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古国——赖国,赖姓由来,这个部族钱多得用麻袋装

赖国,或为姬姓诸侯,周武王平定天下后,裂土分封,大量姬姓或异姓封国拔地而起,作为南部边疆的江淮之地,赖国和周边众多的姬姓诸侯一样带着王室“以蕃屏周”的使命在此立国。据说赖国始封君是文王姬昌第十九子叔颍,现其境内有“叔颍公陵墓”。赖国在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一带,据《路史·国名纪》记载:“赖,子爵,蔡之褒信有赖亭,楚灭之,非炎帝后。赖,春秋灭赖,古本作厉,故世以为即厉,非也。”褒信,即今天的息县包信镇,包信镇在息县东北部,说明赖国就在息国的东北一带,与息国隔邻对望。文中还特别指出因古本作厉,至后世混淆为厉,实为赖国非厉国。

“赖”的金文左边为“”,代指“囊袋”,右边为“”,指“驼着贝壳”,贝壳是远古时期最早的通用货币,“赖”的造字本义为“用囊袋装钱驼着”,意为“持守钱贝,有所靠傍”。故赖字引申出“靠,仗恃”之意,“无赖”往往代指那些无依无靠没有出息的人。从“赖”字的造字本义来看,赖地是一个自力更生、坚强自守,用勤劳智慧创造财富的部族,应该说赖地部落的历史非常悠久。

虽然关于赖国的历史我们知之甚少,但史书中对赖国的灭亡有较详尽的记载。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说得是公元前538年,楚灵王先联合自己的附属国讨伐吴国的朱方,然后顺便灭了赖国。赖国弱小,不战而降,赖国国君双手反绑,嘴里叼着玉璧,露胸袒背,抬着棺材出城受降,到中军帐中。楚灵王居然被赖君的这个受降仪式懵晕了,询问椒举,椒举(即伍举,伍子胥祖父)回答说:“当年成王攻克许国时,许僖公就是这样。成王亲手为许君松绑,接受了他的玉璧,烧掉了他的棺材。”楚灵王听从了他的意见,照做了,然后把赖国迁移到鄢地。楚灵王想要把许国迁移到赖地,派斗韦龟和公子弃疾为许国筑了城后才回国。

楚国灭亡一个国家,往往喜欢将其国人拆散打混再重组,其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其国人死灰复燃,因为赖国位于吴楚交界,楚国之所以灭赖也多半为的是防止吴国捷足先登。但若灭了赖国后不将它保护起来,吴国还会趁虚而入。所以楚国只能将它迁入自己的复地,然后派兵驻守在原地,但无形之中却促进了各地文化风俗的交流。赖国被灭后,楚国将赖人整体迁到鄢地(今湖北宜城市境内),再将许国人迁入赖国故地。而公元前622年时,楚穆王灭亡下鄀国,也曾将下鄀国人整体迁到鄢地。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混居一处,既可以起到收服民心相互监督的作用,又很好地解决了亡国之族死灰复燃的问题,当然,更得要的是让他们寄居一个屋檐下慢慢被楚国同化。

楚国灭掉赖国后,得了赖地,当即在此筑城,这里也就成了楚国的边境。《左传》记载后来吴国为报朱方之役,果然发兵伐楚,但打到赖地时无力破城,可见赖地城池被楚国重建后成了铜墙铁壁。赖国从西周初立国到春秋晚期亡国,大约延续了600余年。古赖国遗址已挖崛,内有“拜月池”、“哈蜊山”等遗迹。赖国亡国后,有赖氏,后为赖姓,是当今赖姓的重要来源。

文/堰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灵王 第13节 炫耀武力
楚灵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还要娶晋平公的女儿!
周代古国——赖国,楚吴争霸的牺牲品,楚灵王灭赖势在必得
城父
晏子使楚背后的齐景公争霸心思
【闲话春秋】之二百零一: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