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导的威信力从哪里来?
领导的威信力从哪里来?
  
来源: 价值中国
 
 
        在现今这个崇尚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一般人多半重视能力有多强、能带来多少利益,却忽略了德行的重要性,其实,“德”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尤其是身为领导者,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下属的士气与工作情绪,所以更应是个有德行的人,这样才能使下属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
  
  “虎父无犬子,强将手下无弱兵”,中国自古就很重视主管的作用,一个不合格的普通成员,对于组织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致于影响大局成败;而一个不合格的主管,对于组织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是决定大局成败的关键所在!一个没有威信的主管,不可能在组织中起到领军作用。那么领导的威信力是如何塑造的呢?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制度的铁手腕;管理的人性化;做人的德、谦、勤;信任(给下属足够的发展空间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诚信(在上司与下属面前一诺千金),严(先严于律己,再严于律人),谋(懂谋略,明大义),德(以德服人)。因此,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员工;在制度和原则层面上一视同仁,所谓言必信,信必果,也是这个道理;敢于担当,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是所有员工正当利益的代言人,同时也是责任的第一担当者,该站出来的就该站出来替员工说话;同员工打成一片,让员工感到领导者真正的威信,应该是由内而发的没有隔阂的,如果只是高高在上同员工没有亲近感,这种威信充其量也是领导权力的影子罢了。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位将军叫吴起,他的军事才能卓著,战绩辉煌,几乎每战必胜。那么,他是如何带队伍的呢?据说,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由这个案例,吴起在军中的威信是不容置疑的,有此基础,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么,领导的威信怎么树立,这得看在什么一种环境下,也就是看他领导者一群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待。对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在一群无知无畏、不识好歹、不求长进只为混日子混钞票的中试图去树立威信,简直是自己无知。
  
  1、领导必须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包括个人能力(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力、活动能力(人际关系强弱)、情商高低等,领导有实力公司就会有大发展,公司有了发展,员工就会感觉领导有“威”;2.领导要是有“信”之人:简单点就是言必信,说到做到,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对员工,要求的事情、答应的事情、承诺的事情等都不会找任何借口做不到等;3.以上两个做好了领导表面上会让员工感觉威信,但可以使员工发自内心感觉领导有威信,还要领导有大爱之心:对社会对员工对客户,这才是企业多赢之道!!
  
  2、一个好领导,首先必须是能力过硬的,最起码就是预见的能力、计划的能力、控制的能力;其次是素质过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激励别人的能力;最后就是个人魅力了。很多领导过度自我、财大气粗,我认为这是他们在自我毁灭,同时也会慢慢失去威信。你没有超人的能力,根本没资格自我!
  
  3、第一,要做好员工的正面的表率,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员工;第二,在制度和原则层面上一视同仁,所谓言必信,信必果,也是这个道理;第三,敢于担当,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是所有员工正当利益的代言人,同时也是责任的第一担当者,该站出来的就该站出来替员工说话;第四,同员工打成一片,让员工感到领导者真正的威信,应该是由内而发的没有隔阂的,如果只是高高在上同员工没有亲近感,这种威信充其量也是领导权力的影子罢了。
  
  除此之外,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懂得更圆融的应对方式,不会一味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会避开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为自己找到绝佳的出口。应对进退之时,懂得以巧妙的迂回战术避实就虚,把对方变为自己的助力,正是聪明人获得胜利的关键。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一直被某些领导人视为座右铭。在这四个字中,板桥先生表达的是一种对时政的愤恨、不满,颇有无可奈何的心态,但在社交圈中,“难得糊涂”却有极实用的价值。
  
  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几乎人人都希望能在某方面超越别人,令别人刮目相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因此,领导者在与客户交往时,如果不“糊涂”一点,那在言谈举止中就很容易触怒对方,惹对方生气,甚至引出不必要的麻烦。以下就是几个“糊涂”的重点:
  
