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都市圈:群雄争霸、重塑格局与引领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倪鹏飞研究组

执笔:倪鹏飞、徐海东、丁如曦、李博、王雨飞、刘梅等

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的空间形态和主导动力在不断演变和轮换,在中国城镇化40%以下时,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和核心动力,带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稳步发展,而当城镇化处在40-55%之间时,大城市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核心动力,带动中国工业化尤其城镇化加速发展,在城镇化水平超过50%以后,中国城镇空间发展发生了重大转折即由之前的全面聚集转向局部扩散,虽然一些区域大城市化仍然还在持续,由于负外部性出现,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向外扩散的趋势开始出现,作为重要趋势形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今天中国都市圈作为重要的空间形态正在快速崛起,它不仅要重塑中国城市的形态格局,而且将作为重要的主导动力,驱动中国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基于竞争力的视角,从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营商竞争力、宜居竞争力比较都市圈之间及其内外城市的变化,可以俯瞰中国城市形态的新格局,更可以洞察是谁在重塑中国发展的空间格局,是谁在驱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都市圈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

1. 粤港澳大湾区最具综合经济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从全国发展较为完善的18个都市圈来看,按照平均经济竞争力数值得分高低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中,整体经济实力最雄厚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都市连绵区、首都都市圈圈和厦门都市圈圈四个都市圈,均值都在0.1以上,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得分均值为0.226,位于18个都市圈首位。第二梯队中,青岛都市圈、长沙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得分均值在0.09左右。第三梯队中,郑州都市圈、贵阳都市圈、成都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的经济竞争力指数得分均值在0.06-0.07之间。第四梯队中,长春都市圈、南宁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沈阳都市圈的均值相对较低,在0.05左右。这表明,18个都市圈中,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都市连绵区、首都经济圈和厦门经济圈的优势最为明显,呈现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发展格局。长春都市圈、南宁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沈阳都市圈的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

2.都市圈经济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具有城市间距离近、城市集群性强等特征。地理学第一定律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关的,但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都市圈城市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日渐增强,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经济竞争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为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高—高”“低—低”集聚空间关联分布特征。基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测度的、用于测度变量(2018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Moran’s I)为0.1998,且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呈现一定程度的区域空间正相关性,即具有较强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城市具有空间集聚分布特征(高值被高值包围),地理空间上距离越近,其经济竞争力的相关性越强。

3.经济竞争力呈现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梯次分布格局,且多中心、单中心特征差异明显

从都市圈内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差异程度的变异系数来看,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变异系数较高的都市圈有粤港澳大湾区、首都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连绵区。说明尽管三大都市圈的经济竞争力水平较高,但其内部分化程度也比较严重,在粤港澳大湾区、首都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连绵区三大都市圈内部,存在一个或多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指数要显著高于都市圈内的其它城市的现象;此外,从都市圈内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城市来看,中心和次中心城市的作用突出,中心城市对都市圈内其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可忽视。特别是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首都都市圈内的上海和苏州、深圳和香港、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对都市圈内部城市的引导作用最为明显,且都市圈多中心化特征相对明显。而中西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单中心特征要更为突出,比如成都都市圈以成都为中心、武汉都市圈以武汉为中心、西安都市圈以西安为中心等。这也说明发挥中心城市(包括次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于都市圈乃至更大空间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报告

1. 长三角都市圈连绵区、粤港澳大湾区、厦门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引领全局且差异较小

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以均值0.613的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与粤港澳大湾区、厦门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共同组成宜居竞争力均值第一水平类别组,并且前四大都市圈的宜居竞争力水平之间差异较小,总体比较接近,特别是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厦门都市圈。此外,长沙都市圈等7个都市圈位列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二水平类别组,太原都市圈等5个都市圈属于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三水平类别组,而贵阳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较低,列于第四类别组。

