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开《三国演义》的荆州结

解开《三国演义》的荆州结

马前兵
内容提要 民间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三国演义》,然而,笔者通过细读小说,发现了完全不一样的结论。难道“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正确吗?关云长是贪功冒进才破坏了荆州的战略平衡吗?关云长守荆州的战术有什么问题吗?是谁要将关云长置于死地并急着给他定下结论?在揭开谜底之后,为种种谜团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关云长 诸葛亮 荆州

千百年来,“大意失荆州”成了武圣关云长的一个污点。人们为关云长扼腕,为蜀汉叹惜,荆州之败成了蜀汉由盛到衰弱的一个转折点。但是,荆州真的是大意失去的吗?让我们一起重读《三国演义》,揭开遮蔽在人们心里的重重迷雾。

一、 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是错误的。 诸葛亮离开荆州后,留给关云长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可是后来,“北拒曹操”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变成了“北攻曹操”;而“东和孙权”呢?这是关云长被比较多人非议的地方,认为他“骄傲自大”,没有落实好诸葛亮的这个意见,导致最后惨败。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刘备集团对荆州是不愿意放弃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为刘备规划的战略路线,荆州就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三国演义》第38回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赤壁战后,与东吴兵分两路,孙权向北,周瑜向西,企图一举拿下合肥和荆州,全取胜利果实不同,刘备直指荆州的目标要现实得多。而且,刘备以退为进,利用周瑜与曹仁作战之机,坐收了渔人之利。 为避免太早翻脸,刘备集团对东吴一直虚与委蛇。事实上,在谁该拥有荆州上,东吴并不比刘备占理。但面对强势的孙权,刘备只能一再拖延。先是以刘琦作挡箭牌,后又托词“暂借荆州为本,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 ,接下来却是“容吾取了东川、汉中诸郡,调云长往守之,那时方得交付荆州”,即使是在“却说西川百姓,听知曹操已取东川,料必来取西川,一日之间,数遍惊恐。”时,为求孙权攻打曹操,也只是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交给东吴,对于荆州的主要地盘,仍坚持“若取了东川,即还荆州全土。”。直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才完全掀开底牌。因为这时,刘备不仅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而且“拜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 对刘备的心思,东吴洞若观火,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上当受骗,奈何有心无力,多方掣肘。所以,荆州在危险中维持着恐怖的平衡。 在刘备刚刚占领荆州部分地盘时, 《三国演义》第52回却说周瑜见孔明袭了南郡,又闻他袭了荆襄,如何不气?气伤箭疮,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瑜曰:“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程德谋可助我攻打南郡,定要夺还东吴。”正议间,鲁肃至。瑜谓之曰:“吾欲起兵与刘备、诸葛亮共决雌雄,复夺城池。子敬幸助我。”鲁肃曰:“不可。方今与曹操相持,尚未分成败;主公现攻合淝不下。不争自家互相吞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况刘玄德旧曾与曹操相厚,若逼得紧急,献了城池,一同攻打东吴,如之奈何?”……周瑜犹自忿气未消,忽孙权遣使至。瑜令请入。使曰:“主公围合淝,累战不捷。特令都督收回大军,且拨兵赴合淝相助。”周瑜只得班师回柴桑养病,令程普部领战船士卒,来合淝听孙权调用。 虽然鲁肃与诸葛亮写字画押,暂借荆州,可是 《三国演义》第54回瑜谓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肃曰:“计将安出?”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鲁肃拜谢。 即使弄假成真,刘备成了孙权的妹夫,可一旦刘备脱离掌控手心 《三国演义》第55回权大怒,掣所佩之剑,唤蒋钦、周泰听令,曰:“汝二人将这口剑去取吾妹并刘备头来!违令者立斩!”……望见玄德车马不远,瑜令并力追袭。正赶之间,一声鼓响,山崦内一彪刀手拥出,为首一员大将,乃关云长也。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正奔走间,左边黄忠,右边魏延,两军杀出。吴兵大败。《三国演义》第56回权不胜忿怒,欲拜程普为都督,起兵取荆州。周瑜又上书,请兴兵雪恨。张昭谏曰:“不可。曹操日夜思报赤壁之恨,因恐孙、刘同心,故未敢兴兵。今主公若以一时之忿,自相吞并,操必乘虚来攻,国势危矣。”顾雍曰:“许都岂无细作在此?若知孙、刘不睦,操必使人勾结刘备。备惧东吴,必投曹操。若是,则江南何日得安?为今之计,莫若使人赴许都,表刘备为荆州牧。曹操知之,则惧而不敢加兵于东南。且使刘备不恨于主公。然后使心腹用反间之计,令曹、刘相攻,吾乘隙而图之,斯为得耳。”……瑜笑曰:“子敬真长者也。你道我真个去取西川与他?我只以此为名,实欲去取荆州,且教他不做准备。东吴军马收川,路过荆州,就问他索要钱粮,刘备必然出城劳军。那时乘势杀之,夺取荆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祸。” 《三国演义》第61回早有细作报入东吴。吴侯孙权会文武商议。顾雍进曰:“刘备分兵远涉山险而去,未易往还。何不差一军先截川口,断其归路,后尽起东吴之兵,一鼓而下荆襄?此不可失之机会也。”权曰:“此计大妙!”……张昭曰:“此极易也:今差心腹将一人,只带五百军。潜入荆州,下一封密书与郡主,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取郡主星夜回东吴。玄德平生只有一子,就教带来。那时玄德定把荆州来换阿斗。如其不然,一任动兵,更有何碍?”权曰:“此计大妙!吾有一人,姓周,名善,最有胆量。自幼穿房入户,多随吾兄。今可差他去。”……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忽报曹操起军四十万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且按下荆州,商议拒敌曹操。……权与众将商议:“曹操虽然北去,刘备尚在葭萌关未还。何不引拒曹操之兵,以取荆州?”张昭献计曰:“且未可动兵。某有一计,使刘备不能再还荆州。” 《三国演义》第62回却说张昭献计曰:“且休要动兵。若一兴师,曹操必复至。不如修书二封:一封与刘璋,言刘备结连东吴,共取西川,使刘璋心疑而攻刘备;一封与张鲁,教进兵向荆州来。着刘备首尾不能救应。我然后起兵取之,事可谐矣。”权从之,即发使二处去讫。 所以,在据有荆州的前提下蜀汉欲图“东和孙权”是不现实的。守荆州的战略,只能是“北拒曹操,东拒孙权”。虽然关云长力量薄弱,但哪怕是魏吴两国同时来攻,以关云长之能,他要固守待援,还是绰绰有余的。

