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则天的一生

一生简述

14岁进宫

32岁当皇后

40岁与高宗并称二圣

50岁晋升天后

60岁皇太后

67岁君临天下

82 岁病死于上阳宫

皇室

先后嫁了两个皇帝(唐太宗&唐高宗),生两个皇帝(唐中宗&唐睿宗),自己也是皇帝

武则天和高宗生的四个儿子:

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四子唐睿宗李旦。

传说出生地

1.并州=山西(祖籍)             2.长安=陕西(出生地)        3.利州=四川人(小时候生活过)

父亲

武士彟:传说木材商人,因隋炀帝大兴土木,而暴发。有钱后,从军,直接做武官。因得遇李渊,其后被提拔。武发现李渊野心,决定支持李渊当皇帝。倾尽全力帮助李渊如:

献兵书,献符瑞;协助李渊发展势力;倾尽家私,举族从军。

  

李渊当上皇帝时,提拔武士彟,令其官至工部尚书(3品)。原先出身商人的武士彟虽位居高官,依旧被人背后指点。然而因为工作勤恳,所以李渊帮他做媒(前妻刚死,生了2个男的)。娶了杨夫人--隋朝四贵之一是宗室。生了3个女儿,二女儿是武则天。

名字

刚出娘胎名字不清

武当唐太宗才人时,唐太宗给他取得名:武媚娘,

当皇帝时曾今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名字:武曌(曌字是自己创的,意思是日月当空!)

是武则天退位之后其儿子为他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经历史变迁尊号不断改变,但是则天两字不改(则天即取法于天)。前人多叫武后,近代人们把则天两个字提取出来,固叫她武则天

小时候

官宦家的少女,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因父亲官职变迁,经常跟着父亲到处走~~~行万里路

因母亲爱好读书,对其影响较深~~~读万卷书

12

父亲死了,同父异母的两兄弟因遗产问题对武则两个姐妹和母亲非常不好。又因为族人向男不向女(因为男的以后还要一起生活,而女的就嫁出去了),所以都对她们母女不好

14

小知识:

皇后(没品)         ~4人(一品)    ~9人(二品)

婕妤~9人(三品)        美人~9人(四品)        才人~9人(五品)

 

因美貌和聪明被唐太宗发现,被招为才人。

 

14~25初进宫

武则天争强好胜,爱出风头,性格刚烈。在这一时期武则天还没显示出政治人才。而李世民喜欢的是关心国家大事,有眼光,有见解,却谦虚甘做幕后英雄,贤惠且外柔内刚的女人。(就是他老婆长孙皇后)。所以武则天郁郁不得志。

感业寺当尼姑

背景1北朝以来的惯例皇帝死了,妃嫔出路有:有孩子,有子随子,有女随女;有一技之长,为新皇帝所用(如教育新皇帝孩子);去寺院或道观。

背景2李治,唐太宗第九个儿子,长孙皇后嫡出第三儿子。因嫡长子和嫡次子争权,拉帮结派,互相勾心斗角(李世民想起自己的玄武门之变),把两个都废了,幸运女神眷顾李治。

李治品质:孝顺,友爱(对兄弟),聪明(文学艺术方面),懦弱(李世民帮他安排了几个顾命大臣),对年长女性有很强的依赖性(简称恋母情结)。

剧情:

在李世民病榻之前与李治投桃报李。但与李治两情相悦的武则天,却逃不开去感业寺的命运。高宗刚登基,重视江山,暂时把武则天抛之脑后。在尼姑庵还是和武则天雁传书。在李治祭日行香,选择去感业寺(长安寺院多,选感业寺证明李治没忘记武则天),然后,和武则天执手相看泪眼,尽无语凝咽。

 

刚出寺28

背景:

高宗皇后——王皇后,出生贵族,长的漂亮,知书达理,在年幼的时候就和还是晋王的李治结婚了(太宗主婚),但是没和李治生下一儿半女。

王皇后性格:端庄,不取悦上下。   李治性格:风流青年。

因为两个人性格合不来,李治不喜欢王皇后。萧淑妃,也是贵族,李治做太子的时候娶过来的,李治对她的感情比王皇后好,和李治生有一儿二女。李治当皇帝为儿子封王,李治打算封老四李素节(萧淑妃所生)为庸王(庸:长安首都,一般只有除了太子的嫡子才能分封此地)

皇后战略:用武则天来对付萧淑妃

人情方面,武则天得宠帮助自己;毕竟武则天做过太宗的才人(历史污点),身份不如自己和萧淑妃,所以不会威胁到自己地位;

