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一节 中药的煎煮方法

第十一节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中药汤剂目前仍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方式,汤剂大多由病家自制,若制不得法,亦会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本草纲目》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临床效应,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方法向病家交代清楚。

一、煎煮器具

煎药宜用砂锅、砂罐等陶瓷器具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忌用铜、铁等金属器具。金属易与药液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铜锅煎五味子时,可检出Cu2+。铁易与药中苷类、鞣质等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等成分,使药液颜色变为深紫色、墨绿色或紫黑色,味涩气腥,有令人恶心的铁锈味。另外,药材中所含生物碱多数须与鞣质、有机酸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如铁与鞣质等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鞣质损失,必然影响生物碱浸出,使疗效降低。

此外,《本草纲目·卷六》提出煎药要求“深罐密封”颇有道理密封(加盖),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深罐,药液煮沸后才不容易外溢。

二、 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生活上可饮用的水都可用以煎药。而一些含重金属量过高,被工业废水、农药、放射性物质污染了的水,则不宜用来煎药。

三、 加水量

煎药加水用量宜适量。太少,药液易饱和,药物有效成分溶解不充分,且容易干锅、熬焦。太多,虽对提取有效成分总量有利,但如煎时过短,煎成药液过多,服药困难,如分次服完,每次服量又不足。煎时过长,部分有效成分可能被破坏。正如《本草纲目·卷一》云:“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

按理论推算,加水量=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蒸发量+煎后所需药液量。第一次加水量为250(ml)(基本服量)+30(ml)x[药材重量÷10(g)]+100(ml)x[煎煮时间÷10(分钟)]第二、三次加水量可减去药材耗水量30(ml)x[药材重量÷10(g)]。实际操作时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吃水性能、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加水量可较一般药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易挥散,煎时较短的药,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此外,有人主张按药材重量加10倍水,其中70%加入第一煎,30%加入第二煎。此法亦属可行。

四、 煎前浸泡

煎煮前适当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煎出。如饮片不经浸泡直接加热煎煮,会因药物表面的淀粉、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部,饮片中有效成分又难向外扩散。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破坏过多。

多数药宜冷水或温水(25~50℃)浸泡(杏仁宜用开水浸泡)。一般药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髙,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五、 煎煮火候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

煎药火候要适宜。《本草纲目·卷六》云:“先武后文,如法服之。”即煎药一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以节约时间;后用文火继续煎煮,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维持20分钟。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骨角、贝壳、甲壳类药,煮沸后,宜文火久煎(60分钟左右),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般药物煮沸后,改用文火维持30分钟即可。

六、 及时滤汁

有的患者将药煎好后不及时滤过,认为放置一段时间有效成分溶解更充分。但实际上,溶解是个动态平衡过程,在温度降低时,有效成分又会反渗入药渣内,会影响实际利用量。

七、 绞渣取汁

《本草经集注》云“凡煮汤……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泥浊……”即主张汤剂煎成后要绞渣取汁。《华阳隐居补缺肘后百一方序》中说得更清楚“凡云汤煮取三升分三服,皆绞去滓而后酌量也。”一般药材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已溶入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亦可能被药渣再吸回。如药渣不经压榨即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实验表明,从绞榨药渣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含量的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的药,或只煎一次的药,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会更大,绞渣意义更大。

八、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煎两次。因煎药时,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内的水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解。有人测量发现,第二、三次煎液中仍有不少有效成分,若将二、三煎液合并,其煎出物总量还超过第一煎液。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三次。

九、特殊煎煮及入药方法

一般药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因其性状、性能、临床用途不同,其所需煎煮时间不同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因此,入药有先煎、后下的不同。有些药由于药材本身的特点,还分别要求包煎、另煎或单独烊化,有的药则不需入煎,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即可。

1. 先煎  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或不宜久煎的药同用作汤剂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应先煎一定时间(具体时间因药而异)后,再入其他药同煎。一般来说,动物角、甲、壳类药(如水牛角、山羊角、鹿角、龟甲、鳖甲、海蛤壳、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紫贝齿等),矿物类药(如石膏、花蕊石、灶心黄土、自然铜、海浮石、礞石、磁石、代赭石、龙骨、生铁落、紫石英等)大多需要先煎半小时左右,再纳其他药同煎。植物药中,苦楝皮等药有效成分亦难溶于水,如与一般药同用,也需先煎。另外,有些药久熬可使其毒性降低(如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等)亦应先煎(制川、草乌,制附子宜先煎半小时至不麻口为度雷公藤应先煎1小时)。

2. 后下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容易挥发散失的药(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徐长卿、肉桂、沉香、檀香、降香、月季花及解表药、化湿药中的大部分药物)和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如青蒿、大黄、番泻叶、臭梧桐(用于降压)、麦芽、谷芽、神曲、白芥子、杏仁、钩藤、决明子(用于通便)等]与一般药物同用作汤剂时宜后下微煎,在其他药煎煮一定时间后,再纳入这类药同煎一定时间。有的药甚至只需用开水浸泡(如大黄、番泻叶等)即可。

3. 包煎  药材有毛,漂浮液面不便煎煮的药(如辛夷、旋覆花等),药材呈粉末状或煎后容易使煎液混浊的药(如海金沙、百草霜、蒲黄、海蛤壳粉、蚕沙、儿茶、灶心黄土、五灵脂等),及煎后药液黏稠,不便滤取药汁的药(如车前子等),作汤剂时都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 另煎  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作汤剂时,宜另煎取汁,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同剂中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

5. 烊化(加热熔化)  胶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如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还会黏附于其他药材上,既造成胶类药的浪费,又影响其他药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宜单独烊化兑服。

6. 冲服  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等),汁液类药(如竹沥、蜂蜜、饴糖等),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需入煎宜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的煎药方法直接影响效果
8中药的剂量和用法
煎中药
中药的服用法
《中药煎服方法大全》,自己收好,发给朋友!
煎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