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冰桶挑战?不作就不会死!一起看: 寒气是人体的最大杀手,看似毫不起眼|太极堂
 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会内生寒湿
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两类体质不佳的人。一类人形体肥胖,动不动就气喘吁吁,精力不充沛,懒洋洋光想睡觉,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另一类人则面黄肌瘦,气短乏力,抵抗力很差,容易伤风感冒,甚至一天到晚病容满面。如果考察其营养状况,则会发现,第一类人营养过剩,第二类人则往往是营养明显不足。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都可以导致体质下降,容易患上慢性病。
所谓营养过剩,主要是脂肪、蛋白质等高能量物质的摄入过多,超出人体所需。营养不足,则是指钙、铁、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营养缺乏,主要是由于追求过分精致的食品、不注意营养均衡而引起的。
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都会导致气血亏虚,内生寒湿。营养缺乏造成内生寒湿倒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营养过剩也会造成寒湿内生呢?原来中医历来强调“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不仅过量的饮食可以导致脾胃损伤,而且“肥甘厚味”摄入过多,也会给脾胃造成极大的负担,久则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其化生气血的能力便大打折扣,其转运水湿淤浊等代谢产物的能力也明显下降,造成痰湿滞留,何况“肥甘厚味”本身就是助湿生痰之物。而营养缺乏时,生成气血的原料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气血因生化乏源而亏虚,造成抵抗力下降,无力排出寒邪。
总之,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是造成内生寒湿的重要原因,也是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原因。看看我们的身边,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肥胖、高脂血症等病人越来越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不过,我们也没必要惊慌,只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营这些问题。
疾病最伤正气,不可姑息养奸
同事小李大病初愈,人整整瘦了一圈,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中气足,走起路来还有点颠簸,一副少气无力的样子。
小李得的是脑梗死,不过发现和治疗都很及时,所以没有留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真是万幸。不过,这样的一场大病,免不了会损伤正气,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管什么样的病,都会损伤人的正气。人有病时感到少气无力,一走路便气喘吁吁,动不动就出汗,耐力很差,就是疾病伤了正气的缘故。俗话说,“好小伙抵不住三泡稀屎”,意思就是像拉肚子(现代医学称为水土不服或急性肠胃炎)这样的小毛小病,都能把一个壮小伙搞垮,疾病伤人威力的巨大由此可见一斑。一些急危重病,包括外伤、大失血等,对正气的损伤更快更重。而一些慢性病,则会通过经年累月的慢性损耗,使人的正气日渐消弱。
疾病最伤正气,而正气损伤的人,更易招致寒气的侵袭,引发新的疾病。中医有“因病致虚,因虚致病”的说法,体虚与疾病,两者常互为因果。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对所谓的寻常小病置之不理、姑息养奸,而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防微杜渐,在病后、手术后做好防护,防止寒气的侵入(西医医院内的空调温度是不是可以适当的调高点呢?虽然小编理解温度低点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但是假如过低,耗伤了阳气,是否又是矫枉过正呢?包括在这种寒凉的环境下医生的健康也得不到保证。以上供西医同僚们参考。
用药不当,是损伤阳气的罪魁祸首
学术会上,从北京来的老同学谈起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个20多岁的女孩,因白血病在一家知名大医院住院两个多月,低热不退。经治疗,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控制,而且又增加了拉肚子的毛病。这可不是一般的拉肚子,她拉得非常厉害,每天都在20次以上,并且日夜不停,全是稀水便。拉得她气息奄奄,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找中医,看看有没有办法,说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女孩面色苍白,体质很弱,当时天气并不很冷,她却穿着很厚的衣服,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老同学诊脉看舌,详细询问病情以及用药情况,得知这位患者朋友此前的两个月内,一直在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医生认为发热、腹泻都可能是细菌感染,因此便变换着花样,把各种抗生素都用到了,最后没有效果,才答应患者朋友找中医诊治。老同学叹了口气,这是明显的脾肾阳虚。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固然与患者朋友的体质和疾病有关,但抗生素的长期不当使用,也是损伤阳气的罪魁祸首。根据辨证,老同学给她开了3剂四逆汤,用到了附子、干姜、炙甘草等。二诊时,症状就明显减轻,一天大便的次数减到了七八次,并且感觉有些力气了,晚上也能够睡一会儿觉了。半个月下来,腹泻基本上控制,体力明显恢复。
四逆汤
【药物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一两半(生用,去皮,破8片),附子1枚。
【方剂主治】四逆汤是著名方剂,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煎服要点】可用水3 000克,煎剩至1 200克左右汁液,去滓,分温再服。
在对中药疗效的神奇感慨之余,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个病例所揭示的医疗上的一种不良倾向。西医过分依赖,甚至滥用抗生素,基层医生一见发热动辄用激素。一些中医动不动就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活血化淤。这种思维固化,不求医理的倾向,使病人雪上加霜,身体越来越虚,越来越寒。可以这样说,临床上虚寒证越来越多,与用药不当有很大关系。
大量服用清热解毒中药导致阳虚,在肿瘤患者朋友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些中医不会辨证,一见肿瘤,便不分寒热、阴阳,把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等清热解毒药堆砌到处方上,还给学生讲解,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这些中药能够抗癌。其实,常年这样服下去,患者朋友阳气受损而不自知,难免终有一天倒下。
痤疮、口腔溃疡、便秘、鼻炎等,许多人一有这些病症,都认为是“上火”,自己会买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来吃,什么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板蓝根冲剂,反正这类药有的是。没有效果了,去医院找医生,大部分医生也认为是上火,又是清热解毒。结果,越清寒气越重,越清气血越是凝滞不通。于是,这些小毛病由此也成了疑难杂症。
现代人似乎很喜欢输液。有了病,不管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不管是肠炎痢疾还是胃肠功能紊乱,不管是刺激性的咳嗽还是呼吸道感染,不管是风湿还是类风湿——清一色输液治疗。各个医院的急诊输液室,每天都有大量挂水输液的病人。当然,这里面有许多是应该输液的,但也有许多是不需要输液的。冰冷的液体进入体内,对于有些人而言,是有可能损伤阳气的。有学者指出,输液引起寒气入里,相当于《伤寒杂病论》里面所说的“直中三阴”,是很严重的一种情况。
输液不是万能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用药途径。特别是寒性体质的人,输液更要慎重。
产后的女人更需要关心
派出所李警官带她母亲来看病。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自己比别人怕冷,一年四季都不会出汗。近两年来,四肢关节开始疼痛,并且有加重的趋势。李妈妈还告诉我,她的病根是在几十年前落下的。那时家里比较穷,也没有朋友帮忙,所以,她生过小孩没出月子就要起来劳动,做饭洗衣洗尿布,过早接触了凉水。
李妈妈的经历很有代表性,许多体质虚寒的女性朋友,都有产后调理失当、过早接触凉水,或者受了风寒的病史。
产后的女人,身体处于一个特殊时期。老百姓有“产前一笼火,产后一块冰”的说法。分娩是一个耗气伤血的过程,就如同从母亲的体内分一笼火出来。婴儿出生之后,妈妈又要用大量的气血来生产乳汁。日夜照料孩子又引起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气血的生成。所有这些因素,使产后的女人处于气血相对亏虚的时期,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寒。所以,我曾不止一次地对准爸爸们说,产后的女人更需要关心。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产后的补、养、调三个字。
首先是补。产后气血亏虚,阳气不足,虚弱怕冷,正是需要进补的时候。补什么?当然是补气补血补阳气。小米红枣粥、花生大枣炖猪手,能补气血,通乳汁,很适合产妇食用。
第二是养。尽量想办法让产妇睡眠充足,不要太过劳累,不要过早接触凉水,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养足气血,避免寒气的侵袭,以免落下病根。
第三是调。由于产后内分泌的变化,母亲此时的心理、情绪不太稳定,加上孩子吃喝拉撒,夜间哭闹,影响睡眠质量,很容易烦躁、忧郁,患上产后抑郁症。这时,做丈夫的一定要注意多替妻子着想,帮助其调节心理情绪,做到宽容大度,不要惹她生气。许多男性朋友不了解这一点,凡事仍要争个您高我低,结果伤了感情,也伤了妻子的身体。
总而言之,产后的女人气血多有不足,寒气容易侵袭而留下病根。此时的调养非常重要,重点是忌劳累、受寒、生气。

