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防“中风”,干预颈动脉硬化

预防“中风”,干预颈动脉硬化


    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增加。以脑卒中为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病人,其中一半或多或少地丧失劳动能力,这为家庭与社会带来不小负担。脑卒中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预防吗?除了我们所熟悉的改变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之外,关注颈动脉的粥样硬化也不容小觑。临床上,约有六成左右脑卒中源于颈动脉的硬化病变。

“中风”的危害

     脑梗塞,俗称“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疾病。现已排在我国人口死因的前三位,且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卫生部专家预计,在未来的十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还将大幅上升。脑梗塞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病人大多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如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但很快能恢复正常,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人可以保持几年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少人对疾病往往掉以轻心,认为自己没事了。其实,隐患就这样被忽视了,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类病人三至五年后大多都会出现脑卒中,造成难以弥补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颈动脉硬化狭窄与“中风”

     据临床统计,60%的脑卒中发作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的硬化、狭窄及斑块脱落而引起的栓塞,或者颈内动脉继发血栓导致。另有研究表明,有60%的颈动脉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首次发病后两年内复发,而其中50%的患者最终死于脑梗塞复发。对于这些病人,早期发现颈动脉分叉处的病变,早期进行外科干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 “中风”的发生率,防止脑梗塞再次复发。
颈动脉硬化狭窄的常见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具有抽烟史的人群,既往患有脑梗的病人,高血压、高血脂、房颤的病人,以及全身其他血管粥样硬化疾病(如冠心病、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硬化狭窄的常见表现很多样,主要包括耳鸣、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头痛、记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多梦、黑、晕厥、一过性偏瘫、失语、昏迷等。

两种改善颈动脉狭窄的手术

     1954年,动脉内膜剥脱术(简称 CEA)首次完成。十余年前,这一手术在欧美各地开始大量开展。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脑梗塞发生的预防有相当大的意义。现有临床数据显示,首次脑梗塞后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脑卒中的一年复发率可由5%~20%降至2%。目前,动脉内膜剥脱技术已十分成熟。在北美,每年约有两万名病人接受治疗,术后不出几日,病人即可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兴起,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也不断发展。各种介入脑保护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大大提高了介入术的安全性,使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介入治疗亦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创伤小,术后康复更快,病人大约2至3天即可出院。目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三种途径预防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由于颈动脉狭窄一般是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好危险因素,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状态,将可缓解狭窄程度。这主要包括: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少饮酒,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至于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为他汀类调脂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尚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当超声波和血管造影确定颈动脉有超过50%的狭窄,或有内膜斑块和溃疡,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此时,应开展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目前来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通过切除或覆盖增厚的颈动脉内膜、斑块溃疡,改善脑供血并切断血栓的产生来源,是预防中风的有效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和脑栓塞问答
奇!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可以预防脑中风!
半数脑梗源于颈动脉狭窄?吃药不如通血管
颈动脉狭窄 做内膜剥脱还是放支架
颈动脉狭窄治疗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