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升研究|未来上海将呈现怎样的科创产业布局?

前言:目前,北京正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安徽也在建设创新型省份;而上海更是直接喊出了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口号。出乎意料的是,最被看好的深圳在宣布科创建设目标之时,却一反常态的低调。

方升(园区大会)本次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的产业客观条件,看看两座城市各自具备哪些科技创新优势?美国硅谷能成为上海的终极目标吗?建设全球级别的科技创新中心要闯过哪些关卡?破局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上海科创短板

独角兽孵化

2012-2017年,北京共孵化29家科技独角兽企业,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硅谷57家,在亚洲地区远远领先。同期的上海仅只孵化了11家独角兽企业。而从全国维度来看,截至到2017年底,中国排名前五的科技独角兽孵化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中北京的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36%,远超上海的25%。

北京孵化的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更多,同时市场估值更高,排名更靠前,北京在科技独角兽企业孵化方面更突出。

2012-2017年间,北京科技公司共获720亿美元投资,超硅谷50%。而上海只获得230亿美元的投资。这六年间,北京所获得的投资力度是上海所获得的的投资力度的三倍多。

2017年,落户北京和上海的风投公司在数量上不相上下,但是两座城市科技公司所获得的投资力度确有较大差距,2017年,北京科技公司所获得的1393起投资,涉及投资金额为718.19亿元,同期上海科技公司则仅获得785起投资,涉及投资金额为310.44亿元。北京所获得的投资金额是上海的2倍多。

风投公司数量不相上下,但两座城市科技公司所获得的投资金额差距如此之大,是因为北京风投公司对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有高度偏好,而互联网领域和科技领域结合较深。而上海的风投公司则更喜欢投资消费以及医疗领域,而消费领域和科技关联度不算高。

人才储备

根据211/985高校的分布数量看:北京26所、上海9所。北京大学位列2018中国北京综合实力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则排第二,北京地区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入前十榜,位列第五;而上海地区复旦大学位列第四。不管是从高校数量还是学校综合实力来看,北京都具有较大优势,巨大的人才储备也势必为北京科技建设添砖加瓦。

即使金融领域,从人才数量上看,目前从业人员只有35万左右,约占申城5%,而这一比例在国际知名金融城市一般为10%。从人才结构看,传统金融类从业人员占60%以上,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人才比较紧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

产研结合

上海偏重关注国有资本和外资,涉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国企承担了主导作用。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主体地位还有待获得支持和扶持。曾有社科院专家指出,上海“创新资源比较分散,很多都是孤岛,需要有效发挥出作用。”可见,企业与院校“强强联合”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而最根本的问题仍是科技成果如何产业化

综合来看,在独角兽、融资、人才储备等方面,北京有巨大优势。上海则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创企业、以人才为核心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学术传承和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在城市创新生态圈营造上,也难与全球各大创新中心相提并论。未来,上海要建成国际领先科创中心,务必要认清、读懂目前短板何在。(与深圳差距详见园区大会公众号,本文不多做赘述)

上海破局之道

你成不了硅谷

谈科创中心之前,首先明确一点,上海的目标是建成中国硅谷吗?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研究报告《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中指出,硅谷已成过去式。伴随互联网时代到来与90后成为园区运营服务主体,科技创新将重新回归大都市。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郊区模式,与90后年轻人追求的工作氛围格格不入。

方升(园区大会)认为,用硅谷苛求深圳,或许还有一定可行性。但文化底蕴深厚的上海将建成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的综合型科创中心。纽约借助位于曼哈顿的“硅巷”,正崛起成为美国新的科技重镇。伦敦则以东伦敦为中心,打造了一个集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群聚的科技城。而中国在新一轮大城市化和中心城市群化历程中,上海只需将工业旧厂房、物流仓库重新改成创业空间,发挥旧有优势,城市就能凭借文化基础,重新吸引90后。

旧有优势利用

上海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科技上有基础,承担很多重大立项,对创新有前端引导。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大金融、大市场、大资本是上海固有特色,做市场是城市最大优势,在科技创新放大阶段,能吸引全球科技创新企业前来上市,进而获取创新红利。

其次,如能构建起科技创投中心交易平台,也足以支撑上海与伦敦、纽约一般,成为信息中心、资金流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进而成为创投有所作为的地方,并利用资本市场与科技转化成果市场实现顺利对接。

同时,上海已形成现代工业体系。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同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同时,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贡献值和增速指标都不错。

另外,城市人口密度与多元性也是上海的巨大资产。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楼上孵化器,楼下大市场”,城市就是创新产品和创新理念的重要检验市场。在科技研究过程中,应考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快速互动能有效促进产品的创新和改进。

