟“统韵”(《五车韵府》)虽以“统古韵、今韵、等韵为一体”为主旨,在“通释”中强调“三十六字母清浊划然,如律吕不可增损失”,且批评时音知照合流、泥娘合并、影喻疑合为零声母,声调系统保留《诗韵》的入声,韵类中保留闭口-m尾韵,“东、冬”时音已同却仍分为“公、杛”两韵等,是存传统《诗韵》音系而有背时音的。但陈荩谟生活在明代末年,其韵书以“统”为宗旨,《元音统韵》统“文字、音韵、训诂”而汇“字书、韵书”为“可合可分”之一部大书,其韵书是统“古韵、今韵、等韵”为一体的。其《古韵疏》、《唐韵疏》偏于“古韵”(上古、中古),《五车韵府》(“统韵”)偏于“今韵”和“等韵”,虽以传统“诗韵”为基础,但自觉、不自觉地涉及时音则是明确可见的。

   《五车韵府》涉及时音,宁先生所列分韵四点是明证。《五车韵府》142韵的分合重组明确表现了时音的特点。如合并《诗韵》“支微齐灰”四韵,重组为“姿圭乩垓”四韵,是自觉反映时音中舌尖元音[ɿ、ʅ]分化并独立出来的语音事实。将《诗韵》“萧肴豪”三韵重组为“高交”二韵,反映的是时音元音简化为ao、iao的开口、齐齿二韵母。将《诗韵》“江阳”二韵靠拢并重组为“冈江光”的开齐合三韵,体现了时音开口二等韵与三等合流为齐齿呼韵母的特点。再如将《诗韵》入声“陌职锡”三韵的开口细音并入“质”韵,而立齐齿呼“吉”韵;将“月屑”的开口细音析出合为“结韵”,也是南方时音入声分并实际情况的反映。

   反映时音特点最突出的是“四呼”的明确分列与标注。陈氏《皇极图韵》“四声经纬图”仿《韵法横图》,分36韵类,各类分平上去入列字,再列“开、齐、合、撮、闭”五呼,其“闭口呼”之“侵、盐”二韵仍然着眼于闭口-m尾韵的独立,与区别韵头的“四呼”属不同层次。《元音统韵》卷二“通释·订正字母”将三十六字母按“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分类,标“开、齐、合、撮、闭”五呼与“宫、商、角、徵、羽”五音相配,但实际应用还是主要标四呼,卷一“通释·广华严字母”曰“其根韵为开口,居韵为撮口,基韵为齐齿,姑韵为合口”,是明确分四呼。《五车韵府》每一韵目下都标明四呼,如平声七垓标“开口”、三乩标“齐齿”、一公标“合口”、四居标“撮口”。平声36韵中“干坚官涓、(姿)乩姑居”等是自觉的四呼分立。“四居、五姑”是“撮口、合口”之别,“十八坚、十九涓”是“齐齿、撮口”之别。将《诗韵》“庚蒸青”三韵分析重组为“庚京肱扃”四韵,是重新分为“开齐合撮”四韵等。万献初考察百种近代韵书、韵图中四呼形成的历时进程,结论为:“明初《洪武正韵》(1375)‘鱼[y]-模[u]’两韵对立标志着撮口呼完全独立,《韵略易通》(1442)‘居鱼[y]-呼模[u]’分立是其后续,前代的《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等已经为近代四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的韵书韵图则是不断发展、完善并合理运用‘四呼’的介音体系。”[6]《五车韵府》全面而明确的四呼标列,完全打破《诗韵》等中古音系韵书两呼四等格局,显然是时音自觉而系统的表现。

   因此,《五车韵府》虽然以“统”为宗旨,“统”得很宽,以《诗韵》为依托,以三十六字母作反切上字,以142韵目为反切下字,看似守《诗韵》音系之旧。但陈氏全面分并重组《诗韵》的分韵归字,用时音“四呼”的全新格局来标注韵目,按时音的韵母实际来分化组合出一套新韵母系统,都是时音的自觉表现,至少是当时通用读书音系的自觉表现。因此,《五车韵府》文献体现出来的音系性质,是在旧韵书的框架内暗含了时音音系,至少是含有变化后的时音韵母系统,既然多处“与时音一致”,就不好说“几无时音可言”。

   再看陈氏韵书“统”的性质特点。陈荩谟《元音统韵》“自序”云:“忆焦弱侯之言曰:《尔雅》津涉九流,标正名物,讲义莫不先之,于是有训诂之学。文字之兴,随世转易,讹舛日繁,《三苍》之说始志字法,而《说文》兴焉,于是有偏旁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孙炎、沈约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弱侯此言,谓前人未有兼之者。余乃集三家之所长,发《皇极》之所秘,归于天人同然,成兹《元音统韵》。”明确其书的主要特点在“统”。

   《元音统韵》二十八卷,卷一、二是“通释”,分“释原、释法、释义、释例”,是全书的绪论,交代韵书源流、韵学术语、等韵理论及实践、本书框架和编撰体例等。

   卷三至卷八为“类音”,首列部首笔画检字表,随后是始子终亥按部首笔画排列的十二集字表。字表只列字音(声调、韵、声类)不出解释,如“类音·子集·一部”:“,平乩角一,入吉宫三;,平京徵一;,上稿角二;,入吉商二;……”。