剧情:

出寺,做个小宫娥。武则天所做:和皇后,萧淑妃,皇帝3人的宫女结交(手段:谁被冷落就结交谁,把皇帝赏赐的东西送个别人),并和3人拉好关系。皇后和皇帝对其评价很高,直接升迁为昭仪(九嫔之一),并生了李弘。唐高宗喜欢的性格:1刚猛 2.成熟(由他自身恋母情结决定)而萧淑妃属于第一条,武则天则两条兼收(因为岁月的磨练武则天变得沉稳)所以萧淑妃败北。道教谶语:老君当治,李弘当出(那是个儒、道、佛盛行的年代)。武则天给他长子取这个名字,已经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固王皇后改和萧淑妃联合,武则天态度也由软变硬。三人争相在皇帝面前说对方坏话。高宗鼠手两端,两边不得罪(一边是喜欢的人,一边是有贵族支持的人)。

小公主死亡事件

武则天生了一个孩子,在一次王皇后的探望时,小公主死亡,当时怀疑是王皇后杀的。

历史三个版本:1.王皇后杀死(很难经得起推敲)2.自然死亡(更经不起推敲)3.武则天自己杀死(普遍认为,而且因此武则天还背上了千古骂名)。

结果:对武则天,高宗更加信赖,而对王皇后则“有废后意”

///权利的诱惑,吞噬着亲情,宁愿相信小公主是自然死亡的

废王立武

争取外庭:

背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同为为太宗安排的顾命大臣,百僚之首。自李治登机以来都是顾命大臣掌管政治,李治很难有插手的机会。

独霸:皇后毕竟有贵族支持,皇帝和谁结婚往往预示着皇帝和哪个贵族好,所以要废除皇后还要争取外庭官僚的支持。于是李治和武则天找到长孙无忌,给他送礼又给他儿子封官。但是长孙无忌始终不表态(此时,沉默=不许)。

结果:失败,皇帝觉得自己窝囊,连大臣都收买不了,所以和武则天多了一重战友的关系。

插曲:过了一阵子,武则天控告王皇后压胜(即打小人),皇帝只是把王皇后和外界的联系切断(按律本来要死的,但是这是宫中管用伎俩,所以皇帝没有过多的在意)

插曲2武则天过了不久想做辰妃,但是也没有获得外庭的支持

小转折

事件:

李义府(笑里藏刀就是形容他的)得罪长孙无忌,将被调去做地方官。他想利用顺应皇帝,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来扭转自己的现状。

结果:成功了。被唐高宗加官,固支持武则天的队伍逐渐壮大。

外庭大体声音

王皇后出身名家,前朝太宗主婚,没有做错什么,而武则天则历史不清白。

插曲:有一天皇帝提议立后,有一个叫褚遂良的以死相谏。武则天和褚遂良在大殿上争吵,引起了殿堂上的骚动。

大转折

宰相李蹟加入拥护武则天的队伍(之前支持武则天的都是些小官),褚遂良被贬,反武派沉默。王皇后和萧淑妃被乱加罪软禁起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结果:武则天立后。

巩固后位之破

稳定后宫

从皇帝手上得到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生杀大全。武则天折磨王皇后和萧淑妃(可能),并杀了她们。王皇后死前傲慢地蔑视武则天(主要来自于个人素质和贵族的傲气),萧淑妃则破口大骂(符合她刚猛的性格)

结果:阻止高宗旧情复发,并且获得杀鸡儆猴的效果。

改立太子:让自己的儿子李弘成为太子

重组外庭

打击一批位置不很高却又激进的反对派

策略:先扬后抑,武则天促使皇帝表扬他们,让他们反武之心重燃,然后触怒皇帝,然后一起贬

背景:

1)长孙无忌此时已退出朝政,教书。

2)长孙无忌的左右翼后和其亲贵贬的差不多了。

事件:

皇帝派许敬宗(武则天的亲信)去审理一个小小的朋党之案,并利它来诬陷长孙无忌,并且扩大打击面。

结果:

1)长孙无忌被削去太尉的职位,并且贬到黔州,虽然不是一品,但还是一品大员的待遇。

2)清理小喽喽,逼长孙无忌自杀,小喽喽大多也如此。

3)拥护武则天的人填补了空缺如:许敬宗和李义府等

//重组外庭由主导皇帝,整理的是长孙无忌等重要顾命大臣,取得了皇权统一的效果

巩固地位之立

编写姓氏录

背景:贵族社会地位很高,即使政治上失利但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傲慢。不管你腰缠万贯还是达官显人,只要不是处在同等级的贵族的姓氏行列,一样被歧视。

