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成绩差,就说明教学能力差?

在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许多时候还是成绩说了算,几乎是“一好遮千丑”的程度。对成绩好坏的衡量,不是你本身有多好,而是你比别人好多少。如果你有10个及格,别人只有9个,那你还是很棒的;可是如果你有30个及格,但是别人有31个,那你可就一无是处了。

于是,成绩可以说是许多学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校在焦虑之下,动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给一线的教师施加压力。成绩相对优秀的,就利用各种大小场合进行表彰赞赏,各种绩效资源向其倾斜;成绩相对落后的,就借助各种政治或经济上的限制予以约束,希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强化成绩的重要性,有的学校还提出了“教学成绩就是你的业绩,教学成绩决定你的江湖地位!”的说法。

不少一线教师也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焦于成绩的比较上,把成绩和教学能力划上等号。一方面,他们时刻紧盯别人的成绩动态,如果自己领先,就满满的自信,感觉自己的能力一定不凡;如果自己落后,要么焦急得睡不着觉,想着如何翻盘,要么就感觉抬不起头,

另一方面,他们对成绩有一股强烈的控制欲望。为了掌控成绩,他们热衷于猜题,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把各种试题进行极其细致地分类,总结出所谓的解题模式,然后让学生去记忆,并挖掘一切可用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直到学生对各种模式烂熟于心。如果模式带来成绩,他们就视之为致胜法宝;如果模式失效,他们就批评学生不懂得变通。

有的教师一看成绩没什么希望超过别人,就干脆选择放弃。对于别人的相对优秀,他们要么自甘落后,要么嗤之以鼻:“他们还不是因为学生基础好,其实学生还是给他们教差了,如果是我来教,肯定教得比他们好!”

教学成绩的确是衡量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使用的方式不对,或者直接把成绩等同于能力,会造成我们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误判,反而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教学能力。

从功利的角度看,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本事,而教学能力就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本事。那么,我们要解决什么教学问题呢?

有的人觉得,最大的教学问题是如何把成绩教得比别人好。其实更确切地说,最大的教学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至于超过别人,那是提高成绩带来的结果。比如你要和别人赛跑,如果老是想跑的比别人快,那你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失望;如果你一心提高自己的速度,可能不经意就超过别人了。

既然要提高成绩,那么提高哪个成绩更有效呢?之前的文章《怎样合理地评估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提到,衡量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最好的指标是学生个人的平均分,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力中枢。因此,从功利的角度看,要想衡量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明智的做法,就是看能否提高学生的数学实力中枢。

学生数学实力中枢的提高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实力的提升,另一个是发挥的稳定。

学生要想提升数学的实力,归根到底在于有效地积累数学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处理两个关系,一个是自己与学习资源的关系,另一个是自己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资源是知识的载体。现在的学生想学数学,可选的资源实在太多了,除了学校发的课本和练习,还可以到市面上购买各种书籍和用品,同时网络上不缺乏大量优质的网站和APP。有得选是好事,但是选择一多,学生就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挑战是,如果在海量的资源中,筛选出合适自己的资源;另一个挑战是,选出合适的资源后,怎样合理地搭配使用,让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习。

学生的这两大挑战,要求我们具备一个能力,就是帮助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利用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氛围。其次,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分析重组,以便调整难度,适应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再次,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最后,我们还需要借助资源,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以便学生调整学习的方向。

学习方法是效率的工具。学生处理好自己与学习资源的关系,是属于“做正确的事”;而处理好自己与学习方法的关系,是属于“正确地做事”。现在的学生要想找方法,似乎也不需要主动,在学校,班主任和老师轮番教诲,在网络上,不乏各路学霸分享成功的经验。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也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挑战是,如何从各路方法中提炼出学习的基本路径,这是学习的战略层面;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将各种方法合理地组合,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迭代升级,这是学习的战术层面。

学生的这两大挑战,要求我们具备一个能力,就是帮助学生改进方法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发掘学习的价值观,即“什么更重要”。在数学的学习中,理解比记忆更重要,积累比完成更重要,学习的基本路径,就是尽可能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然后通过练习实现有效的积累。

其次,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别人讲解时的倾听,自己练习时的思考,以及反馈交流时的调整。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话语,如何分析遇到的问题,还有在获得反馈时,又可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习惯并非刻板不变的行为,而是需要保持迭代升级的动态平衡。

提升实力后,是稳定的发挥。

学生成绩的差异,源于分数的流失,而分数的流失,源于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学生的错误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解型错误,就是“不会做而做错”;另一类是技术型错误,就是“会做但是做错”,即我们常说的粗心大意。

有的人认为,造成粗心大意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自以为懂了,其实不是真懂,所以才会出错。其实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理解型错误,而不是技术型错误,它本质上还是“不会做而做错”,只不过是学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已。

技术型错误不仅会发生在学生身上,我们大人也经常会粗心大意。我有时候做应用题,会发现方程怎么解都解不出来,仔细检查好多次,才发现自己好自然地把“2×4”的结果写成“6”,而且前几次检查都没发现!

对于理解型错误,只能靠提升实力来解决;而对于技术型错误,需要通过调整考试习惯,降低出错的概率。考试的习惯也是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做题的节奏,解题的格式,以及草稿纸的使用。

许多老师在平时测验的时候,都是试卷一发,到点一收,中途只要纪律正常就完事。其实这里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去年中考期间,我到七年级的一个班代课,刚好他们安排测验,我就作了一番统计,发现了两个好玩的现象。一个现象是,50个学生当中,准备了草稿纸的不超过15个人。剩下的学生没准备,要么就写在试卷上,东一块西一块的,把题目都盖住了;要么就使劲心算,然后往答题卡上写个结果。另一个现象是,好几个学生都在同一道题目上停住了,十多分钟还在纠结,下一道题明明更简单,就是不肯放弃。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考试的习惯。

对于做题的节奏,通常的建议是“先易后难”,可是题目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另外学生在发现一道题做不出来时,常常会选择投入更多的时间,结果让自己变得很被动。一个有效的调整,就是“1分钟原则”,一道题无论难易,都给自己1分钟时间,会做就做下去,不会做就标记,然后跳到下一题。这个原则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试卷上的每道题都做一遍,而且会做的基本上都做完了,剩下的即使出错,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

对于解题的格式规范,需要依靠平时的练习形成习惯。对于草稿纸的使用,学生通常的做法,就是哪里有空写哪里,结果到最后乱得自己都不想看。一个有效的调整,就是“对折排版写题号”,让每道题的草稿有序地排列,清晰可见。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检查的成本,当学生想要检查的时候,检查那道题,都可以快速地找到相应的草稿,这样,检查的效率就提高了,出错的概率自然就减少了。

最后小结一下,要想衡量自己的教学能力,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看能否提高学生的数学实力中枢。实力中枢的提高分为两个部分:实力的提升,以及发挥的稳定。实力的提升,可以从整合学习资源和改进学习方法着手;发挥的稳定,可以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来实现。

我是蓝色winds,一个初中数学教师,专注于数学、教学、教育和成长的方法论。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应对教学中的焦虑?
如何提高 教学成绩
数学逆袭?实力来说话,数学老师说学会这五招,成绩从此一路开挂
高中学霸“草稿纸”走红,班主任爱不释手,学渣:你是怎么做到的
计算还用草稿纸?这10个最实用的速算口诀!让孩子1天秒变天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