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秦始皇仁慈是有理有据的,不是臆测也不是制造噱头

千百年来,秦始皇是暴君的代名词,秦是暴秦。这是汉朝人的说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


陈胜吴广举臂一呼,天下响应,豪杰并起,遂灭暴秦。这是秦末之人的说法,不过是汉朝人写的史书。《史记·陈涉世家》“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秦怀贪狼之心,吞灭二周,欲窥海内。终于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掉齐国,并兼天下。这也成了他的罪名,任诈力,奋私智,连年征战,荼毒百姓。贾谊《新书·过秦》“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但深入研究史料,觉得秦始皇还比较仁慈,有比较才有鉴别,把他和汉朝皇帝对比。当然“仁慈”是对于封建帝王来说的,不是用普世价值来衡量。


壹、以战止战

秦始皇之前天下是个什么样子呢?西周“封建”,就是分封制,诸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到了东周便进入春秋战国(前770-前221)。一旦诸侯强大了,便武力称霸,周天子弱小,不能弹压。耳熟能详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之间相互兼并,没哪天不打仗。春秋是多事之秋。战国既战争之国。


如果不是秦灭掉六国,就是其他某个国家灭掉六国,其中楚最强大,这是当时的趋势。秦始皇从十七年(前230)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只用了九年时间便灭掉六个国家。结束了混战,这是以战止战。战争终于结束了,当然这不是“解放”战争。


春秋就出现了“郡县制”,郡县和封建并存,郡县制是君主直派官员管理郡和县这两级地方行政,对君主负责。到秦始皇兼并六国才正式废封建立郡县,后人称“中央集权”。在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最高监察)、廷尉李斯(最高司法)的建议下,始皇帝同意确立郡县制。


李斯等人的话道出了封建制的弊端,诸侯不朝、连年战争是封建制的产物,诸侯都不来朝觐,天子无法弹压。《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贰、军无暴行

那么在灭六国战争中,秦军有没有出现暴虐行为呢?比如屠城等,史书中找不到。秦朝的“历史”是汉朝人写的,而史书没有秦军暴虐的记载,反而“仁厚得人心”的刘邦有暴行。


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大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人,秦始皇还没出生。刘邦在灭秦战争中有四次屠城的记载。汉朝人爆料汉朝开国皇帝的虐行,可信度高。录刘邦本人带的队伍,他手下将领屠城也有多次,不录。


1、与项羽合屠城阳(今山东菏泽)《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2、屠颍阳(今河南登封,《汉书》作颍川)《史记·高祖本纪》“南攻颍阳,屠之。” 

3、屠武关(今陕西丹凤)《史记·秦始皇本纪》“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

4、屠咸阳。《汉书·陈胜项籍传》“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


倒是有秦军“斩首”的记载,但秦国是崇尚“首功之国”,战场上斩杀敌人,把头割下来报功封爵,一般割一个耳朵。基本各个诸侯国都崇尚。“斩首”这个词史书里到处有,秦始皇以前以后都是,汉朝也一样。《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年,麃公(秦将)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十三年,桓齮(秦将)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剽姚校尉(霍)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 “骠骑将军(霍去病)逾居延……斩首虏三万二百级”


可以推断出秦始皇的军队纪律严明,虽然他不亲自带兵打仗,但手下将领并无暴行,说明他不放任。总比那假仁假义的刘邦好得多。


叁、并非杀绝

陈胜吴广最先发难,六国贵族相继复国,贵族不光皇室成员,还有文武大臣的后人。如果秦始皇把这些王室和贵族都杀光,不就没有六国贵族复国了吗?“贵族”是世袭权贵,是反秦核心。那时教育没有普及,基本只有贵族才能受教育,说话有人听,有影响力。当然武将更重要,能带兵打仗。


