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上的难受,大半源于性格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智商、情商都一般,却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

而有的人,虽然有能力,但一面对工作就愁容满面,最后只能默默无闻、毫无建树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高赞回答是,性格不同。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

在积极性格的支配下,人们可以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

相反,在消极性格的支配下,人每天陷入萎靡的状态之中,做起事来就会有诸多不顺。

所以说,工作上的难受,大半源于性格。

习惯性抱怨,摧毁你的热情

作家李维渴,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著名公司,引来了周围同学的艳羡。

年轻人踌躇满志地说:“你们就等着看吧,总有一天公司将会以我为荣。”

他以为公司会将他安排到管理岗位上,却没想到他被安排到车间做维修工。

维修工作又脏又累,还不体面,没干几天年轻人就开始抱怨:

“让我干这种工作,真是大材小用!”

几个月后,同车间的同事被提拔到了管理岗位,年轻人又开始抱怨:

“老板为什么不重视我?我什么时候才能脱掉这身油乎乎的工作服?”

后来公司接到了一份大订单,需要维修工对设备进行检修,不能出任何纰漏。

年轻人一边抱怨工作强度太大,一边敷衍了事。

最后导致生产时设备出现了故障,公司为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年轻人撇撇嘴:“这设备老化严重,谁也无能为力。”

到了年底,不出意外年轻人被裁掉了。

此时他还在向周围人抱怨:“为什么是我?”

可再没有人搭理他了。

生活中,也许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见过类似的人。

他们总觉得公司的待遇配不上自己的付出,于是总是抱怨不休:

“为什么我当初要进这家公司?”

“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老板?”

“为什么我做这么多事,却拿这么点工资?”

诸如此类的抱怨,在职场中每时每刻都有人讲,但这样的行为能换来什么呢?

作家鲍温说过:

喜欢抱怨的人整天都是一副苦瓜脸和没有灵魂的躯壳,这些只会让他一步步走向绝望,自己却浑然不知。

有时候,你以为抱怨只不过是一种负能量的宣泄。

但事实上,人一旦习惯了抱怨,就会在困境中沉沦。

抱怨就像是一味毒药,它摧毁你的热情,削减你的意志,最终令你一事无成。


经常性内耗,消耗你的能量

工作中,比内卷更可怕的,是内耗。

容易内耗的人,外界的只言片语、风吹草动都会令他心神不安。

他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看法中,纠结在意,让自己备受煎熬。

武志红的一篇漫画中,就刻画过这样一个女生——

汇报工作时,看到上司皱了下眉,她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讲得太差了;

看到同事点奶茶也不叫上自己,她就觉得全公司人都在孤立她;

发现自己在做的工作被转交给了新人,她就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凡此种种,让她感到无比疲累。

但实际上呢?

领导觉得她工作表现很好,皱眉只是脸上有点痒;

同事点奶茶忘记叫她,可转天就请她去吃火锅;

工作转交给新人,是因为她即将升职加薪,要接手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容易内耗的性格就是这样,他们习惯过度解读外界的一举一动。

久而久之,内心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带来严重的能量消耗。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泰然处之,才能开朗大度地活下去。”

当我们能够无惧外界的眼光,专心做好眼前的事,工作才能变得顺遂轻松。

有人说:心态的“态”,拆解开来看,就是心大一点。

成年人的世界,若遇到一点委屈就揣测半天、思索半天,最终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不内耗的,才是职场上的聪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作上的难受,大半来源于性格
拥抱变化
年轻人要远离精神内耗
真正厉害的女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积极主动--看见情绪背后的意义转
自从减少“内耗”以来,我终于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