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血栓正在年轻化
(2011-04-17 20:18:16)
标签: 转载
杂谈
分类: 预防保健
俗话说:“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此话说明了中风对人类的危害之大。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它是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中脑血栓形成是最多见的疾病之一。过去认为,脑血栓是老年人的疾病,常常是在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脑血栓形成已逐渐趋向于年轻化。
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生突然感到左手阵阵发麻,左上肢伴随着麻胀的感觉突然间没有了一点力气,即刻左上肢完全瘫痪。慌乱失措的家人连夜将患者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血栓发作,用药后缓解了症状。一位年轻患者在打篮球时突然头晕,随之右侧肢体感觉无力,经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医生发现其右侧肢体乏力,不能自由上下楼梯,关节活动不灵活。据了解,他工作压力大,整天埋头苦干,吃睡不定时,更别说适当的运动。另一位患者是在与朋友打麻将时出现头晕、呕吐不止,随后便昏迷过去,经送院诊断为脑溢血。据了解,该患者常与朋友通宵玩麻将。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其病因比较单纯,多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出现的。而年轻人脑血栓形成,病因就比较复杂,只有部分人有比较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5—45%的年轻人脑血栓形成病因不明,从许多的实验资料看,在20—30岁年龄组,脑动脉硬化的出现率为6.0%—15.4%,而50岁年龄组则为32.6%—38.3%。专家认为,年轻人脑血栓形成与不典型糖尿病有关,还有的与心脏疾病及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有关。年轻人脑血栓形成与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习惯等都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防治,如积极治疗儿童期肥胖症、青年人应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高血压及非典型糖尿病、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预防脑血栓的形成都是有益的。
[我病了]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脑动脉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致使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病理上出现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脑血栓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总数的60%左右。
简单来说,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 致使血管闭塞,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男性略多于女性。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目前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为啥会得脑血栓?
脑血栓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肪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人体血液黏度增高密切相关。事实上,老年人的血黏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
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黏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至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必然有一定关系。
另在研究证实,在深夜让老年人喝200毫升市售矿泉水,则早晨血黏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医学界普遍认出,晚上饮水的确可以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当然,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黏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对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脑血管疾病有先兆
下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都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要特别警惕。
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蒙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脑血栓为什么痛苦?
脑血栓患者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和精神症状为多见,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还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可伴有下肢的皮质性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出现面舌瘫及上肢轻瘫等。患者会出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 ,出现眩晕、眼球震颤、耳鸣、耳聋、高热、昏迷、肢体软瘫,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
脑血栓还可能出现脑溢血、高血压、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褥疮、关节挛缩、继发性癫痫、脑血栓后的精神科问题等并发症。
心肌梗死:脑血栓的常见并发症,在急性期,脑血栓病人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脑血栓病人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肺部感染:脑血栓病人最主要的致死因素。在护理病人时要勤翻身、勤吸痰。严格使用抗生素,避免易感因素。
肾功能不全:脑血栓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褥疮: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某些骨隆突部分会对固定的组织压迫,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
关节挛缩:脑血栓病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肌肉萎缩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长期不能正常活动,会造成病人关节畸形、挛缩、疼痛。
继发性癫痫:过度急性期后,原来脑内的病灶可能会留下“瘢痕”,有可能诱发癫痫,以大发作为主。如果病人发生继发性癫痫,就要开始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脑血栓后的精神科问题:据报道,脑血栓后70% 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和身心障碍。脑血栓后有的病人情绪变化大,脾气暴躁,必要的话,可以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帮助。
哪些行为导致脑血栓复发
脑血栓是容易复发的重要疾病,而且往往是复发一次病情加重一次,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复发往往与以下原因有关,应引起重视。
中断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血栓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家属需保证病人按时服药,从根本上预防脑血栓复发;
降压过度:降压过度是诱发脑血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正确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中要坚持定期测量血压,调节剂量,切不可自己随意加大剂量;
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等不规律生活,容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发生改变,易致脑血栓形成;
嗜烟、酗酒: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使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饮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也是引起脑血栓的诱因之一;
暴怒、忧郁:情绪恶劣,尤其是暴怒或长期焦虑、忧郁,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或导致脑血管收缩,是诱发脑血栓的重要诱因;
受寒:寒冷的刺激,不仅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易诱发脑血栓;
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粘稠度增加,易导致脑血栓复发;
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由于脱水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都可诱发疾病;
滥用药物:久服催眠药 镇静药 抗精神药、止血药、利尿药、清热药(如复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药(如氨茶碱)可使脑血栓机会增多。
[谁来帮我?]