 二、打破荆州战略平衡的命令来自汉中,关云长是奉命攻打樊城而不是贪功冒进。 《三国演义》第70回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汉中王曰:“似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此时,“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北攻曹操,东拒孙权”。蜀国的侦探不可谓不敬业,然而,面对两国联手,图谋荆州,细作人飞报而来的消息,为什么诸葛亮会认为,“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而正是这个诸葛亮,在刘备离开荆州,谋取西川之时,他说的是: 《三国演义》第60回孔明曰:“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 诸葛亮守荆州时有如此兵力,尚不能起兵取樊城,在他为支援刘备,第二次带走多位主要将帅和主力精兵之后,为什么反而认为先起兵取樊城,敌军会自然瓦解? 《三国演义》第63回孔明遂与了印绶,令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周仓,一班儿辅佐云长,同守荆州。一面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那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乃荆襄名士,现为书记。 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 要知道,此时的关云长,是没有大将拒襄阳的,是没有大将屯公安的,是没有大将四郡巡江的。与诸葛亮守荆州相比,关云长的形势何其险,力量何其弱也。守荆州尚且困难,为何却要他反守为攻?而且,是在知道两国意欲联手进攻的情况下,没有提供任何支持。相反,魏吴两国,除派出主力军队出战外,几乎举国之兵作为后援。

