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生本课堂观

我的生本课堂观

生本课堂的方法论

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

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教师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的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我们的起点在哪里?

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

二、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

1.学生先学

2.课堂上小组交流

3.课堂上全班交流

4.总结或者巩固

“基本”即原型。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起点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式和具体的方法。方法永远靠自己去发明创造。

三、什么是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四、关于前置性学习(作业)的几个疑问

疑问一:前置性学习=课前预习?

    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

疑问二:前置性作业就是“生本课堂”的表现,就是“生本课堂”的全部?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表现形式。有了前置性作业的课堂不一定就是“生本课堂”。

    不应过分夸大前置性作业的功能。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这样做,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学习需要、数学思想、逻辑化问题等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疑问三:前置性作业一定表现在课外?

    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不一定要安排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安排在课前或课中进行。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如果前置任务过多就不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在低年级或者是前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前置内容应该根据学情进行和课中有选择的进行。

疑问四:前置学习目标如何确定?

   前置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年级的不同有所选择。

比如,前置学习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带例子,是一种既有一定范围、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带来的例子,可以用书面或口头交流。或者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谈谈”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学生接触过思考过就可以。

   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前置性的研究作业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________的吗?

疑问五:前置学习内容越多越好?

    前置性学习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还不能给学生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可以课上提出自学问题,让学生课上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是以生为本。

疑问六:就某一个学科而言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性作业?

     前置作业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并不是每个学科、每个内容都适合布置前置作业的。关键在于前置作业是否有效。

疑问七: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

     前置性作业是将学生的学习前置,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确定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已经学会的东西,不需要再进行大量的机械的重复训练,传统的课后练习必须要精简。前置性作业不应该成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借口。

五、前置性学习的定位

1.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

2.前置性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4.前置性学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准备,而且可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5.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自学的兴趣就浓厚,自学的能力就得到提高;

6.前置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以学为根本的地位。

六、前置性作业的基本原则:

1.低入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个人与小组相结合原则

4.趣味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监督原则

7.激励评价原则

1.低入原则。“低入”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理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大、小题目数)的同步作业。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2.指导性原则。前置作业的布置必须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对前置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

3.个人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亮点。全部是由个人完成的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必须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小组的合作之前必须提供个人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或先分工再合作。每个组员将自己准备的部分给出,由记录员或组长再整合、综合成文(报告、调查等)或作品。

4.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作业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动口说的,也要有动手操作的。

5.开放性原则。部分作业可以体现开放性,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策略目标以及评价目标,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开放性作业及时加以布置。合理开发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智力潜力,积极注重发散思维的作业布置是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手段。根究课文适时适量布置开放作业,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6.监督原则。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作业提供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有用的,我们必须做好督促学生高效、按时完成作业的工作。检查批改要及时。班级可建立监督制度,教师检查和抽查监督,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可以组内相互检查批改、组间交叉检查批改、科代表检查批改、教师全收全改、教师抽查批改等手段进行检测作业。

7.激励评价原则。

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马上反馈,不要吝啬表扬。“很好”、“了不起”、“非常棒”、“进步真大”、“没想到”等应常挂嘴边,或批在作业本上,并多用“A、“优”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业中的优缺点,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可将优秀的作业在班内进行传阅或张贴,每个学期或每个月评出最佳作业(作业之星)并进行奖励。

七、怎样设计和布置前置性作业

总体要求:内容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样的,操作是简便的,评价是及时的。

1.思考三个问题:

怎样布置前置性作业?

我布置的这些前置性作业对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否有用?

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实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注意四个细节:

⑴任务要细化

⑵要求要明确

⑶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

⑷收缴、评价要及时

3.紧扣五个要点:

紧贴话题或学习课文的内容

形式,方式多样化

可操作性强

要求要明确详尽

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4.体现一个根本——有效性:

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是有效的?

⑴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⑵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⑷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

⑸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由那些特点?

内容构筑层面——“少而精”

学生心理层面——“接受并喜欢” 指向“学的研究”

教师设计层面——“开放并具价值”

学科层面——“体现学科特点”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

把握好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

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留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因此,我始终认为,有效地前置性作业,是教师知识与经验的结晶,需要每个教师不断的钻研业务和适时的研究学生。

5.对家长提出三个要求:

⑴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若有困惑可做批注,第二天再专心听讲,有疑问可向老师请教。

⑵作业完成后要给家长说一说,家长要耐心倾听,及时鼓励。

⑶作业要书写工整,认真对待。

八、前置性作业的表现形式

形式:听、说、读、写、看、找

格式:小研究本、表格、批注、资料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不应有固定的格式。不应该局限学生的思维。前置性作业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

