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时的轨迹(18)立夏,夏日来时春已残

雪岸

夏日来时春已残,

榴花似火映云天。

牡丹月季枇杷果,

点水蜻蜓雨后莲。

立夏之由来和特点

立夏,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立夏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天的开始。和承上启下的小满节气一样,是具有转折意义的节气。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进入立夏,也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明人《莲生八戕》“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时节,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是一些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也是夏收作物如大麦、小麦和油菜即将成熟的季节。

至此,要先说说立夏的三候。《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云:“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蝼蛄鸣”。蝼蛄是蝼蛄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已知约50种。我国已知4种,遍及全国。蝼蛄潜行土中,喜欢吃刚发芽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另外,因其潜行形成的隧道,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作物因失水而枯死。是重要的农业地下害虫。立夏过后,农作物普遍开始进入生长旺盛期,这时,最忌出现农业害虫,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而蝼蛄又是农业害虫中比较突出的一类,它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亦比较明显,每年一到立夏节气,就会出现“蝼蛄鸣”的现象。所以,“蝼蛄鸣”成为立夏节气一候的候应。此候应是提醒人们立夏节气到。一定要注意防止农业害虫的危害,确保秋季五谷丰登。

  蚯蚓出”。蚯蚓,又通称“地龙”,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对改良土坡有一定的作用。蚯蚓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也比较突出,每年立夏节气时,因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地温也渐渐升高。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于是开始从土壤中钻到地面上来。所以,“蚯蚓出”成为立夏节气二候的候应。

  王瓜生”。王瓜又名为“土瓜”,属葫芦科。其块根入药,主治青蚊咬伤。这里所说的“生”是指生块根。王瓜是一种多年生的攀缘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湖北等地。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人们发现野生的王瓜,每年到立夏节气时就开始开花。生块根。所以,“王瓜生”成为立夏节气三候的候应。

立夏三候的意思,是说在这时节,蝼蛄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蚯蚓忙碌着帮助农民们翻松泥土,王瓜、苦菜和一些村后、田埂以及山边的野菜竞相出土日日攀长。早晨,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惬意的漫步于乡村田野、江河沙滩,从温暖和煦的阳光中用心体验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气勃勃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色

【万事通,万年历】云:我国习惯上把立夏作为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从立夏到立秋前一天为夏季这是天文学上划分的标准。但是气候学上,则把候平均气温大于22度作为夏天,它一般要比立夏日迟25天左右。也就是说进入立夏以后,还需要再过一个多节气即过了小满节以后,到了芒种节期间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夏天。而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但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还正是春季。当然,到了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才出现“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景象,真正进人夏季。

对于农民、农村、农业讲,立夏中一个忙碌的季节。历史上,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时节,夏收作物进人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年景基本定局,如农谚“立夏看夏”所言。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之农谚,则说明此时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大忙季节,同时其他春播作物棉花、玉米、高粱、花生、和多种经营作物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宋朝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中感叹:“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种田”。如今虽然农业科技水平极大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留在农村的仍然是特别忙碌和辛勤的。

立夏之习俗

迎夏和祭祀

我国自古就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派主管田野山林的官吏代表天子巡行天地平原慰劳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至于车上的旗帜必须都是朱色,标志着炎热的夏夭就要来到,同时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礼毕后,还要令另外,天子还要在农官献上新麦时,献猪到宗庙,举行尝新麦的礼仪。在民间,立夏之日要用新收获的果实供神祭先,表示有了新的收获,首先想到的是告诉神灵与祖先,这些蔬菜、粮食已经收获,并献给他们享用。立夏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有些地方可能出现冰雹,于是,古时农人又有于立夏日在郊野祭雹神之俗,以祈消去雹灾获取丰收。

  除迎夏外,宋代还依礼举行祀南岳衡山、会稽山,以及祀南海、江渎等仪式。明代以后,出现了立夏尝新的习俗。据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立夏这天。杭州城里各家各户都要煮由左邻右舍索得的茶,制成“七家茶”来饮用;一些富家大户,还要竞相比试奢侈,“水果上都雕刻上各种花纹,装饰上金箔,而各种香汤的名目,有茉莉、林禽、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等,用哥窑、汝窑的名贵瓷盆盛着,只是供人喝一而已”。另外,明代宫廷有在这一天启冰颁赐文武大臣的习惯,以表示为臣子们御暑防热。清代承继历代相传的一些立夏节活动内容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据清顾禄《清嘉录》说,清代古城苏州的立夏活动,十分热闹和细致。其中。主要有祭神、馈节、等习俗盛行。祭神,是立夏节各家各户都要做的首要工作。届时,将樱桃、青梅、襁麦等三种刚刚收获的新鲜果实摆在供案上,用以祭祀神灵祖先。这叫做“立夏见三新”。馈节,就是街市上酒肆的主人们,在立夏日将酒酿、烧酒,免费馈赠经常光临的主顾,以示对客人的感谢和友好。

