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知己
再谈知己
来源:读者文章阅读网
作者:香草怡人
时间:2009-06-24
我相信,多数沉迷于网聊的人,都是对知己有所期盼的。他们浪费时间,消耗精力,无非是想在这虚拟的世界里找到那个懂自己的人,肯为自己想的人。
究竟怎样的朋友才算知己?知己是永恒的,还是不定期的?
知己,倘若可以去寻求、维系,便没有意味了吧。我想能称之为知己,起码要做到相互间的理解。有些事情你想找一个人倾诉,知己要么是你第一个想到的人,要么是你脑中掠过许多的朋友最后定格的那一位,你选定了他,他的性别、外表、年龄都不再重要,他就是他的精神和你的精神的聚合体,你和他交谈,一半象是与自己交谈,一半便是与你所认同、欣赏的他交谈,与前一半的交谈,你享受到了心意相通的乐趣,与后一半交谈,你体会到了别人的思想,而这思想多半与你是和谐的。
对待知己,不能苛求,不能强求,更不能苦求。人有时候不愿意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被人解读,有时候却又渴望有人可以拂去心上不被理解的孤独。而知己是消融孤独的最佳人选。我们的内心深处对知己都会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渴盼吧。
与知己相交,贵在自自然然,有意无意间的情趣相通、心意相合。两个人的身份、思想须是平等的。因为平等,就没有了迎合、曲意逢迎;因为平等,就有了差不多的思想高度和眼界,方能琴瑟和鸣;因为平等,才会有合适的距离,方有了守住本心的能力。做别人的知己,首先得保证你便是你,而并非是另一方期待中的你,有的只是你恰巧符合了他的期待,而不是你刻意将自己打造成他的期待。
若真有个知已,那应该是生命的一种财富,就保持距离和他好好相处。那样才会永远得到这个知已。
知己就是彼此的心领神会,知己是一生的朋友,知己是心灵的依托。请珍惜你已经拥有的知己吧!
浅谈知己与情人
在茫茫人海之中,不经意间,众多男女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成了朋友,成了知己,有的甚至成了情人......
如果都很在乎对方,那该选择什么关系为好呢?有些人一本正经地告诫说:“做知己远胜于做情人!”
此说法是漂亮的外衣,或者是出自肺腑之言?令人费解,不妨试分析一下吧。
所谓异性知己,就是指男女间关系密切,相互吸引、欣赏和爱慕,达到一种理解、包容和关爱的境界;是介乎于情人和朋友之间的一种关系。
作为知己的男女人,从感情上说,是真挚和互爱的;从道德上说,又是不违规的,自然得到一些人的赞赏和青睐。但事实上,这种关系的尺度并不那么容易把握。既是知己,就会经常接触和沟通。在相见陶醉之时,一方面要冒着外界闲言闲语之类的风险,另一方面又要理智地抑制着自己的冲动,装扮成正经且洒脱的样子。不管情感上如何跌宕起伏,都不可以越雷池半步。此情此景,有点象两个饥肠辘辘的人,面对着丰盛饭菜的诱惑,却被告知不能起筷,又是多么折磨人啊!这样的交往,会觉得轻松和可以持之以恒吗?
要知道,知己与情人的相距只是一步之遥。随着时间的延续,倾慕的加深,或者有一天会情不自禁,向前轻轻地拉开了帷幕。瞬间,展现出梦寐以求的伊甸园,醉人的芬芳环绕弥漫,看见了鲜花盛开时的迷人绚丽,听到了小鸟欢鸣时的动人声音。缠绵的情愫,温柔的梦乡,这美丽的定格永远铭刻在心中。如此绮丽的风光,这可是做知己一辈子领略不到的啊。
“做知己可以长久,做情人长久不了。”“和男人做知己,是件痛快的事。而做情人,就会有太多的要求,难以再轻松了。”那些“知己爱好者”诸如此类的言论,不觉得有偏见和杞人忧天吗?应该知道,不论是夫妻,情人或者知己,关系都是动态的,所以要用动态的眼光和方法去对待。男女双方如果不是情投意合,如果不是尊重包容,如果不是精心维护,纵使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往往也难以实现。做知己的尴尬,做情人的快乐,相信身历其景的人都深有体会。
异性知己,这种纯洁,干净,透明和没有非份想法的男女关系,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设的理想模式,现实中是无法长期地维持下去的。坐怀不乱,“发乎情,止乎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男女之间能相识相知,是一种缘分。好不容易成为知己了,勇敢地抛开种种无奈的束缚,潇洒地走一回,亦是人之常情。
如果,确实不想或做不成情人,则不要再唱高调折腾自己了。退而做一般的朋友吧,相信这也是十分明智和心安理得的选择。
漫谈知己
如果在1年前,我还依如既往把知己想成一个神秘的人,一个体贴关怀而又懂思想的人。而1年后,对知己的看法大大改变。
我们常常把走的近的人当做知己。所以交朋友特别留意他的言行是否合乎自己的标准,是否默契是否贴近自己的心灵,甚至于有些时候还要找到一种感觉。然而1年后我发现,所谓的知己不应该是相近的人,而是相远的人。
相近的人总是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言语的差异和思想的差异——不要以为这样的人不是朋友。恰恰相反,这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因为他诚实,有什么就是什么,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真实的面孔。也许恰如你的想象一样,当你期望他的思想与你一致的时候,可巧,他也期望你跟他有同样的思想,跟他一样站在同一个角度上思考问题。所以这样的朋友,未必不是知己,但是又很难做成知己。毕竟出现了分歧和争执,一时难以愈合。所以只能是朋友,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成长,成为共同探讨的良师益友。
所以,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会在心理和心情上天衣无缝地契合。因为生命个体的差异,人生经历的种种,环境及职业等等的改变,每个人定会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解和分别。所以我想,如果有完全相同的或者总是与你一致却到头来不发表任何看法的人,这样的人,大多都是伪装,其实根本不能读懂你的思想,却只是随声附和罢了!
