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渚古人大多是“左撇子”

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古代,先民们已经用“尖锥器”进行石器钻孔

良渚古人大多是“左撇子”

   玉石雕刻家蒋喜从自己的藏品中精心挑选的数百件精品予以陈列。□记者姚永强摄
  □苏报记者 施晓平 实习生 盛春姣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样的石头存在吗?当然存在!“太湖沉宝·古吴石器展”上展出的众多古石器,就被苏大博物馆馆长张朋川誉为“会唱歌的石头”。
  它们究竟唱的什么歌?老家在苏州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明达等著名考古学家、学者,在参观展览和研讨时给出了答案———既是玉石雕刻家蒋喜的人生之歌,也是太湖地区人类文明史的歌。
  石头钻孔使用“尖锥器”

  看过穿孔石斧、石钺等古石器的人,也许会对它们上面的圆孔产生疑问: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古代,先民们是怎样钻出这些圆孔的呢?
  王明达指着橱窗里几块并不起眼的小石头说,就靠它们!
  这些小石头不过成年人大拇指长短,身躯较大,不过不太规则;身躯两端或一端很细,呈圆柱形。王明达说,这些小石头叫“尖锥器”。古人就是用它们作为钻头,再以硬度达7度的石英砂为介质,经反复打磨而成的。
  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尖锥器是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产品,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王明达说,尖锥器作为加工工具,在遗址的考古中很少见到,在太湖边长大的著名玉石雕刻家蒋喜收藏的尖锥器也许正是沉没在太湖湖底,才得以保留至今。

  镰刀、石钺全部是左手握柄

  在另一个橱窗里,展出了部分石头镰刀、石钺,并安上了把手。一些细心的参观者发现,这些镰刀、石钺的朝向全部适合左手握柄。难道是布展的人把柄装反了?
  王明达笑着说,没错,就这样装,因为这些镰刀、石钺的刃口是单面刃,也就是从上面向下斜着磨,底面却是平整的。再加上这些石头镰刀、石钺比较厚,反过来拿就割不动农作物和杂草了。
  王明达说,这些镰刀、石钺是良渚文化古人使用的,其他地方发现的同类古石器也大多如此,“由此证明,良渚人大多是‘左撇子’!”
  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南方人仍习惯用左手,而北方人则反之。

  太湖底原先可能是陆地

  昨天同时举办的相关研讨会上,蒋喜介绍了自己收藏古石器的情况。最早是他六七岁的时候,在太湖中摸鱼,摸到了一片光滑有刃的石块,很好看,但父亲告诉他,这叫“响霹雳”,是上天专门对付牛鬼蛇神的,摸到这种东西不吉祥。“响霹雳”一词从此给蒋喜留下了深刻印象。读高中的时候,他发现有人买卖“响霹雳”,也开始了收藏。到后来,经过专家鉴定,他才知道,原来这些“响霹雳”竟是先秦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石器!
  王达明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照根等专家认为,这些古石器还蕴含着许多未解之谜。例如,仅蒋喜一人就搜集了数千件,再加上其他人收藏的和依然埋在湖底的,数量十分可观,太湖湖底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会不会以前那里是陆地,有古人类居住?苏州西南丘陵出产花岗岩和石灰岩,但这些古石器几乎都不是用这两种材料制成的,它们的原料又来自哪里?
  王达明对此提议,成立“太湖史前石器研究中心”,挂名在专业的考古研究机构下,将蒋喜收藏的古石器集中起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太湖地区史前文化的奥秘,甚至解开母亲湖———太湖的成因之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良渚五千年又怎样?还不是躲不开乾隆?
宜兴考古 突破性发现!
【戈壁】一个爱好,却让他找到了与古人对话的方式(下)
古代石器上的符号: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崧泽文化遗址介绍
从青莲岗文化的命名谈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的相互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