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杨晓梅

(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总结了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干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49(2010)02—0088—0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各中小学校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们从小接触和掌握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未来社会主人的综合能力、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些地方、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实际教学效果不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普遍存在各类课堂问题行为,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问题学生主要是指由于人格适应不良而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行为来满足他们种种需求的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对人对事表现出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行为倾向。课堂问题行为是由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实施的不良行为。它不但妨碍了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不仅只限于问题学生身上,而优秀生也同样会出现问题行为,只是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及问题学生,或表现形式不同。总之,只要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了给教学活动和自身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都可视为课堂问题行为。

1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在平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问题行为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隐蔽性违纪行为。具体表现为上课时偷偷摸摸上QQ与网友聊天、学习与任务无关的事情或玩与学习主题不相关的网络游戏、收发阅读与学习任务无关的电子邮件等。其二,轻度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同桌或前后相邻同学为了争所谓的“好电脑”发生纠纷,互不相让,互相干扰等。其三,不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乱窜座位、吃零食、口香糖等。其四,不服老师。具体表现在教师利用广播教学时,学生强行关机,想摆脱教师机的控制等。其五,扰乱性行为。通过网络教室的软件向其他同学或老师发送一些可笑的信息,引起课堂吵吵嚷嚷等。其六,恶作剧行为。具体表现为把旁边同学的电脑重新启动或者强行在其他同学的电脑上打开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页,引起其他同学的起哄等。其七,破坏性行为。通常的行为表现为随意推拉键盘抽屉,用力过猛导致抽屉滑落、键盘摔坏,胡乱敲打键盘、故意拆卸鼠标滚珠等。

上述课堂问题行为是以各种违反上课纪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发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更会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严重的问题行为甚至冲击或破坏正常的课堂环境。

2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诱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会产生如此多的问题行为呢?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网络和环境4个方面。

2.1 学生因素

在现今这种教育应试制度下,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将其性质等同与其他劳技课。在学生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眼里认为它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课,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轻松的学科,让学生玩一玩是正常的,造成学生只想着玩游戏、聊天??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尖子学生眼中,这种想法更加严重。这是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这门课上课均在电脑房上。大家知道电脑房比教室来得大且由于电脑会挡住上课教师的视线,这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师往往难以及时掌握。

2.2教师因素

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不能完全“归罪于”学生,其中也有教师的一些因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行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闻的学习活动的协调者。但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有效组织、协调课堂,达到课堂教学行为管理的最优化,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因素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思想偏差导致课堂问题行为发生。有些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不像人家语文、数学等,学不好学校和家长也不会有多大意见,于是就得过且过,所以上课就疏于管理,导致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愈来愈差。“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果一名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存在着这种观念,那么怎么能让学生重视起这一科目来呢?这就可能会引发学生听不听老师上课无所谓的问题行为。

第二,教学方法不当可引发课堂问题行为。有些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学校要检查备课了,到网络上去复制几篇就完事了。上课仓促应战,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上课思路不清,步骤不当或者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语言平淡无味或含糊不清,讲课速度过快、过慢,都会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进而诱发课堂问题行为发生。

第三,课堂管理不当引发问题行为。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叫学生停止上课,或者对相关学生的电脑进行锁定、黑屏处理等。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2.3网络因素

首先互联网目前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传播媒体,它的内容丰富,进入的方式简单,网络系统开放。面对如此神奇的网络世界,如果学生们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很容易会产生不良学习行为。其次,置身于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学生会出现“迷航”现象。当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的时候,其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内容足以令学生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和无所适从。另外,各种信息诱人的外壳,也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使学生不知不觉便陷入网络信息的海洋,不能自拔。

2.4环境因素

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份宠爱,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有学校的校风、学风,班级的班风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实践证明,如果学校管理过于松散,让学生有偷懒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抱侥幸心理和“混”的态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又如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错误观念、不良风气、消极的大众媒体传播诸如暴力、色情、凶杀、追求感官刺激等庸俗的以及商业性的低级趣味内容,这都是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综上,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原因分析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作为教师应当用一种积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予以应对。

3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根据研究分析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本人认为加强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有效地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以下策略较为有效:

