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名研究之十九:[山海关]「小评论」

地名研究之十九:[山海关]「小评论」

1. 本篇关键词:「山海关」地名研究。

2.山海关: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于天下。

3.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4.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5.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

6.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

山海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

山海关距离北京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7.李自成的山海关之战:一场决定起义军命运的决战。李自成起义军输掉大战,失去了大顺军夺权的最佳时机。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与孙传庭在潼关交战。孙传庭率领白广恩、高杰等十万士兵出潼关,左良玉自武昌西上,陈永福、秦翼明率领河南与四川兵力与之成为掎角之势,几乎是对李自成的农民军形成了合围之势。李自成农民军入城深受百姓欢迎。最终孙终传庭在汝州兵败,李自成追杀四百多里,一直追到孟津,明朝军队战死四万多人。人们将潼关失守的责任都推到了崇祯皇帝身上,说孙传庭仓促出战,以致一败。孙传庭出战,士兵大多都是新招募的,粮草也不济。李自成农民军是临时聚集起来的,粮饷没保障,进攻潼关更是无奈,李自成渡河走山西是死路一条。明朝士兵尊军令,农民军是陕西的灾民。陕西七十年大旱,他们跟随高迎祥跟随李自成,希望能靠自己吃饱穿暖。孙传庭潼关之败,并非能力不济,是军士士气不振。士气的对比,孙传庭丢失潼关的关键所在。农民军在士气鼓舞之下,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当。进入北京城之后的农民军,起义军内部开始变化。入京之后,李自成下了一道军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表面上一派繁荣景象,秩序很好,店铺也都正常营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李自成的命令是不准抢夺,但农民军却从明朝的那些京官身上做文章。起义军满城抓捕明朝官员,四处抄家,从中堂到僚属,助饷金勒索从几十万银子到几千银子。刘宗敏还为此制作了五千副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此夹人无不骨碎。北京城中的恐怖气氛,残酷堪比人间地狱。李自成起义军在北京城对明朝京官的迫害,不仅折了明朝士兵锐气,那些明朝官吏亦不敢投降。农民军战士榨取明朝官员,腰包都鼓鼓。起义军士兵们用酒楼妓院犒劳自己。哪个士兵,还有心情再去打仗?那个士兵会再去为李自成拼命呢?山海关大战的过程:一波三折,起起伏伏。李自成没有注意到他的那些农民军的心理变化,也或许他自己也不想再打仗了。他写信给在山海关外镇守宁远的总兵的吴三桂,劝他向大顺军起义军投降。

8.山海关之战:吴三桂 。李自成与多尔衮之决战。

山海关之战。明末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即1644年5月27日,明将吴三桂联合关外清兵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展开了一场决定各自历史命运的大战,结果奠定了清朝260余年的江山。

9.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与明廷分庭抗礼。1618年,明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第二年,明廷集全国47万之兵,兵分四路,企图一举消灭后金,结果被歼45000余人,沈阳、辽阳先后失陷。

10.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

11.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清帝福临年幼,辅政的多尔衮洞悉:明朝连年与李自成农民军交战,已呈土崩瓦解之势。多尔衮认为:入主中原时机已到。

12.顺治元年正月,多尔衮以清帝名义致书大顺军,提出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策略,李自成未予理会。四月初九,多尔衮以奉命大将军统率满、蒙、汉八旗军十余万人,离盛京(今沈阳)西进。十一日,至辽河,闻李自成大顺军于三月十九攻取京师(今北京),明朝已亡,遂采纳明降将洪承畴建议,决意率兵经密云(今属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南下,直趋北京。

13.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与明廷分庭抗礼。1618年,明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第二年,明廷集全国47万之兵,兵分四路,企图一举消灭后金,结果被歼45000余人,沈阳、辽阳先后失陷。皇太极继位后,改“金”为“清”,建立清朝。此后,清军攻陷大凌河,招服明朝的盟友朝鲜察哈尔蒙古,之后围攻锦州,打败前来解围的13万明军,使明廷苦心经营十多年的锦(州)宁(远)防线全部崩溃。至此,在清军南下亡明的道路上只剩下山海关及其前哨孤城宁远了。