  一、“忘记”自己
  
  对自己的才能与成就“念念不忘”,总是将成就挂在嘴边,老是说些“我曾经……”、“我已经……”、“我是……的人”,容易使对方心生反感。特别是对熟识的人这样说,对方就会认为你太爱炫耀自己,总是故意显出高人一等,容易因此招来对方的忌恨,甚至会故意刁难你。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要能“忘记”自己。
  
  “忘记”自己是一种优点,是谦逊的表现。对自己只字不提,就表明没有必要谈论自己,并希望靠自己的所作所为来使对方了解自己的长处。这种行为会备受赞扬,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成就而受到赞扬,另一方面则由于自己的谦逊受到赞扬。
  
  二、“忘记”别人
  
  人人都有一些敏感的“禁忌”,因此当碰到“禁区”时,都要“糊涂”一点,该忘记的就要忘记,不要在无意中刺痛对方敏感的神经。譬如,如果你曾帮助过某人,那别在他面前提起此事,不然,他会产生“你是不是要我报恩”的想法,心中必然不快。
  
  如果你知道对方在工作中或生活上犯过错,那么更要装糊涂,不要主动去问他这件事,否则只会让他觉得你是在揭他伤疤,即便你是出于关心,他也无法感受你的好意。如果你已知道对方遭遇不幸,也不要故意出于同情的原因去安慰他,说不定他认为你是幸灾乐祸。
  
  三、当别人欠你时
  
  别人欠你钱、情、理等时,你虽然可以理直气壮地索求,但这样往往会破坏彼此间的关系,倒不如糊涂一些,反而能为你带来好处。例如,别人欠你的钱财,催还时要直言其事,而不要欲说还休、吞吞吐吐,让人觉得你天天把一点小事记挂在心上。别人欠你情时,你越显得“若无其事”,别人的感念程度就越深,其效果越会超出你所付出的代价。别人错怪你,输了理时,你当没这回事似的,别人的心里就会更加愧疚,必当寻机弥补才心安。
  
  事事精明不见得能为你带来好处,有时不妨“糊涂”点,反而对你更有帮助。尤其是在与客户应对之时,表现得锋芒毕露、事事计较,一定会令人反感,所以不如“糊涂”一点,这样人际关系就能融洽一点,也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尊重小,会有大帮助
  
  若是你现在自恃地位高,不尊重那些小人物,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个强大的敌人;相反,若是你懂得尊重他们,也等于为自己带来了朋友。作为一个领导者或决策者,会做事与会用人是事业成功的必要基础。领导者事业上的成功,除了靠大人物提拔,更必须依靠广大“小人物”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办到。所谓的“小人物”,指的就是无职无权的一般下属。要想成功,就要先打好你的领导基础。
  
  从古至今,任何有所作为的领导人都深深了解尊重群众的重要性。在尊重“小人物”方面,战国时代的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是个好例子。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说,魏无忌为人仁厚,又能礼贤下士。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魏无忌都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因为自己富贵就怠慢他人,所以各地的士人都争相前往归附,因而他的食客共有三千人之多。在那时,各诸侯国因为魏无忌贤能、门客又多,所以十多年都不敢侵犯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因为家里很穷,只好去做夷门的守门人。魏无忌听说后,就前去问候,要赠送他丰厚的财物,但侯嬴不肯接受。因而魏无忌就改摆酒席,大宴宾客。
  
  当客人坐定之后,魏无忌带着礼物,空着车子左边的座位,亲自去夷门迎接侯嬴。侯嬴整了整破旧的衣帽,登上车并毫不谦让地坐在上首,想借此来观察魏无忌,不过魏无忌反而对他更加恭敬。
  
  之后,侯嬴又故意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住在街上的屠宰坊里,希望您能顺便带我去拜访他。”
  
  魏无忌不以为意,随即驾着车子来到市场。侯嬴下车去会见朋友,故意花了很多时间与朋友谈话,并暗中观察魏无忌,但魏无忌的脸色更加温和,即便市场上的人都看着这个场面,他仍然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没有一丝不耐烦。
  
