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时的轨迹(1)春节,神州万里同欢庆

岁时的轨迹(1)春节,神州万里同欢庆

春节,神州万里同欢庆

雪岸

岁月匆匆又一春,申城七日少游人。

神州万里同欢庆,结彩张灯万象新。

人生处处有文章,春节是篇大文章。无论滔天富贵还是一时贫穷,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祖居农村还是出身城镇,只要你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日,它就是春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给了所有人大节日的体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验的次数也越多。它不但给了你节日的欢乐,还必然引起你无穷的回忆和无限的感慨以及对新的一年甚至未来的期盼。既如此,人们不仅要问,春节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春节,传承了四千年悠久的风俗历史

中国农历的岁首称为春节。它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着欢乐、团结、兴旺和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二千多年的一天,舜继承天子位,带领朝中官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作为岁首,算是正月初一,后来就叫做春节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做正月称年节春节的传统名称很多,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先秦时称为“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民间也有称春节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尧舜时叫,夏代叫,商代叫”。周朝始用的称谓可见,过年习俗在我国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对于正月的界定,夏朝是一月,商朝是十二月,周朝是十一月,秦统一六国后改为十月。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定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从此固定。此后采用阴历纪年直到清未,长达2000多年。顺便要说到的是,汉朝太初元年五月改历,就是将以冬十月为年首的秦历改为以春正月为年首的夏历。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历正月)。因此改历前一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元年里,这一年便有15个月。

到了现代,人把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大节日,它不是仅仅正月初一这一天。它的外延又扩大到正月的前半个月。即从上一年的腊月三十(又称为除夕)起,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年节日才算结束。

在民间,它的外延又有所扩大。有的地方习惯腊日即八节”算起。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的重要节日,自此相沿成俗。但不少地方并不把腊八节算在年节之内,而是从小年算起。小年在各地的日期也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笔者的故乡则指为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并有“君三民四”之说。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备年货,扫尘,祭灶等,意味着人们为隆重而欢快地过好春节,从此时起开始作好准备工作,以实现其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这么算起来,除开腊八节不算,从小年开始直到正月十八(即元宵节后第三天)结束。从时间上讲,这个节日非平常意义上的所有其它节日可比,可见其意义非凡。

春节,培育和开拓了诗情词意的土壤。

过年应该是喜庆的。家家户户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围炉(如今是开空调),穿戴一新,出门拜年,笑语盈盈,互道祝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甚至帝王将相,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诗经,蟋蟀】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余。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矍矍。”翻译成白话文是,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行乐,日月如棱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三国时曹植的【元会】云:“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其意思是,一年之始,吉日良辰。美妙聚会,设宴高高的殿堂。

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云:“桑野就耕夫,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此说年丰。”

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纯美的屠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换上新的春联。点燃爆竹,饮酒屠苏,新换桃符,充分表现了年节的欢乐气氛。

明朝文征明的【拜年】云:“不求见面唯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清朝叶燮的【迎春】云:“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此诗描绘了庆祝新春的盛况何等空前,迎接新春的欢悦何等强烈。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云:“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新中国的春节,正因为美丽的风景,就连花草树木也争抢着向大家传递春天的信息。

而今的春节,更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各地在节日期间举办的各类诗词创作比赛,更是将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赋予了新内容,凝聚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和博大而精深。让人们在诗词音韵中侧耳倾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叫人忘忧,使人开颜;让浮躁的心气得以沉静,找寻诗意的心灵净土,回归诗意的人生,展现奋发向上的豪情。

春节,绘成了一幅新春喜庆的国画长卷。

在此,笔者竟想起了北宋画家张择瑞的传世之作长5.28米的《清明上河图》。他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和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一带的情景。画中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错落有致,别有情趣。

此后,国画长卷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如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就不细述了。