 《三国演义》第73回权从其议,即时遣使过江,上书曹操,陈说此事。操大喜,发付使者先回,随遣满宠往樊城助曹仁,为参谋官,商议动兵;一面驰檄东吴,令领兵水路接应,以取荆州。《三国演义》第74回遂加于禁为征南将军,加宠德为征西都先锋,大起七军,前往樊城。这七军,皆北方强壮之士。《三国演义》第75回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克日起兵,前到阳陵坡驻扎;看东南有应,然后征进。 《三国演义》第75回权大悟,遂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令孙皎在后接应粮草。蒙拜谢,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伏于【舟冓】【舟鹿】船中。次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相继而进。其余皆随吴侯为合后救应。一面遣使致书曹操,令进兵以袭云长之后;一面先传报陆逊,然后发白衣人,驾快船往浔阳江去。《三国演义》第76回操从其谋,一面差人催徐晃急战;一面亲统大兵,径往洛阳之南阳陵坡驻扎,以救曹仁。 蜀国这种做法,在三国期间,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一般获悉敌国来攻,都会派遣援兵,进行相应的筹划和布置;而在主动进攻敌国之时,如果不是趁对方虚弱,都要进行国家动员,举国之兵。

三、在“东拒孙权”上,关云长是尽心尽职的。 首先,刘备占领西川之后,并没有“图得西川,那时便还”荆州的意思。这时,关云长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要求: 《三国演义》第65回一日,玄德正与孔明闲叙,忽报云长遣关平来谢所赐金帛。玄德召入。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玄德只恐云长性急,便教孔明写了书,发付关平星夜回荆州。平回至荆州,云长问曰:“我欲与马孟起比试,汝曾说否?”平答曰:“军师有书在此。”云长拆开视之。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此时的关云长已年过五旬,难道真的会不知轻重,离开荆州来西川与马超比试武艺吗?刘备大惊的是担心两人会“势不两立”吗?关云长以前有因比试武艺和别的将领势不两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以说,关云长只是托词,他要了解的是大哥据有西川后对荆州明确的态度。刘备大惊的也是荆州的安危。所以,孔明的回书最后三句话“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最为关键。另外,关云长是不是还暗藏了希望马超来荆州协助的意思呢?毕竟,如果他不能入川,是可以让马超到荆州来的。 正是因为知晓了大哥对荆州真实的态度,所以在孙权以诸葛谨家小行苦肉计逼迫刘备手书“分荆州一半还之: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他”时,关云长严词拒绝,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吾兄有书来,我却只不还”。为此不惜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孙权大怒,差人召鲁肃责之曰:“子敬昔为刘备作保,借吾荆州;今刘备已得西川,不肯归还,子敬岂得坐视?”肃曰:“肃已思得一计,正欲告主公。”权问:“何计?”肃曰:“今屯兵于陆口,使人请关云长赴会。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便了。”……鲁肃与吕蒙共议:“此计又不成,如之奈何?”蒙曰:“可即申报主公,起兵与云长决战。”肃即时使人申报孙权。权闻之大怒,商议起倾国之兵,来取荆州。忽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也!”权大惊,且教鲁肃休惹荆州之兵,移兵向合淝、濡须,以拒曹操。 也正是因为此次周旋,在曹操占领东川,西川危急之时,刘备得以再用三郡换取孙权北攻合肥,牵制曹操。而这一次,东吴顺利地交割到了三郡。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籍曰:“昨承诸葛子瑜取长沙等三郡,为军师不在,有失交割,今传书送还。所有荆州南郡、零陵,本欲送还;被曹操袭取东川,使关将军无容身之地。今合淝空虚,望君侯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吾主若取了东川,即还荆州全土。”……张昭曰:“此是刘备恐曹操取西川,故为此谋。虽然如此,可因操在汉中。乘势取合淝,亦是上计。”权从之,发付伊籍回蜀去讫,便议起兵攻操:令鲁肃收取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屯兵于陆口,取吕蒙、甘宁回;又去余杭取凌统回。

