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宝钗长住贾府却是为何?

——红楼重要女主角薛宝钗真实身份辨析(1)

(2019-1-18)

《红楼梦》(《石头记》)小说隐写的是明末的历史,王熙凤影射大太监魏忠贤,林黛玉影射儿时的崇祯帝朱由检,贾宝玉则是以物拟人。物者,传国玉玺也。那么,薛宝钗这样一个重要女主角的身份又是什么呢?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指出:“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最表面一层,核心故事是“宝、黛、钗”三角恋爱,林黛玉早死,贾宝玉跟薛宝钗结婚了。所以,第五回《终身误》曲子一开始就这样说: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这两句虽然简短,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堪称《红楼梦》“一喉而二歌”的又一经典之处!

两句中提到的“木石前盟”,自然是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前松樵解释了,崇祯帝朱由检的名字中含有一个“木”字,所以林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 ,“石”字自然指象征着“传国玉玺”或“皇权”的贾宝玉。《康熙字典》指出,“盟”字包含有“明”的意思,所以“前盟”就是“前明”。这样看来,“木石前盟”应该是指明朝崇祯政权,“俺只念木石前盟”自然是说依旧怀念明朝,怀念故国。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就是“金玉良姻”,象征皇权的贾宝玉没有跟象征崇祯帝的林黛玉结婚,而跟象征“金”的薛宝钗结婚了。小说前八十回中更多展示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情节,两个恋人卿卿我我,又吵吵闹闹,读者看着很有味道。薛宝钗虽然后来跟贾宝玉结婚了,可在前八十回中,她真的是为贾宝玉而来吗?第五回有一条甲戌眉批:

“此处如此写宝钗,前回中略不一写,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钗之正文也。欲出宝钗便不肯从宝钗身上写来,却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亦变体。”

甲戌眉批说得明白,转出宝钗,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方可鼎立”。 这句话意味深长,但却严重违背了“红学家”们的意愿。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薛宝钗对贾宝玉是没有想法的,她一个大家闺秀,又知书达理,怎么会充任第三者,袭人婚姻,做出如此缺德的事呢?

前八十回中的薛宝钗给人的印象,好像一直是远远地看着宝黛二人,没有什么搅局行为。但薛宝钗经常性的曝光,却引起了宝黛不小的矛盾。在第九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

此处有大致相同的两条批语:戚序夹批:“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系黛玉平生之病。”蒙双行夹批:“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

这两条批语都说宝钗的出现是黛玉的心病,但“必有是语,方是黛玉”八个字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黛玉从小寄人篱下所形成的小心、尖酸刻薄性格。

那么,宝钗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影响宝黛的感情呢?如果说她是主动来充任第三者,会不会冤枉了她呢?大多数读者都没有从小说中看到宝钗半点儿不好,根本看不出宝钗进贾府有什么阴险目的,难道她真的是跟黛玉来抢宝玉的吗?小说中确实没有太明显的描写。不太明显不等于没有。其实,小说中有很多的描写,只不过用的是象征性的、隐寓的手法,需要读者留心去看,仔细体味。请看第二十七回非常有名的一段描写:

“(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这便是“宝钗扑蝶”的故事。这场景,一直以来成了宝钗的标准形象,现在出现的各种宝钗的造型中大都是以“宝钗扑蝶”为主,就象一提黛玉,读者马上联想到“黛玉葬花”一样。

诚然,“宝钗扑蝶”这个情节猛一看没有什么特别的,描写的只不过是一个青春少女的动人场景。宝钗给人的印象,一向很稳重、端庄,这里忽然有这么一段描写,实在是让人有些意外。然而,她毕竟是个闺中少女,内心深处应该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况且她扑蝶的场景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是,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然我们岂不是也成贾瑞了?

