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问与思考:道德状况怎么看

时政观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环境。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社会中的确也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引起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那么,对当前的道德状况应该怎么看?道德社会病症结何在?本刊特邀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的三位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回答。——编者

 

 

让社会更多些道德正能量氛围,让更多的好人、好事、好舆论,影响更多人的行为选择。

 

追问与思考:道德状况怎么看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一直力主两手抓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路,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当前道德热点问题引发的讨论看,公众对道德问题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诉求主流是健康的,但社会中确也存在诸多道德问题,有些问题表现严重。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状?道德社会病症结何在?如何根治?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现实点击

  道德问题怎么看

  越来越多的人无意简单地在滑坡论爬坡论上争论不休,主张对社会道德现状作全面而辩证的分析。

  放眼我们的社会,一方面是一个彰显着大爱的社会。近些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也见证、彰显了中国人民具有并在成长的道德精神。比如,与汶川地震动车事故大灾大悲同在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一起写入历史的,是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和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道德精神。当然,这也是一个发生了恶劣现象的社会,食品、药品、交通安全等人命关天的问题,以及道德冷漠权力腐败楼脆脆桥垮垮路塌塌等,已成社会热议的话题和坊间关键词。而小悦悦的遭遇更使全社会上下受到震动,有良知的人们被刺痛的同时,也有一种自己受伤的感觉。

  可见,在今天社会道德现象中,有最坏的,也有最好的。有小悦悦事件中的冷漠路人,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交警;社会道德现象中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甚至一些极端无良事件,但慈善组织、志愿者行动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助人为乐者及道德激情也在生长;一方面是无良逐利者和种种缺德事件,另一方面也有众多有识之士、有德之人,在痛心、忧虑之余,为社会的不道德现象和缺德之人进行着道德救赎。这些有良知的人永远是中国社会的脊梁,他们的道德行为也给我们和社会提供着积极向善的力量和信心。

  对于社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追问和思考:人们真的很冷漠缺德吗?是什么使人不敢扶老人?是什么让假冒伪劣大行其道?社会为何会陷入低信任度的消极循环中?

  原因追究

  道德为何失范和缺位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成因。我们不能把信任危机、人性冷漠等道德缺失问题简单归于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经济活动中客观自发的规律作为看不见的手,往往使市场经济社会处于自在、盲目和无序的状态,必须用社会道德和法律等看得见的手,去修正市场的自发功能性缺陷和紊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过来的,秩序和规则在一步步地建立,还有许多秩序漏洞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确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长久以来,一些领域和地方在市场经济效率至上追求的引导下,对社会责任和对消费者的责任规导不力;在张扬个性和一己利益时,对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强调相对弱化;在强调权利的时候,对义务和责任以及对权利使用的制约强调不够,以至出现了种种不择手段的自私自利现象。在诚信规制以及社会扬善抑恶机制方面还缺乏有力的社会外在制约手段。

  民众素质心态和社会舆论氛围成因。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但整体看,公众素质参差不齐也是明显的事实。一些人唯利是图在做缺德事,而社会在弘扬道德的同时,一些质疑道德、排斥道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事实上,许多对善举、良知行为的无意或恶意的质疑,已成社会舆论中一种负面能量。做好事反被嘲笑或质疑的后果,会使人们对选择行为心存疑虑,种种质疑还会引导公众对良知的更多不信,生成道德失望和坏事归因的思维逻辑。同时,在人们被媒体控制的信息时代,如何让所有媒体更多地发挥积极营造道德舆论之场的功能,是传媒应认真思考和践行的问题。而树立社会道德楷模、宣传身边的好人,也是营造社会舆论生态的必要方式。社会认同原理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他人行动取向和环境暗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样办,这也即人们常说的从众效应行为模仿。我们应该让社会更多些道德正能量氛围,让更多的好人、好事、好舆论,影响更多人的行为选择。

  制度安排与社会管理方面成因。当社会制度安排不能有效维护道德良知取向时,当救人有可能被讥讽、质疑甚至反诬时,当选择良知的成本太高、唯利是图违规成本又过低,无良不德现象就会频频出现。社会法制和制度管理一定要有利于扬善抑恶。如果一个社会让有德人、救助他人者吃亏,导致德行与幸福的二律背反,而做缺德事又得不到社会的抑恶责罚,久而久之,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就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状态。事实上,社会普遍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大行其道,有多方面原因,但制度漏洞和监管不力是其中重要原因。反思起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是把社会道德寄于人性本善的期望上,而西方传统文化强调人性恶,注重诉诸法规强制管制的力量。今天,对人们的普遍道德期待,一方面可以建立在良知自律的内在引导上,同时一定要诉诸社会制度和机制的刚性约束。

  理论文化交错影响方面成因。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会自发助长商业文化,而商业文化又易导向消费主义、奢华主义、享乐主义,导向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如果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理论文化留有市场,如果社会文化价值导向不明确,是非、荣辱、美丑不分,人们的观念心态就会出现道德淡漠甚至缺德行为取向。而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引人沉迷于物质享受和物质攫取的同时,会失落人的精神家园,在物欲追逐中遗忘或迷失人生意义和人格尊严。弗洛姆因此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他批判现代西方物质主义文化使人沦落成一种物欲动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反观我们的理论文化建设,一是有些理论不确定并储备不足,许多理论被破旧但未完成立新;二是理论解释力不足,一些创新确立的理论在社会解释和大众化方面还很不到位;三是理论文化主旋律和社会文化生态还相对缺乏合力。

