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615期:武术中的“内劲”与现代体育中的反应力量


作者/周向前 ⊙编辑/张宏婉


导读:用现代理论来解释传统武术中的“内功”,可谓别开生面,另是一番感受!


武术中的“内劲”与现代体育中的反应力量


我在写有关传统武术的文章时都强调“内劲”技术,按现代体育理论分析它属于一种运动条件反射,但我一直未对其产生的肌肉力量进行分类,在本文中我就来探讨一下“内劲”在现代体育理论中的力量分类。

   

运动生理学认为,人体大多数位移运动不是通过单纯的向心收缩牵拉骨杠杆而产生的,而是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相交迭,形成一种“离心拉长一向心收缩”的运动。即在向心收缩前产生离心收缩,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牵拉伸长以贮存弹性势能;其后肌肉作向心收缩时,以弹性反作用力的形式将能量发挥出来,促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和更大的收缩速度。专家根据该收缩过程中肌肉首先作“反拉长工作”并受到运动神经反射性调节的特点,称之为“反应收缩”。肌肉这种在由离心式拉长转变到向心收缩时,利用弹性能在肌肉中的储存与再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所爆发出来的力量称为“反应力量”(Re-activeforce),它是一种独立的力量素质。

   

多年来,许多专家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大类,这是传统的肌肉力量分类。1964年,反应力量的问题被提出来以后,体育界开始重视和研究这种力量。1972年,苏联的维尔霍山斯基在其《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一书中首次提出反应力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在此之后许多学者诸如科米、比勒、惠京、施密特·布莱希尔、高豪夫、福瑞克等人,对该力量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认同和支持了维尔霍山斯基的观点。至此,欧美,包括苏联等国家的专家认定反应力量是一种与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相等同的、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速度力量性项目中对运动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动作环节,如体操、田径以及球类项目中的起跳动作,因而近年来对反应力量的研究在体育发达的欧美国家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人们试图通过对这一类关键力量素质的研究使整个速度力量性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突破性提高。

   

但在我国体育界,长久以来“反应力量”并未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素质来看待,对其缺乏研究和认识。许多教练员对该力量素质在多种运动项目中所起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缺乏认识,在训练中忽视对“反应力量”的专门训练,以至影响到整个运动水平的提高。但近年来,国内体育理论界己开始重视这种力量类型,有的体育教材己开始将“反应力量”作为一种力量素质划分出来,国内称此类训练为“超等长训练”。

   

我在研究时发现,站桩可以建立一种“弹力条件反射”,这种弹力反射在特定的姿势下用力牵拉肌肉激活时,相应肌肉内部能募集大量的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进行交替收缩。而肌肉内大量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进行交替收缩与用力绷紧关节形成对拉,使肌肉形成离心式拉长,从而储存大量弹性势能。这种弹性势能在肌肉向心收缩发力时释放出来,增加了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从而产生了超常态的爆发力。这与运动生理学中的反应力量的原理吻合。我认为传统武术中最为神秘的、隐藏得最深的“内劲”,按现代体育理论分析,应属于“反应力量”,站桩可以理解为为适用于搏击运动中某些拳法、腿法等专项动作的反应力量素质训练。而作为中国功夫代表的李小龙的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力量,主要来源于这“反应力量”,这种超常态的爆发力是让其功夫出众的奥秘。

   

在这个体育理论非常发达的时代,现代搏击运动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运动。传统武术也应该适应时代,取其精华,探索其与现代搏击和擂台的结合。我认为内劲作为中华武术中最独特的技术,可以用于搏击运动员提升爆发力的训练,而且在实践中己应用于业余拳手的训练和比赛。“反应力量”是现代搏击力量训练尚未开发的领域,站桩训练“反应力量”可以在搏击力量训练中开发出一个新的领域,甚至引起力量训练突破性的进步。中国武术和中国搏击应当重视这种传统武术站桩的训练,将“内劲”融入现代搏击,这是中国武术对现代搏击的一大贡献,它能提升搏击运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而促进搏击运动的良好发展。同时,这也是弘扬国粹,是对传统武术最好的继承。

 

[本文来自《少林与太极》2016年5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丙申猴年五月初三61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 起:《武术技击训练学》
韩起:《武术技击训练学》(三)——载2008年5期《搏击》
武术力量训练
李小龙截拳道的密秘
武术力量素质训练要旨---北京昌平/武 兵 武喆彧
竞技运动员协调能力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