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从放弃“一碗水端平”,她家的两个孩子反而相亲相爱了起来

对于所有的二孩家庭而言,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老大不服、老二不让,凡事都要争,一言不合就吵架。

“那肯定是家长偏心,孩子才会争。”然而现实情况是,家长即使做到事事公平,两个孩子还是争吵不断。

到底如何让两个孩子少一些鸡飞狗跳,多一些和平相处呢?
 
今天分享经验的猫树妈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二孩妈妈,同样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文未来签约作家。
 
一开始她家里每天都在上演争宠大戏,“妈妈,你更爱我还是妹妹?”“妈妈肯定更爱我!”在经过7年的摸爬滚打以后,家里终于迎来了兄妹“相亲相爱”的和谐场景。


回顾这7年的育儿经历,她反思——“事事公平是二孩家庭里最大的误区”,而很多家长还把它当成“金科玉律”。
 
“每个孩子要的并不是公平,而是独一无二,家长在摸清孩子的个体需求之后,对应给出独特的爱与陪伴,才是化解孩子争宠的终极秘诀。”
 
以下是猫树妈妈的育儿经分享,非常适合在育儿路上遇到这些问题的家长们:

1)事事备两份,但孩子还是爱争宠、争吵不断怎么办?
2)在二孩家庭里,老大跟老二的情感需求有何不同?家长应如何满足?
3)有了二宝,大宝总觉得爸妈不爱他了怎么办?
4)如何增进二孩的亲情吸引力?
 

老大不让,老二不服

孩子要的不是公平,是独一无二


我们家算比较早的二孩家庭,因为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国家全面开放二孩前,我们已经提前迎来了二孩。

之所以当时愿意早早拥抱二孩,是因为我自己是心理学深度爱好者,自以为掌握了一身育儿本领,相信即便有了二孩,肯定能“一碗水端平”,不在话下。

谁知生完后我就啪啪打脸了。

单独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觉得我照顾得特别好,一旦两个孩子凑一起,我就脑壳疼。
 
基本都是前一秒相亲相爱,后一秒就你踢我踹。凡事都要争,争妈妈是常态,连坐车都要争谁先上车。更别提零食和玩具了,常常是先抢到的那个欢天喜地,后面那个哭天喊地,感觉我每天都在断案。
 
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那段时间我感觉挺崩溃的,明明很努力在两个孩子面前做到公平对待,东西都买双份,总是竭尽所能将两个孩子都一起带在身边,行为和言语也很克制,尽量不让孩子觉得我在偏袒某一方,但为什么每天还是鸡飞狗跳?


后来和哥哥的一次谈话,让我忽然意识到:和二孩谈事事平等,根本就是徒劳。他们虽然经常嘴上嚷嚷着要公平,其实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根本就不是公平。

那天,我给兄妹两带回一罐巧克力,哥哥吃完了自己那份,又从妹妹那顺了一个,妹妹自然不干。

我要求哥哥交出那个巧克力,并且特意强调巧克力是平均分给他两的,他不应该拿妹妹的。“但是如果没有妹妹,所有的巧克力就都是我的了!”哥哥说完这句话,眼眶红了。
 
我当时心里为之一震,才发现原来在老大心里,要的不是公平。

还没有妹妹的时候,家里所有的玩具、图书、零食,包括爸爸妈妈,都是他的专享。但有妹妹以后,这些原本是他的东西,都被我以“公平”的名义,或者“你都不看、不玩”的说辞,分给了妹妹。

他渡让出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好孩子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他面前谈公平呢?

老大内心真正想要的,是和从前一样,父母对他独特的专属态度和爱。
 
这也是二孩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父母以为事事公平,一碗水端平,孩子们就能相亲相爱了。但事实是,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更爱自己,公平不能满足他们。
 
老二和老大又有一些不同,她更看重参与感。因为没经历过父母独宠的时光,年龄和行动能力又都是最弱小的一个,所以老二往往更在意自己是否能参与到家人的活动中,和老大一样融入我们。

我和身边许多二孩妈妈交流,发现对老二,我们会习惯性的拿“你还小”“你不会”“你不懂”这类话将二孩排斥在一些活动之外,其实凡事带着老二一块参与体验下,就能很好的化解老二内心的剥离感。


 了解两个孩子不同的内心需求后,我不再为了保持面上的事事公平而劳神,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凡事绝对公平,而是父母眼里有TA,对TA心里有爱。
 

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

展示你对每个人独特的爱


放弃追求事事公平后,我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上。

就拿买东西这事儿来说,我会按“公共需求”和“个体需求”来买。比如计划买4种零食,我让兄妹两商量哪些是两个人都想要的,再允许他们各自选一个自己想要的。

一开始他们会先抢着说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我的不让步下,两个人慢慢懂得了协商解决,怎么买,才能够即满足对方的需求,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二孩家庭来说,如果能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共享”,他们就会有双赢的快乐,不会那么在意自己的得失,争执也少了许多。

 
我还放弃了从前“事事都要备两份”的平均主义。很多二孩家庭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况:明明只是为了给老大添置学习用品,为了安抚老二,又额外给老二买了个玩具。这样的结果,一是经济上是一种很严重的浪费,二是双方会陷入比较:今天妈妈给你买了,我也要买,否则就是不爱我。

从前我也是这样,比如给妹妹买了新衣服回来,哥哥如果发现没有自己的,就会杵着脸站在一边,我心里会一阵慌乱,开始找各种理由安抚哥哥。

但这个情绪,其实是我对二孩的平均主义心理在作祟,对没得到东西的那个孩子,我会有内疚感,这也是很多二孩父母的心理特点,通过平均主义,彰显自己对孩子的爱,害怕家人和孩子认为自己厚此薄彼。


