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地坛》: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userphoto

2024.01.14 天津

关注
《我与地坛》绝非一个励志的故事,它甚至没有刻意传达史铁生的人生观,它只是赤裸裸的展示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现实」:

在遭遇疾病之初,他曾歇斯底里地反抗,结果换来的却是加倍的痛苦。

而当他一步步接受现实,不再抱怨后,他反而看透了人间的生老病死、离合悲欢。

此前所有的痛楚与悲伤,随着内心的渐次平静,尽数烟消云散。

它只是平静的叙述史铁生在这段苦难岁月中的痛苦、挣扎、崩溃与救赎;它只是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剖析、思考、论证,妄图推翻重塑一个全新的人生观和一个全新的自己。



允许残缺

史铁生在书里写道: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人生海海,生命的底色便是残缺与遗憾,藏着太多的糟糕与不幸。

但偏偏有很多人都会因此浸在痛苦中,苦着脸,叹着气,直至丧失对生活的勇气。

史铁生就曾如此。

18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然后去陕北延安插队,当了知青。

由于当时生活条件不好,干活又过于劳累,插队第一年(1969)就引发了腰伤、腿伤。当时生产队关照他让他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病痛加剧,史铁生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他先是对灾病不以为然,然后就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挣扎中去。

21岁,史铁生开始了其轮椅生涯。21岁,在一个男生最青春的年龄,命运却夺走了他看世界的双脚。

史铁生变得暴躁,砸东西来发泄;变得绝望,三次尝试自杀而未果。

后来,为了排解压抑,史铁生摇着轮椅走进了地坛公园

那段时间,他一连几天都遇到一位疯狂跑步的中年人。

几番交谈下,史铁生才知道对方曾因出言不慎坐了几年牢,出狱后遭遇了各种歧视和打压,生活也陷入低谷。

为了挽救自己的人生,他决定靠跑步出名,以此获得外界的认可。

第一次比赛,他拿到了第十五名,新闻宣传了前十名;

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新闻上只报了前三名;

有一次,他终于跑了第一名,结果新闻只拍了一张集体照。

听完长跑家的故事,史铁生感到一阵惋惜:老天对他也太不公了。

看着公园里形形色色的人,史铁生这才恍然顿悟: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们必须得允许生命中的残缺。

史铁生开始调整心态,并尝试找点事儿来做。

他不再怨恨命运,痛恨残疾,而是渐渐接受了这一切变故,并在写作中找到了人生乐趣。

就像他后来在书中所写:

如果残疾意味着不完美,困难和阻碍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疾人。

活在这世上,哪有人永远如意,万事圆满。

再万全的准备,再精心地谋划,都抵不过命运安排的一场意外。

学会接受命运的不完美,允许残缺,幸福才能如期而至。


允许离开

在书中,史铁生曾说起两次让他刻骨铭心记的离别。

第一次是在读书时期,他有一位同窗好友L。

L曾是儿时一度形影不离的朋友,是可以彼此分享秘密的人。

史铁生把珍爱的连环画送给他,但是在一次打完架后,身旁的伙伴推着他到他家门口壮胆去要连环画,L愣了一会把那东西交回史铁生手里,走回屋去。

后来史铁生贴近墙根独自往回走。


多年以后,史铁生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分手路上,我贴近墙根独自往回走,那墙根很长,很长而且荒凉。”

纵使他心里有着万分的伤心,L还是彻底从他的生活里离开了。

在书中,史铁生花了近万字,倾诉着人生的第二次离别。

自他残疾后,母亲说话总会避开“跑、踩”一类字眼,小心翼翼地呵护他脆弱的心。

每次他独自去地坛,母亲就悄悄跟在他后面,生怕他想不开。

可以说,没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与关爱,就没有后来的史铁生。

但好景不长,还没等到他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母亲就因一场大病溘然离世。

一时之间,史铁生再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他每天过得失魂落魄,一到地坛,不见了母亲的身影,他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直到妹妹厉声告诫他“母亲希望你好好活着”,他才幡然醒悟。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又说 :“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散布烈烈朝晖之时。”

他放下了寻死的念头,决定试着活一活。



允许孤独

史铁生曾提出过三种人生最为根本的困境,第一种便是孤独。

他说,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

只要活在这个世上,就没有人能够逃避孤独。

若是你总习惯于从外界寻求依靠,一旦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失魂落魄,变得抑郁消沉。

书里面,史铁生就说过自己从小就喜爱热闹。

傍晚时分,他总会奔跑着穿梭在四合院的走廊中。

听着院里家家户户叮叮当当的炒菜声,嘈嘈杂杂的说话声,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上了中学,他也喜欢激烈的运动,篮球、排球,跑步,样样都十分擅长。

然而,自残疾以后,他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

刚开始,他一个人待在冷清的地坛,只觉得无聊。

渐渐地他开始留意身边的花草,树枝上的小鸟和风声。

他常常回忆过去的事情,有时看着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就陷入了沉思,畅想起他们几十年的风雨人生。

就这样,他的内心缓缓平静下来,越来越感到充实。

正如他在文中写道: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在地坛里,史铁生通过见到的人和事,了解生命的无常和多变,他不断思索,不断拷问灵魂,不断给灵魂提纯。

于是,在地坛他看见了生死,看见了众生,看见了命运,也从有限的生命里看到了无限的宇宙。从瞬间之中看到了永远,从生命本身上看到了命运的强大与震撼。

是地坛救了史铁生,也是地坛让一个轮椅上的人有了栖身之地,灵魂也有了栖息的地方。

肉体是用来承载灵魂的,到最后,只有灵魂是你自己的,无论肉体是残缺的,还是完整的,只要能孕育出圣洁的灵魂,他就会闪闪发光,就能照亮这尘世间苍茫的路。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曾写过“一堵墙”。

每次他摇着轮椅想去什么地方,这堵墙都会截断他的去路。

有时候气得他迎墙就撞,结果墙岿然不动,自己却头破血流。

到最后,他才逐渐明白:

人就是要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

人这一生,不是在经历苦难,就是在去往苦难的路上。

我们无法改变命运,无法拉长生命,只能丰富自己的灵魂,拓展生命的宽度,让灵魂更加饱满,让生命更加厚重。

就像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中说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即便苦难重重,梦想破碎、举步维艰,依然有人坚强、乐观、勇敢地活着。

只要深情的活着,就足够美好。


明教育:
本质、实用、前瞻。直击明相,追求真理。 摒弃功利,知行合一。 真心做真教育, “只要磕不死,就往死里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铁生的园地
苦难的重解
《我与地坛》:他用残疾的躯体,孕育出闪光的灵魂
人生若觉不幸运,劝君读读史铁生
从《我与地坛》一窥史铁生的残缺美学
张建刚 | 解读那个孤独的灵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