//这是一个看重家族背景的社会。

行动:皇帝为了提高自己皇权,新兴势力和皇后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三方势力一拍即合,遂编写了《姓氏录》来打压旧贵族。

结果:

文水武氏列为一等姓氏。

另外促使社会进步——只要个人努力奋斗,寒门子弟也能进入士族行列。

其他行为

1.亲蚕大典~和王公贵族的夫人们和公主们混个脸熟

2.衣锦还乡~亲民

3.给自己其他儿子立高官,并打造慈母形象

4.对庶子防范为主,不忘作秀(如:派人诬陷李忠,但又自己去皇帝那求情保护他们)

5.处理好婆家关系,亲近婆家,结识闺中密友。

6.对娘家,裁抑外戚:一举两得

1)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不领升迁之情,而且曾今对武则天母女不好,武则天把他们贬了,报了仇。

2)树立了对娘家大公无私的形象。

参政

皇帝得风疾,但是周围没有可信任且能担起大任的人,所以找了自己欣赏的妻子——武则天代理朝政

帝后之争

在朝政中,武则天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显现了喧宾夺主的气势。固帝后之间出现了裂痕。

李义府事件:

李义府被划分为皇后一党,他是个小人,经常在外面胡作非为。之前因为帮助帝后对付贵族和顾命大臣,固皇后和皇帝都罩着他。但现在时事变了,他还不把高宗放在眼里,结果被高宗整了。武则天也觉得李义府人品太差,怕引火烧身,所以也不管李义府。

上官仪事件:

上官仪(一个文人,第一批通过科举做宰相的潇洒文人,恃才傲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高宗和大臣们商量他对皇后的烦恼时,上官仪提议废后,并得到高宗许可。武则天的发达的情报网,令她从天而降,直接找到皇帝,一软一硬地磨(抓住了高宗的懦弱和多情的性格)。高宗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方向,并且本来对武则天也有所依赖,结果把废后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上官仪。结果,上官仪和一些支持废后的人都一并处死

垂帘听政:

武则天趁着上官仪的事,要求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高宗想讨好武则天,弥补自己答应废后的过错,加上他懦弱的性格。又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开放。所以同意了武则天听政。人们称他们两个为二圣。

封禅:中国历史上最隆重的祭天大典

怂恿高宗去封禅,高宗不太自信,又想超越自己的爸爸——太宗,所以答应了。武则天又促使高宗窜改封禅典礼,让高宗祭天,她祭地。

加官:武则天促使高宗为大臣们加阶进爵,目的:博大臣们认可

整理后宫:又整理了一番后宫(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成为牺牲品)

祸不单行

大旱连连加上古人天人感应的说法,矛头直指武则天。母亲杨国夫人去世(武则天常常靠母亲和外庭大臣联络)。心腹宰相许敬宗退休。

策略:以退为进

武则天自己和高宗提出避位。高宗理性上知道,责任和权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此时接受避位,不久昭告全天下,之前的政治是由武后一人主管?另外情感上高宗也不能接受

结果:反而更加信赖武则天。

继续加强个人荣誉

称号:给祖宗都封了称号,然后把自己和高宗封为天皇和天后。——天者,得天命者也。

外戚:武则天开始培植之前打压的外戚贺兰敏之,失败。改扶植侄子。

提出自己的12条政治纲领:

1.对百姓:息兵,减少工程,免除徭役

2.对官员:提高低级官员收入,免除勋官的多余审核,提高一些长时间从政却因为没背景而不得升官的人的官阶

3.提高母权

4.取悦皇帝:

让大臣学习《老子》,老子姓李名耳,被尊为李唐皇朝祖先

提倡节俭~投其所好,李治是一个真正提倡节俭的皇帝

6.广言路,即言论自由

太子李弘

背景:太子李弘频频监国,跟宰相们特别亲密,形成一股小势力。而太子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女性当权可能有所不满,固武则天对其有顾忌。

事件:突然某一天李弘因病而死(李弘自小多病而且得了不治之症)。有的人说是天后杀的(安史之乱后的说法),有的人说是自然死的(唐高宗说的)。推测:武则天没必要杀李弘,而且李弘还曾今给她带来许多好处。

