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颜乐处是孔颜文化最高境界

孔颜乐处是孔颜文化最高境界

                颜小岩

    孔子与颜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与颜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与颜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是孔子与颜子笑傲江湖,笑傲世态的最绝妙人生境界。是表现了孔子与颜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与颜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后有人认为庄子继承了颜子思想,是颜子续后弟子。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文庙(孔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复圣庙(颜庙),也是古时学府,是颜子精神中心,复圣庙正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之一复圣颜子,他的“愿无伐善,无施劳”的思想注视着千年的中国大地。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颜乐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与颜子乐已忘忧。孔子与颜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而颜子从亚圣至复圣,安贫乐道的精神,千古流芳。

   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与颜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口:“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他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己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俩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俩的喟叹。圣人孔子居于天地间,复圣颜子则尽弟子之义,常乐游于和风庆祥云间,他们绝非呼天抢地的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孕含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于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而颜回是孔子亲自认定的最好的学生,但家里贫穷,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吃着很简单的食物,不幸早逝。孔子非常悲痛,认为这是上天要让他的道失传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孔子对颜回的称赞。

    颜回作为孔门弟子之冠,当时欲求其为师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从当时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常常向颜回请教一事即可得知。如仲孙何忌请教颜回:“一言而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颜回以“豫”、“恕”告之(《孔子家语·颜回》)。叔孙武叔多攻击别人的过失,他求教颜回时,颜回引用孔子的话告诫叔孙武叔,并说:“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礼记·檀弓下》)
颜回讲学所用教材,不外《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只是他对《易》接触较早,研究较深人,“颜渊弱冠,而与仲尼言《易》。”(《法言·问神》东晋李轨注)在教学实践中,颜回对《易》的讲解较深透些,这对其弟子参悟古代辩证法是有帮助的。
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在整理时,不限于一般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对,把周游列国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特别是《易》,颜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而死。颜回死后,孔子在颜回对《易》所作整理的基础上,又经过“韦编三绝”的辛劳,才给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易经》。后人将其述作整理编著成《论道》。
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代表人物颜回作为圣人,陪同孔子享受祭祀,称“配享”。这是孔子以后儒者的最高荣誉。颜子陪同孔子享受祭祀,师徒情深,他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真正做到了生也乐,死也乐夫,乐到最后还是乐,他们达到顶峰造极了!

   二千年来,复圣颜子伟大到孔颜并称的地步,是因为孔子还几次自言不如颜子,更重要的原因是颜子能做到“三月不违仁”,能固守信中庸之道的状态,创立“同于大通”的理想社会思想学说。在孔子的眼中能担得起“仁”的责任只有颜子。颜子是“内省的人生”,是孔学之内圣境界空前绝后的活样板。颜子评夫子话朴素而深入:“仰之弥高,赞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最能理解孔子思想境界的是颜子。颜子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颜子曾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不论是谁要想保存合理的界限,都必须恪守恕道,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办事。“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这种极化的风格是对自己也毫无好处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有了公正合理的交往尺度,社会才能走向和谐,最终定能实现“同于大通”的理想社会。孔子说:“颜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佛失之矣。”看来颜子壮志未成而能超群伦就是因为他能守中庸,恪守恕道,为实现其“同于大通”的理想社会而孜孜以求,不管前面的路途多么的坎坷,始终不渝,确实颜子是绝无仅有的了。对夫子之道穷研细究而不得不使二十九岁就头发全白,道不明则难行,道不行更难明,夫子之学使人们终身揣摩,永远到达不了就永远在路上走。颜子“好学”被作为一种精神而得到孔子的提倡,而且《论语》中绝大多数的“学”都是没有宾语的。孔子为什么单单称许颜子为之“好学”?孔子曾尖锐地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他看来,一般人只是把“学”作为“见知于人”以牟取功名或利益的手段,“其终止于丧己”,而颜子则是真正的学为己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论语》中,颜子是唯一多次受到孔子赞许的“学”子,原因也正在于真正能够做到“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弟子仅此一人。尽管孔子只称许颜子“好学”,其实颜子岂止“好”学,颜子恰恰是“乐”学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颜子之学就是一种以道为乐、“乐以忘忧”的学境,故孔子深以许之。宋明倡明“孔颜乐处”,岂妄言也。

    孔子与颜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与颜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糸的核心是“仁”,他一生说“仁”最多,把它当作一种调节人际关糸的道德规范。认为“仁”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人最高的道德境界。而作为孔子忠实弟子的颜回最突出的以德行修养著称,是孔学之内圣境界空前绝后的活样板,在辅助孔子推行“仁”道的活动中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仁”自修于一身,以自己的言行忠实地实践着孔子的“仁德”学说,并进而引申出他以“仁”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使孔子的“仁德”学说得以发扬光大,正如《晏子春秋.内篇》所说,“孔子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侍。”他虽有积极的政治抱负,但认为自己所学夫子之道足以自乐,故终生不仕。可以说他是孔子时代君子人格的典型代表。他之所以能达到孔颜并称地步,是因为颜回是“内省人生”,能超越群伦就是因为他能守中庸,恪守恕道,能时时反省自己。在“避世”与“无为”处世哲学中比夫子略胜一筹,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在处理人与人关糸时,颜子曰:“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也善人。”的人生处世哲学;在涉及人的生命生存权时,甚至可以牺牲国家利益来保护民生的利益,如“铸库兵为农器”。因此,把保护民生列为生活与政治的第一要务,尤其在乐天知命上,颜子曰:“吾昔闻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凡事顺其自然,回所以乐也。”但颜子在一定程度的避世倾向“坐忘”及政治思想中的“无为”因素,对导启后世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老庄哲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孔颜乐处”就是要将孔子思想与颜子思想完美结合成儒家文化思想才能达到了最好的乐处。如果孔子思想没有颜子这个活样板就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本,只有将孔子与颜子思想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孔颜乐处”。

    由此可见,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颜文化并不比老庄文化差胜一筹。“孔颜乐处”是他俩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总结、补充与完善。表现了孔颜文化“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同时,也是孔颜文化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是慎独最高境界。

步入文庙与复圣庙,孔子与颜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们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们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中。孔子与颜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人,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

    孔子与颜子是个体之圣人,是社会之圣人,是教育之圣人,是文化之圣人,是自然之圣人,他们是高峰,是一座座凡人永远达不到的高峰,“孔颜乐处”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作为圣学最高思想境界,其文化同星光灿烂之日月,其精神与天地共长存,其思想境界为万世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齐洲:“颜子之乐”是孔子教育的标高(《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三)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析读 --张祥龙
小城不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知其为而为,知其不为而不为
三位一体老孔庄
精神照射下的孔子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