悬秤称人

立夏之日的称,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历史上有多种传说。

传说之一是说,元末朱元璋起兵时,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活捉了去。朱元璋经多方打探才得知常遇春被关进了监牢。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朱元璋一面差人买通元军将领,一面通过朋友贿赂牢头禁子,让他们善待常遇春。那个元军将领和牢头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满口答应。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得到厚待呢?牢头禁子的老婆出了个称人的主意。就是你现在称一次常遇春的体重重,出狱时再称一次,只要人没瘦,就说明你们是在善待。第二天下好是立夏日,牢头禁子当着朱元璋派来人的面为常遇春称了体重。一年后,朱元璋率军攻克了那座城池,放出常遇春时,牢头禁子为了表功,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称了常遇春的体重,不仅没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来斤。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着说立夏,称人。从此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传说之二是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昊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加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将阿斗送往江东孙夫人一说既不符合情理,也与《三国演义》中“赵云截江夺阿斗’故事矛盾。裴松之注三国志有云:“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后主还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正是因为如此,民间为坚持阿斗是这一习俗来源观点,对传说进行了改编。说称人习俗仍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立夏,当拜阿斗。孟获依诺年年来蜀拜望。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孟获不忘丞相之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并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以致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传说虽毫无根据立夏称人会既然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自然以此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立夏“称人”的好运。

实际上,应该是因疫疾易流行,人们容易消瘦,而互相提醒注意的一种体检活动立夏俗称“苦夏”。为提醒人们关注体况,便于立夏日悬秤称人。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有两句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清同治元年修撰的《苏州府志》记载:立夏日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清代苏州顾铁卿《清嘉录》云:“(立夏日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20世纪30年代的《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称一次,立秋日再称一次,两相比较,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旧时此俗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等地。

上海就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日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次体重。其办法是,人们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司秤一面打秤花,一面讲吉利话。秤老人“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时则“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立夏日悬秤称人有诸多讲究:一为秤锤不能向内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二为称的斤数若是九,就必须再加上一斤,因为九是尽头数,不吉利;三为在给儿童称重时,须在儿童口袋里放块石头,增加重量,取其长寿之意。

      五郎八保上吴山

  旧时,州有民“五郎八保上吴山。”吴山山名,历史上就是浙江杭州有名胜,上有城隍阁瑞石洞、飞来石等胜景。立夏日。五郎,即舂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出粪者)、皮匠郎、打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马保、相相保(阴阳生)、奶保(以育婴为业者)。这日还有十三匠上吴山。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篾匠、窑匠。旧时此日,上述各行业老板都要对从业者放一日让他们上吴山,参加庙会,并登山观景。

立夏

此一习俗据说来源于一民间传说。从前,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到每年的立夏节苏醒过来,便背起疫袋,溜到下界播疫。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疰,古病名,又称注病)”。于是,孩子的母亲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知道此事后,找瘟神说理,并订下规矩:今后凡是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用线编成网状小袋)的,就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你去伤害他们。立夏天,女娲命所有孩子在胸前挂一个蛋代。那天瘟神一大早背起疫袋,急冲冲来到下界,但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直到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们也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为感谢和纪念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煮蛋给孩子吃,并形成了立夏吃蛋的风俗。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除了吃蛋之外,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国圈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彩线编织成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孩子们还玩吃蛋拄立夏蛋(就是碰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立夏吃蛋、挂蛋的习俗由来已久。其实际用义,就是如俗话所说的“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立夏吃咸鸭蛋

我国不少地方形成了立夏吃咸鸭蛋的风俗,大人、小孩都不例外。意在这天吃了咸鸭蛋,整个夏天都可平安,不生病。这可能是鸭蛋呈椭圆形,又能滚,似乎吃了鸭蛋,人也可以平安滚过夏天。而这天吃咸鸭蛋每人必需吃全只的,不可分食,更不可将咸鸭蛋切开分食。另外,家长还用七色彩线结成小网,将咸鸭蛋放入,挂在孩子的胸前,也意味着可以不庄夏。

