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佳钰 || 《为奴十二年》:自由之路,道阻且长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何佳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7级民族学专业学生,喜爱阅读,喜欢和朋友一起享用美食,最喜欢的名言警句:大道至简,无欲则刚。

《为奴十二年》:

自由之路,道阻且长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为奴十二年》,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有关黑奴题材的电影,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长久的沉默……生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我们,该如何解读这部影片呢?


我想,《为奴十二年》讲的是黑人与白人,讲的是过往的卑贱与高贵,讲的是荒谬的龌龊与净洁,讲的是人性泯灭与美德并存,讲的是被鞭抽人的痛苦与抽鞭人的快感和高潮……

      

一、人性 ——黑奴制度下的扭曲

美国黑人,又称非洲裔美国人, 是历史上被欧洲殖民者劫运到美国的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劫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 主要在南部诸州从事棉花、甘蔗种植及采矿等繁重体力劳动, 既无人身自由, 也无人权保障, 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残酷剥削(虐待),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生为一个自由人是种恩赐,《为奴十二年》中的男主角所罗门·诺萨普(Solomon Northup)便是如此。


十七世纪,奴隶制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所罗门与他的家人住在北方废奴州的夹缝中,地位虽然低人一等,但全家人不用被奴隶主奴役肉体,那个时候,他是自由人,是劳动者,是音乐家。




电影导演用一种隐忍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百年前发生在阳光下的罪恶,缓缓叙述流淌在残酷生命里的真实。


被骗成为奴隶后,所罗门的生活空间彻底变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黑奴与黑奴之间关系变得极其复杂、微妙、冷漠甚至是恐怖。


在种植园里,白人奴隶主通过西方的宗教奴役黑奴的思想,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奴隶命运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必须经过白人的奴役才能得到解脱和救赎,黑人们惨遭酷刑鞭打,身心备受折磨。奴隶主从奴隶身上榨取血汗获得巨额财富, 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 整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强制广大奴隶无偿劳动的基础之上。


奴隶当时不仅没有自由的权利,连清洁身体的基本权利都没有,奴隶主完全不把奴隶当人看待,随意打骂凌辱。奴隶主由于制度赋予他们的施虐角色,也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放弃了对人类的怜悯,终日沉浸在训斥黑奴耕作的喜悦及鞭笞黑奴的快感中,他们需要享受权威感和优越感,早已禽兽不如。

  


惨无人道的奴隶制扭曲了人性,人类美好的情感都被残酷和暴戾所取代。


故事里有个女黑奴——帕茜,她是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她跑得快,精通骑术,会翻犁,会编篱笆,能用玉米壳编织小人儿,她是棉花地里的女王——一天能采500磅(种植园的男人一天最多也才200多磅)。而这500磅,并没有为她赢得主人的关怀。她是哭得最多、受苦最多的人,背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好色的男主人和一位嫉妒心极强的女主人。


在人性的贪婪和欲望中,帕茜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日子,她是欲望和仇恨的牺牲品。为了拥有一块香皂,她被醉酒的主人打得肉裂见骨。面对男主人的强暴,面对总想致她死地的女主人,自尊、嫉妒、报复、贪婪、兽欲,旷日持久地摧残着本来乐观活泼的姑娘,剥离她仅有的灵魂。


制度本身就有错,而在制度的庇佑下,人性恶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无限放大,无限扩张,才有了这一个个沉重得让人难以喘息的悲惨故事。


当棉铃裂开,露出洁白的棉花时,那种景象实在是太美,太令人陶醉。一大片棉田,那么纯洁,那么完美无瑕,就像轻盈的、刚刚降落下来的瑞雪。


与洁白的棉田相对应的,是黢黑饥瘦的躯体,一面忍受负重劳动,一面忍受无情鞭打,——如若不听主人的话,不顺从主人,必多受责打;如若逃跑,有“鬼”来抓,将遭受鞭刑、绞杀、狗刑等残酷惩罚,甚至连识字、书写的权利都被剥夺,因为那是反叛的象征。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使他们的憧憬彻底毁灭。


二、反抗——脚尖挣扎上的生命


美国黑人是美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但黑人的态度、价值观、权利甚至语言很难被白人所理解、接受,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和弱势的少数民族。黑人没有任何权利,不能有丝毫反抗,必须任人摆布。


但所罗门不甘认命,他是接受过教育的人,为了追求自由,他是无畏的,影片开头他的一句话成为永恒的经典:“我不想生存,我想生活。”


他被监工保罗一伙吊到树上,竭尽全力踮起脚尖寻找生的希望;试图逃出庄园,却发现只要再走一步,就会命丧在执法者的绳子上;冒险贿赂监工给家人寄信,最终却被告发。


所罗门的反抗是无声的。影片中,所罗门受施的惩罚不至死,奴隶主将他悬挂起来,脚尖还能触碰到沼泽地。在窒息与不窒息间,给被惩罚的人深深的畏惧与痛苦感。这一幕在电影中表现得极为平静,他没有嚎叫,没有呼喊,他屏息但是极力保证自己不被绳子勒死,因此不停地用脚尖触地从而保持呼吸。这个平稳又残酷的长镜头带给了我一种窒息感,以及生理上的压迫感。




所罗门的喉咙里发出的可怕喘息与急促的呼吸声就在他的同胞耳边响起,然而镜头中一群奴隶在冷漠地观望。他们暴露了在奴役环境下被彻底激活的可悲的奴性,而人性却在绳子上吊着摇摇欲坠,几近窒息。四两拨千斤,导演无需用血肉和哀嚎来演绎悲剧,因为悲剧就隐藏在奴隶们麻木又无神的双眼中。


