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涛创造山川神遇境界,黄宾虹遍临百家,笔墨随心、造化在手

摘要:中国画山水临摹作为山水画学习的必经之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被视为最基础的训练。面对这样的基本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传统观,在加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进而深入挖掘内在的艺术规律,体悟艺术精神,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阶段的训练。在这样学者型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传统中的各种营养,少走弯路,有的放矢。

关键词:中国画 山水 临摹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川为主要描绘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起初并没有从人物画中完全脱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中重要的一科。

在这里讲的是国画基础,由于国画语言的特殊性,我们有必要在此谈谈技法基础上的认识问题。#文化#

一、树立正确的传统观

中国画在先民的劳动中起源,发展到今天,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传统资源,其中的经典绘画数量更为可观,这对我们学习中国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

诚然,我们不能置传统于不顾,白手起家,如此无异于将自己打回原始人的无知。没有传统继承何谈创新,只有学习传统,在传统之路上求索,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更具说服力、耐人推敲而不落俗套。

图1 树法示例

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也曾这样说过,画家一辈子都要读“两本书”:一本是自然,另一本就是传统。那么,说起传统,有人要问了,什么是“传统”,怎么才算继承“传统”,“传统绘画”与自然存在一个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们这样想,“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有清晰的历史脉络,立体发展,包括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继承传统也就肯定不只是学会古人的三招两式或者一笔一墨,并且,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仅用古人一两家的技法语言势必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经典能够传至今日而不衰,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它们的共性在于,历代画家所追寻的“艺术精神”,一种与自然本真合二为一的状态。

这种深层次的精神性与规律性,只有在不断实践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悟性,我们才有可能体味到。中国画艺术的规律性与精神性主要是沉淀在历代经典作品之中,学习这些作品,目的绝非简单地学习古人的笔墨程式,而是“化”,即化古人的东西为己所用,对古人创作的蛛丝马迹都作深入的探究。

图2 树法示例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临习一幅作品,在于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例如其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审美趋势、艺术思潮,以及画家本身的经历、师承、绘画风格、理念、相关论著和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分析和研究的。同时,也正是这种“学者型”的探究过程,对这些多维度因素的分析,我们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笔来墨去之间所流露出的精神内涵与艺术规律。

总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子语)古代山水作品,是对客观自然与心灵的一种间接的、隐晦的反映。当然,我们在学习古人的作品时,不可能完全融入古人的境界中去,但是通过尽可能地分析古人的社会背景、历史渊源,或者古人的师承关系和审美趣味等,这样能使我们更明白,怎样在当下发展自己,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去领悟古人留下的丰富遗产,在生活中得到新的感悟,才能在创作中提炼出纯粹的、个性化的、具有生命力的绘画语言。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传统观,明白这一点:临摹古代经典作品,在研究古人的同时,也是在研究我们自己。

二、山水画临摹的分阶段

临摹作为一个学习过程,需要我们分好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也就是要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加强计划性,从而避免盲目,少走弯路。

图3 部分点叶

初级阶段,笔者建议从临摹五代两宋时期,如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等作品入手,因为他们对自然观察入微,笔墨表达严谨,画面结构复杂而又不失整体。学习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怎样用笔墨来表达客观物象、自然山川,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学习元代绘画,如倪瓒的《容膝斋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元代绘画不再重点刻画客观自然,而将注意力放到了笔墨本身的规律与内涵,追求“以书入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唯抒胸中逸气。我们从元代画风以及深受其影响的明清文人画中可以感受到,草草用笔与严谨表达胸中逸气的辩证统一。

图4 部分点叶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我们就可以尝试一下对石涛、黄宾虹等的作品学习。石涛是借古开今的重要代表,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创造出“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境界。还有黄宾虹,通过遍临百家,千锤百炼,从而达到“笔墨随心、造化在手”的自由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将各个阶段的学习融会贯通,化古以开今,这才是我们临摹学习的最终目标。了解了临摹的分阶段,目标明确之后,让我们看看山水的具体画法。

三、山水画临摹的具体实践

(一)基础练习

1.树法

画树先画枯树,第一笔我们先定主干,主干的屈伸向背直接决定了树的姿态。我们平时生活中应多观察树的生长规律,尤其是大树,主干大都如绳索绞转,非常强劲。这种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也只有通过有力的用笔、硬朗的线条才能表现出来。

图5 披麻皴 荷叶皴

接下来我们看看树叶的点法,如图所示。介子点,注意每笔送到底,收笔要稳。按照用笔的不同,可分为细笔介子点和粗笔介子点(图3①②)、点叶(图3③④⑤)的种类不一,以圆点用处较广,每一点都要沉着有力,就像小鸡在纸上啄米,啪啪作响,根据用笔的节奏和规律,又分梅花点、大混点,等等。还有平头点、下垂点(图3⑥)。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点法,如梧桐叶(图4①)、椿树叶(图4④)、松针(图4⑤⑥)、柳叶(图4⑦⑧),等等,点法也比较多,在这里列举了几种点法。在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图中所示的点叶之法肯定是过于局限,在这里只是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深入生活,去探索新的点法,以丰富艺术创作的语言。

自然中的树成组出现的比较多见,那么我们就要有团块意识了,树的前后、穿插,以及整片树外形的处理,一定要变化自然,富有节奏。

2.石法

在山水画传统中,皴法是重要技法。按照用笔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系:

其一是以中锋为主的披麻皴,如图5、6所示,用笔较长为长披麻,较短为短披麻,由主分次如同自然中叶脉一样的皴法,我们将其命名为荷叶皴,用笔曲折为解索皴,用笔短促而成豆瓣皴、雨点皴等。

图6 解锁皴 豆瓣皴

其二是以侧缝为主的斧劈皴,如图7、8所示,按照用笔的大小,有大斧劈、小斧劈,进而演变出折带皴。表现山石,应注意用笔的节奏,有条有理而不失变化。

图7 斧劈皴

图8 折带皴

综合练习以龚贤《山水卷》局部临摹为例。

第一步,起稿要以淡墨入手,勾线起稿要看准结构,下笔准确。注意线条之间的交叉和连带关系,深入体会中国画中“笔笔相连、环环相扣”的用笔模式,并且在蘸一笔墨,将其尽可能用完、用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画面上会有一个由湿到干、由浓到淡的很自然、很紧扣的变化过程。(图9)

图9 起稿

第二步,多遍附加。这一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多遍积墨、层层交错,反复对比摹本,明确哪些地方精彩,要留住;哪些地方不足,就复笔提;哪些地方过于呆滞,我们就想办法去破。(图10)

图10 多遍复加

第三步,尽精刻画。这个过程中要反复对比各块面之间的关系,对笔墨的空间、组合及连续脉络作重点刻画。(图11)

图11 尽精刻画

第四步,调整完成。让画面统一。山水临摹不在于与原作相比有多像,而在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味古人笔来墨去之间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寻求用笔用墨的艺术规律,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和学习传统。(图12)

图12 调整完成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1[2]李可染.生活 传统 修养[J].美术.1980(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黄札记
——论黄宾虹的艺术成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声-----许万奎山水画艺术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立意而归乎用笔
王旭:何为变化?与吴冠中先生商榷
范曾散文:对石涛画论的几点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