2.经济发展规模与宜居竞争力匹配度不高

此外,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两个结果:一方面,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以香港、深圳为中心城市的城镇密集地区,其总体宜居竞争力方面要次于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另一方面,关注首都都市圈可以发现,首都都市圈在城市宜居竞争力建设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成熟型都市圈的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在发展型都市圈中也低于长沙都市圈的宜居竞争力平均水平,排名第6位。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北京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更多的体现在全国尺度,对都市圈内城市的带动作用明显弱于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二是首都都市圈内的河北省相关城市,总体发展质量与北京、天津相比存在较大断层,客观上拉低了都市圈的整体宜居竞争力水平。总体而言,以成熟型和发展型都市圈为代表,都市圈的宜居竞争力差异明显,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规模与其宜居竞争力水平存在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未来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3.国家中心城市对其所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辐射作用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比国家中心城市所在都市圈与未包含国家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可以发现国家中心城市所在都市圈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普遍高于未包含国家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且包含国家中心城市的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变异系数显著小于未包含国家中心城市的都市圈,说明内部城市之间宜居竞争力建设较为均衡。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毫无疑问已经在全国提升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职责,下一步要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对全国形成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华南的广州、中部的武汉和郑州、西北的西安、西南的成都,可以从区域空间格局的角度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进一步观察各国家中心城市所在都市圈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可以发现,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竞争力水平分列前两位,其次是首都都市圈。从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宜居竞争力水平差异来看,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差异较低,说明这两个区域的城市在宜居水平建设方面较为均衡。但值得关注的是首都都市圈含有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北京与天津,但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宜居竞争力建设水平差异却居于各都市圈之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有所不同,北京是国家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因此更关注对全国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未来目标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因此其辐射带动作用更多的表现为对环渤海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关注,从而造成了这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对首都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宜居竞争力建设带动作用不足。

中国都市圈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报告

1.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可持续竞争力,长三角都市连绵区次之

从都市圈格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竞争力最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总体可持续竞争力均值为0.54。其次为长三角都市连绵区、青岛都市圈、厦门都市圈和首都都市圈,总体处于第二层级,可持续竞争力均值均都高于0.4。最后,西安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南宁都市圈、贵阳都市圈的可持续竞争力水平较低,总体均值低于0.3,特别是南宁都市圈和贵阳都市圈的可持续竞争力水平低于0.2,分别为0.1607和0.1515,其未来发展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从分化角度来看,首都都市圈在可持续竞争力较强的都市圈中分化较为严重的,变异系数为0.52,而其它可持续竞争力水平较高的都市圈内部差距较低,总体比较均衡。

2.大都市圈均衡、小都市圈分化

从都市圈中心和次中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来看,首都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北京虽然在中心城市排名第2,但是总体排在第5位,这表明都市圈内总体分化严重,内部小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普遍较低。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武汉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都市圈中心城市武汉排名7,成都排名第4,但是都市圈总体排名均较低,从而呈现可持续竞争力向中心聚集。此外,长春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较低,但是总体水平却较高,从而表明长春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总体分布均衡。

中国都市圈城市宜商竞争力报告

1.粤港澳大湾区、青岛都市圈、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引领宜商竞争力且总体层次分明

从都市圈的宜商竞争力格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高,其次分别为青岛都市圈、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厦门都市圈,其宜商竞争力总体水平均在0.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随后为首都都市圈和济南都市圈,处于第二等级;而长沙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沈阳都市圈、郑州都市圈、长春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宜商竞争力在0.3到0.4之间,处于第三等级;最后为石家庄都市圈、太原都市圈、贵阳都市圈和南宁都市圈,总体宜商竞争力水平低于0.3。此外,从都市圈总体可以看出,虽然南宁都市圈在都市圈中水平最低,但是其总体均值也达到了0.2401,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大部分都市圈宜商竞争力的水平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这表明我国宜商竞争力的都市圈引领机制已经凸显。

2.都市圈内部“双子星”城市引领都市圈宜商竞争力提升

具体从都市圈内部来看,主要呈现出都市圈内部“双子星”引领格局。18个都市圈内部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宜商竞争力的水平,总体来看,宜商竞争力水平排名较高和排名较低的都市圈内部“双子星”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均较为接近;排名居中都市圈中的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差异较大,这表明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先中心城市提升,随后中心城市引领副中心城市提升,最后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引领总体都市圈的提升。具体来看,排名第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香港和深圳其宜商竞争力均处于较高水平,随后为青岛都市圈,其内部青岛和烟台的宜商竞争力也处于较高水平;而排名较低的贵阳都市圈和南宁都市圈内部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总体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特别注意的是长三角都市圈连绵区和首都都市圈,其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上海、南京、北京和天津的宜商竞争力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由于都市圈内部其它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总体都市圈的宜商竞争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表明在发展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引领的机制条件下,都市圈内部其它城市的同步发展也至关重要。

该报告全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有关报告更详细的信息也可以登录网站:http://gucp.cssn.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两大城市群,拥有四个最强的地级市,发展水平遥遥领先
中国迈入都市圈时代,北上广深外的“机遇之城”是他们
都市圈都在“瘦身”,为何它还在变大?
中国四大城市群,有多牛?GDP占到全国的一半,未来还将提升
现代化都市圈,交通如何先行?
到2030年,全国60%以上人口将流入七大都市圈,有你的城市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