14.山海关北枕叠嶂,南襟大海,位于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路咽喉之地。即使在军事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山海关之险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海关之险令清军无法逞其入关之志,只得绕道蒙古,越过长城,采取不断蚕食的策略。皇太极说:“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现在,明朝精兵已尽,我再四周纵掠,北京一定可得。”1643年,皇太极死于沈阳,其幼子——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

15.值此危机迫在眉睫之际,关外清军的动向并没有令明廷特别关注,明正大举起兵围剿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16.爆发于1627年的陕北农民起义,经17年的起伏转战,终于在1644年从居庸关向中原长驱直入,一举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知大势已去,泣退群臣,逼死周后,砍死袁妃和女儿坤仪公主,然后自己吊死在煤山(今景山),267年的明朝灭亡了。

17.在关内形势发生急速变化的时刻,清朝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认为,明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现在清的主要敌人不再是明军而是农民军。他建议清军抓紧时机,火速进关,直取明都。摄政王多尔衮接受了他的建议,率14万大军进关争夺天下。清军过辽河时,方知李自成的农民军已于上月攻占北京,明朝已亡。此时,多尔衮进退不决,征求对农民军颇为了解的明降将洪承畴的意见 。洪承畴坚决主张攻打北京,表示清军与农民军大战必能获胜。多尔衮听后深受鼓舞,决定取道蒙古入关,准备攻打北京。

18.在清军与农民军之战难免之际,发生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主动向清朝“借兵”一事,导致清军联合吴三桂与农民军在山海关展开了一场大战。

19.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意识到驻兵山海关的吴三桂之向背对局势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解决山海关问题,只有两种方案,一是武力夺取,彻底消灭吴部;二是招抚,避免流血战斗。以农民军入京后将领无心再战、士兵沉溺享受来看,招抚为上策。于是李自成派人马劝降吴三桂,携犒银四万两、黄金千两,另有敕书一通,封吴三桂为侯。此时,总管京师兵马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已在北京被捕,李自成令他给儿子写信劝降。吴三桂无奈,决定正式接待来使,投降农民军。但当吴三桂准备率部进京谒见李自成,行至永平府(府治今河北省卢龙县)西沙河驿时,却突然调转马头,再次返回山海关。对于吴三桂降李又中途返回,一向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顺农民军入京后,实行追赃助饷的政策,拷掠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导致吴三桂反悔;另一种说法认为:吴三桂因其爱妾陈圆圆为大顺军将领刘宗敏掠去而怒改初衷,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重占山海关后,心中明白凭自己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同农民军抗衡,为逃避降清负君之罪,并借他人之力达到复仇目的,吴三桂修书予多尔衮,意向清军“借兵”。多尔衮得书后虽惊喜交集,却不露声色,许诺援兵,同时提出条件:吴三桂率兵投降清朝。

20.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重返山海关,亲率20万大军东来。当农民军迫近山海关时,吴三桂再次催促清军火速来援。多尔衮接信后,知道形势紧迫,为了防止农民军占领山海关,下令清军日夜兼程前进。当清军终于到达距关城10里的地方时,吴三桂已与农民军在激战中。至5月初,据守山海关北翼的吴军向农民军投降,吴三桂的军队已呈崩溃之势,而此时清军却一直止步不前。吴三桂多次派人前去敦请进兵,但多尔衮就是按兵不动,他要迫使吴三桂亲自出马,将“借兵助剿”改为“投降清朝”。吴三桂只有点齐将官精骑,出关突围,一口气驰至欢喜岭。1644年5月27日,双方达成协议,吴三桂率将返回山海关,按约定率5万余人出战,同时下令开城迎兵。山海关的东大门洞开,清军汹涌而入。而李自成对这一切都浑然不知。