实际上,“宝钗扑蝶”的描写相当深刻,相当有内涵。请读者诸君注意,宝钗扑的可是“一双玉色蝴蝶”,作者为什么不写别的颜色,而偏偏写“玉色”呢?而且还是“一双”?这个写法实在是太奇怪了!我们可得好好动动脑子,千万别轻易放过去,因为这个细节相当重要。

这“一双玉色蝴蝶”应该是象征着“宝玉”和“黛玉”二人,一对恩恩爱爱的恋人,而宝钗却去扑它们!这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借此暗示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宝钗在蓄意破坏他们的爱情!成功了没有呢?书中描写宝钗并没有扑到!这就说明:她的努力没有成功,这一双玉色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飞走了,而且“将欲过河去了”,宝钗的努力白费了。在这部分描写里有一条甲戌批语:

“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这条批语暗示读者,宝钗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严守封建礼教的大家闺秀,而是一个很有心计、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女夫子!

宝钗一家进京后,以候选的名义在贾家一住就是好几年,这本身就叫人感觉很奇怪。她又不像黛玉那样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她有母亲有哥哥,薛家在京城有房子有买卖,还有比贾家更亲的娘舅王子腾家,但她就是要在贾家住着不走,这是为什么?贾家除了有一位生得一副好皮囊的宝玉以外,还有什么更能吸引她花费几年的时光不肯离开呢?所以松樵说,“宝钗扑蝶”的内涵决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再看看第八回的回目:“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金莺露的是什么意呢?为什么还要“微露”?露的只能是宝钗打宝玉的主意。我们从前八十回的情节里,细细分析宝钗的举动后就会发现:每当黛玉跟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宝钗就会忽然出现。比如第十九回,宝玉跟黛玉两个人在床上讲小耗子精的故事,正讲到热闹时,宝钗就不期而至。来得可真巧,早不来晚不来,时机把握得很准,连二人出轨的机会也不给!宝玉跟宝钗在一起的时候,黛玉也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第八回中,宝玉在宝钗房里研究金锁与“通灵宝玉”的事情,黛玉忽然来了,还醋味十足。有几次都是黛玉来之前宝钗就先来了,比如宝玉挨打后,宝钗就先于黛玉而来,而且还带了一瓶药,给人感觉比黛玉还体贴,献殷勤的味道十足!又如在第二十六回,宝钗来看望宝玉,晴雯因为和碧痕拌嘴生气而抱怨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晴雯的气话中无意中透露宝钗经常来看宝玉,而且还是“三更半夜”, 来了还坐着不走!宝钗作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儿家,这么晚到一个小伙子屋里来,这意思还不明显吗?这件事件还导致了黛玉因误解而醋性大发,伤心欲绝,第二天哭哭啼啼去葬花!松樵感觉,这也是后回“金玉姻缘”取代“木石姻缘”的伏笔。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正在聊天:

林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宝钗的不断出现,确实令黛玉心情紧张。紧接着,宝玉看到了宝钗的身上一段雪白酥臂,不觉看呆了,这个时候黛玉突然出现,把事给搅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宝钗和黛玉在暗地里较劲的意味十足!然而毕竟黛玉与宝玉从小就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宝钗想在他俩之间插足还是很有难度的。

其实作者实在是狡猾,不断让黛玉和宝钗二人经常在宝玉面前轮流出现,争着出镜,为了不让读者厌烦,又时不时让史湘云出场,这让黛玉更紧张了!在第二十回里,湘云第一次出场: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

这里有一条庚双夹:“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这条批语不但交待了作者这样安排人物出场的目的,还透露了宝玉后回与宝钗结婚的情节,也让“金玉良姻”做实了。

第三十一回有一条庚辰批语:

“‘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感?故颦儿谓‘情情’”。

这是在讲作者除了让宝钗不断与黛玉争着在宝玉面前出现以外,又特意安排了湘云出场,让这个局面更复杂一些,让黛玉的醋味更足,让故事更好看。但很快我们就发现,湘云在宝钗和黛玉争宝玉的较量中,只不过是个打酱油的,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威胁,这就是所谓的“间色法”。

第三十六回,宝钗正午独自一人来到怡红院找宝玉,可宝玉这时正在睡午觉,按正常情况,她应该选择离开,过一会儿再来,毕竟男女有别,就算两个人再熟也得分时间呀。文本是这样描写的:

