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云、任正非等顶级富豪的致富密码,全都来自这本五千字的道德经

01 一本《道德经》成就了马云

刚刚宣布卸任退休的马云,他一手打造了地球上最牛逼、最具活力的公司,而自己也得以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那么,我们不禁想要探究一番:看似其貌不扬的马云,头脑里那些令人捉摸不透的商业智慧,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许,我们能从马云的生活习惯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据马云身边亲近的人讲,几十年来,读书是马云雷打不动的习惯。别人在出行的路上,要么是玩手机游戏,要么是塞着耳机听音乐,而马云的包里,总是会放着几本书,供他闲来翻阅。

马云包里的书更新很快,但却有一本书从来没有从包里离开过,那就是《道德经》。马云有一次聊起说,当自己第一次读到《道德经》时,心中简直要惊呆了——这哪里是我读老子,分明是老子读懂了我,并且还读到了我心里。

从此,《道德经》就成了马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他认为,这本薄薄的《道德经》正是自己所有商业智慧的源泉,而马云对《道德经》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就拿马云这次宣布退休来说吧,我猜想,既然马云熟读《道德经》,那他肯定知道,《道德经》的核心正是“藏”字诀,正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因此,他选择功成身退,未必不是抱有这样的考虑。

看来,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员,这本《道德经》都值得你认真地思考和研究,甚至是终身研读。如果你能读进去、读出来,那么我相信,你为人处世的功力必然会大增。

但一本道德经虽然只有寥寥五千字,却包含着天地至理,许多人一翻开这本书,刚看到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能就蒙圈了:这讲的是啥呀,完全摸不到头脑。

西安交大的韩鹏杰教授,浸淫哲学数十载,曾获评为陕西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国际辩论赛资深评委,他还是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的授业恩师。在他的新作《道德经说什么》里,韩教授用“以经解经”的方法,用最清晰明了的方式,把这部《道德经》讲解清楚,而且逻辑严密、生动有趣,引导我们真正走进老子在这部书中想让我们看到的,那玄而又玄的众妙之门!

02 一部《道德经》,说尽“道”与“德”

一部《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余字,但究其核心,无非就是“道”与“德”两个字。要想登堂入室,真正搞懂、搞通《道德经》,就要搞懂、搞通“道”与“德”二字的含义。

如果说,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一个最核心的概念,那就非“道”莫属了。可是“道”究竟是什么呢?谁也说不清楚。

《道德经》开宗明义,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道是不能解读出来的,你要是想用自己的话把“道”解读出来,并传授给别人,那就落了下乘,也不是真正的“道”——因为真正的大道,经过二次解读,就变成片面的、局限的小道了。

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悟性,去体悟这个难以捉摸的“道”了。

所以说,中国文化最高的目标就是“悟道”啊。每个人都会悟出属于自己的“道”,孔子悟出来的,就是儒道,释迦牟尼悟出来的,就是释道,王阳明悟出来的,就是心学——每个人的“道”都不同,但说来说去,都只是天下至道当中的一个方面,正所谓“万法归宗,殊途同归”而已。

其实,在老子看来,叽里咕噜说这么一大堆,真正的“道”并不玄奥,如果把“道”落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无非就是三层含义:

首先,不管我们走在什么道路上,总归得有一个方向和目标,不能漫无目标的瞎走一气,所以,“道”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方向和目标。

其次,有了方向和目标,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乱哄哄地挤在一条道上,你也抢着走,我也抢着走,那最后谁也到不了终点,都在路上堵着呢!所以,只有建立在具体的规则之上,才能进而去谈“道”的境界高低。所以,“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规则和境界。

最后,既然有“道”,那是不是就有“非道”?道路的两旁,总会有深渊、歧路,如果我们不管不顾,一味瞎闯,那难免会落得个“身死道消”的可悲结局。《道德经》第四十四章里就用了“知止不殆”这个成语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你知道边界和底线在哪里,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你就不会出大问题。所以,“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边界和底线。

你看,一个“道”字,包括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我们都不能离了“道”的指导和约束。

说完“道”字,再来看看“德”字。

“德”字就更简单了:德者,“得”也。啥意思呢?只要你按照道的要求去做,那就是有德,如果你不按照道的要求去做,那就是失德。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皇帝的评价无非就是四个字:“有道”或“无道”。有道就是明君,无道就是昏君——皇帝如此,四海亦如此。

“道”和“德”都说完之后,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那就是,“道”在先,“德”在后,这个顺序是不能变的!

为什么呢?“道”就是“德”的衡量标准啊,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统一的,用来衡量“德”的标准,那大家都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去行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没错,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那你当然就会认为自己是最有德的那个人了呗,你就会不自觉地站在道德高地上,用你手中的道德大棒挥向别人——这就是道德绑架!

因此我们看《道德经》,“道在前、德在后”是书中最强调的思想。整部《道德经》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三十八章之前的部分都叫做《道经》,从第三十八章开始的部分便叫做《德经》——道在前而德在后,一切才能顺理成章。

03 有无相生:理解《道德经》的登堂门径

如果说,乾与坤是理解《易经》的一扇门径,那么有和无,则是理解《道德经》的那扇门径——推开这两扇门,我们就可以登堂入室,走进《道德经》的玄妙世界里了。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有形的东西,大家都看得到,金钱、美色、权力,这都是有形之物,是每个人都孜孜追求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虽然是无形的,但却具有无尽的力量,甚至超越了有形之物。

精神有形状吗?信仰有形状吗?理论有形状吗?

没有,这些都没有,但我们却不能否认,精神、信仰和理论,所能发挥出的巨大能量。假如我们只能看到有形之物的作用,却忽视了无形之物的作用,那到最后,我们的物质世界越来越发达,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我们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阐释了“有”与“无”的道理和内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初开的时候,万物尚未萌生,宇宙是一片混沌和虚无,没有形体,因此,称之为“无”。

“有,名万物之母”,当天地形成之后,万物逐渐萌发,我们称其为“有”。

现在,天地万物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揣摩事物之理呢?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任何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没有“无”你就不知道什么是“有”,就好比我们自己一样,如果没有代表“无”的精神世界,只剩下代表“有”的肉体皮囊,那岂不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了么?

因此,我们观察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要从“无”的角度去体察它的妙处,从“有”的角度去观察它的边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说到“玄”,这就算进入哲学层面了。很多人看问题只能看到“有”的层面,而看不到“无”的作用,这就是片面的思维。如果你能把“有”和“无”两个方面都看到、都体会到,那你的思维水平就很高了,就称得上“玄”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韩教授认为,如果你能把“无”的作用和概念吃透了、看懂了,那你才算得上是进入了《道德经》的门户。

什么叫“玄之又玄”?就是说把“有”去掉,单看这个“无”。“有”的作用和边界,大家都能看得见、摸得着,一个人是美是丑、多高多矮、有钱没钱,都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空虚还是丰盈,你能一眼看透吗?

如果你能懂得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那你就算是走进了“众妙之门”——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人的精神世界更玄妙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体现了道德和一理念之一    道是了解大自然的门径
道德经第51章讲解
道德经②:德以显道
《道德經》習讀 第五十一章
【老子道德经】养德51
《道德经》第40章:1.“反者道之动”,揭示“德”的源头在“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