3.祛寒事不小,温度定死生
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如果在正常体温的基础上,想办法让体温提高1℃,我们的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许多疾病将离我们远去。
寒气侵入人体之后,会损伤阳气,导致其温煦不足,抵抗力下降。阳气不足的客观指标,就是体温的下降。日本著名的健康养生专家石原结实指出,近50年中,我们的体温降低了近1℃。体温的降低,妨碍了体内脂肪酸、尿酸等废弃物的燃烧、排泄,引起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和高血压的发生。
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如果在正常体温的基础上,想办法让体温提高1℃,我们的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许多疾病将离我们远去。
人之将死,其体必冰
我们可能读过一些名医的故事,羡慕他们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其实,他们之所以有回天之术,就在于他们善于找到起死回生的一些征象。比如,虽然四肢已经冰凉,但心口窝还有热气——这是心跳未停的征兆;虽然久久没有动静,但鼻孔尚有一丝气息——这是呼吸未停的标志;虽然已经收殓入棺,但滴出来的血液却是鲜红的——这是血液还在循环的征兆……有了这些征象,名医才敢断定,病人并未真正死亡,因而才能用针法、灸法等,将病人从鬼门关拖回来。
说到底,还是阳气的作用。心口的热气,鼻孔的气息,鲜红的血液,都是阳气一息尚存的征象。如果人真的死了,只会剩下阴冷冰凉的肉体。老百姓把死亡叫做“断气”,叫“命归阴”,就是这个道理。
阳气是我们的命根子,人有阳气则生,阳气绝则亡。及时驱寒,保护阳气,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别拿感冒不当病——从“天下第一方”桂枝汤说起
《伤寒杂病论》隆重推出的第一个方子,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桂枝汤,只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红枣五味药组成。但这个方,配伍严谨,“为仲景群方之魁”,被誉为天下第一方。
这是个调和营卫、祛除寒气的方子,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感受风寒,有头痛、发热、出汗、怕风等症状者。但《伤寒杂病论》对本方的论述极为详尽,除了分条论述其各种适应症外,对本方的服用方法也有详细介绍。药煎取汁之后,要“适寒温”,要求药汁的温度适当,不热不凉。“服已须臾,啜热稀粥”,服药后喝一点热汤,来帮助养胃、促进发汗排寒,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同时“温覆令一时许”,要求盖上被子一段时间,避风助汗,使其遍身微微出汗,以达到最佳的发汗效果。服药后,如果汗出病愈,剩下的药就不用再吃了。没有效果的,可以再“服至二三剂”。服药时,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
《伤寒杂病论》还特别论述不同病情服用桂枝汤的加减方法,以及桂枝汤的禁忌症。
现在来看,桂枝汤绝不仅仅是治疗体虚感冒的一般方子,它对于病后、产后体质虚弱、亚健康状态,以及不明原因的低烧、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呕吐、多形性红斑、冻疮、荨麻疹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从对桂枝汤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医圣的张仲景,对于风寒侵袭肌表这种看似轻浅的小病,是非常上心的。因为这是祛除寒气的最佳时期,一旦处理不当,或失去治疗机会,寒气就会迁延入里,疾病发生传变,产生合并症,甚至变为重病。
当代人对感冒似乎并不重视,认为不用处理,反正过几天就能自愈。有的朋友甚至自恃身体强壮,有明显症状还硬抗着,坚持工作学习、熬夜拼搏。殊不知,许多疾病便由此产生。
我常劝朋友们,千万不要拿感冒不当病。有了感冒,要停下工作,及时休整,保护阳气不受侵害。同时,采取措施,把寒气祛除体外,以免留下后患。
不生病的诀窍就是无寒一身轻
既然寒气是诸多疾病的根源,那么,排出寒气,不让寒气滞留体内,是否就能治愈疾病?如果平时能多加防范,避免寒气侵入人体,是否就能维护健康?回答是肯定的:无寒一身轻,这是维护健康的秘诀所在!
遗憾的是,不管是患者朋友还是医生(尤其是西医医生,看看西医医院里无处不在的空调吧!连医生本身都受寒而落下颈椎腰椎病、糖尿病、等等,甚至肿瘤等疾病,每年查体都屡见不鲜。---无事闲人),对寒气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凡病清热解毒,已成思维定势;动辄使用抗生素、挂水输液,从大医院到小诊所,极为普遍……寒气的危害越来越大,越来越普遍。说重一点,此风一日不除,国人就一日不能得到健康。
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您知道了排出寒气的重要性,如何排出寒气,便在举手之间。我曾系统总结过排出寒气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药物排寒法:通过服用具有温热发散性质的中药,来温补阳气,疏通经络,排出寒气。这是驱寒的主要措施,既能祛除入侵肌表的新寒,又能祛除淤积在脏腑、经络的陈寒。