 第二,刘备占领东川,进位汉中王之后,有鉴于刘备的实力大增,孙权没有再派人讨要荆州,在接到曹操使臣两国联合攻打刘备的建议后, 《三国演义》第73回权与众谋士商议。顾雍曰:“虽是说词,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满宠回,约会曹操,首尾相击;一面使人过江探云长动静,方可行事。”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孙权用其谋,先送满宠回许都;却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来。 诸葛瑾的这个意见,被关云长“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拒绝了。这也是千百年来被认为是荆州失守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人认为是关云长的骄傲葬送了荆州。但是,细品《三国演义》,你就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其一,东吴如有意与蜀汉和好共图曹操,似乎更应该先把孙夫人送回刘备身边。事实在,在后来刘备欲报荆州之仇时,东吴使臣诸葛瑾正是这样说的“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在经历了东吴骗走孙夫人后,关云长如何能相信东吴联姻的诚意? 其二,东吴要和蜀汉和好共图曹操,不是和刘备协商,而是来和关云长联姻,也是不妥当的。关云长是镇守一方的大员,虽得刘备信任,但擅自将女儿嫁给孙权的公子,也是有忌讳的。 其三,联姻采取的是让关云长嫁女的类似和亲的方式。而东吴不是习惯于游牧的匈奴,和亲是不可能阻挡“孤亦欲取荆州久矣”的孙权的野心的。相反,只能是自绑手脚,而让东吴占有更大的灵活性。一旦嫁女之后,焉知不会赔了女儿又折兵? 其四,几次对曹操作战失利的孙权集团,对于“北取徐州”还是“西取荆州”,的优劣,早已作出了判断。

 《三国演义》第75回权未及发言,忽报吕蒙:“乘小舟自陆口来,有事面禀。”权召入问之,蒙曰:“今云长提兵围樊城,可乘其远出,袭取荆州。”权曰:“孤欲北取徐州,如何?”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未暇东顾,徐州守兵无多,往自可克;然其地势利于陆战,不利水战,纵然得之,亦难保守。不如先取荆州,全据长江,别作良图。”权曰:“孤本欲取荆州,前言特以试卿耳。卿可速为孤图之。孤当随后便起兵也。” 其五,更有现实说服力的是,曹仁之女就是嫁给孙策幼弟孙匡,可东吴攻打曹仁镇守的荆州是毫无顾虑的。

 《三国演义》第29回曹操知孙策强盛,叹曰:“狮儿难与争锋也!”遂以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幼弟孙匡,两家结婚。留张纮在许昌。孙策求为大司马,曹操不许。策恨之,常有袭许都之心。《三国演义》第51回瑜笑曰:“吾东吴久欲吞并汉江,今南郡已在掌中,如何不取?”玄德曰:“胜负不可预定。曹操临归,令曹仁守南郡等处,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 故尔,关云长拒绝嫁女,不仅仅是一个慈父对女儿的关爱,更是严酷现实下的必然选择,绝不是什么骄傲自大。 第三,在接到刘备“北攻曹操”的命令后,关云长对荆州的布局,亦无过错。 焦点一:为什么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让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被不少人认为是关云长的败招之一。可此时的荆州,关云长能用的武将又有哪些呢?傅士仁、糜芳、廖化、关平、周仓,屈指可数。 人们常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但此时的荆州,关云长甚至只能让傅士仁、糜芳去当先锋。可惜二人城外“饮酒,帐后遗火,烧着火炮,满营撼动”,“不曾出师,先将许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打死本部军人”。关云长论罪欲斩二人被费诗劝住后,才安排二人留守。如果安排他们二人继续让先锋,他们会冲锋在前,戴罪立功吗?他们不留守,难道让廖化、关平留守吗?如果这样,在关云长二受箭伤的危急之时,傅、糜二人谁会挺身而出?对他们来说,守城难道不比攻坚更容易些?何况,糜芳还是南郡太守。 又有人说,是关云长对他们太严厉,才导致他们不尽力守城而投降孙权的。那关云长为什么不对草寇出身的廖化严厉?为什么不对周仓严厉?要投降,想找理由还不容易。为什么二人不感谢关云长不杀之恩?二人为什么不尽力守城以将功折罪?事实上,傅士仁不过是个首鼠两端的人,投降东吴之初,吕蒙就密谓权曰“今云长未获,留士仁于公安,久必有变”,所以派他去招降糜芳。而糜芳后来见刘备一杀过来,又赶紧拉傅士仁一起投降刘备。是孙权对他们太严厉了吗? 焦点二:为什么不采纳随军司马王甫之言,以赵累总督荆州。