所以真正的知己需要距离。比如说时空的距离。首先说友谊是需要验证的,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朋友只能成为朋友,而不能成为知己。因为知己首先要有忠诚度,而一厢情愿的知己绝对不是知己。与知己的相处要有距离,没有距离的相处,往往看得太真,差异当然也同时表露。至少知己是不会视对方的缺点而不顾的人,所以少不得赞扬也少不得批评。赞扬是美丽的,然而批评少了会感觉姑息,批评多了就会产生不解和多虑,甚至还有可能生疑。所以既然相知,倒不如相互信任,顺其自然。花开终有时,相知非咫尺。
距离产生美。所谓知己一定要有美感。走得近了彼此太真实,肯定觉得乏味。而离别久了反生思念,恰恰想起双方的好处,于是乎怀旧的感觉、曾经未曾领略的风采,一瞬时彻悟起来。说他知己——他竟是知己!不禁开怀!
知己的确很神秘,看似有却找不到,看似无却似乎还是存在。究竟谁是知己?真是难以捉摸。山高水长,人生路远,相知相伴只有淡淡的友情。情太重了,易于伤感;情太浅了,易于失落。想起来就觉得太累了,还是等所有的路程走过之后,回头遥望。
原来,梦断天涯,知己无数。
你会对外人动心吗?
知己,就是可以交心的朋友。时下,知己又分蓝颜知己和红颜知己。
不管是哪类的知己,在我认为,在感情上都会发展得不清不楚。
[ ]
就我作为一个男人来讲,当你面对你老婆以外的另外一个女人,而且这个女人和你完全交心,完全坦诚相待,你不会对这个女人心动?你就没有把她征到床上的想法?
我想,没有哪个男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得了柳下惠的。
和红颜知己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都说不会发展到不可自拔的那一步,可是又有哪一个男人或是女人做到了呢?
男人有男人的苦衷,女人有女人的空虚,这就是所谓的一拍即合。
对女人来讲,男人是她的蓝颜知己;对男人来讲,女人是他的红颜知己。
女人在有了蓝颜知己的时候,有想说的话的时候,她不会对她老公说,她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她的蓝颜知己;男人也是如此。
[ ]
知己是可以交心的,可是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交身了。
这样的知己,是不是已经变味了呢?
这样的知己,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我们还能要吗?
当你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一个人时,你是拒绝还是迎接?
喜欢与爱——浅谈知己情人
若干年前听到“红颜知己”这个词时,只知道很新鲜,很好听。对于它的正确含义我根本没能理解透,即使到现在我们也不能对它完全领悟。
年少时我们不懂爱,心中只有一份淡淡的喜欢,就固执地认为那是爱。成熟后我们不轻易言爱,明明心中有一份执着,却不敢承认那是爱。所以我们注定只能保持在这份情谊上——是知己,更似情人,是情人,却是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喊了多少年的古训。可有多少人能遇上一个真正的知己,有多少人能对知己作出最完美的诠释?
做知己,不一定是情人,但做情人,却曾经一定是知己。正如喜欢与爱。
我们知道,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爱他(她),但爱一个人,却是一定要喜欢他(她)。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但爱过之后,却很难再说喜欢。因为喜欢是宽容的,而爱,则是自私的。
这又让我们回到知己情人的问题上。知己是一汪涧水,清澈见底,而情人却让这汪清水染进了浓浓的色彩,艳丽却多了沉重,无法再回到原先的透澈了。所以想让一份情谊永远纯洁,就永远保持做知己,而不要越雷池一步去做情人。
当然,不管是红颜还是蓝颜,我是喜欢这个名词的!我愿意做你的红颜知己,也望你做我的蓝颜知己。虽然我们无法“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但我们永远在心里给对方留一个位置,开心事,告诉你;烦恼事,与你说;无奈事,求助你。我们可以说话肆无忌惮,不占便宜决不罢休。我们也会说“老死不相往来”,可一转身马上冰释前嫌。我们可以从对方眼神里读懂话语。我们可以靠在彼此肩上悄悄地哭,开心地笑。仅此而已!