食疗排寒法 :用美味可口的药膳,来增加体能,补益血气,排出寒气。

针灸排寒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激发经气,或用艾条、艾绒直接温灸某些穴位,驱散寒气。

推拿按摩排寒法 :与针灸原理一样,通过推、拿、揉、搓、点、按等手法,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排出寒气。

刮痧排寒法:用刮痧板在人体某些表面按照一定方向进行反复刮,使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或淤血斑块,以此来舒经活络,活血化淤,祛寒排毒,激发正气。这是打开寒气排出通路的有效方法。

拔罐排寒法:以罐为工具,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然后将其吸附于俞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从而产生吸力,使局部皮肤充血,以达到舒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目的。

熏蒸排寒法 :通过体表的熏蒸,使毛孔开放,肌表温煦,血气循环加快,从而排出寒气。

运动排寒法 :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可以使气血畅通,汗孔开放,直接祛除寒气。

音乐排寒法:音乐既可以调节情绪,稳定心境,又可以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而且,音乐透入人体后,可以激发潜能,增加能量,促使寒气的排出。

从根本上维持健康要从保护阳气着手
阳气是排寒的根本动力。寒气侵入体内,能否及时排出,与阳气关系很大。阳气不足,单靠外力,寒气是很难彻底排出的,而一旦养足了阳气,再通过合适的方法,就能把陈寒排出,达到健康的目的。
没有阳气就会失去生命。《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失去阳气,人就会折寿而短命。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他把人体的阳气比作是太阳。没有阳光,万物就会失去生机;没有阳气,人便会失去生命。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这个阳气。有人把《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思想概括为“扶阳气,存津液”,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维持健康,也要从保护阳气着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寒事不小,温度定死生
2015年12月19日早课内容 ,寒之杀手系列之七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
郝氏《伤寒论》笔记5
伤寒论学习答疑 11
《伤寒论》021条:桂枝去芍药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