  再思考

  我们要什么样的现代化

  德国学者科斯洛夫斯基说: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里什么也买不到;我们也不想生活在一个'有效率的、富裕的社会里,这个社会把它的金钱用于道德上受到指责的目的。孟德斯鸠曾强调:共和国需要品德。他描述了一个国家当品德消逝的时候,就会弥漫物欲、野心、贪婪、权力和放肆,公民的幸福就都不可能实现。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不能像有些人所说的,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面对种种社会道德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反思: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中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全方位部署中,硬实力和软实力、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理论文化建设、公民教育、以媒体为主导的社会舆论导向建设,以及法制建设、制度管理和大众监督等,一个都不能少。

    ■葛晨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道德建设要适应新的道德生活环境

市场经济的自我利益追求与陌生人的生存环境,是我们这个社会重要的道德生活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道德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进步。改革在道德领域里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破除了几千年来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使我国人民呈现出了意气风发、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崭新道德面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深刻的精神动力。同时,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共同的理想教育人民,用先进的道德思想武装人民,用高尚的道德精神激励人民,用优秀的道德榜样教育人民,从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道德精神环境。

  在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会道德进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的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对于社会道德的发展有着双重性的作用。市场的竞争机制以及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独立承担其责任的机制,充分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但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也激发着人们的利益需求欲望。这在有些道德觉悟不高的人那里,所激发起的不仅是一般利益需求,而是贪婪的欲望。另外,市场经济将人的欲望物欲化的同时,也有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金钱利益关系的倾向。因此,必须加强理想道德教育,以高尚的情操来抵制市场经济的物欲化对人的精神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制建设,以制度化的机制来制约不正当的利益欲望,使得不正当的利益欲望和违法的利益欲望的成本和风险加大。法的惩恶扬善的功能对于当代的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之中。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也是一个陌生人的生活环境。市场经济的自我利益追求与陌生人的生存环境,是我们这个社会重要的道德生活背景。这也决定了我们必然面对着许多看似很不可理解的道德事件,如我们所说的陌生人的道德冷漠、同情心的缺失等。我们应当从这样一个道德生活环境来重新思考道德建设。我们一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和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以及为人民服务。这些道德内容,应当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而对于次要方面,即涉及个人的立身处世、日常交往等方面的基本道德教育,我们所给予的关注则相对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我们的道德生活环境,因而仅仅强调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道德建设,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变化了的道德生活环境。一方面,要继承我们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继续抓好理想道德教育,以高尚的理想来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们昂扬向上;另一方面,要抓住当代社会生活所提出的道德问题,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加强基础道德建设,特别是基本的生活道德建设。

    龚群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道德文明的提升靠你我他

为了国家和民族道德文明水平的提升,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都要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人——

  人们对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不同的评价,但无论怎么看,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在建设文明大国的过程中,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道德建设不仅是文明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可靠保障。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如果我们的社会和人民缺乏较高的道德文明水平,是不可能幸福的。建设一个有高度道德文明的社会,这是人民获得真正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作为文明大国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为了国家和民族道德文明水平的提升,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都要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人。道德文明的提升靠你我他。

  实现一个公序良俗社会和有高度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不能因为经济建设的要务而放弃进行清明善治和道德教化的责任。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是政府的责任;提倡优良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我们的社会风气更加清正,生活安全更有保障,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个性更加得到尊重,社会秩序得到维护,文化更加繁荣,国民的道德素质得到更大提高,不仅需要全体人民的努力,也是政府的责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最近在其中译本《旅程:布莱尔回忆录》前言中指出:没有经济发展,没有整个国家全面繁荣的前景,中国绝无可能发展和谐社会。但是,中国又不能仅仅通过经济进步来保证稳定的未来。社会性的凝聚和同心同德,有赖于共同的目标感、共同的价值观,以及一种共同认识:有必要用能够容纳所有人并肩站立的共同空间来平衡多样性。”“当核心价值观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注入对他人的责任感,当齐心协力与互相帮助对家庭的维系极为重要时,这样的社会也最为成功。布莱尔的上述看法可谓切中要害,告诫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还要加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责任感的建设,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社会。

  一个有善治良序的社会不仅要依靠法律这种硬规范,而且要用道德这种软规范,这是为中外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但是,道德和法律这些规范,只能约束人们的行为,要真正使人们的思想统一、心安理得、安身立命,还必须有全民族的价值信仰。这种价值信仰可以是革命理想、民族核心价值观甚至儒学。因此,我们在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对民众的道德教化,这是形成文明大国的重要措施和应有之义。另外,要通过各种社会教化活动如树立榜样、表彰奖励先进等手段,把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政府官员即领导干部,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府官员不仅应该处理好义利即政治权利与利益的关系,而且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也要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楷模。

  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第四权力,对一个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作用非常大。一段时间内,一些媒体似乎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责任,没有发挥好扬善抑恶的功能。有些事正因为媒体的渲染起了消解道德甚至引发恶行的作用,比如范跑跑事件,作为个例,可能就是一个缺乏相关职责素质和道德感的人做了一件不合道德的事,但一经在媒体上炒作,无疑会伤害甚至消解中国社会的道德。因此,在道德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媒体道德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媒体人的道德素质教育,不要只为吸引眼球而不顾从业道德,正确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的关系。另外,一定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不仅是政治性的导向监管,而且也包括道德和价值观上的监管和引导,为中国的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当然,每个公民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仁以爱人,义以正己,礼以成之,唤醒我们的道德良知和同情仁爱之心,增强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在生活实践中,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要从情感上摒弃冷漠,唤起我们的道德热情和正义感、责任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只要人人都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只要每个人都能少点泠漠,履行公民责任,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有序、人道、文明,就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肖群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教育报》201254日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道德:人人应做,人人能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郝立新:弘扬诚信文化 建设诚信社会
公民道德修养问题之我见1至10至20
倫理學理論发展30年 WORD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考试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