 《三国演义》第73回云长得了襄阳,赏军抚民。随军司马王甫曰:“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云长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云长曰:“吾已差治中潘濬守之,有何虑焉?”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云长曰:“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王甫怏怏拜辞而行。 若用赵累,真的是万无一失吗?我们知道,吕蒙 “将沿江墩台所获官军,用好言抚慰,各各重赏,令赚开城门”,几乎兵不血刃,“袭了荆州”。赵累确实忠诚廉直,或许会城破尽忠,但却实在不可以算是一员干吏、将才。关云长两面受敌之时,箭伤未痊,带领新败之兵,他的建议却是“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去取荆州。”、“昔吕蒙在陆口时,尝致书君侯,两家约好,共诛操贼,今却助操而袭我,是背盟也。君侯暂驻军于此,可差人遗书吕蒙责之,看彼如何对答。”。白白错失了保全实力,撤往上庸、西川的机会,事实上把关云长引入了死地。在刚困守麦城之时,他仍不主张突围,却建议“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枝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直到孤立无援,弹尽粮绝,才说“上庸救兵不至,乃刘封、孟达按兵不动之故。何不弃此孤城,奔入西川,再整兵来,以图恢复?” 当此之时,关云长兵不过三百,粮草已尽,面对孙权大军包围麦城,突围无论是走大路,还是小路,实际上已无多少差别。有人或许还要说,当初关云长就不该轻视陆逊,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可是如果不这样做,面对曹操援兵不断,关云长又如何完成刘备交付“取樊城”的任务。关云长筑烽火台,已是计无遗算,奈何缺少可用之人,殚精竭虑,捉襟见肘,兵行险招,功亏一篑。 其实,如果硬要说关云长有错也可以。他错就错在过于忠义,接受任务不讲条件,遇到困难不知逃跑。如果他能象曹操、孙权、刘备、曹仁、马超……那样兵败就跑,马良能回西川、廖化能回西川,关云长同样能。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四、诸葛亮故意失荆州的原因分析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计谋,导致关云长兵败身死。但是,这只是诸葛亮的一时失策吗?随着对《三国演义》探究的深入,一个巨大的可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一) 为什么说诸葛亮故意失荆州 首先,很难用过失来形容诸葛亮的失策。 诸葛亮是守过荆州的,出山辅佐刘备前更是长期呆在荆州。对荆州的局势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在孙曹两家联合图谋荆州之际,诸葛亮献策让关云长离开根据地去攻曹而不作任何支援,牺牲关云长的意图十分明显。事实上,此前马超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 《三国演义》第58回早有细作报知孙权。权聚众将商议。张昭曰:“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同力拒曹。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若玄德来相助。江南可无患矣。”权从其言,即遣人谕鲁肃,使求救于玄德。肃领命,随即修书使人送玄德,玄德看了书中之意,留使者于馆舍,差人往南郡请孔明。孔明到荆州,玄德将鲁肃书与孔明看毕,孔明曰:“也不消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使曹操不敢正觑东南。”便回书与鲁肃,教高枕无忧,若但有北兵侵犯,皇叔自有退兵之策。使者去了。玄德问曰:“今操起三十万大军,会合淝之众,一拥而来,先生有何妙计,可以退之?”孔明曰:“操平生所虑者,乃西凉之兵也。今操杀马腾,其子马超,现统西凉之众,必切齿操贼。主公可作一书,往结马超,使超兴兵入关,则操又何暇下江南乎?” 玄德大喜,即时作书,遣一心腹人,径往西凉州投下。……忽报荆州刘皇叔遣人赍书至。超拆视之。书略曰:“伏念汉室不幸,操贼专权,欺君罔上,黎民凋残。备昔与令先君同受密诏,誓诛此贼。