西医怎么治脑血栓
脑血栓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脑的血循环: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缩小梗塞范围。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2、复方丹能注射液、川芎嗪、抗栓丸、已酮可可碱、培他定、西比灵等。
抗凝疗法:目的是防止血栓扩延加重病情。用抗凝疗法前,通常应该进行脑CT检查,确定为缺血性病变。每日应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问及活动度,常用肝素、香豆素类。有出血倾向者,如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肾疾病及感染性血管检塞忌用。
溶血栓疗法: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还有用蝮蛇抗栓酶颈动脉内给药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溶栓药物应早期使用(脑血栓发病l天内,血栓富含水分,易溶解),见效快、疗程短。溶栓和抗凝疗法一样,要密切注意出血倾向,需在医院经医生掌握使用。
防治脑水肿:临床上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有三大类,即高渗液、利尿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高渗液能起到高渗利尿脱水作用,常用甘露醇和甘油;利尿剂也有脱水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功能不良者,常用的药物有安体舒通、速尿、利尿酸等。
高压氧治疗:在脑梗塞急性期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治疗是在密闭型加压舱内进行的,吸氧时间总共为90—1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也有人认为效果并不可靠,所以目前未能广泛开展。
颅脑超声波治疗:超声波穿透颅骨通过脑实质时,机械振荡波被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组织受温热作用后局部血 流增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有利于缺血区侧枝循环建立。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没有痛劳,无副作用,可以在康复期选用。
神经活化剂的应用:神经活化剂能改善脑代谢,防止脑坏死、变性,预防梗塞后痴呆。常用的药物有ATP、细胞邑素C、胞二磷胆碱、Y-氨络酸、脑复新等。近年来用活血素等治疗脑梗塞受到重视,究竟哪种药物效果更好尚难肯定。
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索。血压过高时注意不要降压太迅速,以免影响脑血流灌注,血压过低时宜适当给予提高;高血脂增加血液粘度,影响微循环,应限制脂质摄入和增加消耗,如功能锻炼,适当服用降血脂药物,如烟酸肌酵酯、安妥明等;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糖耐量低下,高血糖要给予适当的处理。
中医怎么治?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病人脉证,判断病情轻重、病位浅深、阴阳偏颇、气皿盛衰、标本兼顾等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疾病康复。有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压积,达到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功能。最常用的为体针,根据瘫痪肢体选取穴位,结合补泻手法施术治疗。近些年来,头针被广泛地用于脑血栓的治疗,还有“刺络法”来治疗脑血栓,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脑血栓若能早期进行针刺治疗,并予以适当瘫胶功能锻炼,效果会更好些。
[自救]
恢复期家庭护理
脑血栓病人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也叫“后遗症”。因为脑细胞在血管闭塞时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疗开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脑细胞死亡的数量愈多,而且脑细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对于“后遗症”,家庭护理应该做到:
规律服药: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血栓的有效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片、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益气、活血类中药,如脉康合剂。病人千万不能认为药吃得越多越好,任何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服药太多会加重老年人本已不太健康的肝、肾负担。从药理上来说,过多的药物进入身体,相互之间会发生作用,降低各自的疗效,甚至加重副反应,给身体造成危害。
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如前所述,脑血栓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日常肢体活动: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病情平稳时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脑血栓往往发生于夜间,夜间人体血流缓慢,尤其是上厕所时,体位变化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所以要等清醒后才缓慢起床。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情绪调养: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让病人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长期情绪波动易使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
脑血栓要怎么补?
补镁:补镁有利于预防脑血栓。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镁能延迟血小板聚集,起一定的抗凝作用,缺镁时这种作用减弱,易形成脑血栓。另外,缺镁时,血液内血管收缩物质的作用增强,导致脑血管痉挛,容易发生脑缺血或脑血栓。镁还能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缺镁时常伴有高脂血症,易促发脑血栓。富含镁的食物有谷类、大豆、绿叶蔬菜、杏仁、腰果、海产品等。
补水: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检的危险性,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蛋白质:患者应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适量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烹饪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如果病人吞咽有困难,可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
补充休息:病人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脑血栓不能吃什么?
脑血栓病人要控制体重,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
要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过5克。
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
烹调时不用动物油,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
限制胆固醇,每周只可吃3个蛋黄。
不能饭后就睡。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 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预防]
脑血栓冬季预防要点
研究显示,秋冬是老人脑血栓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其中,在清晨时刻,60岁以上的老人最容易发病。
注意气温变化:秋冬季冷暖不定的温差使一些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的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引发血管骤然收缩,由于原有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便使血液流通受阻,局部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复发。
秋冬晨练宜推迟:调查显示,秋冬季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以上,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和广大中老年人应在早上8点后进行晨练。
二级预防是关键
脑血栓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其中二级预防最为关键。一级预防通常针对的是那些尚未发生脑血栓、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病的患者。
二级预防指的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脑中风等事件的复发。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持续的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有效剂量是“二级预防”最主要的两个原则。药物吃吃停停,停停吃吃,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更危险。
年轻人如何预防脑血栓
积极治疗儿童期肥胖症:据观察,儿童期肥胖症约80%以上会转为成年人的肥胖症。过于肥胖易导致早发脑动脉硬化。另外,儿童期肥胖还能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又恰恰是中风的危险因子,因此预防儿童肥胖症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避免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呢?首先要从大人做起,如果夫妻中有肥胖症的,应进行积极治疗后再生育,因为很多资料证实,肥胖者的乳汁喂养出的孩子也易肥胖。另外,从幼儿期起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不要过分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还应鼓励儿童多参加体育运动,这对防治肥胖症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应注意儿童高血压、心脏病的防治工作,特别对有高血压、冠心病家庭史的儿童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
青年人重视高血压和非典型糖尿病:有这类疾病家庭史者应尤为注意。经验证明,有些年轻人的高血压、糖尿病是在中风后才被发现的,而病前一直未被发现。
调整饮食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饮食无节制,只注意高热量、高营养,以致部分人年纪轻轻就大腹便便,成了中风的“苗子”。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应注意“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糖、低脂”的两高两低饮食。除此之外,三餐食物要搭配好,有人说“早饭抢着吃、午饭分着吃、晚饭送给别人吃”,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吸烟对人体有百害无一利,饮酒每日以不超过60毫升为准,饮酒过量伤肝损脑,贻害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预防脑血栓
360doc个人图书馆
早上头晕,晚上清醒,是血液脏要防高血压
预防脑血栓的15个生活细节
脑血栓的治疗护理
脑血栓能够溶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