改革开放以来国画长卷层出不穷,先后问世的有长长120米的巨幅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长200米的巨幅国画长卷《长江万里图》、长220米的巨幅国画长卷《黄河万里图》,等等。

联想到今年的春节,尤其是近年来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以及各地广大群众欢度新春和闹元宵的热热闹闹大场面,其本身就是胜似国画长卷的一幅幅巨幅的鲜活的画图。

当前,正在踏遍冰消雪融的残冬,迎来春暖花开、一年一芳的新春。无论你是否发出“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的感慨,面对走过的春华秋实的年月,经历的寒来暑往的历程,一但进入总有别样的情调、温暖的色彩的春节,总会心潮澎湃,激动成万分。春节过后,将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蝶绕山花舞轻风,蜂怜艳粉吐芬芳。

在这个举国共庆的日子,只要你不是故作多愁善感,只要你时时留意专心,现实的风花雪月,农村的爆竹声声,城镇的火树银花,处处的狮舞龙腾,条条奔流不息的高铁,穿过白天的航线,往来如棱的舟船游艇,无尽的人流车流,翩翩起舞的广场,热闹腾腾的酒席,三五成群的拜年场面,久别重逢的握手或拥抱,充满无限情意的话语,无不充满了画意,其场面之浩然,内容之丰富,气势之宏大,不是画图,胜似画图。期待我们的画家以此为素材,展示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将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和谐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团结祥和的神州的春节,变成一幅幅大美的国画长卷。

春节,谱写了动人心弦的优美的旋律。

按照过去的风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正式准备开始,到大年三十的夜晚和正月初一即元日进入高潮;从正月初二开始的拜年算起,到正月初十左右的朋友聚会,又是一个高潮;然后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其尾声一直延续到十八,前后接近一个月时间。就如同一部乐曲,由引子开始,到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直到尾声,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响遏行云。

人们熟知的春节顺口溜就是明证。还是在儿时就会背诵的故乡的春节顺口溜是,小伢小伢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呼啦到了二十三;二十三是小年;二十四,杀公鸡;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年,蒸糯米,二十八,插大腊;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守一夜;初一早,大拜年,左邻右舍,前湾后湾跑一圈,沿村还看彩莲船;初二到初七,风风火火走亲戚;正月十五月儿圆,吃了汤圆把灯看。以此计算,一共22天,再加上元宵节后的三天尾声,就是二十五天,其中经历了除夕夜、吃年饭、看春晚的一个高潮,接着是新年正月上旬的大拜年的高潮,再接着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最后一次高潮。再看如今交通部门关于春运大潮的安排,具体到2010年的时间是从1月10日(即腊月十六)起,到2月18日(即正月二十五)止,一共四十天,与传统的春节时间安排,又拉长了一段时间。

是啊!从起始到高潮,再从稍缓又到一个高潮,接着再迎接最后一个新的高潮,起起伏伏,良性循环,当然是一部令人叫绝的优美的旋律!春节期间人们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就构成了优美的主旋律节奏。使人们在节日的陶醉欢快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到时代的美好,激发高歌向上的精神。

春节,凝聚了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人世间人与人的情感,在笔者看来,当以亲情为主旋律,以此展开,还有爱情、友情,扩大到乡情。这就是出门在外,浪迹天涯的人们,一到春节,那怕隔山隔水,相距千里,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与兄弟姐妹拉拉家常,拜访拜访叔侄,走走三亲六戚,看望看望右舍左邻,寻寻觅觅当初的印记。

尤其是家人,好长时间没能见面,其想念之情无以言表。父母见到远方归来的子女,首先想到的不是在外赚了多少钱,仅仅一个平安归来就使他们理得心安。有的连见面怎么称呼也手足无措:直接称呼儿子女儿吧,孩子们已成家立业了,总觉得说不出口;称呼其大名吧,也不习惯;称呼其小名吧,更是难以启齿;也只好称你或你们了。子女见到多久未见的爸妈,一声爸爸妈妈,话未说完双方已是热泪盈眶了。一人在外,妻子在家扶老养幼,此时见面,妻子的一句“死鬼!还知道回来啊”,融入了多少柔情蜜意。夫妻双双回家,一见到自己的孩子,更是抱了又抱,亲了又亲。