哭过笑过之后,一切又变得轻松自如。或许这正应了知己是一条小溪,是一种轻松而淡然的心态,情人,却太沉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以我们宁愿做知己。
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你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如果心中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温馨,那就是喜欢,如果其中还有一份隐隐的疼痛,那便是爱。可是心中除了一份浓浓的喜悦和温馨外,为何总排斥不了那一点隐隐的痛呢?
知己情人,喜欢与爱,我们就这样徘徊在你们的边缘!
浅谈知己
2011-11-03 16:52
发表时间:2011年11月03日 16:52  来源:湖南女子学院 作者: 黄水平
一个人之所以不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因为人的社会性。这就决定了人必须积极乐观地生活在大群体当中,而不是被迫地接受这世界所赋予他的一切。
滚滚红尘,人生若梦。人海茫茫中,随波逐流者有之,逆流而上者有之,奋勇向前者有之,超越世俗者亦有之……世界之大,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但我相信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曾有过朋友或真正的知己。或许是擦肩而过,或许是久别重逢,或许是形影不离,或许是相濡以沫,最后成为了终身的伴侣等等。
人不能没有朋友,更不能缺少知己。是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人们都形如陌路,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文豪鲁迅先生对知己的评价很高,他曾说:“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 ”。我一直坚信“知己难得,原应珍惜” 的道理,如若我们生活中能遇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人,是几生几世修来的福分啊,此生还有何求呢?
都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要想找到一个知己确实不易,不仅需要你有一双能辨是非的眼睛,更需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用心体会、去用心感悟,你就一定会发现知己。不是有句诗叫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吗?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学着去尊重别人,用善良去关爱别人,你就会达到一种“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的境界,知己也就在不远处等你。
“知己”这个词在文人笔下一直是让人感悟颇深的字眼,在此我且把它分为三种境界。
“高山流水觅知音”,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相遇相知属第一种境界,悠悠的琴声,时而有如地震山摇,诉说心中的不满情怀,时而有如欢快的鸟儿,展现自己对大自然和谐的热爱与向往。也许这些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其中的意境,领悟其中的内涵。
西亭湖畔,名门公子沅郁与风华绝代的苏小小的相知相爱,属第二种境界。他们抛开了尘俗的喧嚣,追求一种心灵的共鸣,相知相爱,并结成一段美满姻缘,又是多么令人欣慰,多么让人感到幸福的事呀。没有奢侈阔气的排场,没有热闹非凡的成亲仪式,只有两个相亲相爱的人的纯净心灵,相依相偎,白头偕老,但有这些便已足够。
“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少游对苏小妹的爱可谓是超越现实之外,驾于精神之上,这才是真正的知己,才是知己的最高境界。
古人对知己的渴求很大,评价很高,我们现代人更应该学习和借鉴。不求知己满天下,只求得一知己便已足够。
知己之拙见
知己有同性异性之分。知己是在与周围人的相处中不知不觉自然产生的,不象婚姻伴侣有时会去刻意寻求。由于异性相吸及异性互补,每个人更渴望异性知己应是不争的事实,只是碍于情面不愿坦言,且异性知己在同一时期应唯一,否则就不叫知己,只能叫朋友。因为出于两性的本能,如果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己,你的知己之间会互相忌妒,虽然你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并没有发生过本质上的亲密接触也可能会诱发他们之间的这种忌妒,常言吃醋。
成年人的同性知己即使再多也不会有这种麻烦,只能让他们之间互为知己,友谊更加牢不可破。
话说回来,人生难得一知己!一个都求不得,何有两个以上的知己呢?所以此论似乎有些离谱,但有时大脑涌现灵感,牵动手指头乱发谬论,见笑了!
