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蛰至 雷声起 桃花开

惊蛰至 雷声起 桃花开

  过了雨水,就是惊蛰。

  惊蛰在“九九”之末,大地回暖之际;蛰伏的昆虫睁开了眼睛、鼓起胸腔,张开了嘴巴,开始歌唱。我上大学之前,在湖北东部山县乡村蛰伏了十九年,每到惊蛰时节,总能感受到冬小麦拔节生长的声音,在雨水滋润下,准备春耕的土肥堆上长出成片的高粱嫩苗。随着惊蛰春雷的发动,原本寂静的田野,突然响起蛙声一片,如民谚云:“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当然以蛙声为主调的田野交响乐有一个从弱到强的渐进过程,伴随着滚滚春雷与温润的春风,冬日单调乡村原野,已渐渐成为喧闹的声色世界。温暖的仲春节气,意味着我们在松软田埂上赤脚奔跑的日子快到了,多么令人期待。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惊蛰时节,南北空气对流加剧,气积而奋,震而上达;“震”,是雷的雅号,它为春天到来代言,也可以说是大地的钟声。八卦历法中春天即在震位,它是生命力量的源泉,“万物出乎震”。在中原地区,惊蛰时首次出现雷鸣电闪的天气(因为气候关系,春雷发动的时间,岭南要早于惊蛰,东北要迟于惊蛰),雷公驾到,电母随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雨滋润大地,春阳光照人间,世界生机勃发。

  伴随着自然生命力回归,蛰伏的昆虫包括对人与庄稼有害的越冬虫类,开始孵化、活跃,为了抑制害虫,种种虫害预防民俗也逐渐形成。浙江宁波人将惊蛰节称为“扫虫日”,农家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仪式,要扫除祸害庄稼的害虫。客家人惊蛰炒豆子、米谷等大家分食,名为“炒虫”;北方地区民间传统也流行“炒虫”“吃虫”的民俗,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虫害。湖北土家族人有“射虫日”,惊蛰节前在田里画一弓箭,以射害虫;民间还有人在惊蛰雷鸣时,就赶忙把家里的席子、被褥、衣服拿到院中抖抖,借助雷的威力,除掉虫害。

  二月二是龙抬头的节日,人们理发,祈求精神与生命强旺。由于二月二的时间常常就在惊蛰附近,所以也就分担了惊蛰除虫的功能。

  惊蛰不仅惊醒了昆虫,迎来了黄鹂、鸠鸟,也催开了春花。春花秋月是自然的造化,更是人间的美景。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惊蛰三番花信是桃花、棠棣与蔷薇。其中桃花是最引人瞩目的花信,《诗经》国风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已传唱三千年。(作者:萧放 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光明日报》(2017030506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噻虫胺与噻虫嗪的区别
【诗生活】群英荟萃047期 ‖ 绿芽启,心语是大地的虫鸣
方云 | 惊蛰:雷动风行,天开地辟转鸿钧
雷震兽虫倒乾坤--乡情紫云--王安全
春天里的惊蛰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3:惊蛰,新雷一声万木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