  这时候,魏国的将相、王族、宾客都已到齐,等候魏无忌举杯祝酒,因此随从人员都暗地里骂侯嬴。
  
  侯嬴看到魏无忌的脸色始终不变,才辞别朋友,登上车子。来到魏无忌家后,魏无忌领着侯嬴坐在上位,并为他一一介绍宾客。到了饮酒正酣时,魏无忌起立,来到侯嬴面前向他敬酒祝福。
  
  这时,侯嬴才对魏无忌说:“我只是个守门人,但公子却亲自驾着马车去迎接我。我本不应该去拜访朋友,却委屈公子跑了一趟。然而,我侯嬴想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让公子的马车久久停在市场上,借此观察公子,但公子却更加恭敬。市民大都把我看做小人物,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啊!”
  
  此后,侯嬴成了魏无忌的上宾,并为魏无忌的事业作出许多贡献。
  
  魏无忌之所以对许多别人看不进眼里的“小人物”如此恭敬,原因就在于他了解“小人物”中蕴藏的巨大潜能,而且只要能妥善掌握这个潜能,就能借助这种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理,一个领导人也该如此。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想要成为卓越的领导人,就应尽力去了解你的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各有哪些才能、特长,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此外,也要了解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同学、朋友又有些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不要忽视“小人物”,在他们身上的投资,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相反,如果你只是因为一点私事而心情不好,但却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环境中,并且不加遏制地迁怒于下属,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为出气筒、受气包,那么你就可能遭到反噬。
  
  当然,大多数下属只会忍气吞声,不过一旦你得罪的对象是个有个性且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就会在某天乘你不备之时重创你。也许,这个人有非同一般的家庭背景,他的家族中有人可以决定你的升迁,但你却无端对他发火,那岂不是自己葬送了机会和前程?也许这个人颇有才华,几年以后,会处于和你同级,甚至高于你的位置,这样一来,岂不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未来的敌人吗?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小人物”也不会永远当“小角色”,或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大人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是你现在自恃地位高,不尊重那些小人物,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个强大的敌人;相反,若是你懂得尊重他们,也等于为自己带来了朋友。也许某天当你穷途末路、走投无路时,帮助你的正是这些“小人物”。
  
  四、牢记对方的姓名就是尊重对方
  
  人都有特征,有些人的特征还不止一种,你只要把他的特征当做新奇事物般仔细观察,同时将那些特征与他的姓名连在一起,并在短时间内一再反复辨认,自然就能将名字熟记了。
  
  保持恰当的应对进退,是卓越领导人应该注意的社交礼仪。
  
  不管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场合,千万不要只想到突显自己的形象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要忘记员工或顾客的姓名,这是巩固自己领导基础,以及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准则。
  
  只要多在“认人”方面下工夫,就能让别人喜欢你。
  
  想要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认人”的本领。若能够记牢对方的姓名,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良好的印象,这种本领在交际场合中大有用处。
  
  当对方对你十分熟悉你却偏叫不出他的姓名时,虽然可以用含糊的方法敷衍过去,但心里终究觉得不安。有时,因为地位的关系,你应该先打招呼,他不便先招呼你,但你如果不记得他的姓名,无法及时跟他打招呼,他就会误认你是自大傲慢、目中无人,这可就不妙了。所以,要在交际场合中拥有优势,熟记对方姓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夫。
  
  有的老师之所以能在初次与学生见面后就叫出对方姓名,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他们只是预先下了一种别人都不肯下的工夫,那就是拿学生的照片反复辨认,把每个学生的面貌都印入自己的脑子里,因此即便才刚见面不久,也能很自然地叫出对方的姓名,使对方不由得大吃一惊。
  
  因此,你要熟记陌生人的姓名,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从照片上将相貌与姓名一齐熟记,这其实是容易办到的事。
  
  例如,有一张团体照片,你有意要熟记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那相信每天只要多花十分钟的时间,不到三五天就可以完全熟记了。
  
  如果你没有所遇见的人的照片,那么依赖照片的办法便无法应用了。这时你不妨利用彼此见面的机会,细细辨认一下他的身体有什么特征,比如身材特别高是个彪形大汉,还是身体细长像个杆,还是双目明亮或细如鼠目,还是嘴巴特别大鼻子特别高,还是头发微秃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等等。
  