在知己面前(也包括同性知己),心理和精神会得到彻底放松,心灵将抵达最理想的休闲彼岸,天更兰,水更清,草更绿,花更红。两个人能谈得来,互相理解,理解他的追求、好恶,通过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举手投足间能读懂他想什么,要什么,明白自己这时应做什么,怎么做,为他忧而忧、乐而乐,两人之间这种高度默契,基本就是我眼中的知己。
从朋友谈到知己
作者:鸿都客  发表日期:2003-12-30 21:26:00
人们对于朋友的谈论,大概属于第三等的,第一等是女人,第二等是金钱,第三等才会谈到朋友。有位西哲讲过,两个男人谈话总是以谈女人结束,尤其是没有结过婚的,我想,这也许是异性相吸的缘故吧。但是,对这位西哲的结论我到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我在和朋友谈论的时候基本是不谈女人的,不是我不喜欢,而是我觉得谈女人还不如谈金钱来得实际,可能这跟我的经济状况有关系。如果我现在已经是家财万贯,那么闲下来可能也会谈谈风月,放纵心情也说不准。现代社会,虽然时代发展得连“神5”也上了天,但是,吃饭问题好象还是人们必须考虑的大问题,所以我认为金钱还是重要的。一些喜欢写写东西的人可能以为提到钱就会不雅,所以不太喜欢用金钱这个字眼,其实,这个不应该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题,如果不信,大家一起饿三天再来谈,看是先谈女人还是先谈金钱,肚子里装满了鱼肉再来谈女人可能会更有滋味。你说不是吗?
谈到金钱,势必谈到朋友,我们与人谈论朋友的时候,大凡可以听到我朋友怎么样 怎么样有钱或者怎么样有实力。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愿意谈朋友怎么样没钱或怎么样落魄,这个好象是失面子的事情。其实,在中国早期的儿童读物〈增广贤文〉就有了“交游必是胜己,不胜不如没有。”(手头没有资料,可能与原话有误)小时候读我不甚理解意思,等能理解了就来了疑问,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想法,那这样的朋友哪里去交?这个问题缠绕了我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能找到答案。没有答案就撇开它不谈。既然金钱是重要的,那对于很多人来说,朋友可能是实现他金钱梦想的阶梯,这张梯子用好了,不愁上不了天,一人得道,鸡犬尚能升天,何况朋友呢?所以,现在经济社会,是广交朋友的时候,不管是三教九流,地痞王八,见了面都点点头或递上一支烟,虽然功不在眼前,但利可能在千秋。于是,现在人们嘴上所称的朋友,无非是先生,太太,小姐,哥哥,妹妹,合伙人,同事等等的别称,泛指一个认识的人的代名词,与真正的朋友是无关的。
先前也听到一种说法,上当受骗皆因朋友起。我想应该也有道理,通常我们不容易上陌生人的当,除非这个人脑子有些贵恙。虽然我们知道与人交,信和诚为基础,不过这种信和诚是一把双刃剑,虽可自保,亦可伤己,譬如借钱还债之类,一般闲人,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将大宗的钱借给他,但是,深交的朋友,就另当别论,一旦起了纠纷,难免会有人感叹。深交之友,大家彼此了解也深,如果反目,情形可能更可怕,相互攻讦或背后偷袭,可能招招都是致命处,这种事例也太多,就说说身边的事吧,前期报载江苏宜兴有一桩公案。说钱某和王某是要好的朋友,他们两个人都喜欢玩彩票,钱某因为没有时间,所以每期都让王某代买,并且都是买固定的号码。有一次开奖,钱某发觉自己的号码中了特等奖,就去找好朋友王某要自己的彩票。结果哪里还有王某的人影,钱某一气之下就卧病不起。据说到现在王某还没有下落,而钱某当然还是躺在床上神志不清。友情在金钱面前,确实是一块试金石,但一旦试出结果,痛苦如钱某者,代价是卧病不起,神志不清。
在金钱面前相互谦让的也是有的,据说春秋时管仲和鲍叔从小就是好朋友,鲍叔知道管仲很有才能,所以很器重他。当时管仲还没有发迹,家里很困难,他和鲍叔一起合伙做生意,当有获利时,管仲同志总是想方设法多拿,而鲍叔总是假装不知道。后来齐襄公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鲍叔辅助公子小白,管仲辅助公子纠。经过一番争斗,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公子纠被杀。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如果你想称霸诸侯,,就不得不起用管仲为相。后齐桓公采取了鲍叔的建议,让管仲同志执掌了政柄,大展宏图,九会诸侯,一匡天下,自己也为春秋时一代霸主。鲍叔有大功与齐桓公,他却推荐管仲为相,自己却一直甘居其下,毫无怨言。后来管先生不好意思,就感叹说: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到现在很多人还在用,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也。这种朋友做起来其实也不容易,前提是你要象鲍叔一样永远谦让,包括金钱和地位,假如当初鲍叔稍不谦让,恐怕他们反目不止几十次了。所以,对管仲来说,能做朋友的基础是鲍叔能够让他;对鲍叔来说,能做朋友是管仲的才能,深究了总有相互利用的味道啊。