结果:弟弟李贤继任太子

高宗召集群臣,让天后摄政

原因可能:

1、  自己身体不行了     

2、不想当太上皇,所以让夫人代替一下 

3、自古没有皇后当皇帝的,所以没有什么顾忌

事件:群臣反对:1.自古后宫不干政 2.江山是你祖宗的而不是你的 3.要传也传给子孙

结果:不了了之

武则天工作:1.不断给宰相换血                  2.弄了个私人班子~北门学士

太子李贤

李贤表现:

1.政治才华出众      2.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3.而且特别有心眼,很像武则天          4.著书,文化修养高

母子裂痕:

1.李贤的才华和武则天的野心产生矛盾

2.流言:李贤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可能是真的)

方术师事件

1.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则天喜欢的一个方术士,给高宗看病时以神仙之口说太子坏话(应该有武则天撑腰)

2.太子气,但是没办法                

3. 明崇俨于洛阳无故被杀

策略:等待一段时间,让太子松懈

事件:有人告发太子和一个同性恋关系暧昧

审理结果:1.该人和太子同性恋         2. 明崇俨是该人所杀

结果:

1.翻查太子府:在太子府翻出几百具甲胄——有造反的嫌疑——李贤被废

2.清洗势力~把和太子关系好的宰相和官僚一起拉下水

唐高宗之死

说服皇帝去洛阳

把唐高宗从长安搬到洛阳(从旧势力移到旧势力范围,即从高宗的势力移到洛阳)

理由:1.洛阳大旱          2.去封山,五岳封遍,抓住高宗不自信和重病无药医只有求神的心理

沿途保护:

问题:不想让军队跟着,因为和军队首领不和,但又要有人沿途保护万余宫女太监。

解决:找魏元忠,魏元忠找到丐帮帮主,两人领队。

结果:从长安到洛阳,一个子也没丢。

唐高宗最终病死于洛阳

政治遗嘱概要:

太子柩前继位,依照汉朝制度服丧,以日易月,军国大事有不决者,找天后

新时事

新皇帝(李哲)性格:荒唐:喜欢斗鸡           不听劝

三大势力:

1武则天

2.新皇帝(无才无德)

3.裴炎,宰相之首,选择一个主子辅佐

延期:

1. 顾命大臣裴炎选择了武则天并宣布:新皇帝还没册命,暂时由天后代理(获得七天权利)

2. 武则天对李哲说:我先代替你执掌政治,等你服丧期满了再由你执政(延期20天)

把握时间(20天):

1.       把李唐宗室都升官——讨好宗室

2.       继续调整宰相:

1)报答裴炎  2)把老宰相刘仁轨升官,并安置于长安  3)安抚新提拔的小宰相

3. 把羽林军从长安搬到洛阳,并且设置了两名将领

4. 派心腹将领到四个地方

并州(北部边防重镇)、益州(四川,经济仅次于扬州,而且易守难攻)

荆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扬州(唐朝经济第一发达区)

李哲

李哲当皇帝:

1.       改年号               2.封皇后~韦皇后

3.       从中央到地方,没有插足之地(都是武则天的人),固提拔外戚(为什么不收买宗室?)

4.       因升外戚的事招到裴炎的反对,李哲生气说:“我今天升他官,明天还让他当皇帝。”结果促使裴炎和武则天商讨废帝

宫廷政变:

羽林军首领+裴炎+刘祎之+武则天联合废帝:理由是皇帝无道,而且还想立外戚为帝。

成功原因:

1.未雨绸缪:羽林军安插将领,并调来洛阳

2.利用君臣矛盾

裴炎和李哲不和,裴炎想巩固自己地位,拥立李旦,获得拥立之功。

刘祎之是李旦的人,出身北门学士,而且是高宗钦点李旦的老师

3.出手迅速      4.保密工作好

李旦登机

李旦:武则天四儿子,自小和武则天一起。温柔腼腆,知书达理,有学问。很讨大臣喜欢。

扬州叛乱

武则天61

1.       软禁皇帝,没大事别出来,自己对群臣说:皇帝死了父亲心情悲痛

2.       逼杀废太子李贤

3.       提拔武氏子弟和武氏七庙。

4.       改元号,改旗易帜(由红色改成银白色,带紫色花纹),改都号(洛阳变太初宫)

扬州一酒馆:

1.李敬业:纨绔子弟的后代贬官,失落(后为反叛军首领)

2.骆宾王:贪污被贬官的大才子,失落(反叛军文字工作者)