  人都有特征,有些人的特征还不止一种,你只要把他的特征当做新奇事物般仔细观察,同时将那些特征与他的姓名连在一起,并在短时间内一再反复辨认,自然就能将名字熟记了。
  
  不过须注意一点,在观察、辨认时,态度必须自然,不要显出正在观察的神情,那会使对方不自在,若是双目牢盯、端详不已就相当失礼,尤其是对于女性,这种动作足以使对方局促不安。
  
  容貌美丑不代表才能高低
  
  领导者识人不应以相貌为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识别出下属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是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以貌取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大通病,这一点,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有所认识:“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是卫国大夫,因能言善道而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是宋国贵族,因长得漂亮受到卫灵公及夫人南子的宠爱。对于这种现象,孔子认为,要是一个人仅仅凭着能言善道或长相漂亮就得到君主的重用,那这个时代必有问题了。
  
  荀子对这个问题也有相同看法,在《非相》篇中,他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识人术,指出以貌取人的荒谬。他说:“看一个人的外貌、体态,不如研究他的思想。”
  
  荀子明确指出身材的高矮胖瘦、相貌的美丑,都不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好坏和能力的高低。他又举例说,卫灵公有个臣子名叫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模样非常古怪,然而却“名动天下”;楚国官令尹孙叔敖的头发短又稀少,左手长、右手短,身材非常矮小,但仍“而以楚霸”;另外,“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但却平定了白公胜之乱,“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
  
  长得体面的当然也有,比如夏朝和商朝的两个暴君夏桀和商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后人论起亡国之君,必会想起他们。
  
  他们会遭到这样的下场,显然不是由于容貌不美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才疏学浅、思想卑下、不懂选贤任能所致。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没有才能与他的相貌无关,所以古语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这么说:“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以此来评论一个人。”事实上,其貌不扬的人当中有不少有才学的人,相貌出众的人当中也有不少平庸之辈,人的才能与人的相貌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关系。
  
  所以,领导者识人不应以相貌为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识别出下属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是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观察小习惯,避免大麻烦
  
  懂得从小习惯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特质,领导者才能发掘人才、知人善任;懂得从小地方、小事情判断未来情势,领导者才能防微杜渐、预防祸端。
  
  道德修养是从微小之处逐渐锻炼形成的,各种祸患也是从微小的事物逐渐酿成的。祸与福在刚刚萌芽的时候,都是微小而不易察觉的,不过身为领导者就要能以小见大、从微小处识人,这样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并事先预防祸患的产生。
  
  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只看到近利而不去考虑未来,这样因小失大不就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吗?
  
  汉代,大将军窦宪娶妻,国内各地官员都去祝贺,因此汉中太守也想派人去,但部下李命劝道:“窦氏恣意横行,他的危亡立即可见,您不交往也罢。”
  
  可是,太守仍害怕不祝贺会招来祸患,因此李命便请命让自己充当使者。他在路上故意拖延时间,结果还没赶到便得知窦宪被诛杀的消息。由此可见,从小识大、从已知识未知,可说是行事甚至保命的第一要诀。
  
  在美国,有个有远见的妇女做了件聪明的事情。某天,这个妇女突然取出自己在某银行存了多年的所有存款,结果几天之后,那家银行就倒闭了。很多人都十分纳闷她到底是怎样预料到的。
  
  后来,这个妇女说,在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她见到这家银行的总经理。她发现这个总经理的服饰非常讲究,连指甲都经过高级美容店精心修整,所以,她立即感到自己的存款有化为乌有的危险,因为一个事业心很强的男人是不会花费这么多精力和钱财来修饰自己的。
  
  由这个例子可知,从小处识人有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及一个人的本性,往往会通过自身的一些小习惯、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
  
  例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敏捷、眼神锋利、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情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人,一定要能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不过,仅是注意到一些小习惯是不够的,领导者在识人时,还要能不为表象所迷惑,应仔细辨别外在表现与内在实质间的落差。
  