于是处世老道的人来了感慨,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可能就为我们现在作朋友所立的一条底线吧。其实,人都是本位的,谁都不会承认自己害过人,即使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心里懊悔,嘴上也不会承认,只会罗列一大堆这个被杀人的罪名,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义的。曹操就是此中老手,所以他的辩解就能一直流传至今,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在这里,朋友好象已经有些不值钱了。是的,朋友这个词,我想还是得慎用,用得过滥,就会变得不三不四。
陈胜还在种田的时候曾经对几个朋友说:苟富贵,莫相忘。后来陈胜造反成功,几个以前的种田朋友以为老陈得了富贵,可以共享了,便去投靠他,但是老陈对他们并不怎么热心,只供给他们吃喝,那几个庄稼人还死认朋友这个理儿,硬要陈胜同志起用他们,结果不但官没做成,其中一位老兄还因提及陈胜已往不很光彩的旧事,被陈胜“咔嚓”了,其余几位就识趣地滚蛋了。吴广问陈胜,对朋友为什么这样?好象陈胜同志对朋友不够义气,不够信用,不够真诚,违背了孔老二所说的与朋友交“信”的原则,陈胜说,情势不同了,朋友也会不一样,陈胜现在是大楚的王了,当然只会与吴广交朋友了,还怎么会念及几个草莽之间的穷朋友呢,就是陈胜的老丈人来了,他也只是作一个揖了,而不行大礼了,何况几个一起种过田的朋友乎。后来陈胜终于被他做车夫的朋友割了头。有一些史学家把这些旧事翻出来,硬要说陈胜的失败和这些有一些关系,我想,只要略读过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的,对朋友的态度也是必然的,这是所处的环境不同造成的。朋友做到这种份上也算失败透顶了。
朋友这个字眼,虽然有些象一根鸡肋一样,嚼之无味,但人们还死不放弃,因为这个字眼至少也可以成为人与人套近乎的手段,所以,聪明的人开口闭口必称朋友。这样的人一多就形成了风气,慢慢的,朋友这个字眼的份量就跟同志差不多了。于是,人们又发出感叹:朋友好找,知音难觅。
知音这个字眼,要比朋友高级一些,即使脸皮再厚的人,也不会一见面就称人为知己。知音的典范是钟子期和俞伯牙,什么高山流水,什么阳春白雪,一个忘情弹琴,一个破解琴韵,此等朋友可能算是最高级的,就是知音吧,但那毕竟只能算是一种榜样或典范,就象吃素念经的和尚向往极乐世界一样,只能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而已,别人是装不象,学不会的。鲁迅也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谓知己,鲁迅没有解释过,而且他早已过世,即使活着,也不负解释的义务,因为这也是先生的一种感慨,大概不是专为大家代为解答的,就象喜鹊一样,喜欢唱歌,所以唱歌,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至于你从她歌声里听出了甜蜜的友谊或爱情,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喜鹊是无关的。据说鲁迅和瞿秋白为好友。好到什么程度,相传瞿秋白到上海拜访鲁迅时,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卧室让给瞿秋白睡。但是,从后来看,瞿秋白在福建长汀殉难后,未见鲁迅对此事的只言片语,我想他们之间也只是相交比较深的朋友,不能称为知己的吧。
彼此相知,心情相通的知己,除了钟子期和俞泊牙的故事,后来的儒学家和道学家终于也没有发现,所以也没有记载。倒是晋朝的干宝编辑的神怪小说《搜神记》里记载的一则故事又一次让人感觉到知己的影子。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字巨卿)与汝南人张劭(字元伯)同为太学诸生,两人友情笃厚,相知甚深。一次,两人同时告假还乡。范式对张劭说:后两年我当返回洛阳,那时一定去汝南去拜望尊亲,并且去看看你的孩子。两个人还约定了日期。两年以后,约定的日子快要到了,张劭便对母亲说了这件事情。并请老人家准备酒菜招待范式。他母亲说: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况且山阳和汝南相距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答:范式是一位很守信用的君子,他不会违背自己诺言的。到了那天,范式果然来了,两人开怀畅饮,尽欢而别。后范式学成,回到家乡担任山阳功曹,张劭则留居汝南。后来,张劭得了重病,同郡的友人日夜轮流前去探望照顾。张劭死前叹息道:恨不见我死友!死友,就是交情深笃,至死不相负的知音吧。友人听了,不解地问:我们日夜相守,尽心相待,还不算你的死友吗?张劭答:你们只能算我的生友,唯山阳范式,才称得上是我的死友啊。张劭去世几天后,范式忽然梦见张劭穿戴整齐来见说:巨卿,我已命归黄泉,将于某日下葬,我知道你不会忘记我,但你又怎么来送我啊。范式醒来悲痛万分。立即换上丧服,按照张劭梦中告诉他的下葬日期急赴汝南奔丧。这是张劭的灵车已经运到墓穴前准备下葬。沉浸在极度悲痛中的张母忽然抬头看见远处有人乘着白马素车痛哭而来,便说:这必定是山阳的范巨卿啊。范式来到灵柩前哀痛地说:元伯,你安心地走吧!生死异路,我俩就此诀别了,范式上前执绋引道,将灵柩安葬。过后又在张劭墓前守灵七天,并修好坟树才返回。
