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明飞锡下天风”——您对王阳明《泛海》一诗,有怎样的理解?

每个人对诗的理解都有不同,对王阳明的《泛海》,个人的理解也和其他人不大一样。

王阳明这首作品,出于他被贬龙场的路上。虽然被贬到荒蛮之地,与他有过节的刘瑾依旧不放过他,派人一路追杀,王阳明制造了跳江自杀的假象,才得以脱身潜回南京,不过他父亲依旧让他去贵州上任——真是电视剧情节。

他既已自杀,自然不能再走陆路,否则沿途驿站往上一报,难保杀身之祸不再如影随形。所以他选择了海路,结果搭乘的商船遭遇风暴。

有人说王守仁临危不乱,写下这首《泛海》,体现了他毫不畏惧的性格和风骨。

这纯属扯淡。

每一个诗人,只要是自己写诗的人,就会知道凡属有感而发,一定是在心平气和之时,特别是写近体诗,就算平仄格律从小便知,也不可能在风暴颠簸的时节有心情写诗,并且还合平仄。

任何记录惊险过程的文艺作品,只可能是风险过去之后,气定神闲,不胜唏嘘,才可能用文字抒发出来当时的心情感受,这个时候可能雕字琢句,也可能一气呵成,但是绝对都是事后为之。

就算是李白,也不可能一边“十步杀一人”,一边口中创作;就算曹植真能七步成诗,他也是处于相对安静的一种状态,让曹丕拿着剑追他,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韵文的。

所以,这首作品必然是成于风暴之后的平静时刻,其实我们从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不要因为他是个儒教圣人,就以为王阳明无所不能。

何况这个时期,他离龙场悟道还有好几百公里,好一段时间的距离呢。

这就是一首风平浪静之后的儒生作品,不必捧得过高。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从格律上来说,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一东”部的七绝。平仄严合,没有出律。“锡”字是古入声字,是仄声。

王阳明刚刚经过一次暗杀,这里又遇到风暴,所以感觉一路险象环生。不过风雨过去,希望后面一坦平阳。险夷,险为崎岖、坎坷、险境,夷,就是“夷为平地”的夷,这里指平坦。

凶险也好,顺利也好,我心中并不挂怀,这些事情就像浮云在太空中掠过,遮蔽不了我心光明。

这句其实有一些佛家“明心见性”的味道在里面,宋以后的儒学本来就掺和了大量的佛教、道教思想,王阳明承接陆九渊心学,虽然尽量去除旁教思想的干涉,奈何佛教思想太强大,在理学、心学里总是无意之中露出头来。

前面两句是抒发感受,表明自己不为险阻所困,也不为顺境所迷,一心无所挂碍的状态。后两句开始写景,同时在实景和想象之中开始切换,更深一步表明自己的心情。

“飞锡”是什么意思呢?会飞的锡杖(禅杖),就是唐僧手里拿的那根法杖。景色写得非常美啊,风暴过后,夜里寂静了,只有海面波涛起伏,广阔无垠,一去几万里。

海上生明月,波涛万里银。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诗人面对着海风,神游天外,感觉自己就像那悟道的神僧,踩着脚下的禅杖,在无垠虚空中自由翱翔,御风而行。

不论是谁,在这种情境下,都会产生这种飘飘欲仙的快感,这种感觉我们在梦中经常能体会到,当然偶尔在相契合的情境下,也会产生这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个人对《泛海》的理解就到这里了。

王阳明站在风暴之后的甲板上,千里明月,万里波涛,心驰神掣,意游天外,正是身心俱化、御风飞行的极端感受,所以他毫无顾忌地使用了“飞锡”这种明确的佛家用语,什么佛、道、儒,在如仙如灭的幻境之中,都无所谓了。

说不定经此一刻,他才真的因缘聚会,龙场悟道呢。

很多人说王阳明是在思考以身报国。夜深人静时,他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他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不是不可以,但是多没意思啊。

这一瞬间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不好吗?

我宁可以为,在那一刻,阳明先生碧海神魂飞升,如同东坡先生在赤壁清风明月之悟,如同太白先生游天姥万世如流水之寐,只不过才情所限,只得这零落四句而已。

无泛海之空明,何来龙场之悟道?

就诗而言,算不得杰作,只是这般情境,实在可遇不可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绝境之后顿悟,写下一首诗《泛海》,不畏风险、从容面对,不愧是千古圣人!
波涛【原创现代诗】
诗歌||有波涛的人(外三首)
【诗者联盟.1683期】一路诗怀 // 作者:蓝玫瑰
读诗【悟道诗】宋·杨妙锡
七绝三首·王继才守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