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中常用方剂—麻黄汤,功效: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现代应用:本方发汗,退热,止咳平喘,增强肺的换气功能,缓解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用于感冒、流感、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神经痛、关节炎

【制法用量】

麻黄去节9克 桂枝去皮6克 甘草炙3克 杏仁去皮尖12克

上四味,以水1.8升,先煮麻黄,减0.4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0.5升,去滓,温服0.16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方义】

本方为伤寒论中治外感的代表方剂之一,历代以来应用广泛。方中麻黄苦辛而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祛风,助麻黄发汗;杏仁宣降肺气,增强麻黄平喘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防大汗伤津。诸药合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使毛窍腠理开通,肺气宣畅,邪得汗出而解。

【辨证要点】

  1. 发热恶寒。

  2. 头痛身疼。

  3. 无汗而喘。

  4. 脉浮紧。

【加减】

  1. 夹湿:加白术,以散寒祛湿

  2. 兼里热:加石膏,以清里热。

  3. 咳嗽:加桑白皮、紫苏叶、陈皮、茯苓,以祛痰止咳。

【注意禁忌】

若外邪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等证,不宜使用。

【方论】

  1. 喻嘉言曰:「麻黄发汗,其力最猛,故以桂枝监之,甘草和之,用杏仁润下以止喘逆,正如驭马防其放逸耳。」

  2. 李士材曰:「古云:『冬不用麻黄,夏不用桂枝。』盖以冬主闭藏,不应疏泄,夏令炎热,不宜辛温,经所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是也。又云:『夏月不用麻黄。』两说相反何耶?或舍时从证,或舍证从时,临时变通,存乎其人耳。」

【附方】

  1. 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金匮〕治湿家身体烦痛,宜发汗。

  2. 本方去桂枝杏仁,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治脉沉虚胀者为气水,属少阴,发其汗即止。

  3. 本方除桂枝杏仁,名甘草麻黄汤,〔金匮〕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脉沉小便不利。〕重复取汗。

  4. 本方去桂用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名三拗汤,〔局方〕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发,连皮,取其濇,甘草生用,补中有发也。〕

【附注】

伤寒伤风辨:

伤寒郁而后能发热,伤风即能发热,伤寒无汗,伤风有汗,伤寒无涕,伤风有涕,伤寒手足微厥,伤风手足背皆温,伤寒脉紧,伤风脉缓。

阴阳表里辨:

  1. 阳证之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便清,不渴,手足温和。

  2. 阴证之表,无热恶寒,面惨息冷,手足厥逆。

  3. 阳证之里,唇焦舌燥,烦渴掀衣,扬手掷足,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爪甲红活,身轻易于转侧,脉浮洪数。

  4. 阴证之里,不渴,蜷卧,引衣自盖,唇紫舌卷,大便滑泄,小便清白,爪甲青黑,身重难于转侧,脉沉细数。

  5. 惟腹痛与呕,阴阳里证皆有之。

三阳经又有阴阳表里之分:

  1. 太阳以热在皮肤,头痛项强,在经为表,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以口渴尿赤,热入膀胱,在腑为里,五苓散

  2. 阳明以热在肌肉,目痛不眠,在经为表,葛根解肌汤。以口渴背寒为热渐入里,白虎加参汤。若自汗狂谵,热已入胃腑,为全入里,调胃承气汤。

  3. 少阳以胸胁之间为半表半里,表多小柴胡汤,里多热盛,黄芩汤

以上皆发热。太阳恶寒,阳明自汗,少阳多呕,皆三阳证也。大抵阳证多得之风寒暑热,邪生于太阳也;阴证多得之饮食起居七情,邪生于少阴也。故曰伤寒内伤者,十居八、九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经方学堂|高建忠漫谈麻黄汤(一)
五运六气解方剂(二)——麻黄汤
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会想知道的
经典背诵班《方剂学》第一天
感冒经方常用证型和代表方(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