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60%钽丝来自中国一家公司:令发动机更强劲|钽丝|稀有金属

何季麟

何季麟院士扎根西部纪事

有了稀有金属钽,手机才能越来越小,发动机才能越来越强劲,火箭、卫星才能上天遨游。目前,生产钽产品的企业在中国已经超过40家,但是全世界60%的钽丝、25%的钽粉却来自同一个地方——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是‘国家队’,是国内钽铌行业的领头羊,不能比国外的企业差。”正是基于这种自信,中色东方的老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自大学毕业来到大西北贺兰山脚下,40多年来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稀有金属事业。“我只是在中国的钽铌等稀有金属材料领域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何季麟说。

扎根贺兰山下

中色东方办公楼二楼的走廊墙上,摆放着一些老照片,照片里一群年轻人站在低矮的窑洞前,笑容灿烂。

“虽然住了8年的窑洞,但是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内心有种优越感。”年轻人已无法想象这座现代化工厂的原始模样,而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的何季麟却无法忘记那个时候。

1969年,何季麟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来到石嘴山便再没有离开。

“一下车就傻眼了。”45年前,踌躇满志的何季麟和几个同学一起从首都辗转来到这里,下了火车,连站台都没有,也没人知道他们要去的那家军工配套小工厂“905”在什么地方。

“905”,即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的代号。“冶金部的两个副部长和院长一行人沿着西北走了一圈,最终决定将钽铌铍加工厂定在这里,研究院第二天开动员大会,第三天就把火车票送到职工的手里。”1965年,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200多名干部职工就这样应“三线”建设的需要,来到风沙频繁、人迹稀少的贺兰山下,建成军工配套钽铌铍冶炼、加工的小厂。

“刚来的时候,石嘴山市区只有两条街、几家临街店铺,市区外面都是戈壁滩。厂里的家属住的是窑洞,冬天卡车拉来大白菜、白萝卜、土豆,要吃到第二年四月。”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何季麟开始了他在稀有金属领域孜孜探求的人生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酝酿对十种稀有金属战略收储
大美中国——贺兰山
精彩提示:日本稀土产业战略(2030)出自《2017年4月稀土永磁全产业链研究报告》
壹度丨他是宁夏唯一的工程院院士,他从事的行业和神舟飞船息息相关!
(29)做大容易,做强难
《2011年稀有金属生产指令性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