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这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吓退了李白,令毛泽东惊叹不已

诗仙李白登黄鹤楼,打算弄首好诗,以便和黄鹤楼一起永垂不朽。

登楼之前自然来了几口,说不定当地的粉丝还请他搓了一顿,就像请他搓了一顿就跟着他千古留名的汪伦那样: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然而,当他登上黄鹤楼,不仅没弄成流传千古之作,还吓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大半。

能够把胆大包天,连天子也不怕的李白吓一大跳的东东,自然非同一般。

其实那东东不过是一首诗。

什么诗把诗仙李白吓成这样?

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它只有短短八句,其打动人心的力量,却堪比力拔山兮气盖世,在它面前,李白自感手无缚鸡之力,长叹一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遂落荒而去……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楼阁更是建筑中极具特色的人文精神载体,黄鹤楼是长江流域的第一大名楼,是武汉的文化地标。文以楼出,楼因文显,崔颢诗《黄鹤楼》艺术上出神入化,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李白素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大抱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豪迈,然观崔颢诗《黄鹤楼》,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慨叹,遂有“搁笔亭”。


1953年2月15日,毛泽东曾登上黄鹤楼,视察了于1950年起就开始勘测设计的武汉长江大桥桥址路线。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开工,12月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5月毛泽东巡视南方,31日又到达武汉,乘轮船视察了长江大桥的施工情况。在武汉期间三次畅游了长江,并写下《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四句写登临怀古,“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惟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文以气为主”,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却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作诗时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里,崔颢正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凡古人有一言、一行、一句、一字,足以独步一时,占踞千载者,须要信其莫不皆从读书养气中来。如《史记·荆轲列传》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人便随手倒转,又用得不露痕迹,恰到好处。



此诗前四句写昔人,后四句写今人,并不曾写到楼。然而诗人只一意凭高望远,一抒胸怀,任后人评说。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形容词,有四个义项,本诗取草木茂盛之义。而“芳草萋萋”实写游子的漂泊之感,也即乡愁。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先言历历是树,萋萋是洲,独有目断乡关,却是不知何处,此为绝奇之笔。


诗中既有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勾起了怀乡愁。先放后收,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站在楼上,可以俯瞰武汉长江大桥,可以俯瞰京广线,可以俯瞰长江和汉水,可以俯瞰武汉三镇,更可抚古思今,感春之繁盛、夏之多彩、秋之丰硕、冬之壮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颢《黄鹤楼》(思乡)
初二课内古诗文精讲精练——《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桃源诗话(三):绝品律诗《黄鹤楼》
李白未写“眼前有景道不得”
唐朝的这位诗人,没有李白出名,而他的这首诗却让李白都无法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