3.1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生兴趣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面临任教班级多、课时多、事务繁杂等问题,很难像其他学科教师那样全面地去了解和熟悉学生。但千万要记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不要轻易对学生抱有成见,要尽量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上你,每次上课都要愉快地迎接学生、真诚地喜欢他们,试着利用各种机会去多了解他们,尝试把你所了解的关于他们的背景、生活经验、关心关注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整个课堂会呈现出“兴趣盎然”的良好局面,学生对你和你的课堂才会有兴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很多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反映信息技术课堂难管,似乎很难在和谐课堂与有序教学之间找到折中点。其实,从一开始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就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权威的管理和组织,让课堂和谐有序,尝试创设一个有组织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可尝试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组,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受欢迎的,而且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帮助。在这里,教师利用权威的策略帮助学生成为自主活跃的学习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取向和兴趣,强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个体与群体的学习目标,互相帮助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上述两者之间是并重的,是互相依赖的。权威的管理和组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权威策略实施的前提。[11

3.2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

首先教师自己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同时也要更正学生中信息技术课等同轻松课、信息技术课等同玩的课的错误观念。这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其次教师不能死抱“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的好与坏对家长无所谓的”旧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下册“美化封面”时是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我先提出:“刚才老师出示的这张封面你们看了之后,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学生积极回答:“上面杂志名处没有背景,显得有些单调。”接着我用自选图形添加一个背景图片,然后再叫同学们观察,自选图形哪些地方需要设置,此时,同学们开始议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有些同学说大小需要调整、有的说颜色、有的说位置??就这样通过我不断的引导、分析,一节课下来,发现我讲得不多,而学生说得多、想得多、做得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很明显。

3.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3.3.1 优化刨设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巧妙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以激活知识、技能为目的,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情境创设切不可理解为仅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发挥作用,应统筹考虑安排,注意将情境的创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维持并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同时,在创设时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可从以下2方面入手:(1)以学生兴趣、爱好出发,挖掘与教学相关的情境。(2)以当前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问题的提问巧妙适度也非常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推动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注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无思考价值的简单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会导致减弱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中适时设置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疑问,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3.3.2注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切实发挥小组合作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作用发挥越来越大,每一位学生都应学好、用好。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融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灵活运用“学用结合”、“以任务带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用结合”中的“学与用”是一体化的过程,两者应有机结合;不能为了突出“学”忽略“用”,变成纯粹“就技术而讲技术”;也不能片面强调“用”而否定“学”,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与技能系统的“学”,才能更好地“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在“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来灵活设计任务。比如,教师可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观点等,布置学生制作相应的PPI'课件,并选择制作表现突出的学生给全班演示讲解,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在PPT课件制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学用结合、互相促进。

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小组合作的真实有效。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特别明显,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采用小组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协作、组间竞争,能够促进优势互补,发挥优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示范作用,实现共同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考虑该任务或问题有没有必要合作。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简单问题或任务就不需要合作,否则,合作将演绎成教学“点缀”,最终流于形式。因此,教师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时努力做到:确有必要,分工明确,建立机制,适时引导。[21

3.3.3课堂评价要多元化。要及时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性的评价,教学算不上是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时,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当然,这里的评价指的是多元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评价要即时,比如在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要点评。对于操作快的学生、学生用的好的操作方法给予表扬;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讲解纠正;对于完成任务慢的、甚至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通过评价,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创新思维发展了,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出来了。

3.3.4引导学生规范上网。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网民

可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里面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面对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为青少年识别能力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如在教学《运用Word制作电脑小报》时,给学生一个主题,如爱护环境、热爱家乡等,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来制作。这样,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制作小报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熟练运用了Word的各种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2)推荐学生浏览“自己”的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切合学生实际的网站,如雏鹰网、中国少年网、科技博览网等网站。也可以在学校的服务器里,建一些班级的网站和学生个人的网站,同时他们可以尽情地在网站里迸行讨论、学习,并不时更新网站内容。如果孩子们有了自己喜欢的网站,他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其他不健康的网页了。

3.3.5教师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

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应该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为了使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信息技术任课老师平时要注意与班主任老师相互配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除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育外,通过班主任利用班队课时间加强教育,并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教育。例如在与一些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上网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和聊天,在这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不健康或者说不适合学生的内容出现。由于学生好奇心强,你越不让他上网,他越觉得网络的神奇,老师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控制学生单独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可尝试在学校校园网站的论坛上专门开辟“网络悄悄话”之类栏目,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并有针对的选择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中做好积极引导,有目的的让学生上网,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这样,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课堂问题行发生的背景复杂,原因诸多,表现形式不一,负面影响力度大,我们绝不能忽视。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做到对症下药,找到有效避免和解决的好方法。当然好的方法来自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姚武东.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动机激发[J].信息技术教育,2008(1):32-33.

[2]张群.提高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34—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教学常见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几点做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清水茉莉
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听课,听出6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