3.魏思温:一个脑子好,但是不用在正途上的人,贬官,失落(后为反叛军军师)

4.还有许多或失意文人或志大才疏或被贬,情绪低落,自觉怀才不遇

事件:有人煽动说是武后独断造成的结果

反叛:

魏思温找到监察御史薛仲璋配合,打匡扶庐陵王(李哲)旗号,十几万人加入叛乱。

具体实施:

一.舆论

骆宾王写《讨武曌檄》,内容概要:

1.促使父子乱伦,迫害前任皇后

2.杀母,杀子

3.窥窃神器——即皇位 

4.歌颂自己的领袖李敬业     

5.号召天下官员

结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二.发展方向:挥师南下(在现在看来,是个错误的决定)

天后反应

处乱不惊:欣赏檄文作者才华

调兵遣将:

七天之内掉了30万军队,

李孝逸做大将(李唐皇室威望很高的人,虽然打战不行但从善如流)

魏元忠做军师:

1.一鼓作气,勇往直前

2.先大侧翼,因为是乌合之众,所以军心不稳,找好打的部分先打,挫敌锐气

3.抓住火攻的好时机

胜利原因:

1.派李孝逸:向世人宣告李唐和自己在同一战线上(很好的抑制了敌人的舆论)

2.敌人不清楚自己拥护是谁(可能他们自己也有野心)

3.武则天三十万大军,而且是正规军

4.武则天得民心:之前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老百姓不愿打仗,而且真心喜欢武皇后

百姓对战争评论:海内宴然,纤尘不动!

裴炎之死

1.裴炎在战争中不怎么出力,而且还在关键时刻让武则天归政皇帝,李敬业之乱可不救自解。

2.历史材料来看,裴炎很可能真的有反心,但经不起现在史学家推敲

裴炎为人:清正廉洁,家无储私,只是想当权臣的裴炎和武则天的目标已不再一致

3.杀裴炎,虽然临阵换将,但统一人心

1)替裴炎喊冤的文官全部被贬

2)等扬州叛乱平定,再对抗击突厥大将程务挺(取代李哲时出过力的羽林军首领之一,也为裴炎喊冤)除掉

3)文武大将除了,反对的虾兵蟹将各自挂号一起除掉。

结果:朝廷全部归武则天所管,剩下一群全部臣服武则天的人

//自古对武将的处罚都要格外小心,尤其是将领兵在外时

唐宗室造反

造神神话:洛河出了一块神奇的石头,刻着神化武则天的话。武则天召集群臣和李唐宗室在冬季,去洛河祭天

李元嘉和李贞两个李唐宗室很有名望的人带领造反:

1.       恐吓宗室说,武则天想在洛河将李唐宗室一网打尽

2.       伪装小皇帝李旦写信

3.       起兵前,李元嘉的侄子告密

4.       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李贞父子只得匆匆起兵,其他宗室还没来得及响应就失败了

结果:酷吏周兴,审理李贞造反案,按武则天的意思把李唐宗室核心人物牵扯进来一网打尽

后续:

1.继续拜洛水,继续谱写造神神话,修名堂,造字,造福瑞

稳定政局(登机前后)

背景

因为儒学对女性当权排斥,而且大部分人对李唐依宗室依旧恋恋不舍, 阳奉阴违的大臣特多。

匦检制度

一个放在朝堂中的意见箱,分东南西北四个信箱

东(青色):求职信       南(红色):意见信       西(白色):伸冤信       北(黑色):告密信

鼓励百姓当面高密

若有百姓高密,则以五品官的待遇护送到洛阳面见武则天,并且当地官员不许质问高密人。

如果告密属实,加官进爵              如果高密不实,以同样待遇,护送回去

意义:1.造成声势,让大臣们畏惧     2.选拔司法人才——酷吏                                          

酷吏

代表人物:前辈:周兴      后辈:来俊臣(还写了一本酷吏心得)

作业:

除掉对武则天权力有威胁的大臣,伪造罗织各种罪名,用酷刑和威吓办事(刑具恐怖的程度达到,摆出刑具,你想要他招什么,他就招什么…..