  以下便是从小处识人的几个要则:
  
  一、轻易承诺他人要求的人,看起来似乎很爽快,其实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会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二、对什么事都认为很简单的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能干,但在真正做事时,却没办法把事情办好。
  
  三、前进快速的人,看起来非常迅猛,其实来得快,退得也快,就像孟子所说的“其进锐者,其退速”,这种人做事时通常不能坚持到底。
  
  四、处理事情习惯大声吆喝的人,看起来似乎明察秋毫,其实那只是虚张声势,做事时反而会越弄越糟。
  
  五、表面上对你唯唯诺诺的人,看来似乎忠诚可靠,但这种人反而会趁你不备时,从背后捅你一刀,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
  
  懂得从小习惯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特质,领导者才能发掘人才、知人善任;懂得从小地方、小事情判断未来情势,领导者才能防微杜渐、预防祸端。
  
  所以,以小知大可说是领导者最需要培养的功夫,只有如此,领导者才能顺利地推展他的事业与计划。
  
  由小见大是举用人才的好方法
  
  待人接物看似事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这为领导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的好方法。
  
  某位君主有一次对他的近臣说:“某个臣子对妻子十分冷淡,这实在很不应该。假使夫妇之间感情不和睦,并且有足够的理由离婚,那他大可名正言顺地和妻子离婚,否则就应该互敬互爱、白头偕老,不但要同甘,更要能共苦。像这样连对自己妻子都非常冷淡的人,对待别人更是可想而知,这种人绝对不可靠。”
  
  这就是这位君主从某个臣子对待妻子的态度,推测他的本性和可能的处世态度,所使用的就是比较观察法。
  
  此外,在《韩非子》一书中,也收录了极多类似的观察法实例。像晋国重臣文子,有一次因为被某案牵连,于是匆忙逃命,在慌乱中逃到京师外的一个小镇。这时,跟随他逃亡的侍从说:“管理此镇的官吏,曾出入大人的府邸,可视作亲信,不如我们先到他家稍稍休息,等行李送到后再赶路好吗?”
  
  文子说:“不可,此人不可信赖。”
  
  “为什么呢?他曾追随过大人啊!”
  
  文子分析说:“嗯!此人知道我喜好音乐,即赠我名琴;知道我喜好珍宝,即赠我玉石。像这种不用忠告而以宝物博取我欢心的人,如果我前去投靠他,必定会被他抓去献给君王,以博取君王的欢心。”
  
  因此,文子不敢作停留,连行李都来不及带走,就连忙继续赶路。文子的看法果然不错,后来此官把文子的两车行李拦截下来,献给君王邀功。
  
  《韩非子》中有一个例子说,从前一个名叫鲁丹的游士周游到中山国,想把自己的策略献给君王,可惜投递无门。于是,鲁丹赠与君王亲信的幕僚大批金银珠宝,请他代为引见。这办法立即生效,鲁丹很快就获得中山王召见,在说话前中山王先以山珍海味款待他。
  
  在筵席间,鲁丹不知想起什么,忽然放下筷子退出宫殿,而且也不回旅舍取行李,立即离开中山国。
  
  鲁丹的仆人很惊讶地问他:“他们如此厚待您,您为何离开呢?”
  
  鲁丹回答:“这个君王容易被他的亲信左右,自己没有一点主见。所以假若日后有人毁谤我,君王必定会惩罚我,因此还不如早些离去。”
  
  还有一个例子,魏国将军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之子正好在中山国内,于是中山国国王将乐羊之子杀死,并做成肉汤,送到围在城外的乐羊阵营中,岂知乐羊竟面不改色地将肉汤喝光。
  
  魏王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动地说:“乐羊竟为我吃下自己儿子的肉!”
  