是啊!人有幼时亦会老,爱幼尊老人之本。红尘大爱应予谁?缱绻深情念双亲。草报春晖香有限,鹃啼热血爱无垠。

至于亲兄亲弟之间的情谊,有了春节这个大舞台,自然成了重述旧情,再创新谊的大好时光。在此借用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的两句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亲情啊,从古至今,它是勾通亲人们之间的大桥。这也许是七夕牛郎织女会的作者,设计一座跨越银河的鹊桥并为历代人们认可的原因吧。爱亲人,爱家庭,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道德规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春节给了这种爱的延伸和扩展。

春节也是人们会见三朋四友的难得的机会。有人说,同门为朋,志同道合者为友,当然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缘集会,且性相投志相合的均是友。它包括童友、学友、校友、室友、战友、工友、农友、场友、教友、诗友、文友、词友、票友、舞友等等。还有男友、女友、闺友、老友、旧友,还有难友、病友等等。还有酒友,有褒有贬就不说它了。至于狐朋狗友、嫖友、赌友等,为人之所不耻,更是题外之话。朋友见面,开始也不用什么语言,而是一个搂抱,拍拍肩膀,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进入席间,则不论菜多菜少,有酒就行,一但举起杯来,便没完没了,直到一醉方休。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住日旧事忆不尽,天南海北聊不完。当然最后也不忘互相叮嘱,新的一年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是啊!兄弟朋友们难得春节再相会,举杯同醉兄弟亲。

春节也是乡情的回归和重温。或许老家只留下了守望护田园的老人,回归者必然回家看望自己的双亲,并寻找过去的记忆。或许全家都搬进了所在城镇,回到新家的城镇,也要抽出时间回老家一趟,寻找当年的生活轨迹。或许一家人迁入大都市并落地生根,也要以回故里看望亲友为名,再回故里一程,那怕就是隔着车窗看看也行。

春节,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以及未来的热望和期盼。

面对这继往开来的一年,总有那么几丝郑重的期许,或是醉心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对明天的希冀和对未来的憧憬。时常,此时人们总会不断地反问自己:接下来的日子,要不为眼前的乱花迷眼,而是放大内心的呼唤,扬起人生航船风帆,以巧妙地与时俱进,再写人生,去铸造新的辉煌。

明朝于谦的《除夜太原寒甚》云: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春节期间还处在寒冷之中。天寒地冻时人们最盼望的是春天的到来。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屋东头,春天离眼前不远,可以说是就在眼前,新一年的希望也应从眼前起迈开坚实的步伐,努力实践。

小时,常常听到大人们的一句口头禅是:“小伢望过年,大人望种田。”大人们在春节的欢乐中总不忘寄托新的一年有一个丰收的年景,并为此而筹划,以在下一个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除能使一家人吃饱穿暖而外,能让小伢们过一个比上年更充实更丰富的年,能给后一代一个放飞理想健康成长的环境,能给一家人有一个崭新的小康的面貌和气象。

而今的春节,就是那些家仍在农村的人们,再也不是停留在那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之中,而是放眼市场,放眼神州,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向着小康目标奋进!

而今的春节,在连普通老百姓也关心时政的大环境下,千家万户在盘算自家新年和将来打算的时候,还放眼神州,期望改革开放的步子更快更加稳健;期望经济、科技以更快的步伐向前发展;期望国家更加富裕、强盛、兴旺、发达;期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新年饮酒习俗,快来看看古人们都喝什么酒?
追根溯源【2】“腊月”的由来
与节有关的古诗词(关于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12个超有趣中国传统节日动画,积累素材涨知识!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