   卷九至卷十八为“统韵”,《五车韵府》十卷即由此十卷独立而成韵书。韵书既列字音,又有解释。如《五车韵府》(统韵)平声·一公:“见角一:,见公切;无私也,正也,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又三公,官名也;又尊老皆曰公,妇称舅姑曰公姑;又官所曰公,《诗·召南》‘退食自公’;又事也,《诗·大雅》‘王公伊濯’;又与功同,《诗·小雅》‘以奏膚公’;又姓,汉有公俭;又公仪、公西、公叔、公行、公输、公都、公正、公士、公伯、公明俱复姓;又《谥法》‘立志及众曰公’;○从八从厶,八犹北,背也,厶音私,背私为公矣。,官也。……。溪角二:,溪公切;倥侗,颛蒙无知也。,崆峒,山名;又倥巄,山高貌。……”。

卷十九、二十是“古韵疏”,分古韵为五十五部:平声十六部、上声十六部、去声十五部,入声八部。四声非完全相承,韵部间有通转。宁忌浮先生经比对认定陈氏“古韵疏”剽袭吕维祺《音韵日月灯·同文铎》(1633)的“古韵”,谓其“韵字、反切,增补的韵字,韵字的排列次第,都与《同文铎》相同,注释也基本相同,唯删除了《同文铎》所引书证”。[7]

   卷二十一、二十二是“唐韵疏”,陈氏称“今韵”为“唐韵”,也就是“诗韵”。“唐韵疏”分韵106部,不加反切,字头下只有简单注释。陈氏用等韵学方法来分并“诗韵”的韵类和声类,具体用其“统韵”142韵按七音三十六字母来分割归并“诗韵”,显得系统而有序。他将七音“角、徵、宫、商、羽、变徵、变宫”各取部分笔画,配上一至十数字,做成36个简易符号,取代三十六字母,用来与韵目组合,标出音韵地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元音统韵》与明梅膺祚《字汇》关系密切,陈荩谟自序谓其书收“古今字体三万三千有奇,其分读四万一千有奇”,而《字汇》正收33179字,与陈氏“类音”收字数相吻合。“分读”指一字多音,如一字有平、去声两读,就在平声、去声卷重出,加上重出的字次,陈氏“统韵”(《五车韵府》)就有41000多字。“类音”是《元音统韵》的字表,相当于字书,按字形笔画分214部,部内按笔画数列字,依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正文前有分集目录,有检字表按部首笔画检索所需字,这些与《字汇》完全相同。只是“类音”仅标音读而无注释,《字汇》的注释只在“统韵”中原样保留。陈荩谟在《元音统韵·通释·释原》“统韵”条中说:“今所盛行《字汇》一书,稍胜昔者。因之为本,而削其重者讹者伪者,如武后所造、僭伪所名,无关经史正文。增其失收,补其注义,尽收于韵,命曰《统韵》,是曰韵书。”明确说明“统韵”(《五车韵府》)是以《字汇》为本,删削增补者极少。宁忌浮先生抽样比对“统韵”与《字汇》两个部首所收字及其解释,结果是“完全相同,无一字增减”。于是总结道:“陈荩谟将《字汇》33179字的注释全部删除,填上代表“统韵”声韵调的4个字,便完成一部新的字书——“类音”。又拆除《字汇》的214部,将33179字连同训释编入142个韵部中,便完成一部在明代韵书史上训释最详实的大型韵书——“统韵”。陈荩谟几乎不动笔墨,就将一部《字汇》改编成两部书,并且博得‘广大精微’的赞誉。”[8]说“类音”是删存《字汇》而成的字表,是不错的,“类音”是“统韵”音读材料的准备。然而,“统韵”(《五车韵府》)虽承用《字汇》的字头和解释,却完全作了新的韵书构架编排,依托 《诗韵》系统而暗含时音音系,有创建处不在少数,故赢得赞誉,不好说是“几乎不动笔墨”。

   总体来看,陈荩谟韵书文献所体现的性质特点如下:其《元音统韵》是“统”得很广,统字书、韵书为一书而可合可分,统文字、音韵、训诂为一炉而各有偏重。其《五车韵府》(“统韵”)也“统”得不少,统象数与韵学而多作变通,统今韵、等韵而各有分工。就《五车韵府》文献所体现的音系性质而言,也有所统:用等韵原理来安排韵书框架,当属进步;声调用“平上去入”四声、声母用三十六字母,是存《诗韵》之旧;韵母依《诗韵》分并为142类,是统今音,而用“四呼”作全新分类、切分多数旧韵组合成新韵,是自觉表现时音。

  因此,在传统《诗韵》的外在框架下暗含通用读书音的时音系统特点,是《五车韵府》的音系性质。也许正由于其“统古今”与“合时代”的结合,尽管材料收集上有剽袭之虞,完备性与实用性却是不差的,因而影响后人、外国人不少,依托《五车韵府》编撰的同名英汉字典相继出现,就是较好的证明。



[1]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231页。

[2]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231页。

[3] 阳海清等:《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5页。

[4]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编:《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香港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98、399页。

[6]万献初:《撮口呼形成、发展与应用的历时进程》,《励耘学刊·语言卷》,2011年第1辑,第171页。

[7] 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5页。

[8] 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98页。

 

  学习《说文解字》三阶段用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韵书综述
如何看待《词林正韵》中的“入作三声”
诗韵依平水
《诗词格律讲义》第一讲:韵
近体诗的押韵
(四)诗 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