平民是没有向心力和反秦能力的,只能被组织起来成为军队。陈胜吴广在起事时可不是农民,都是“屯长”(下级军官)。陈胜只是少时为佣耕,吴广没有交代。汉承秦制,《后汉书》有屯长的说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汉书·陈胜项籍传》“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后汉书·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


秦末复国贵族如下

楚国:熊心,景驹。襄强(疑似楚国贵族后人)。大将项燕的后人项梁、项羽、项伯、项庄、项佗、项声

魏国:魏豹,魏咎。周巿(魏国贵族后人)

赵国:赵歇

韩国:韩成,韩王信。张良(祖上三世为韩国宰相)

齐国:田儋,田横,田荣,田角,田假,田间

燕国:没记载姓名,只概述有燕国过去的贵人,在古代有权势才叫贵人。《史记·陈涉世家》“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


六国的君主,除了作战中被杀的。被俘的君主也没有记载被秦始皇诛杀。包括卫国君主“卫君角”,秦二世也没杀,只贬为平民。《史记·卫康叔世家》“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史记·六国年表》“郡县皆反……出卫君角为庶人。”


比较刘邦,他灭项羽后当了十二年皇帝,又打了十二年战,为了灭异姓王,诛杀功臣,狡兔死走狗烹。燕王臧荼、代王陈豨、韩王信、淮南王黥布被杀。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夷灭三族。燕王卢绾逃入匈奴。赵王被废,赵国丞相贯高等夷灭三族。《汉书·高帝纪》“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 “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 “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


灭秦三年,楚汉五年,八年战争,黎民罹遇兵燹,白骨遍野。但刘邦接着发动战争消灭异姓王。雪上加霜,百姓更加困苦不堪。名义上诸王谋反,实际莫须有。最后刘邦在消灭黥布的战役时中流矢,重伤不治而死。


汉朝初年的法律是残暴的,所谓“约法三章”是宣传。史书直言不讳:汉初虽有约法三章,但死罪有夷灭三族的法令。法令说:'被诛灭三族者,先黥面,割鼻子,砍掉左右脚,杖毙,割下头挂起来,骨肉剁成酱,在街市以示众。其中诽谤咒骂者,还要先割掉舌头。’所以称为五刑具备。彭越、韩信就受了此种酷刑。直到吕后元年,才废除三族罪、妖言令(谣言)。《汉书·刑法志》“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至高后元年,乃除三族罪、祅(妖)言令。”


而灭六国,始皇帝没有因为“鸟尽弓藏”杀戮功臣。只在灭六国之前杀了吕不韦和嫪毐。他十三岁即位,政事委托吕不韦、嫪毐。秦王政九年(前238),嫪毐作乱被夷灭宗族。门客被流放蜀地。十二年,吕不韦自杀,被他的舍人私葬,有的被流放,有的被夺爵,被贬官。并说以后有像他俩一样为国事不道者,籍没其家。但是秋天,嬴政却把嫪毐的门客招回来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


