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合大学:生活是无疑是艰苦的,校长夫人也摆摊


土墙,涂了绿漆的铁皮屋顶,下起雨来,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的《黄冈竹楼记》……

看过《无问东西》的朋友都会记得那所“静坐听雨”的西南联合大学。

何为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日本侵华,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1938年,日寇的轰炸让长沙无法再待下去,临时大学就内迁至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大。

那时,汪曾祺就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一名学生。后来,他在《七载云烟》一文中生动地描写了西南联合大学——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西南联大可谓名师云集,在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带领下吴大猷、周培源、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沈从文、闻一多、钱穆、钱钟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吴宓、赵九章……均在联大授课。

梅贻琦塑像

八年时间,西南联大仅有不到4000名的毕业生,却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升等;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171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其中还有数名学生自愿参军,为抗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联大的确是一所“空前绝后”的大学。

在战争时期,联大的生活是无疑是艰苦的——

三校部分学生组成“西南旅行团”,由北平出发,走向大西南。一路夜宿晓行,埋锅造饭,过的完全是军旅生活。他们的“着装”是短衣,打绑腿,布条编的草鞋,背负薄薄的一卷行李,行李卷上横置一把红油纸伞……除了摆渡过河外,全是徒步。自北平至昆明,全程三千五百里,算得上是一个壮举。旅行团有部分教授参加,闻一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到昆明来考大学的,渠道各有不同。有一位历史系姓刘的同学是自己挑了一担行李,从家乡河南一步一步走来的……

有一位姓应的物理系的同学,是在西康买了一头毛驴,一路骑到昆明来的……

有一个小段子调侃西南联大的困窘——说是路上的乞丐拦住朱自清,结果朱自清一说自己教授,乞丐当即掉头就走。因为他们知道教授比他们更穷。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长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绝后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拖着……

为了生活,连校长梅贻琦的夫人也要自己做糕点去街上摆地摊卖,结果因鞋子不合脚,走路太多,小腿肿得不能动。

教授们尚且如此窘迫,学生们更是日子艰难,经常四个菜,八个人吃两顿。课程上到一半,警报突响,师生们倾巢而出,躲避敌机轰炸也是常有的事情,汪曾祺用《跑警报》一文诙谐地记录此事。

跑警报是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成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等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

也有不跑警报的,一个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的人都走了,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就有多少水。另一个是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上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这位郑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处爆炸,依然在锅炉上神色不动的搅着他的冰糖莲子。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说的就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了。

汪曾祺说,就是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

是啊,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为“不在乎”做了注解。

风雨苦难,往往成为强者的土壤,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合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
《九零后》,这部电影才像《觉醒年代》的续集
谈谈《无问西东》这部片子的大后台
汪曾祺逝世22周年: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曾在文学之外
行行出状元,何必要上学?
《九零后》——等时间老去,永远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