这个故事让我唏嘘了很久。但是,这种死友现在是稀有品种,无处可寻的了。朋友看了我的拙文,很不赞同,说明末清初吴三桂同志为了陈圆圆不也有过冲冠一怒吗?他们算不算知己?我说,算,不过得加“红颜”两个字。
谈知己情人
作者:非常男子001 提交日期:2008-9-9 13:45:00
一位名叫荒食的网友在论坛上谈到了蓝颜知己和红颜知己的话题,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具体说来,就是难以把握两人关系的深度,以及如何来控制到达一定深度后,不知不觉和平演变成情人的问题。
蓝颜知己是相对红颜知己而言的男性知己。但是有一点,蓝颜知己相对来讲更为难觅,其原因根本就在于男性自身血液里,永不停息地存在难以抑制的暗涌着一种蠢蠢欲动,欲罢不能的性冲动。而红颜知己相对要多些的,却是情欲。这也就注定了两者相交,不发生点事都难。
在他眼里,能做红颜知己的,必是女人中的精品。能拥有红颜知己的男人,必是男人中的智者。知己者,诚挚、默契,能够给予相互理解与支撑的亲密朋友。
在她面前,你不必像在多疑的女友或者老婆面前那样有时要虚伪一把。她可以是善良的、智慧的、尖锐的,她可以很漂亮很丰满很性感,也可以很一般很瘦弱很理性,但必定善解人意——能够理解你希望得到共鸣的思想,并给予适当的意见和建议。能互相抚慰,互相满足(除了性满足)。她能够令你感受到比情欲之爱更深层次、更震撼人心的长久感动和依恋。这种红颜知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也是很多人最初想要达到的境界。但是有些事情,远不是我们最初设计的那样完美。
而对于已婚的朋友而言,配偶外的异性能够成为朋友乃至知己,起点也和恋爱一样,都是从好感开始。她往往是你年纪尚幼、处于青春蒙昧时期的圈内人。随着时间流逝逐渐熟悉、结伴、分离,并慢慢意识到,少年单纯友谊之可贵,懂得陪伴你成长的见证人之难得。这些前提条件,都可以使双方成为非常默契的友人。
此外,她也可以仅仅是一个不常谋面的朋友,在旅途邂逅、在职场接触甚或通过网络而相识,彼此没有戒备,心灵完全敞开,甚至觉得相见恨晚,最后演变成可以无话不说的知己。
这样的朋友,普通人恐怕一辈子也不会遇见几个,这样珍贵的关系,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用很多的理智来控制状态。但是我们常常控制不好。
人非草木,亦非圣贤。日久可能因情生爱。如果一旦超过了精神生活的范畴,彼此明确感受到超越友谊的需要,如果这个时候,哪怕有任何一种激情的接触甚至对白,这时的知己,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己。该如何界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要么坚决疏远(只要你放得下),要么顺其自然(只要你提得起)。
对理想主义的人来说,做男人的红颜知己,要有即使爱上他也勇于割断情丝的果断;拥有红颜知己的男人,要有能确保友谊不会变成爱情的自信。但是,这需要无比的定力。因此,由知己演变成情人的可能性不言自明。知己情人的关系也会因此而生。即,具备知己的一切特征基础上,彼此心照不宣的可以放松做爱的情感关系,既是知己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情人。遗憾的是,由于在客观实践上多数男女都很难把握自身心态的平衡,缺乏自我克制能力,表现出患得患失,最后不欢而散。他们缺少的,是一种最初就应具有的平和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
有朋友很坚定地说,男女之间一定可以存在很永久的纯洁的友谊。但是我觉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在真实的交往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对纯洁的感情极有可能演化成包含有爱情和性欲的成分。尤其在两个人见次面非常容易的情况下,难以避免。
人性的弱点在于欲望的强大,不管是性欲还是情欲。纯洁的男女间,好感首先在于欣赏,在于尊敬和喜欢,而不可阻止的性激素的分泌往往将这种纯洁升华为两性的情感,只是对方没有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或许就会改变对方心目中对你的看法。这些都是大家不愿看到的。至少,你们不希望失去对方。
有人说,男人是靠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从某些方面、某些时段来说的确如此。这是男人的悲剧,也是通常女性难以理解的,而作怪的只是性激素和动物的本能,想要控制很难,需要不一般的毅力。