21.时至中午,山海关战场在大风中飞沙走石,当吴军与农民军酣战之时,进入关城的多尔衮下令突击,清军如弦上之箭锐不可当。李自成立马于高岗之上,见一白旗军冲破农民军阵势,正惊异之际,一僧人跪在他的马前,说:“为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指吴军),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李自成一言不发,策马下岗西走。农民军在“满兵来矣”的惊呼声中,被冲过来的清军压向海边,以致于“死尸相枕”。山海关之战农民军损失士兵数万人。李自成遂下令将吴襄处斩。

山海关之战:改变了清朝、农民军、吴三桂的各自命运。清军结束了农民军短暂的胜利,开辟了清朝的历史新纪元。在山海关之战结束后的第十天,多尔衮率清军入京。吴三桂的命运:由此交给了大清朝。

22.吴三桂率兵4万原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阻止清军径入山海关。在大顺军直逼京畿时,吴三桂奉命率兵进关入卫京师,行抵丰润(今属河北),闻京师已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遂折返山海关。李自成乃令明降将唐通领兵8000赴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反复思虑后决意归顺,率军离山海关进京,行至永平(今卢龙)西沙河驿时,遇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在京遭农民军拷掠,爱妾陈圆圆被夺占,于是顿改初衷,打着为崇祯帝复仇旗号,拒降李自成,还师山海关,袭击唐通部。李自成闻讯,即召文武大臣商讨对策,确定征抚兼施。在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时,李自成于四月十三偕权将军刘宗敏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向山海关进发。为争取吴三桂,携吴襄随军同行。吴三桂料不能敌,遂遣使致书多尔衮求援。清军在翁后(在今辽宁阜新境)遇吴三桂使者,遂改道从连山(在今葫芦岛市境)、宁远一线日夜兼程,疾趋山海关。李自成对清军情况不明,行动迟缓,廿一日才抵达山海关下,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当晚,清军进至山海关外15里处一线集结。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 城高墙坚, 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1万、乡勇约3万人。李自成抵关当日,向吴三桂发出逼降通牒,遭拒绝后,一面令唐通、白广恩部近2万人从一片石(今辽宁绥中九门口)出边立营,断吴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6万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吴三桂以主力列阵于西罗城石河以西一线,阻止大顺军攻关。双方激战于西罗城附近,守军为摆脱困境,诈降诱大顺军数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发火炮。大顺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在北翼城,大顺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战至翌日黎明,迫守军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顺军未能进据罗城。廿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余众退入关内。经一日激战,多尔衮已知大顺军虚实,遂采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慎战之策,欲待大顺军与吴三桂部连战疲惫时,突出奇兵,一举取胜。

廿二日晨,吴三桂见情势危急,带随从冲出重围,至关城东二里的威远堡向多尔衮剃发称臣,归降清军,请其入关进击大顺军。多尔衮见吴三桂归顺非诈,遂偕和硕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多铎率劲旅8万,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进入关内,令吴三桂部系以白布为号任前锋。大顺军因攻坚一昼夜未能夺关,乃改取野战,自角山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多尔衮以吴三桂部为右翼迎战,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大顺军阵尾薄弱处,待机出击,并告诫各部不得急进。大顺军不明清军意图,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吴三桂因有清军压阵,顽强抵御。时狂风扬沙,咫尺不见,双方展开肉搏,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三桂部团团围住,血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众。多尔衮见势,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大风渐止,疲惫的大顺军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阵脚渐乱,伤亡惨重,刘宗敏中箭伤。战至午后,李自成见无法挽回颓势,急令余部且战且向永平方向撤退。当清军追至范家店,李自成杀吴襄以泄忿,率余部于廿六日退回北京,旋又弃京西撤。此战,李自成大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清军所乘,精锐遭受重创,未能再起。清军乘势占领北京,取得全国政权。

24.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李自成起义军的灭亡之战。以史为鉴:关键之地。

【全文完】

黄盟.2021-11-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自成的数万雄师,为什么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吴三桂投降清军是因为陈圆圆吗?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成为大明王朝千古罪人
此女才是吴三桂决定投降多尔衮的关键,而不是名妓陈圆圆
一场大战,三个年轻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揭秘:吴三桂降清是死里求生 并非为红颜陈圆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