表格式前置作业(预习表格)设计举例

×××知识小研究

                                       姓名:         日期:

情景图(或题目)  从情景图(或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提醒注意

                   

                   

例题(略)              

尝试练习1(略)                 

尝试练习2(略)                 

我的收获:              

 

小研究本(预习簿)设计举例

一、预习内容:

二、我学会了:

三、我想提问:

四、我会做:

五、我要举例:

九、前置性作业的评价

形式:家长评、小组评、教师评

格式:语言、分数、星级

案例:

语文前置性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课题     学习内容    家长评价、签名    小组评价    备注

      生字、词语              评价说明:要根据书写、朗读的流利通顺程度、个人学习与接受他人建议的态度来进行评价。以从高到低,☆☆☆☆☆——☆为标准,看谁得到的☆最多。

      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并分段                   

      探究感兴趣的问题                

      查阅相关文段资料                

合计                          

 

 

数学前置性学习及评价表

姓名:   班别: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十、生本课堂的程序

1.前置性学习

下面就是一个前置性小研究的案例:

1

小研究:比较数的大小

 班级           姓名              

看谁最聪明:

已知:           ,求               

                                                    

                                                     

 我真棒!我还会:

                                                    

                                                    

我的发现(提醒、问题 

                                                      

                                                       

 

2.新授

充分利用学生的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自己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在培养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先要规定操作方法,比如说哪几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各种层次的孩子搭配要均匀,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然后推选一个能干的组长负责日常事务,比如谁先发言,哪个第二,哪个第三,反正每个孩子都要发言的。在交流时,声音要小,不要影响其它组的学习。汇报的时候,“读题”“说思路”“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和我们交流”“谁还有什么补充”四种角色轮流上,同一个孩子这次汇报第一部分,下次就汇报第二部分,再下次就汇报第三部分等等,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在评价时,可以多种方式鼓励,比如争星活动,积分活动等等,激起每个小组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细节。

3.练习

  老师出几道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指正,达到共识为止,然后全班交流,共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在交流中,注重过程的交流,也就是方法的交流。练习中,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讲,学生不能做的,教师提示,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思索。有一句经验就是:“教师逞能,学生无能,教师扮傻,学生才能。”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

4.整理

   练习之后就是整理。这是以一个单元为基础的,让学生自己整理这个单元一共有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要掌握哪些,举例说明。举例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许许多多的例子,既让学生明白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还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有什么用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性。

5.评研

最后的程序就是评研。评研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以后,每个人都出一份习题,把自己认为哪些地方最容易错,哪些地方最重要的习题写出来,考考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考。然后老师收集整理,把大家共同点整理出一份新的试题,让全班学生做。最后,让每个小组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做法,一个小组汇报一题,特别要详细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在汇报结束,邀请其他学员补充。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彻底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指“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能力就有多大”。

 

十一、几个需关注的问题

1.前置作业与生本课堂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已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往的作业布置都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生本教育下,教师会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浅显纲要、要点的形式布置,这类作业是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它是预习作业,但又超越了预习作业。这就是生本课的前置作业。它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进行组内的知识融合。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

展示是生本课堂的亮点,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没有堂上精彩的展示。前置作业合理与否,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也关系到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

2.如何看待课堂开放的问题。

勿庸至疑,我们需要开放的课堂。今天我们重提开放诚然是对过去我们习惯性地用一个个小问题去牵着学生走,甚至是强迫学生按照教师自己预先设计的线路走而言的。而本质的问题是教师预先规划的线路、程序是不是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考虑?于是课堂的学习没有活力,没有张力,没有生命力便接踵而来。我们需要“生本的课堂”便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站在“生本课堂”的视角下,我想说的是:“生本课堂”的本质不是小组建设,也不是“前置性作业”,“生本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开放”。

“开放”落实在具体课堂上首先应该表现在问题或者话题的开放上。精心设计问题或话题,应该是教师设计教学程序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有了问题或话题的开放,自然就有了交流与探索的开放。这部分内容的开放也许在很多时候还要依赖于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与深入上。需要指出的是问题的开放、交流的开放,还是属于浅层次的开放,我们追求的开放其本质还是思维的开放。思维的开放代表认识能力的提升,代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提炼。思维开放的大与小,其实就代表了学习智慧的强与弱。

3.如何看待教师把握课堂角色的问题。

有人说:“生本课堂”来了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变得无所事事了,听听学生交流交流就够了,既轻松又简单。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生本的课堂”,我想是浅薄的,更是无知的。其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张力、生命力反而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辛勤的研究性的劳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也更加具有挑战性。设计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什么样的开放性问题?课堂如何应对学生交流并引领更具深入,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去应对。当然这里面还涉及了一个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以下会谈到)。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思维的提升上,那么随便扔个话题,学生都能道出一、二、三、四,泛泛而谈是你的终极目标,也便无话可说了!