对于异性朋友,男人一般都有一句名言——太熟了,不好下手。这是一句真心话。也许有的人将自己控制得很好,将感情隐藏的很深,或者说他暂时还有寄托,可以转移关注的对象,对你尚有一定的抑制力。若在他孤独、需要的的时候,做出一些令异性知己尴尬的事,恐怕也是纯洁不到哪里去的。
可能,在你认为你们之间纯洁得不得了的时候,其实在他心里,因为极度的喜欢你,也许他已经把你意淫了无数次。因为除了行动,他还有你不为所知的内心真正的思想和想象。这些,不在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他的本意也是要维持纯洁的,只是心里的想法没法做到一尘不染。尤其对于浑身散发着异性荷尔蒙的气息的近在咫尺的很优秀的你而言。这种感觉与很多人的初恋非常相似。
试问,若有这样的一个你认为非常优秀的异性知己,你难道就没有想过他不穿衣服会是什么样子?他的拥抱是否温暖?他的吻或者床上功夫是不是很令人消魂?想过吗?你认为自己有过这样的可笑想法纯洁吗?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说罢了。
说白了,人就是比一般动物高级一点而已,而高级可以表现为比动物有更高的创造力和占有欲,并且和一般动物不同的是,人可以一年四季都存在发情期,而且不受条件的限制。
其实,纯洁与不纯洁只是个概念问题。它可以存于在肉体,也可以存在于心灵。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就像很多人很荒唐的认为处女是最纯洁的一样。但是现在能在洞房之夜献出完整处女之身的又有几个?尤其在你们友谊很深的情况下,所谓的肉体的纯洁总有一天会因为身体的接触而荡然无存。相对而言,用另一种角度来说,我们只要能够保证心灵上的纯洁就够了。何谓心灵的纯洁,在我认为,就是在言行上没有故意欺骗对方,心怀坦荡无私,相互包容,不防碍对方的自由,在彼此需要的时候真诚付出,一起分担苦痛,共同享受快乐。这难道不是件很美好的事吗?
把心放宽,这就够了。
闲谈知己
(2007-05-06 20:38:09)
什么是知己?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楚大夫俞伯牙和姜子期的故事可为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典范.一曲高山流水,引得千百年后多少人为之叹息,为之鼓舞,为之流泪,为之痴迷.冯梦龙在他写的警世恒言中做了尽情的敷衍.那是梦龙借古人故事浇自家的块垒而已.可惜那不是知己,那是知音.
管叔和鲍叔之间的交往,又一个被人们千百次,不厌其烦说到的话题.管叔当逃兵,鲍叔知道是管叔家里母亲还在,没人奉养.管叔和鲍叔做生意,分配不公,自己得大头,鲍叔得小头,鲍叔知道那是管叔家里穷.管叔被俘虏没有勇气自杀,被世人耻笑,鲍叔知道管叔是有才能没有展现,有抱负没有实现.这样也可以叫知己?那不是知己,那是知交.
庄子和惠子的壕上之辩.庄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爽朗的答道,我从鱼的表现了解到的啊.庄子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能回答的问题.人与人的沟通,人与自然的沟通.相传孔子的学生公冶长懂鸟语,那只是传说.现代的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社会学,也只是刚刚涉猎交流和沟通的处女地.
美国通讯学家维纳在他那本划时代的著作中,第一次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用语言解释成为编码和解码.同时代的一书才稍稍触及人的整体功能和人体语言.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爱恨情仇的研究与了解还是一片茫然,不得其门而入.
知己是内心孤独的伴侣.是漫漫黑夜中,远处摇曳的烛光,虽然遥远,看到那一点红红的烛光,内心有了希望,有了期盼,一份温馨与知足不由得袅袅升起.知己是你可以把你不能也不愿向朋友说,不能也不愿向老婆孩子说的那些话,那些事,轻轻的向他或她倾诉的人.他或她听了微微含笑,轻轻的说道,是吗,那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你现在不是很好吗?轻轻的给你祝福,给你动力,给你问候.喜怒哀乐,风霜雪雨,不离不弃,似和风似春雨.
相识不易,沟通难;知音少,弦索断;有个知己难上难.那是千百年的福分,万世的缘.有了知己别轻言放弃.没有知己也不必着急,说不定你的知己就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等着你,只是机缘未到而已.知己.知己,知己,借一句俗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换几个字就是知己的话语: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千万千万要珍惜.