六道使事件:(臭名昭著的事件)

派酷吏去流放地(六处)审流人(被流放的人),酷吏去到直接全杀,回来邀功

模棱两可:

这个时期有一个宰相,苏味道说:说话一定要模糊,可就是不可,不可就是可,反正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只有这样才能自保。

称帝

背景:从影响当时人思想的学派中找支持自己当皇帝的材料

1.儒:不支持女性当权

2.道:老子李耳被尊为李唐祖宗

3.佛:从《大云经》找出一个净光菩萨的故事,一个女性当权的实例。翻译并且窜改成通俗白话的《大云疏经》,广传百姓阅读

3.群臣+百姓请愿,让武则天登机

自称周王朝后代

原因:

1.周朝皇室子孙有一个叫姬武的人后面改姓武了

2.周朝实行的是王道,儒家最爱,讨好大鼠为儒生的臣子

3.周朝统治长久

在重阳(99日)登机,自称圣神皇帝

后续:毁了李家太庙,但保留了高祖,太宗和高宗的灵位

处理酷吏

周兴之死

武则天觉得周兴杀人太多,派人审理周兴谋反案(说你反,你就是反)

请君入瓮:

来俊臣请教周兴,现在的犯人嘴太硬了,该如何是好?周兴说:“那简单,外面天气寒冷,就地取材,弄个大缸,点上火,把犯人请进去,看他能呆多久。”结果来俊臣就请周入瓮。周兴也不打自招,结果被流放,然后途中被仇家(酷吏的仇家太多了)所杀。

来俊臣之死

周兴虽死了,但来俊臣觉得自己比周兴更忠君且比周兴有文化(曾写过一本专门讲述如何做好酷吏的书,不用刑而屈犯人,酷吏之最高境界……),一点也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继续胡作非为……

坏事:

1.       来俊臣肆意制造谋反案:没有谋反案他就失业了

疯狂程度:把大臣的名字写在纸上,在远处用石子丢,丢中谁,谁就是谋反……

2.肆意强占民女

结果:虽来俊臣帮助过武则天治理朝臣,但是毕竟已经达到人神共愤的境地。另一个酷吏吉顼(文化程度高,看清时事,不久就改行了)把来俊臣请君入瓮。来俊臣一死,洛阳城集体欢呼,武则天则及时和来俊臣脱清干系,并且还要诛其九族。——至此14年酷吏政治结束。另外的酷吏们也陆续自杀的自杀,死得死。

评价:

治理国家不靠酷吏,只是刚登上皇位不稳,用于虚张声势,打压对李唐宗室恋恋不舍的人。且酷吏们素质过低,很难转型,另外他们名声也极差,影响武则天形象。固他们任务完成之时,也是他们祭旗之日。然而酷吏政治怎么说,也是中国封建皇朝最黑暗的政治之一

招贤纳士

背景:酷吏虽然很好的打压了反对派,但对君臣和睦,朝廷一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武则天需要广纳贤才,为其所用。让贤臣把握朝政,令上下一心。

改善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

1.提高进士科地位(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2.重视制举(殿试尤为隆重),考现实问题,现任官员也可以参加考试。

3.开创武举

鼓励推荐

1.鼓励上级官员推荐手下官

2.鼓励毛遂自荐,然而毛遂自荐者,若不胜任,轻则贬官,重则砍头(限制)

贤才代表:

娄师德~仁:

对狄仁杰有推荐之恩,而狄仁杰不知,反而觉得楼做事过于窝囊,而娄也不与其计较。最后武则天说破事情,狄仁杰羞愧道歉。其一生善始善终

狄仁杰~智:

智慧,而且明察秋毫,曾经智脱于酷吏的魔掌中,民间对其评价也颇高。武则天管狄仁杰叫国老,特别敬重。最后寿终正寝

徐有功~勇:

因多次直言进谏,多次被武处死,但在最危急的时刻,武则天总是把他放了,人生也是善终

其他:

宋璟(辅佐唐玄宗开元盛世)姚崇(开元贤相,当时叫姚元之)张嘉贞(又是一个开元贤相)

用人风格

对小人:过河拆桥,已经没利用价值了,就拿去祭旗。

平庸、迂腐的人:往往被用来杀鸡儆猴

正真从骨子里或智或仁或勇的人:得到武则天的欣赏、信用。

官员升迁:升官贬官迅速,有用则升,无用则贬,绝不尸位素餐。另外非常顺应民心

选择储君

武家派:主角武承嗣。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没什么才能,只会拍拍马屁,还学武则天弄个百姓请命。然而他们姓武,只有他们才能延续武周王朝

李唐派:主角李旦,侄子不会祭祀姑姑,只有儿子才会祭祀父母。并且儿子才是最亲的。可是李旦本身对权力又没什么欲望,对母亲也是深深畏惧

武则天犹豫:不想让武周一代而亡,而民心又向着李唐宗室,自家人又如此窝囊

周围人:张易之,张昌宗,两个男宠听吉顼的话,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哲,以立下奇功。