  可是,他身旁的大臣却以责备的口吻说道:“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的人,必定敢吃任何人的肉。”
  
  魏王一听才醒悟过来。后来乐羊打败中山国凯旋,魏王虽然犒赏了他,但从此不再重用他。
  
  另外一个例子是,鲁国重臣孟孙在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命家臣秦西巴用车子把小鹿载回。在回去的途中,有一只母鹿一直跟在车后哀鸣。秦西巴觉得母鹿十分可怜,就把小鹿放了。
  
  待孟孙返回家中知道缘由后,极为生气,于是把秦西巴放逐了。但是,一年之后,孟孙不但赦免了秦西巴的罪,还任命他担任辅佐自己儿子的职务。
  
  见到这情景,孟孙的近侍惊讶地问:“前些时候,您刚刚处罚了他,如今却又委以重任,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回答说:“他连小鹿都不忍捉回,足见他宅心仁厚,所以他对待我儿子也一定会很仁慈,我不必担心他会做出谋害的举动。”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观察对方在待人接物时的表现,再通过比较,进而得知他的品行。由此可见,待人接物看似事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这为领导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的好方法,同时也告诫每个人:你在不经意时所做的某一件小事,也许已经被一旁的有心人记在心里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时,都要小心谨慎,才不会让一件小事影响了他人对我们的评判。
  
  用人,绝对不能有私心
  
  “唯才是举”是经营者必须具有的胸怀和品德,哪怕你曾经讨厌过他,也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能使企业本身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能使企业的员工目标一致,精诚团结。相反,如果领导者不具备领导能力,则那个企业不仅不会发展,反而会离心离德,甚至崩溃。
  
  因此,松下幸之助非常赞同破格提升人才。他认为,只要选对了人,公司的繁荣就指日可待。他破格提拔山下俊彦出任公司社长就是明证。
  
  在日本,依照资历升迁是不成文惯例,破格提拔人才阻力很大。因此,在真正需要破格提拔人才时必须特别慎重。首先,松下幸之助会和年长的员工进行沟通,使他们同意和支持提升新人的职位。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把某人提升为课长时,等于忽视了该课内曾经照顾过这个人的许多前辈。我觉得,如果只是把派令交给新课长并予以宣布,是不够的。我主持公司时,总是交代得很清楚,那就是让课内资格最老的人,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宣誓。”
  
  松下公司的做法颇具意义,当某人接受课长的派令后,他致辞道:“我现在奉命接任课长,请大家以后多多指导及协助。”然后,由课内资格最老的成员,代表全体员工致贺词:“我们发誓服从新课长的命令,勤奋地工作。”这么做,旨在提高新任课长的威信。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未免故意为难别人。
  
  如果年长的员工对新上任的课长不满意,采取强制宣誓的办法,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在提拔新课长时,要先广泛地征求课内人员的意见。
  
  松下幸之助特别强调,提拔人才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绝不可以有私心,必须完全以这个人是否适合那份工作为依据。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为了工作而加以提拔,其他的下属也是会理解和支持的。
  
  因此,“唯才是举”是经营者必须具有的胸怀和品德,哪怕你曾经讨厌过他,也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抱怨,有时是下属不满的信号
  
  先调查清楚他发牢骚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他有能力,却受排挤或工作岗位不适当,那么就要给他合理的职务,让他发挥才能,平息他的牢骚。
  
  对待满腹牢骚的人,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提拔他,二是根本不理睬他。
  
  要下属不发牢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通常的情况是下属发牢骚,领导者却故意装作没听见。
  
  身为领导人,若听到下属发牢骚,首先要问的是,他为什么发牢骚?
  
  先调查清楚他发牢骚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他有能力,却受排挤或工作岗位不适当,那么就要给他合理的职务,让他发挥才能,平息他的牢骚。
  
  施布尔是一家大公司的一个小班长,手下管着十几个人。虽然每次他都能准时把上级交付的工作完成,然而上级都不太喜欢他,甚至有点烦,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因为在工作上他表现得很优秀。
  
  那又为何这样呢?
  
  原来,每次上级部门交付他生产任务时,他总会抱怨:“我每个月就拿这么一点点薪水,为什么老是要交给我这么多任务?”
  