罗家英谈知己汪明荃:因为我 阿姐变得乐观(图)
罗家英与汪明荃
汪明荃(听歌)的情人知己,与阿姐于1987年通过合演粤剧相识、相知、相恋。阿姐今年从艺40载,而罗家英(blog)2005年也举办过他“情系红藕五十秋”的粤剧生涯图片展。阿姐在2002年查出患上乳腺癌期间,罗家英陪伴她坚强度过;而2005年罗家英患上肝癌期间,阿姐也是他背后坚强的支柱。两人风风雨雨二十载,虽然没有婚盟,只有数次似真还假的“求婚记”,但他们认定彼此,已经跨越婚姻的境界,只是没有夫妻名分而已。
四十周年纪念演唱会今日上演最后一场,罗家英是第一场的嘉宾。在为演唱会彩排之前,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正在河北邯郸拍戏的罗家英。继病愈后的深谈之后,这位光头乐天的男人再谈起了和阿姐走过的20载。
阿姐坚持改戏服结果知错
我和阿姐相识于1987年。我邀请她搭档演一部大戏《穆桂英大破洪州》。我俩的媒人应该算是这部大戏吧。
当时我们一起练功练了一年。准备开演时,我给她在北京的戏服厂定做了很多套戏服,她到北京开会,就到厂里看。她用她那“阿姐式”的挑剔和自以为是要求改戏服,我跟她说,不能改的啊,是这样做的,但她偏不听,偏要改。结果做出来一试,出问题了!就因为她把戏服的领口和腰身都改窄了,还改短了,像做时装一样,结果演起来脸都转不过去,架子都摆不好。我凭经验一早就知道这样不行,但她爱穿时装,喜欢贴身,觉得这样才靓。她就是这样的性格,很难完全信服你的。后来她知道错了,就改过来咯。
很奇怪,她和我演粤剧时整个人显得很紧绷、有压力,但和别人搭档则潇洒很多,不知为什么呢?可能与我搭档时她被我牵着走,和别人搭档时她却爱牵着别人走。
其实阿姐也不想太强
1980年代,我当时家在新界,看不到电视,所以可以坦白地说,我未见识过当年曾风靡全港的“庄梦蝶”(《万水千山总是情》)和“贺燕秋”(《京华春梦》)。后来有了电视,我才知道有一个汪明荃。
她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强不息,她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气大了或者演技高了,就不认真做事,相反,她更加认真。也因为这种认真,她那时候不是太受欢迎,很多人对她不是很满意,说她太不近人情,也导致很多男士想追她却不敢追,怕吃柠檬吧。但这是她一贯的作风,40多年都这样,对谁都这样,但她都是对事不对人,所以也没人怪她。其实,这样的性格也是挺好的啊!我把她和很多人做过比较,有时会跟她说,你看人家多随和、多主动怎么怎么的,但她从不主动。可能她命好吧,老天总派贵人助她。
话又说回来,其实阿姐也不想太强的。哪个女人想做一个女强人?有一个男人照顾就最好了!但这么多年来,阿姐一直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说了算,这些只不过是她生活上已成的习惯,是可以原谅的。我觉得她不是一个大女人,她也有温柔可爱的一面,有大家看不到的阿姐式的撒娇……最重要的是,她在很多场合都很尊重我,不会让人觉得罗家英是阿姐身边的男人。她不会做出那种感觉,基本上我们很平等。
认识我之后阿姐变得乐观
40年,不是一个段短的日子。外人看来,阿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永不言休。但我们私下聊时,她常说太累了太累了,但抱怨完之后第二天她又忘记了,别人叫她去工作她又很开心地去了。
我们两个都是工作狂,工作能给我们力量,更能给我们愉快,所以这二十年来我们在艺坛一直不离不弃地工作,但是我也希望是有限度的工作。我们常常互相对对方说,做少一点,不要做太多,就算要做,工作前也要多做一点Warm up,在我们这个年纪,不像年轻人,要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很容易受伤的。
阿姐经过很多病痛,我偶尔进一两次医院,她是经常进出医院。以前她曾经有过两个比较危险的病情(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但她都很坚强地面对。我记得我送她进手术室时,拉着她的手,她就说:“放心,我一定没事的。”
我觉得她能有这么乐观的性格,是在认识我之后。以前的她,总是自己困住自己,有很多东西想不通、想不开,可能我比较乐观的性格对她有点影响。我总是跟她开玩笑,她对我无可奈何。她现在应该会了解人生,知道怎么去面对人生。
何必执着婚姻这个形式?
21日我做她演唱会的嘉宾,与大家同乐乐,我们私底下没有其他庆祝。
记得在阿姐上一次的演唱会上,我手持鲜花,笑笑口说“我想唱《我向你求婚》”,结果被阿姐笑着打断。其实那些真真假假的“求婚记”,都是哄大家开心。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对这些东西就看淡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是一个应该坚持的理念。但是我们已经看清楚这个理念后面的事情,何必再执着婚姻这个形式呢?我说结婚的最高境界就是相敬如宾,我和阿姐都已经相敬如宾了,已经去到最高境界了,难道要从最高境界跌落下来做夫妻?那岂不是走倒头路?
采写:本报记者 蔡丽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做情人,做知己
品味男女人生:红颜知己篇---谁知红颜苦,谁为知己难
友谊的N种形式:管鲍之交到红颜知己
朋友知己情人
情人,你有吗?
情 人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