教师课堂角色的把握,我认为这样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①老师需要思考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初步规划板块式或直线型(对不同学科而言)的课堂流程。

②教师需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这或可以表现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或也可表现在课堂上。

③教师需要思考课堂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

④教师需要思考学生泛泛而谈时,如何引领孩子深入。

⑤教师需要思考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转移触角与视线。

⑥教师需要思考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

⑦教师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包括思想上的认识。

   一句话,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但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

4.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

  过去确定教学目标总要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现在研究“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换了一个新鲜的名词,并不是代表我们即刻换了一种变异的思维。如果我们站在“学什么”和“怎么学”的背景下去设计或规划“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两个概念又怎么没有相通的道理。课堂既然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又怎么不能产生“教”和“学”两个名词,眼前更迭的字眼是截然分开还是一脉相传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的问题。

   这里谈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主要缘于和个别教师交流的感悟以及深入课堂听课的感触。部分教师随着“生本”的到来已经把首要的精力聚焦到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没错,但问题是部分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也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不仅仅是因为驾驭课堂能力的强与弱,更是因为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上述谈教师课堂角色把握的第一条便是确立教学目标的问题,这是教师首先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其他一些形成化、技术化的东西都应该排在目标定位之后。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也把目标设置放在首位,可见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5.关于设计有效练习的问题。

   组织有效的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进程中学生自身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练习的支撑。学习时听了两节生本校的数学课,应该说感触颇深。一节是小学数学课,就三个情境引出的三个研究素材整整花了35分钟,发现规律3分钟,组织练习5分钟;另一节是中数学课,课前让学生完成很多相关的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的表现方式大多以做题为主,课堂的重点是围绕所做的题目展开交流。两堂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诚然这里面也许有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不同,但我仍然在心底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不敢苟同。于是,“生本课堂”下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也便自然成了一个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命题。

   组织有效的练习首先要考虑练习的时机与练习内容的关系。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够成为练习的时机,关键是每一个阶段应该考虑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内容。其次要考虑练习的强度与时间分配的关系。新授课主要以研究与发现为主,既要考虑练习时间的分配,又要考虑练习应体现一定的强度。但对小学生而言,仍只能以基本性为主。练习课和复习课练习的强度和练习的时间都应该有所拓展。最后还要考虑练习的形式与练习反思的关系。对小学生而言,机械的操练容易引发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反感,同样的练习内容以什么样方式出现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学科性、趣味性、针对性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能概括学生对练习方式的需求。同时,练习过后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6.关于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方法的问题。

 “生本”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模式。如果我们对这句话好好揣摩的话,就应该明白为何“生本”来了以后,各个学科都未给出一种既定的模式。过去不会给,今后也不会。就算要总结和提练的话,也是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概括的一种大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结构。事实上,前面提到了有些老师认为“生本的课堂”很简单,就只要让学生“说说”,说明他或她就已经走入误区。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教学观念其实是非常可怕的。让学生说什么?怎么说?谈感受与悟方法在策略选择的技术化层面上有哪些不同?对于有经验的学习内容和没有经验的学习内容在教学的处理上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精心思考与设计的,更不是一、二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就是同一学科仍存在不同的课型。对于不同的课型更不可截取同一种模式简单搬弄。针对不同的课型该交流的还是要交流,该探索的还是要探索,该验证的还是要验证,该体现思想方法的还是要体现思想方法。希望课堂能出现多彩的教学方式。就是相同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不同的变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须记住:生本是理念,开放是本质,获得发展是结果。

7.关于不同学科采取不同策略推进的问题。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学校对推进“生本课堂”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首先基于了学科特点,同时又基于了不同学科需要达成的不同价值观。

  语文学科提出了大阅读、大积累,用课外阅读带动课内发展,课后延伸的策略。大阅读、大积累的背后又根据年级段特点提供了阅读篇目。长线阅读与短线阅读有机结合,假以时日,定会收到丰硕的成果。需要指出的是本部与实验部推进阅读的层度不同,所以关于阅读的指导需要教师得以关注。喜爱阅读,愿意阅读是积累的基础。

  数学学科也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在不能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反思在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虽然我们没有一定的方式可以借鉴,但我们心中有理念,理念有了,自然就会有方法。当然,其它学科也应根据学科的特点继续思考推进的策略与方法,在思考中,勇于实践,不断推进

十二、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

(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

(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上学期上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