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那时,苏州是东吴孙权的势力范围。孙权对刘备借荆州不归还而十分不满。先施嫁妹之计,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又假说母亲吴国太病重,将妹妹孙尚香骗回东吴,要挟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既不肯归还荆州又挂念回到东吴的孙夫人,便前往东吴的大臣临行前去请教诸葛亮。诸葛亮说请孙夫人称一下体重,然后再带书信回来,刘皇叔就知道孙夫人状况了。大臣到了东吴才知道东吴从不称人的体重,只有交易家畜猪、羊时才上秤。怎么能使孙夫人乐意地称一下体重呢?他看这时东吴人正在忙过立夏节,街上的咸鸭蛋特别多,于是计上心来。在立夏的那天,他派人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口设置了大秤称人,小孩称了还送一只咸鸭蛋咸鸭蛋既可以吃,又可以放在彩色丝线编成的小网袋里,挂在孩子脖子上,又显眼又好看。同时传言说立夏小孩称了体重,不害病,长得好,长得快大人称了叫称心,事事称心。孙尚香也非常乐意地称了体重,大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此形成习俗,代代流传。

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立夏之食俗

本来食俗为习俗之一,这里鉴于立夏食俗内容丰富,且很有特点,故而单列。

   立夏之时,正是各类新鲜蔬菜、果品上市的季节,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自古以来,各地的食俗花样百出,叫人眼花缭乱。此季一过将要进入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时的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    

饯春宴  一般是不请客人到家的,都是家人自己聚饮。家宴结束时,每人还必食一些酒酿,由于菜吃多了,结束时食一点酒酿,顿觉口中清爽无比。更有趣的是,旧时这一天各酒店要赠送酒或酒酿给老主顾,称之“馈节”。清代有一首《饯春筵》词“消梅松脆樱桃熟,福麦甘香蚕豆鲜,海娜入撰数青钱,家家欢颂饯春筵。”

尝三鲜  时至立夏,各地都会有一些作物到了采收期,所以各地都有尝新的习俗。安徽城乡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谓之“尝新”;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芜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谓之“立夏尝鲜”。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县农民把青梅、酒酿和鲜蛋叫做“三新”。无锡民间的“尝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批把、杏子(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鲥鱼、河豚(一说是鲥鱼、鳗鱼、黄鱼,也有说是绷鱼、银鱼、子挤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还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时候有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小麦丰收。立夏的食俗一是尝鲜,二是祈福,三是养精蓄锐三鲜是生津开胃、维持饮食酸碱平衡的当令食材,皆能为从事繁重的农事劳动做准备。

旧时,苏杭一带由尝三新发展到举办三新宴活动。这些宴会食物如上所述,因为都是当年初次上市,所以称“新”。清代苏杭名士蔡云有诗盛赞说:“消梅松脆樱桃熟,稿麦甘香蚕豆鲜。鸭子调盐剖红玉,海狮人馔数青钱。”一些地方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三烧、五腊九时新  民谣云“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螺蛳菜酒酿糟。”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者,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五腊”者,黄鱼、腊肉、盐蛋、海蜘、清明狗。“九时新”者,樱桃、梅子、鱼时鱼、蚕豆、觅菜、黄豆笋、玫瑰花、鸟饭糕、葛芭笋。

乌米饭  乌米饭是由糯米加乌饭树叶捣成汁烧煮而成。烧煮时,先将乌饭树叶洗净捣烂后,滤出其汁,然将洗净的糯米放入汁水中浸泡好后略加清水煮熟即成。食时只需加入自糖拌食即可。乌饭树又名为墨饭草牛筋草南烛草、康菊子、苞越桔等多生长在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乌米饭吃法多样,可以饭拌糖食之,也将饭掐成饼,放入油锅中煎,再蘸搪食之。还可将乌米饭制成糕状,待冷却后切片油煎食之,清香无比,别有风味。

烧野米饭  在嘉兴,有烧野米饭的习俗。野米饭般为儿童结伙举办,各家凑柴米,从田中采摘新鲜蚕豆,在野外搭锅烧煮蚕豆饭(加入咸肉、春笋)。在湖州,村里儿童或三五或六七人一群,向各家讨米,到田地上采摘蚕豆、豌豆(不算偷,不准只采一块田),下河滩捕鱼然后野地里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而且还认为吃过野锅饭,不疰夏,人也变得聪明、勤快。 

五色饭  在宁波,各家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小豆拌白粳米煮饭,俗称“五色饭”,也叫“立夏饭”。镇海谓之“五头”,意为长辈、夫、妻、子、女俱全。宁海等地谓之“五彩瑞祥”。各家还以茶叶煮蛋,谓之“立夏蛋”,并互相馈送。奉化等地这天还有做“米鸭蛋”的风俗。吃樱桃、红枣,谓之眼目明亮;吃海螺蛳,谓之聪明;吃炒蚕豆,谓之牙齿坚硬。慈溪还有吃生豆腐的习俗。