结果:武则天权衡利弊得失,并且李旦让贤,故重立庐陵王

封禅

中国历史上举行七次封禅的七个皇帝:

秦始皇 汉武帝 汉光武帝 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宋真宗

封禅嵩山:

除了武则天封嵩山,其他人都封泰山,可能出于想脱离李唐王朝的初衷,和特立独行的想法

封禅以后:

1.修改许多地名

2.造了许多神话(大多关于女神仙之类的)

心情:天上地下,为我独尊

影响: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晚年生活

纵情声色,游山玩水,宴会、喝酒赋诗

可能原因:弥补回以前追求权力所失去的时间和快乐,对政治很少理会……

石淙宴饮:儿子当太子,侄子当王,李武两家势均力敌,而矛盾却日渐严重。武则天想利用宴会来让李武两家和睦相处。所以有了石淙宴饮,两家人把酒言欢,观景赋诗。当时,石淙宴饮起到了很好的缓和矛盾的效果。

男宠(即面首)(和酷吏政治一起常常被后人诟病)

冯小宝——武则天第一个男宠

走街串巷卖药的,身体强壮,面目清秀。一个公主(武则天认的),将其引进给武则天

唐高宗死了,武则天还是太后的时期,冯小宝入宫。因为方便和舆论问题,小宝剃度当和尚取了个名字叫薛怀义,并且让他当白马寺主持。

冯小宝为武则天做的事:

1.修名堂 (名堂,一个很高很宏伟的建筑,后面还有天堂,是武则天得天命的象征)    

2.讨伐突厥(两次都侥幸凯旋)         

3.为武则天女性登机找到理论依据——净光菩萨的故事

冯小宝失宠:

恃者武则天的宠信和侥幸得来的战功,骄横跋扈不把大臣放在眼里。

冯小宝讨伐突厥凯旋回来,因武则天有新欢而吃醋,任性妄为并且公私不分,火烧名堂

冯小宝之死:

明堂者,武则天的天命的象征,并且耗资巨大,号称国库为之而空。武则天因为对小宝情深,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原谅了小宝,但这次不同。表面虽然原谅了他,令其重修名堂(小宝此时虽害怕,但是更加破罐子破摔,骄横跋扈),但内心逃不开阴影,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二张乱政

二张背景:

张昌宗,张易之,两人出身官宦人家,而且长相不错,比小宝多了一份文化底蕴,少了一份俗气。更因被武则天派去修书,而人缘较广。

背景1武则天把都城迁回长安,打算在长安做政权的交接班。

背景2武则天晚年多病

二张插手朝政

1.拥立李显为太子,想获得拥立之功

2.李显的儿女议论二张干政,二张向武则天告状,结果李显的儿女被害

3.诬告宰相魏元忠和太平公主的情夫(常常和二张做对),结果,虽然失败了(伪证人张悦临时变卦)。然而,由于武则天对二张偏爱,魏元忠被贬。二张兄弟扩大了得罪人的面。

问题:男宠和大臣关系不好,朝廷关系紧张,李显位置岌岌可危(因二张第2.3件事情把李唐这边都得罪了)。

拥张派:武氏子孙,和文人官僚(攀附权贵的)

反张派:李唐皇室: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一些重要宰相官僚和百姓。

神龙政变:

目的:结束二张干政

背景:武则天卧病长生殿

主导:张柬之(大器晚成之人)

策划:

1.策反官员(武将和文将)

2.利用职位之便,安插亲信于羽林军中

3.联络李唐皇室(没有李显的存在,就是篡位)

李多祚(李义府的儿子,羽林军的首领),带领军队去动工迎接太子。张柬之带领另一路羽林军到玄武门。两路军队进宫,太平公主策反的宫女做内应,杀死二张,逼武则天退位

岔子:太子临阵吊链(最终还是被说服了)。田归到将领阻扰(但是看见太子还是放行了)

结果:二张被杀。军队到了武则天的长生殿,武则天虽从容面对,但终究无法挽回局面

副产品:李显当了皇帝史称唐中宗,武则天提前退位。

朝政影响:政变提升了许多有功之人的势力,并造成了朝廷多方势力对峙的局面

白发余威

武周之末

武则天迁居上阳宫。李显改国号为唐,并把宗庙、旗帜、社稷、陵寝、服饰等改回到高宗时期把武则天所造之字(除了曌)都恢复。武则天一生的心血多半毁于一旦。

白发余威表现

 

