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桥历史】吴桥县的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地理位置

吴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中部,位于河北省东南边缘,沧州地区南端。东与山东省宁津县、陵县毗连;南与山东省德州市为邻;西隔南运河与景县相望;北与东光县接壤。总面积582.9平方公里。

县境东西横距22公里,南北纵距34公里。县治桑园镇,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73公里,北距首都北京市253公里,东距宁津县界17公里,至宁津县城37公里,至陵县县城37公里。西至景县县城13公里,南至德州市界14公里,至德州市21公里。北至东光县界12公里,至东光县城32公里。

吴桥地处冀鲁交通咽喉,县境位于京沪铁路和京福公路的东侧;桑(园)宁(津)公路横穿县境;南运河沿县境西侧纵贯南北,交通方便。

建置沿革

吴桥县境域历史悠久。据范屯、东宋门等地出土文物考证,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聚居。

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载:“陶唐时治水分九州,邑当兖州之分”。在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分九州,吴桥属兖州。

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

西汉初,在今县地置安县、重平县。安县故城在今水波乡窑厂店,重平县故城在今铁城镇南三十里。安县属青州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渤海郡。

东汉时废安县,今县地为县,属州渤海郡;三国时为魏地,今县地仍为县,属幽州渤海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在安县故址置东安陵县(因区分于扶风之安陵县,故加“东”字),后,晋室东迁,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燕所属。至北魏天赐五年(408),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

隋开皇六年(586),析东光县之东廊城置安陵县。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德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陵县)置将陵县(故址在今陵县赵寨镇)。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

大业二年(606),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得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

隋末,河北窦建德起义,占据此地,国号“夏”,后为唐灭。

唐开德四年(621),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复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

贞观十七年(643)安陵县划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安陵县治徙白社桥(故址今景县安陵镇)。

宋景祜元年(1043),将陵县析长河镇,置长河县(故址今山东陵县境内),属永静军(今景州)。景祜二年(1035),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靖康二年,宋室南迁,县地属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属河北路景州。

元设行中书省,吴桥县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河间路景州。

明洪武元年(1386),吴桥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

清沿明制,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

民国元年(1912),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1913年,撤销府级建置,隶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属属津道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吴桥县为河北省属县。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9月,日军占据津浦铁路沿线,国民党吴桥县政府解体。1938年初,国民党地方武装二路军在高家集(今属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乡)设立吴桥县政府。1940年末,二路军被八路军消灭,所属吴桥县政府亦随之瓦解。

1939年2月,日军侵占吴桥县城,组织吴桥县公署,隶属沧州渤海道道尹公署。

1941年4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在吴桥东光边境地区,建立吴桥县抗日政府,仍属冀鲁边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1944年4月,东吴县抗日政府与东南县抗日政府合并为东南吴县抗日政府,隶属渤海区一专署。

1944年9月,东南吴抗日政府,复分划为东吴县抗日政府与东南县抗日政府。

1945年9月15日,吴桥县城解放,东吴县抗日政府进驻吴桥县城。

1946年2月,山东省政府决定按原疆域恢复东光、吴桥建制。吴桥县政府驻今吴桥镇,属山东渤海行署一专署。

1949年5月,吴桥县属山东省渤海行署沧南专区。

1950年6月,改属山东德州专区。

1952年10月7日,吴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

1958年11月,吴桥县与故城、景县合并,仍称吴桥县。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桑园镇,属天津专区。是年12月20日,划归天津市辖。

1961年7月,吴桥、景县、故城三县分治,恢复原建制。吴桥县划归沧州专区,县治桑园镇。

境域变迁

明以前,吴桥疆域无考。明清时代,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载:“县境东西宽40里,南北长70里。东至宁津县界25里,至县治50里。东南至山东陵县界30里,至县治70里。西南至山东德州界25里,至州治50里。西至景州界20里,至州治40里。北至东光县界40里,至县治70里。西北至河间府240里,至省城保定府420里,至京师640里。”

当时,吴桥县境东起刘朝士庄(今属宁津县西塘乡),西至郑庄(今属景县双庙乡),南起阎王张庄(今属山东省陵县赵虎乡),北至五里杨庄(今属县内赵辛乡),总面积674.2平方公里,为现在面积的1.16倍。

1941年6月,日伪吴桥县公署,将连镇运河以西南园子、戈普庄、东三里庄、西三里庄、后三里庄、五里庄、前七里庄、后七里庄、东宗庄、西宗庄、陆庄、前双庙、后双庙、小周庄、小王庄、董庄、郑庄、十王殿、李梅庄、施庄、十五里口、马庄、张家圈、王家浅等24个自然村,划归景县。1946年2月,山东省渤海行署一专署,恢复东光、吴桥、德县原县建置。将原德县桑园镇划归吴桥县。原吴桥县连镇划归东光县。

1950年,吴桥县划归德州专区。将德州市以北曹村一带划归吴桥县。

1952年11月,吴桥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桑园及其以南村庄仍属德州市。

1953年11月,桑园镇、刘池、大兴、罗辛、小第八、大第八等八个村划归吴桥县。

1964年11月,河北、山东两省,以漳卫新河为界,左岸为河北省,右岸为山东省。将原吴桥县大赵、张鳌、西塘3个公社的75个自然村划归宁津县;赵虎、赵寨、赵芙蓉、刘汉4个公社75个自然村划归陵县;将原宁津县道口公社的32个自然村划归吴桥县。

行政区划

明初,全县辖14里(仁和里、孝义里、丰乐里、安陵里、定原北里、定原南里、顺政里、顺义里、安德里、新德里、归仁里、新安里、归厚里、崇德里),为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里设里长。