  后来,这事被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总经理派人对施布尔的工作进行详细考察后,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提升他为部门的经理。果然,他上任不久,就把这个原本效益不彰的部门,整顿得有条不紊,公司的利润也增加许多。而且,他对于上级交付的任务也不再抱怨了。
  
  我们不妨回过头,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另一种结局。
  
  假如公司的总经理不是给施布尔更多的责任和更高的职务,而是对他的抱怨不予以理睬,甚至以开除或降级相威胁的话,那么,公司失去的不只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还有一大批了解他的人。
  
  因为,施布尔的抱怨,是建立在自己不受重用的基础上,抱怨只是他不满的信号,而并非他的缺点或本意。
  
  像这样的人,你只要重视了他,给他安排合理的职务,他的抱怨就会停止。
  
  用事实堵住下属的牢骚之口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假设也有下属成天发牢骚,指责你为什么只升迁其他下属而不晋升他,你就可以让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堵住下属的牢骚之口。
  
  如果下属在性格上就是一个爱抱怨、爱发牢骚的人,那么,你应该找机会和警示他们,使他们改正。
  
  有些人整天抱怨工资太低、主管看不起他,或者别人升迁了,为什么自己却没有,成天怨这怨那的,而对于自己的分内工作又不能照要求完成。
  
  对于这样的下属,如果你是领导者,大可大声地训诫他:“你先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再来找我。”
  
  或者,你可以采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去找一个有办事能力并且任劳任怨的人,然后把同样的任务分别交给这个人和那个爱发牢骚的人去做。
  
  完成之后,再把他们的结果放到一起,让大家来比较孰好孰坏,趁机让那个抱怨者心中清楚:别人升迁是因为他的能力比自己强的缘故,而不是靠什么私人关系。
  
  有一个生意人想买一批土豆,于是,就派他的两个学徒去市场了解一下行情。
  
  学徒甲去了一会儿就返回了。他一面埋怨今天天气太热,害自己跑出一身汗,一面向老板报告今天市场上土豆的价格,然后便去冲凉水澡了。
  
  学徒甲冲完凉水澡坐到店面,学徒乙才汗流浃背地回到店里。他不仅向老板汇报了今天市场上土豆的价格,还把昨天和前天的土豆价格一并告诉了老板,并向老板建议说,今天的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恐怕到明天就会涨价。
  
  老板觉得学徒乙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又叫他去市场上找一个卖主来店里谈价钱。这时,学徒乙却一指门外说:“我考虑到老板有可能要买,所以已叫了一个卖主在外面等候了。”
  
  老板到外面一看,觉得土豆品质不错,价钱也确实比前几天低廉,于是就很快地把那个人的土豆买下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
  
  喻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假设也有下属成天发牢骚,指责你为什么只升迁其他下属而不晋升他,你就可以让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堵住下属的牢骚之口。
  
  制造假信息让对手深信不疑
  
  谈判中严防信息泄露是谈判者的常识,但在某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间接把自己谈判立场的细节等,悄悄地、装作不经意地泄露出去,以达到己方需要的某种目的。
  
  《三国演义》中有段精彩的“蒋干”盗书情节: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将水师屯于江北,随时准备挥师渡江南下。为了探查军情,他便派蒋干前去东吴察看动静,周瑜则趁机施展反间计。
  
  当时,东吴情势危急,由于北兵不习水战,东吴唯一的制胜之道便是“火攻”。但曹操用了张允、蔡瑁两个颇有能耐的水军都督,绝对不会将船一只只连着锁在一起,以便己方火攻。
  
  周瑜正在为此事着急时,忽闻昔日同窗蒋干来访,心中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
  
  周瑜与蒋干相见,少不得痛饮一番,以叙同窗之谊。不久,周瑜假装不胜酒力醉卧床帐之内,鼾声大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智谋:不为人知的科学管理模式(二)
“不怒而威”的领导力
如何在一对一时保持领导威信
管理者,管人管事三个力,五个要素,7核心,10种手段,才能指哪打哪
领导与威信
作为管理者,如何在立威的同时获得下属好感?这3招很管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