今令先君被操所害,此将军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仇也。若能率西凉之兵,以攻操之右,备当举荆襄之众,以遏操之前:则逆操可擒,奸党可灭,仇辱可报,汉室可兴矣。书不尽言,立待回音。” 虽然即使刘备不按诸葛亮的意见写这封信,马超也会兴兵为父报仇,写信,更主要的是为了应付孙权,但实际上没有得到支援的马超,尽管只面对曹操一家的兵马,最后“止剩得三十余骑,与庞德、马岱望陇西临洮而去”。 此时的马超,还不是刘备的人马,诸葛亮牺牲他或许用不着犹豫,尽管实际上也牺牲了难得一遇的“逆操可擒,奸党可灭,仇辱可报,汉室可兴矣”的机会, 但毕竟还可解释为坚定地执行隆中对西进益州的战略部署。可关云长不是马超。他是刘备的得力助手,是愿意抛弃富贵,千里走单骑投奔结义大哥的生死兄弟,是隆中对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战略的重要一环。诸葛一生唯谨慎,为何独让关云长行险?关云长奉命兵出樊城之际,或许没想到他却只是一支孤军。 其次,虽然诸葛亮做得似乎天衣无缝,但还是留下不少跛绽。 破绽一,为什么是:“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 《三国演义》第77回且说东西两川,民安国富,田禾大成。忽有人自荆州来,言东吴求婚于关公,关公力拒之。孔明曰:“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正商议间,荆州捷报使命,络绎而至。不一日,关兴到,具言水淹七军之事。忽又报马到来,报说关公于江边多设墩台,提防甚密,万无一失。因此玄德放心。 为什么不是:“荆州危矣!可使人支援关公”?当此之时,要求关云长兵取樊城的命令已经发出,不考虑支援,却商议替回,这不是在转移重点吗?在刚刚授予关云长“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之时,商议“替关云长回”是不是太轻率了? 诸葛亮说的却是“替回”!替回是对关云长能力的否定,与支援完全不一样,刘备不可能采纳,这样,始作俑者诸葛亮就可以置身事外。 刘备想必本来也是不放心的,除了关云长的捷报之外,会不会也有人推波助澜,从中作梗,“因此玄德放心”? 破绽二,马良的求救赍文迟到了。 俗话说,救兵如救火。关云长在确认荆州失守的第一时间里,“差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可奇怪的是,他们却几乎与后发并绕道上庸的廖化同时向刘备报告。 《三国演义》第77回玄德曰:“孤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耶!”孔明、许靖正劝解之间,忽近侍奏曰:“马良、伊籍至。”玄德急召入问之。二人具说荆州已失,关公兵败求救,呈上表章。未及拆观,侍臣又奏荆州廖化至。玄德急召入。化哭拜于地,细奏刘封、孟达不发救兵之事。 马良等人走后,关云长在赵累的建议下,还与吕蒙进行了书信往来,与吴兵进行了数场交锋,兵困麦城后才派出廖化突围向上庸求救。廖化在上庸又被刘封“将军且歇,容某计议”拖到了次日,未获援兵这才转向成都求救。 马良行何迟也?是在路上耽搁了吗?迷路了吗?还是被人拦住了? 《三国演义》第77回玄德忽然惊觉,乃是一梦。时正三鼓。玄德大疑,急出前殿,使人请孔明来。孔明入见,玄德细言梦警。孔明曰:“此乃王上心思关公,故有此梦。何必多疑?”玄德再三疑虑,孔明以善言解之。孔明辞出,至中门外,迎见许靖。靖曰:“某才赴军师府下报一机密,听知军师入宫,特来至此。”孔明曰:“有何机密?”靖曰:“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故特来密报军师。”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连许靖都听说的消息,诸葛亮还要夜观天象才知道?蜀国的细作对魏吴两地的消息都能及时传来,对自家的情报反而不尽心?荆州失守的消息没有传到成都吗?为什么连关云长遇害的消息都传来了,马良还没到?原来诸葛亮“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难道诸葛亮收到的直接就是关云长遇害的消息吗?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派遣兵力接应?即使来不及派兵,哪怕派个使者与吴国谈判进行武力威胁软硬兼施救回关云长也是可能的。 也正是这些个马良伊籍,在荆州之战整个过程中,不发一言,不出一计,堪比“徐庶进曹营”。而他们,却是诸葛亮非常信任的人,是诸葛亮留下来辅佐关云长的文官,是荆州本地人。马良是伊籍推荐给刘备的,马良之弟马谡,与诸葛亮亲如兄弟。