1.       却依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史上受到最好待遇的亡国之君)。并且李显当皇帝时,还立刻给武则天上了则天大圣皇的尊号。

2.       皇帝每隔10天就率领文武百官拜访武则天

3.       李显对武则天评价很高。李显继位敕文概要:

圣皇刚继位就力挽狂澜,平定徐敬业之乱。后经过10余年治理,最终国泰民安。一心求仙问道,把家业交还给儿子。

武则天得以白发余威的原因

1.       推翻武则天只是神龙政变的副产品不是主要目的,许多大臣对武则天还是恋恋不舍的。

2.       用功之臣VS李旦VS太平公主VS武家子孙 多方势力不稳,朝政动荡

3.       念及亲情和让李显重回洛阳的恩德。

4.       李显是武则天立的太子。他皇位的合法性要得到保证

5.       武则天当皇帝时没有和李唐宗室完全决裂,承认武周是继承李唐王朝的,并且遗制还是表示回到想皇后的位置。魏元忠等受武则天冤枉的人,看到遗制,都不计前嫌,感动流涕。

天娇之陨

享年: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享年82岁。一代天娇,完美谢幕

武则天遗制概要:

去己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不再做皇帝),并且归葬唐高宗陵寝,把自己放于李唐宗庙。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韩瑗和柳爽等人的亲属赐魏元忠实封百户……

后事处理:

李显很好地执行了武则天的遗嘱。

李唐宗室和武家很好。并且为他们加官进爵,尊奉武家的祖宗

武则天死后,皇帝亲自送灵,从皇帝到大臣。都为武则天谱写挽诗以表肺腑。

依照武则天遗嘱,改武则天称号为则天顺圣皇后

无字丰碑

背景:帝王陵寝历来不立碑,因为皇帝的功劳太大,区区一篇文章,怎可道出所有?

武则天为高宗立了一块碑,所以改变了传统。

墓碑:八米墓碑,一个字都没有。

民间解释:

1.  功劳太大,文字无法描述

2.  罪孽深重,不敢写

3.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后世评价:——很不一致,而且不同人对其褒贬不一

唐,传统儒学观不是特别浓厚,皇室子孙对武则天评价还是不错的

南宋,礼学兴起,传统儒学观加深,对武则天评价一直走低,王夫之更是说武则天:

“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近代,女权运动兴起,评价又升高。

客观评价

政绩

经济:发达,粮食储备高,人口倍增。然而均田制瓦解,逃户增加(这虽然促进生产力发展,但是却不利于封建统治)

政治:用人不拘一格,佳话流传。但是酷吏制度也留下历史诟病。

文化:促成文化昌盛(因为武则天本身就是诗人),但是消磨尚武精神

社会:结构调整(清洗贵族势力),但是血腥杀戮(如六道使事件)

总体

社会轨迹总体向上,前承贞观,后启开元

社会相对比以前开放。拓宽贫民晋升的道路。

在政治上的才能,对后代的封建皇朝有着很深的影响

天人为其所控。但又深知自己所做有悖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掩饰

或许因为政治和权力本身的因素就是要利用人性的弱点。所以情为之所累 ,狠为之所用

性格

见《武后感》

小故事

故事1:(帝王传说:受命于天,王者不死)

唐太宗晚年传说民间有预言:唐过三代,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被李世民所知。

李君羡,岗位:玄武门守将。职位:左武卫将军。爵位:武连郡公。出生地:武安人。又因一次宴席唐太宗叫守将报报小名娱乐娱乐,李君羡报自己小名是五娘子(五个武),结果被太宗找借口杀了,做了替死鬼

 

故事2:洛阳牡丹

隆冬时节,武则天想看洛阳百花盛开之景赋诗: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众花连也发,莫待晓风吹

众花神都很听话,但是牡丹倔强不肯听话,把牡丹贬到洛阳。

 

故事3

武则天因为佛的关系,让全天下都吃素。张德,武则天手下的一个小官员,因为喜得贵子,宰了一头羊,私会同僚。吃的人中,有个不地道的人告密。武则天不但不罚,还说,我允许大喜日子杀戮,并把告密者揭发,让其无地自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重看一代女皇武则天: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
日月天空照之武曌传奇
武则天的成功之路
性格决定命运
武则天为什么与自己的儿子抢皇位?她是如何从皇后变成女皇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