其他武将功臣没有一个被杀的记载。王翦、王贲、蒙武、蒙恬、桓齮、李信、李斯、姚贾、尉缭、冯劫、王绾等等,包括郑国都没有被杀的记载。


肆、谬传焚坑

焚书坑儒一直是始皇帝最大的罪名,愚民政策。焚书令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李斯上书建议:……非秦国史官所作的史书都烧掉。除了“博士”官职责内所主管收藏的书。天下收藏的诗、书、诸子百家之书,统统送到郡守和郡尉那里集中烧掉。敢两个人以上聚集讲论诗、书的,斩之于街市。敢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报与之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的,黥面去修筑城池。所不烧的,医药、卜筮、种树的书籍。想学习法令,拜官吏为师。秦始皇批示:可以。《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焚天下藏书,必定发布诏书,传布焚书令。秦朝最少三十六个郡,最少三十六封朝廷诏书。诏书到郡守那里,然后再分抄传到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亭下有里。出土了秦铜制诏版和秦权的“统一令”。“统一令”铭文大意为:二十六年(前221)朕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称尊号为皇帝。诏书命丞相隗状、王绾,统一度量衡等。使疑惑变明了。证明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等,史书记载正确。《秦诏版、秦权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而目前为止没发现“焚书令”的诏书或命令,一枚都没有,不管是朝廷的,还是郡县的分抄的。此命令覆盖全国,同一法令文书理当遍布全国,却没有出土,秦简都出土了很多,难道不奇怪吗?比如史书记载“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韦就是编攒书简的皮带,断了多次。而到目前为止春秋时期的简牍一片都没发现。倒是战国、秦、汉简发现了很多。就可以断定,孔子韦编三绝是后人编造的故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坑儒”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原因是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命一班术士求仙人不死之药,而不得,有个叫卢生的术士就说:如要遇到仙人求到仙药,君主的行踪就不能让别人知道。秦始皇照做还是暴露了行踪,以为是亲近的人泄露的,于是杀了知情人。而后术士们说秦始皇的坏话,并且跑了。秦始皇知道了,大怒,命官吏拷问,诸生相互告发,始皇帝亲自勾决了四百六十多人,坑杀于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这段记载本身就不太可靠。即算是真的,也是以杀术士为主要对象,也有“文学”。儒生也叫“生”,术士也叫“生”,那时“知识分子”都可以在后面加“生”字。人数是四百六十多人,并非只杀儒生文学。法律文书都可以叫文学。《史记·蒙恬列传》“(蒙)恬尝书狱典文学”


李斯的建议是“以古非今者”灭族,那么诽谤皇帝的罪名比“以古非今”还严重。秦始皇也没有诛灭他们的宗族。反证“焚书令”的记载不实。即算此事件为真,也证明秦始皇不是杀人狂。和汉初的残酷相比要“仁慈”得多。


虽然《秦始皇本纪》记载是坑杀术士和诸生,但其他地方和其他书籍就“演变”成“诛文学”或“坑儒”了,于是“坑儒”一直流传到今天。《史记·封禅书》“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论衡》“坑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见坑者四百六十七人”《汉书·五行志》“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六国并秦,坑儒泯典”


肆、皇陵阿房

秦始皇陵确实壮观,主陵虽没开发,光兵马俑就非常壮观了。坟丘底边长350米左右,现存高度76米。坟丘外面有夯土墙两重。内墙长1355米,宽584米。外墙长2165米,宽940米。还有陪葬墓。有役徒墓,以及窑和石料场遗址等。参见《史记笺证》


史书记载总共动用了七十万人,一部分修陵,一部分建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其中“隐宫”是“隐官”之误,隐宫是被阉的人,几十万以上的人被阉割,那要多少动手术的人?隐官是已判刑,被赦,但要劳动,相当于劳教。《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将司人而亡,能自捕及亲所智(知)为捕,除毋(无)罪;已刑者处隐官。”


但记载的人数太过夸张,汉朝“五陵”都不小,尤其汉武帝的茂陵,比秦始皇陵小一点,也没有记载动用了几十万人。茂陵高46米,顶端东西39米,南北40米。底边: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还有大量陪葬陵,比如卫青、霍去病、李夫人等。《关中记》“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十四丈,方百四十步。”


阿房宫遗址没有发现“瓦当”,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封顶,烂尾。一种观点认为只打了基础,没建宫殿。遗址在西安未央区,现存夯土台基,东西1320米,南北420米。参见《史记笺证》。阿房宫就在汉朝皇家林苑“上林苑”中,没有一个汉朝人说看到过阿房宫残迹,包括司马迁,他为了写《史记》可是到各地考察过的。不知道唐朝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参照什么写成的?