 此外,象傅士仁,糜芳酒后误事,费诗回去,没有报告吗?关云长没有得力下属守卫荆州,连随军司马王甫都担心,诸葛亮不考虑吗?关云长久攻樊城不下,二受箭伤,“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诸葛亮会不清楚吗?如果刘备可能被表面战果迷惑,难道作为军师的诸葛亮也如此大意吗? 所以,尽管诸葛亮在知道关云长父子遇害后就下了结论——“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但是诸葛亮在失荆州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不是简单的过失所能掩饰,而具有明显的故意。《三国演义》在叙述中,对此也似埋有伏笔。关云长兵取樊城之前,“假寐于帐中。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猪”与诸葛亮的“诸”是同音的,“帛”与“葛”是同类的。

(二)诸葛亮为什么要故意失荆州 历史上,诸葛亮是以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的。怎么可能故意失荆州?失荆州对刘备来说,不是普通的损兵折将,而是断其臂膀,坏其基业。诸葛亮不可能故意失荆州啊! 诸葛亮不可能故意失荆州吗?如果诸葛亮并不是那么的忠心呢? 如果是这样,那一切就很好解释了。雄据荆州为刘备肱骨的关云长,就是诸葛亮第一个要除去的对象。除掉关云长,失去荆州,对诸葛亮来说,不仅无损,而且有益。要知道,虽然是孙吴据有荆州,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是在孙吴的。而且诸葛亮当时(公元220年 )并无亲生子嗣,养子诸葛乔,16周岁,本是诸葛瑾的二儿子。 可诸葛亮既然有此谋划,那后来为什么没有反叛呢?应该说,刘备的布局和诸葛亮自身的局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刘备虽然对诸葛亮的能力信任有加,但并不是事事由着诸葛亮。在横跨荆、益两州之后,荆州,是关云长坐镇,东川,由魏延负责。两方大员,都不是诸葛亮可以轻易驾驭的。即使在白帝城临终托孤,刘备的布置也还是很周全的。对诸葛亮从道义、情理和实力进行了约束。先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逼诸葛亮表态;次让刘禅“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此时诸葛亮仍然没有亲生儿子)”,后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另一方面,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四年(公元227年)亲生儿子诸葛瞻才出生,再一年,养子诸葛乔卒。诸葛亮五十三岁去世的时候(公元234年),诸葛瞻才刚七周岁。反而是他的兄长诸葛瑾死后,其子诸葛恪把持吴国朝政,为所欲为,遭吴主孙亮所忌,中计被诛,满门抄斩。 正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诸葛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的现代启示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
三国演义分章节练习
高考《三国演义》经典复习题 - 土楼人家:三川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诸葛亮三气周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