七家粥七家茶  浙东农村立夏有此风俗。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各家齐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还有的地方是,以谷雨前的新茶,配之各色细果(如桃片、杏片、蚕豆、青梅、陈皮、红枣、橄榄、甘草、话梅等)七样吃食烹茶。而这七家茶,除了茶叶自备之外,其他七样吃食必需乞讨之左邻右居,每家只乞讨一样,必乞讨于七家才成,称其为“七家茶”。但这些仪式,实际上是过去农村社会的一次联谊活动。杭州农家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还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橘,寓意吉祥如意。

各地还有各具特色的食俗,举数例如下: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沱’),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上海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有点相似。闽南吃“虾面”。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的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这个习俗发展到后来,红糟也就被海虾所代替,谓之“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以此表示对夏季的祝愿。

    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浙江立夏民间时兴早晨吃红枣糯米粥、茶叶蛋,中午吃羹,在米粉糊中掺以豆腐干、蒜苗、猪肉、笋丁等,称“立夏羹”。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浙江湖州山乡立夏,石笋刚露尖,家家都要去挖几根石笋,带壳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后剥去笋壳,蘸些盐、酱油和胡椒粉吃,谓之“健脚笋”。据说吃了健脚笋,可使脚骨健。在舟山,中午用豇豆糯米饭、乌笋、软菜、带子蟹、鲳鱼等祭祀先祖。所煮的乌笋叫做“脚骨笋”、“扇风菜”,传说吃乌笋可健脚,吃软菜防中暑,吃豇豆饭可防蚊虫叮咬。在建德,山里人还上山拔野笋,整条放入盐水里泡着吃,谓之“吃健脚笋”。在临安、于潜两地,家家烧笋焖肉。烧好后,全家男女老幼,每人食笋两根,儿童还加鸡蛋一只,认为立夏吃只蛋,力气多一万。此俗至今犹存。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嵊州人认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

    江苏苏州立夏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莽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此地还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

    江浙一带流行“立夏日,吃补食”的习俗。如健脚笋、立夏蛋、螺狮、五虎丹(其中包括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三两半(党参、黄芪、当归各一两,牛膝半两)等。

    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面饼,有甜、咸两种。

    此季有名的为人们爱好的菜肴还有很多,如海蛳、金花菜(学名苜蓿,农村常作绿肥)、炒青蚕豆、黄鱼羹(称石首鱼)、兰花豆、五香豆、麦芽饼(新麦磨粉做成)、榆钱饼或玫瑰饼、鲳鱼、谷饼(用麦芽、草芽揉和面粉制成的)、青梅、樱挑、草莓等等。

 立夏之诗词

    立夏之后,夏季来临,郁郁葱葱,景色十分美妙,而此时气候温热不炎热,文人雅士颇有游玩的心情,其诗词作品的风格也因此欢快清新。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树浓阴,夏日漫长,山边楼台,倒映池塘。微风拂起,水精帘动,满架蔷薇,一院芳香。眼前美丽的夏日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绪,信口吟诵起来……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诗云: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这一切叫诗人一时诗兴大发……

宋代陆游《立夏前二日作》诗云: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将入立夏清晨气温清爽喜人。身在旅途,回念春光,一路芳草,百花的艳丽赋予了绚丽的光阴,以及如蜜蜂一般的辛勤的耕耘。啊,岁月如水,只有等待明年的春天的到来了

 宋代翁卷《乡村四月》诗云: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此诗平易流畅,立夏后的乡村美景跃然纸上尤其是花了一半的篇幅描写了农人的繁忙劳作的情景,实属难能可贵。

胡俨《久雨喜晴明日立夏》诗云: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立夏前后正是新茶上市之时,午睡起后,泡上一壶新茶。身在山野间,不问俗事,心自闲散自在。

缪公恩《立夏前偶成》诗云:

入夏馀三日,春光有几何。鸟声宿雨少,花瓣落风多。

缪公恩家世代为官,曾随父亲宦游江南近20年,饱受江南文化的濡染,喜交文人雅士。其诗通俗易懂,将立夏与春归集于一诗,包含诗意。叫人耳目一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城立夏习俗
立夏习俗
【节气】立夏要如何养心护阳
立夏节
苏州人的立夏
盛泽旧俗·立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