宝钗走近前来,悄悄的笑道:“你也过于小心了,这个屋里那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赶什么?”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起身悄悄笑道:“姑娘来了,我倒也不防,唬了一跳。……”

把袭人都吓了一跳,可见她来的多不是时候!不知道半夜三更来的那次,也就是晴雯为此发脾气的那一回,又是什么情景。这回宝钗居然坐下来跟袭人有话没话地扯闲天,死活夸袭人做的针线好,就是不走,而袭人还是很知趣的,估计她早知道宝钗来的目的了,其实都不用估计,傻子也能看出来呀,于是她主动找借口离开,不在这里当灯泡:

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

宝钗终于得到了一个与宝玉独处的机会了,她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仿佛就要达到了。宝钗居然忘情地一边做针线,一边替宝玉赶蚊子,临时过了一把“宝二奶奶”瘾!就在这个时候,湘云和黛玉来了,在外面偷偷看到这一切,而黛玉这回表现得出奇的镇静:

(湘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黛玉的冷笑让人马上嗅出了酸味,但毕竟不久之前宝玉刚对她有过一次发自肺腹的真情表白,所以黛玉这次表现得很自信,但还是让人感觉二人情敌的味道十足。宝钗和黛玉二人你来我往,在暗地里进行PK,而黛玉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为她早来一步,抢得了先机,而且贾府上上下下都知道黛玉和宝玉是“一对儿”,所以宝钗想要将宝玉从黛玉手中夺走的难度实在有些太大了!这也正是前八十回宝钗经过几年的努力,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所在。

第二十一回有一段很意思的描写:

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

黛玉跟湘云打闹,宝玉夹在中间劝,而宝钗却让黛玉和湘云“都丢开手罢”!这是何意?如果从表面上看不过是四人小朋友在闹着玩儿,如果从反照“风月鉴”角度看,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所以说,《红楼梦》里无闲文。

宝黛是一对恋人,后来应该是订婚了,所谓“三月香巢已垒成”。但因为贾家势败,黛玉早死,两个人的婚事没有成,“良辰美景奈何天”,实在是一件让所有读者都深感遗憾的事;而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一个最著名的伏笔,隐寓宝玉与湘云晚年相依为命。勿庸置疑,“白首双星”既指白头到老的一对恋人,也指青少年时曾经相恋,因某种原因没能牵手而老来邂逅,犹小说中的贾母和张道士一样。这样看来,湘云和黛玉都曾是宝玉的恋人。所以前面那段黛玉追赶湘云嬉戏的描写,有相互争风吃醋之意,而宝钗的劝架语“都丢开手罢”则意味深长!  

第三十二回,金钏被赶出去而导致具其跳井而死,王夫人伤心自责,宝钗闻讯特来劝说:

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宝钗的劝语如此冷酷无情!这是她为讨好王夫人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从这些残忍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宝钗的心机!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宝钗送药,那个体贴,那个表情让人回味:

(宝钗)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这段描写把宝钗的真实心思展露无遗!

如果我们将上述一桩桩、一件件放在一起综合起来看,有谁还相信宝钗她对宝玉没有意思呢?小说中多次暗写宝钗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宝玉,挖空心思讨好贾母和王夫人,实在是机关用尽!如果此书只是简单地描写三角恋也就罢了,然而《红楼梦》(《石头记》) 作为《风月宝鉴》还可以反照。

反照“风月宝鉴”,林黛玉影射儿时的崇祯帝朱由检,贾宝玉则是以物拟人。物者,传国玉玺也。也就是说,贾宝玉象征着“传国玉玺”和“大明的皇权”。不证即知,薛宝钗定然象征着满清!(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母到底有多疼爱林黛玉,看这十个细节就知道了
看袭人与史湘云谈话真难受,真有必要如此刻薄林黛玉吗?
贾母那么疼爱薛宝琴,林黛玉为什么毫不吃醋,还上赶着叫妹妹?
林黛玉最好的闺蜜是谁
刻薄的人那么多,你生气生得过来吗?看林黛玉教你如何应对
端阳节,贾宝玉那充满斗争的一周,只是金钏儿为何两天后才跳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