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记》:高层次的人,从不炫耀四样东西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作者 | 洞见·不雨亦潇潇

虚荣是明恶,低调是隐善。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它看似讲述了妖魔鬼怪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在演绎着有滋有味的人生。
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次劫难,无不包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读过《西游记》后,我们方才明白:高层次的人,从不炫耀这四种东西。

01

  • 不炫耀财富。

唐僧一行路经观音禅院时,受到寺中金池长老的盛情款待。
金池长老见唐僧仪表不凡,又是从天朝上国而来,认为他身上一定带着奇珍异宝。
唐僧为人低调,别说没有什么宝贝了,就算是真有,也不会拿出炫耀。
可孙悟空就不同了,这猴头不仅爱炫耀,同时也喜欢搞事情。
他见金池长老夜郎自大,不禁心中有气,于是便怂恿唐僧把佛祖所赐的锦斓袈裟拿出来。
唐僧听后,连忙摇头说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对于唐僧的劝诫,悟空不以为然,只管拿出袈裟在金池长老面前炫耀一番。
结果引得金池长老贪心大起,想方设法害人夺宝,甚至还引出黑熊怪来,无故生出许多麻烦。
《增广贤文》有言:“客不离货,财不露白。”
炫耀财富,除了激起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外,没有任何好处。
要知道,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富足,是不需要通过炫耀来彰显的。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晋石崇是个纨绔子弟,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花式炫富”。
有一次,石崇与国舅王恺二人斗富。
王恺令下人用糖水刷锅洗碗,石崇便让家仆以蜡代薪、烧火做饭;王恺家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家便用珍贵的花椒涂墙......
石崇财力雄厚,总是压王恺一头,但他虽然在这场“炫富”中取得了胜利,却也被有心人盯上了。
后来,赵王司马伦掌握朝廷大权,其亲信孙秀觊觎石崇的财富,便诬陷石崇谋反。
最后,石崇一家被满门抄斩,家财也被孙秀夺了去,落得个“人财两空”的悲惨下场。
叔本华曾说:“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炫耀自以为是的富有,便是最大的无知。
炫耀财富,得不到他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只能暴露一个人精神上的贫瘠。

02

  • 不炫耀能力。

孙悟空自从拜入菩提老祖门下,便开始勤学本领。
很快,他便学会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事。
有一次,孙悟空在独自修习,师兄弟们纷纷过来,怂恿他当众施展神通。
悟空本就是好事之人,一经师兄弟们怂恿,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腾云驾雾,千变万化。
菩提祖师得知后,训斥他说:
“你卖弄什么本事?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的性命又不可保。”
面对师父的责骂,悟空虽连连道歉,却始终没长记性。
后来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在如来面前炫耀神通,不想强中更有强中手,终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压在了五指山下。
《菜根谭》有言: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处。

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显山露水,他们只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
一个人不管多优秀,都要学会审时度势,低调内敛。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武王勇力绝伦,胸怀大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物。
在他的统治下,秦国联晋制楚,攻韩平蜀,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就是这样一位英明君主,却因为炫耀能力而丧命。
有一次,秦武王与属下卫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宫中比赛举鼎。
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勇力,秦武王不听劝阻,枉顾自身承受能力贸然举鼎,结果累得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便气绝而亡。
这一年,他才23岁,正是施展抱负的大好年纪。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伺时而动。”
能力卓众固然值得骄傲,但若是无节制地在人前炫耀,则会招致无妄之灾。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当你开始在人前炫耀能力时,也正是你人品贬值之时。

03

  • 不炫耀聪明。

要说取经一行中谁最聪明,当属沙僧。
沙僧给我们的印象是木讷老实,但实际上,他心思灵巧,很懂人情世故。
只不过他懂得藏拙的道理,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聪明。
取经路上,只有在关键时刻,他才会站出来说话。
“三打白骨精”一回,在唐僧惩罚孙悟空的过程中,沙僧未说半句求情的话,孙悟空被撵走时,他也没有一句挽留。
全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后来激斗黄袍怪,沙僧被擒,猪八戒无奈之下,只好厚着脸皮请来孙悟空。
当孙悟空责问沙僧“为何不为自己求情”时,沙僧没有过多的辩解,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六个字:“君子既往不咎。”
短短一句话,既给孙悟空戴了顶高帽,又表现出了自己的愧疚心,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正是因为沙僧情商高,又不爱卖弄,所以深得唐僧的欢心与信任。
《菜根谭》有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越聪明的人,越懂得隐智藏锋,如果一个人总是聪明外露,那他终将一事无成。
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真正的聪明人,往往是那些懂得在适当之时装糊涂的人。

04

  • 不炫耀功劳。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拿他不住,后来观音菩萨向玉帝推荐了二郎神。
二郎神不负众望,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成功擒住孙悟空,他也因此得到了玉帝的青睐。
当玉帝下诏褒扬他的功绩时,二郎神却表现得十分清醒。
他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表现,反而归功于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等人,所获的赏赐也都分给了自己的下属。
待向玉帝行完礼后,便又回到灌江口隐居。
曾国藩说:“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此乃事业之基。”
有了功劳要学会分享,有了困难要率先解决。
层次越低的人,越守着自己那点利益不放;而层次高的人,更愿意通过付出和分享,来获得更大的实惠。
提起《资本论》,我们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马克思,却又习惯性地忽略它的另一位创作者——恩格斯。
1884年,马克思逝世时,《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还只是没有完善的手稿。
恩格斯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的工作,不顾任何困难,承担起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使命。
恩格斯对原稿进行科学分析,加以补充和完善,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其实,《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但恩格斯却始终谦逊地把一切功劳和荣誉归于马克思。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的事,就是拉第二把小提琴。”
在恩格斯70岁生日的时候,世界各地的革命人士联名为他祝寿,纪念他的功绩。
但他却轻描淡写地说:“功劳都是马克思的,我承受不起这样的赞誉。”
《老子》有言:“生而不有,功成而不居。”
付出努力而不自夸,有了功劳而不自傲,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
盖世之功,抵不过一个“矜”;绝尘之智,无外乎一个“藏”。
有成就却不矜夸,有功劳却愿分享,这样的人,注定前路宽广!
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菩提祖师也曾告诫悟空说:“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于得意时。”
人生在世,虚荣是明恶,低调是隐善。
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长久久。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洞见不语亦潇潇,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中,一个自杀的凡人是谁?观音菩萨为啥不救他?
唐僧为何最喜欢猪八戒
西游记后传
读《西游记》有感600
【江西】胡荣伟《读“西游记”有感》指导老师:曾桂珍
《西游记》十问十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