通过奴隶们的麻木,我理解了残暴为何理所当然,个体的反抗只是徒然,长达170年的美国黑奴制度是一个完整系统,不仅仅是恐怖和剥削。当“禁锢自由”被法律许可,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人是以“私有物”的形态而存在,那么,血淋淋的残暴也不是罪恶,而是受到保护的合法行径,可以在阳光下公然施行。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朝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奴隶制度从制度的层面上早已消失了,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生存状态它何曾消失呢?大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如黑奴一样身处“种植园”。


想起一句话: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农民,不到迫不得已是决计不会造反的。放在这里:奴隶若非受到非常残忍的对待,也决计不会冒死逃亡。


我想,这便是黑暗的最终结果:压迫胜于死亡,死亡反倒成为解脱。

    

三、自由——怅然若失的十二年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所罗门就是这样的一只鸟。他时刻都渴望自由并寻找各种机会自由飞翔。


终于,他在友人的帮助下重获自由,当奴隶主一遍遍拉住所罗门不让他走,而所罗门一遍遍推开他的胳膊坚定地走向马车时,车轮行驶在田野上,我想起了卢梭说的那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生为了自由。


目睹荧屏上的马车渐行渐远,我的心里并不舒服。不禁沉思:什么是真理?正义?不知道。


相比之下,帕茜却是如此的可怜,连一块香皂都拥有不了,女主人如同毒蛇一般日日盯着她,冲她嘶嘶吐信子。最令人不忍目视的,是可怜的姑娘被撕光且绑在柱子上,在鞭子下痛苦地哀嚎。她长年累月地遭受暴虐,没有出头之日。


当所罗门即将登上马车,她忍不住喊住他,神情既失落又艳羡。可她并不是个自由人,自始至终都不是,只能可怜巴巴地看着那辆载着所罗门的马车渐渐远去,驶出艾普斯庄园,驶出那苦难惨痛的十二年。


从这一幕开始,我就哭得不能释怀。就因为所罗门本来身份是自由人,他就有了重获自由的通行证,而像帕茜这样终身为奴隶主财产的奴隶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所罗门踏上通往自由的路途,自己重复过着在种植园日夜工作、被暴虐的日子。正如汪峰的歌词所唱:“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活着却如同死去


这十二年如同南柯一梦,如此漫长。

     

四、结局——生即低贱,死亦无名

1963年,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华盛顿发表“我有一个梦”的演说,吸引20万人到场,将黑人民权运动推向高潮。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为奴十二年》揭开了这个内在于美国社会肌体之上的伤疤。如果说法国的《人权宣言》是签署在女人的背上,无视广大妇女生而为人的权利;那么美国的《独立宣言》则是签署在黑人的背上,将一切有色人种从人类的范畴中剔除出去。




对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自由、民主的象征的美国来说,历史上的奴隶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几乎成了美国社会的一个无法明言的隐痛。以至于到了今天,虽然美国主流社会依照所谓“政治正确”的原则,在语言层面上摒弃一切联系着奴隶制历史的语汇,非常小心地用“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American)代替“黑人”(Black)或“黑鬼”(Nigger)等词,但却拒绝真正讨论现实生活中仍然普遍存在的对于黑人的种种偏见。


尽管黑皮肤的奥巴马能够当选为美国总统,但毕竟属于稀见的个案,并不能掩盖黑人在教育、医疗、就业以及经济等领域普遍面临的不公正待遇。


在2013年年初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之后,当美国公众发现土生土长的第二代黑人移民并没有真正认同美国价值观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使得少数族裔再度面临着严酷的歧视与不平等境遇。




《为奴十二年》或许让人感觉过于的平淡,但绝不代表这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电影是生活的压缩和升华,但在《为奴十二年》中,男主人公十二年的不幸生活遭遇被浓缩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却从头到尾都不曾让观众感觉时间的压减,长镜头的运用在导演麦奎因的手中,让人明显地感觉时间被慢化:黑人们被鞭打得鲜血淋淋的场景,所罗门逃跑时意外看到其他黑人奴隶因逃跑而被吊死的恐惧,再到所罗门因为对抗监工而被吊起来的羞辱……


电影尽可能地将观众停留在黑人奴隶们漫长苦难的生活中,从而来震撼观众的心房,何时才是自由?从反抗到绝望,再到意外的解救,电影的结局看似大团圆,但最后的字幕,才引申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Upon gaining his freedom ,Solomon located and attempted to seek legal justice against the men who kidnapped him. The case was tried in Washington,DC where blacks were prohibited by law from testifying against whites.The charges against the kidnappers were eventually dismissed.

Solomn spent the rest of his life working as an abolitionist, and with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Solomon Northup most likely died between 1863 and 1875.The exact date, place, and circumstances of his death remain unknown.

(所罗门获得自由后,找到并试图对绑架他的人寻求法律公正。该案在华盛顿特区审理,法律禁止黑人对白人作证,对绑架者的指控最终被驳回。
       所罗门的余生都是作为废奴主义者,在地下铁路公司工作。所罗门·诺斯普最有可能死于1863年至1875年之间。他的确切死亡日期、地点和情况尚不清楚。)


所罗门,一个值得铭记的平凡人。


生命原本绚烂,但因为肤色,却是生即低贱,死亦无名。


精彩视频片段

【版权声明】本篇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奴十二年|生而为自由
这部电影被20多家媒体评选为年度佳片,每一组镜头都是血泪写照
今年的奥斯卡办不下去了?
生活那样苟且,也该有诗和远方的《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载》时代裂隙中的个体失格与自赎
两个美国的对峙:棉花的高利润让美国南方大量使用黑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