补齐科创短板

上海为此专门制定22条《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到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核心是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关键是汇聚创新人才和发挥创新潜能,基础是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重点是发挥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撑作用。

应勇指出,下半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按照攻坚突破的要求,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上海基础优势,强化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的创新布局,加快集聚高水平科研机构,加快部署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将更多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国家重大布局,更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任务放在上海,支持张江国家实验室建设尽早突破,支持上海发起、领受、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推动大科学设施、重大项目落地。

总体来看,上海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的基础之上,要建成全球级别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拥有更精准的产业定位,并与美国东部的纽约一般,结合国际金融中心的旧有优势,改善教育科研体系,吸引科技人才到来,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

目前,上海城市内创新资源集聚、生活配套完善、创业氛围浓厚的科技园区较少,整个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也尚未形成。未来,实践前文所提的那些科创中心发展战略的重任基本是落在了临港集团、张江高科、市北高新这三家产业园区身上。

临港集团

核心竞争力

临港集团主要的漕河泾开发区位于城市副中心。园区运营以多元化为主,持续关注探索产业基金领域的投资布局,依托园区地产、配套服务、产业投资三轮驱动,控制投入产出规模和强度,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战略资源消耗。

通过“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在规划土地、园区配套等方面均获各方积极支持,在与各区县的紧密合作中,开创性地探索出了国资国企带领村镇集体经济合作开发产业园区的全新模式。譬如,松江园区坐落上海西南门户、G60 科创走廊龙头板块、沪昆高速起点,临近虹桥机场,位于上海中心城和松江新城之间的产业集聚带。

临港产业成就

在产业集群方面,公司下属园区在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招大引强选优”,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愈加显著。松江园区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为代表的六大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获批上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谷歌上海体验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数字营销服务。

自贸区(洋山)充分利用自贸区 3.0 版政策出台的机遇,产业发展整体稳中有进,并获得上海市唯一“最佳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称号,围绕汽车零部件、船舶保税维修、跨境电商、大宗商品等产业集群探索新的延伸产业生态,成功建设“跨境电商大客户信息采集点”,与众多国内外一流跨境电商企业探讨推动洋山成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基地

张江高科

张江科学城

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2017 年是张江科学城规划正式获批之年。张江科学城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转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创造之地和新产业培育之地,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世界一流科学城。

经济新常态带来结构调整阵痛和动能转换困难,可能会影响张江高科创新转型发展,张江需要把握科学城建设及“三区联动”重大历史机遇,转换经营方式,创新商业模式。

医药电子产业

2017年7月,有605家外商将跨国公司总部“搬”来上海。近200家外企研发机构进驻张江,使得张江高科汇聚了世界核心的优势技术。2017 年末,张江高科拥有亿税园区(园中园)12 个,占浦东新区亿税园区 38%,占张江核心园区的 69%。

目前,张江高科注册企业1万余家,初步形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其中,以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的主导产业优势最为明显。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营收占到全上海的六成,其中尤以设计业和设备业发展亮眼。

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在内的完备创新链。园区形成新药产品超过230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目前正在研发药物品种近300个。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 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集聚相关科研机构和研发企业400余家、40余家CRO公司。

市北高新

核心竞争力

市北高新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是产业为先进行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按照静安区“一轴三带”发展蓝图,引领“中环两翼产城融合集聚带”的发展建设,围绕产业地产综合运营、创新服务提升能级、产业投资加大布局,形成转型发展新格局。

2017年,公司始终坚持以聚焦大数据产业发展为特色,结合上海构建“五位一体”(数据交易机构、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产业基金)的大数据产业链生态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开放性的大数据产业生态链。促进科技产业融合,探索“基金+基地”、“融资+孵化”的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产业孵化和产业投资的力度,努力将市北高新园区打造成中国未来大数据之都和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

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是上海建设具备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领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大数据为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在创新城市治理中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已经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的战略性文件。纽约、新加坡等全球科创大都市率先推动大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方升(园区大会)认为,在现阶段上海综合型科创中心建设关键时期,以3座园区运营商为代表,通过贯彻上海最新战略布局、建立多渠道融资投融资机制、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明确自己未来产业生态营建的主攻方向,提供高水平管理和高质量服务。

未来上海,临港集团以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通信、汽车电子、新型显示、软件信息服务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核心,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则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而市中心地带的市北高新将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3者以产业为依托,以地产为载体,共同推进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江全球科创中心行动方案定型:重点支持颠覆性商业模式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体系
科创板获批受益股名单曝光 8股望飙涨
【区县】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行动方案出炉
长三角观察|张江国际科学城的发展模式
揭秘“创业公司”张江高科成长史:从农田到上海“西二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