伍、税敛谁重

秦的具体赋税制度尚不明朗,资料缺乏。秦孝公时对昂贵的酒肉贸易课以重税,确实打压商人。《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


酒,疑似专卖,但专指居住在田舍的人,应该是农民。《睡虎地秦简·田律》“百姓居田舍者毋(无)敢酤酉(酒)”


铁,专卖。司马迁的祖上司马昌,在秦始皇时为铁官。《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盐是否专卖,待考。秦惠王时,命张仪与张若在成都设置盐、铁市官。东晋·常璩的方志,资料来源不明。《华阳国志》“张仪与张若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


汉朝人说秦国赋敛无度。有几则没有举实例,说得很笼统,看不出什么问题。而董仲舒却对汉武帝说:古代不过十税一,人民服役不过三天,而到了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土地可以买卖。并垄断山泽利益。老百姓一年要服兵役,一年要服徭役,是古代的三十倍。田租和人头税是古代的二十倍。有的农民耕种地主的田地,田租是十税五。所以贫民经常穿牛马的衣服,吃猪狗吃的粮食。每年审理的案件千万起。《汉书·食货志》“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使民不过三日……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断狱岁以千万数。”


问题1、他说古代服役不过三天,不知是徭役还是兵役,徭役还说得过去。难道兵役只服三天?2、他说古代十税一,秦国增加二十倍,十税二十。200%的税!这种税额古今中外都不可能有。3、人民穷困得难以生存,还能给牛马制衣裳?还能饲养狗?4、每年审理的案件千万数,不知他是不是实指。但秦朝人口最低估计在1000万左右,最高估计3000万左右。用今天的话评价董仲舒,他是在扯淡。


讽刺的是董仲舒死后,大兴功伐,国家虚耗,人民疲敝不堪,又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汉书·食货志》“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刘邦和汉武帝时期人相食的记载

《汉书·高帝纪》“兴关中卒乘边塞。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史记·平准书》“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

《史记·汲郑列传》“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

《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汉书·武帝纪》“夏四月,雨雹,关东郡国十馀饥,人相食。”


秦朝就没有人吃人的记载,只有公元前216年的秦始皇微服外出碰到了盗贼。粮食价格很高,一石价格一千六百钱。赐给平民米和羊。《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汉朝有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但这真实情况吗?王莽有异议,他说:汉朝常有以交钱代替服役的名目,老病残疾不能服役的人都要交钱。再加上豪强的盘剥,名义上是三十税一,实际上是十税五。50%的税。《汉书·食货志》“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


陆、宣扬仁孝

汉朝人说秦人不讲仁孝,但是秦国有两个君主的谥号有“孝”字,秦孝公、秦孝文王。孝文王是秦始皇的祖父,在位三天就死了。出土的秦简说:父慈子孝是为政的根本。简的纪年为秦昭王元年(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君鬼(惠)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殹(也)”


《为吏之道》堪称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部分与儒家经典《礼记》、《大戴礼记》相似。文多节录三条。


【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


【除害兴利,兹(慈)爱万姓。毋罪毋(无)罪,毋(无)罪可赦。孤寡穷困,老弱独传,均□(徭)赏罚】


【宽以治之,有严不治。与民有期,安驺(慢骑)而步,毋使民惧】


至少秦是宣扬慈孝爱民的,一个秦官吏能把这些文书作为陪葬品,可见在他心中有多重要。而《史记》却引用了《过秦论》的话说秦不施仁义,陈胜揭竿而起就导致秦朝灭亡,为天下人所笑。《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至于建筑长城,驰道等等那是军事行政需要,秦始皇之前就有,其他诸侯国也有。长城主要为了抵御匈奴,驰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必要的基础设施。孟姜女哭长城是后人编的故事,竟然成了“历史”。总之始皇帝不是想象中的残暴,也该还他本来面目了。



ios、android

,长按、识别

或单击、长按、识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私自在丰西放走骊山徒,是有计划和预谋的,他留下了5个破绽
复习签到7:第二章 史传文学
秦始皇“坑儒”,为何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载?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CCTV.com
秦称“虎狼”考:兼论秦文化遇到的对抗(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