现在我放下了这个心理负担,会在出门前明确声明,我们今天是去陪谁买东西。

一开始没收获的那个孩子,总是有点气鼓鼓,会念念叨叨“为什么不给我买”。但当下次轮到TA有需求购物的时候,TA会发现:“爸爸妈妈没有忽略我,只要我有合理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家杂七杂八的东西少了(之前很多都是为了搞平衡,买回的一些无用之物),支出也节约了不少。最宝贵的收获,是出门少了许多廓噪,以前一到商场,两个孩子就会拉着我非要先去买自己的东西。现在不会了,没有购物需求的孩子,会帮另一个挑选东西。

放弃平均主义以后,他们反而学会了陪伴,将自己的目光放到了他人身上,无形中建立了亲情的吸引力,这个结果是让我特别惊喜的。

 
做父母的, 两个孩子肯定都爱, 但总避免不了有一些时候“ 厚此薄彼”, 很正常。爱不是给的都一样, 而是知道每个孩子的需求什么,这种独一无二、量身定制的爱,反而让孩子更能得到滋养,化解他们对彼此的芥蒂,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专属待遇

留出和每个孩子独处的时间


除了差异化对待,我还学会放下“不舍得丢下其中一个的内疚感”,会留出和每个孩子独处的时间。

从前我和许多二孩父母一样,总是习惯性将两个孩子都栓在自己身上,一家人要整整齐齐,因为我怕只带一个,不带另外一个,会让孩子心里形成落差,觉得爸爸妈妈偏心。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比如去游乐场这类地方,哥哥想玩的项目,妹妹不能玩;妹妹想玩的,哥哥又觉得太幼稚。最后经常是闹得大家都很不愉快,我还身心俱疲。
 
自从放下“两个孩子要和我在一起才是公平的爱”这个执念,我发现无论是孩子还是我自己,心境都平和多了,亲情吸引力也增进了不少。

当然,我们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父母独处的这段时光想做什么?把选择权交给他们。

前几天开学,哥哥希望我陪他去书店选书。短短半个小时,我和他交流了很多阅读的喜好,学校的趣事,最后哥哥甜甜的和我说了句“妈妈,我们好久没这样单独聊天了,今天我很开心”。

当时我很受触动,自从有了妹妹,哥哥真的失去了很多和我独处的宝贵时光,我对他的交流也变得稀缺了,总觉得他是老大,很多事可以自己拿捏了。但其实哥哥也还只是个11岁的孩子,他也是渴望妈妈更多陪伴和交流的。

 
另外我特别注意的地方是,和一个孩子独处的时候,不要总是提到另一个孩子,除非是孩子自己主动提起。

一开始这点我做得不好,总是会习惯性的提到另一个,现在我会克制这股冲动,只和眼前的这个孩子聊TA的内容,学会和孩子单独享受这段时光,我发现孩子反而会主动提到对方了。

哥哥会忽然说句“妹妹其实很可爱”,妹妹也会时不时Q下“不知道哥哥现在在干嘛”。

对于二孩家庭,最难得的其实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独处,这也是打开孩子心门的最好机会,让孩子知道虽然你不是家里的唯一,但爸爸妈妈依然愿意留出时间单独陪伴你,倾听你理解你,这能给孩子的内心带去富足感。

 
在陪伴的时间上,我也不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分配时间。

比如现在哥哥进入小学高年级,作业量增多,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检查讲解,那么我会和妹妹解释清楚,将更多时间花在哥哥这儿。

但到了睡觉时间,我一定会放下手机,陪妹妹给她讲个睡前故事,或者两个人躺着天马行空的瞎聊,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份独处成了我们母女俩最贴心的me time。

 
对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时间上的平均分配,而是父母对自己全身心高质量的陪护。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发现从前和二孩一味谈事事公平,只会让孩子间的壁垒越来越高,兄妹两并不会因为年纪渐长,就懂得退让,反而更将计较,因为这种公平无法满足他们内心对爱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自己都没被爱填满的孩子,怎么会有精力去接纳他人呢?

自从放下公平的执念,将他们当成不同的个体区别对待,兄妹之间的亲情吸引力反而更强了,也许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妈妈爱我也爱另一个孩子,但妈妈给我的爱是独一无二的。

这份爱的安全感很富足感,才是二孩和平相处,手足相亲的法宝。
 
猫树妈妈推荐书籍

1.《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
阅读这本书最妙的感觉,是它能给你带来一股心流, 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还清晰简洁地给出了30多种和孩子交流、倾听的技巧, 辅以大量真实场景加以说明,给到的场景都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日常,非常接地气。除了对待孩子,里面给到的许多技巧,完全可以触类旁通用于成人之间的沟通。
 
2.《了不起的我》(陈海贤)
这是一本不算全面,但十分靠谱的人生解答书。不灌鸡汤,不打鸡血,书中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案例,就我们最常遇到的“习惯、关系、行为、心智成长”等人生问题,提供了分析和解答,不管是审视自己还是了解他人,都十分受用。
 
3.《最爱的,是我》(宫西达也)
这是一本适合二孩家庭读的绘本。讲了霸王龙捡到了五只甲龙宝宝,他们对着霸王龙喊妈妈,互相争宠的逗趣故事,薄薄一本笑点很多,相信孩子们一定特别喜欢共读此绘本,潜移默化地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如果我是妹妹,你会不会对我那么凶
​家有二宝,做到这3点,妈妈变得不慌乱
老大越来越作 老二可爱活泼 二胎老母亲怎么能公平?
千万不要生二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胎如“二奶”,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多胎家庭,父母该如何平衡对每个孩子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