清沿明制,后增加了保甲建制。康熙年间,全县共19个店镇(即连窝镇、安陵镇、西堂、赵寨、感德店、新镇店、避雪店、高家店、单家店、水波镇、庆丰镇、北徐王、波查店、范家小店、南徐王、沟店铺、东高家店、新集、窑场店)及迁民屯等146个村庄。

清光绪年间,全县为574个村庄,分21保(十家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保立正副保长,)。保甲分布为:

一、县东分统6个保,共辖137个村庄。

二、县南分统8个保,共辖123个村庄。

三、县西分统5个保,共辖99个村庄。

四、县北分统2保1甲,共辖102个村庄。

五、县西北沿河地方分统4甲,共辖113个村庄。

1928年,吴桥县实行区公所制,设五区(一区城关、二区沟店铺、三区赵宅、四区曹注、五区连镇)。区设区长,区下编乡、村,设乡长、村长。每25户为阊,五家为邻,设闾长、邻长。

全县284个编乡。一区61个编乡;二区60个编乡;三区59个编乡;四区57个编乡;五区47个编乡。

1939年,实行保甲制。每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一般每个自然村为一保。三至五个保联合成为一个联保。保设保长,联保设保主任。

1942年伪吴桥县公署废除区公所,分建40个大编乡(计1个镇,39个大编乡),并在城内设有“联乡办事处”,统率连镇、城关乡、彭家寺乡、黄河涯乡、老鸦张乡、双刘店乡、李自贤乡、城西梁乡、张家集乡、大曹乡、大悟寺乡、张家圈乡、东丁庄乡、高家集乡、孙公庙辛庄乡、高官乡、野竹李乡、郝庄乡、赵虎乡、大道孙乡、赵寨乡、避雪店乡、岔河乡、梨园乡、上村乡、张家洼乡、曹洼乡、佛刘庄乡、丝瓜张乡、岳庄乡、窑厂店乡、新镇店乡、徐羊皮乡、朱家寨乡、于集乡、刘家坊乡、赵辛乡、蒲庄乡、梁集乡、徐王乡。

1941年4月,中共冀鲁边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在东光县小口一带,成立吴桥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3年9月,吴桥县抗日民主政府与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改称为“东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以下分设五个区公所。主要活动在东光县南部和吴桥县沟外(指“惠民沟”)何键寨等12个村,其余为敌占区。

1944年4月,东吴县与南皮县合并为东南吴县(同年9月撤销,恢复原建制)。

1945年9月15日,吴桥县城解放,东吴县抗日政府进驻吴桥县城。全县辖九区一镇:高台区、北于家集区、梁集区、桥上区、城关区、曹洼区、辛集区、赵寨区、沟店铺区、桑园镇。1946年1月,恢复吴桥县原建制,县驻地在吴桥。将高台区、北于集区划归东光县。全县辖七区一镇:城关区、沟店铺区、赵寨区、辛集区、曹洼区、桥上区、梁集区、桑园镇。

1956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30个乡:城西梁乡、东宋门乡、杨家寺乡、西塘乡、沟店铺乡、于集乡、徐王乡、张邦架乡、前郭乡、马司城乡、赵寨乡、仓上乡、罗屯乡、牟庄乡、曹洼乡、赵芙蓉乡、刘汉乡、大齐乡、赵虎乡、赵辛乡、孟举乡、万粮侯乡、张鳌乡、水波乡、城关乡、大赵乡、张朝寺乡、桑园乡、彭庄乡、彭家寺乡。

1957年4月,又将30个乡合并为20个乡:城关乡、仓上乡、万粮侯乡、大赵乡、沟店铺乡、西塘乡、张整乡、赵宅乡、大齐乡、小高店乡、杨家寺乡、小李乡、曹洼乡、桑园乡、水波乡、赵辛乡、徐王乡、后郭乡、于集乡、安陵乡。

1958年9月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由20个乡调整为城关公社(红星公社)、大齐公社(明星)、桑园公社(五星)、水波公社(金星)、前郭公社(卫星)、张鳌公社(火星)等6个公社。

是年11月,吴桥县与景县、故城三县合并,仍称吴桥县。全县辖18个人民公社,即原吴桥县的6个公社、景县的8个公社(龙华、青兰、庙镇、王千寺、城关、杜桥、梁集、刘集)及故城县的4个公社(郑口、故城、辛庄、房庄)。1961年6月,三县分治恢复原建制。吴桥县将原6个大公社划分为大齐、宋门、罗屯、杨家寺、上村、城关、仓上、范屯、沟店铺、于集、韩庄、梁集、徐王、赵辛、水波、佛刘、林庄、桑园、赵寨、楼子铺、赵虎、大赵、刘汉、西塘、赵芙蓉、张鉴等26个人民公社。

1964年11月划界后,全县共辖大齐、林庄、城关、宋门、罗屯、上村、杨家寺、仓上、范屯、于集、沟店铺、韩庄、梁集、徐王、赵辛、水波、佛刘、桑园、何庄、楼子铺等20个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建制,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吴桥县由原先的20个公社改建为桑园、城关两个镇和于集、梁集、北牟庄、南徐王、赵辛、仓上、林庄、佛刘、楼子铺、水波、范屯、沟店铺、何庄、杨家寺、上村、罗屯、宋门、大齐等18个乡。

1985年5月,于集乡改建为于集镇。

2013年底,全县辖5乡5镇(桑园镇、铁城镇、于集镇、梁集镇、安陵镇、何庄乡、沟店铺乡、曹洼乡、宋门乡、杨家寺乡。)1个城区办事处、473个行政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处山东河北交界,这个县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和慕容复先祖有关
河北一个县,人口近30万,以杂技闻名于世
说说景县的来历
景县安陵镇的历史变迁
【名家专栏】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47:去吴桥看杂技
历数德州市已撤销的11个行政区(德州居然这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