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以食为天,看孔子“舌尖上的哲学”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老子《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将饮食文化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不止是道家,儒家对于饮食的叙述,也是颇具哲学意义。可谓舌尖上的哲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又曰:“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儒家提倡通过简单朴素、勤俭节约的饮食习惯,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儒家不着重饮食,其实对于饮食,孔老夫子还是比较讲究的。

  

  在《论语乡党篇第十》 中,关于斋祀时的饮食,孔老夫子是这么曰的: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斋必变食:祭祀时的斋戒日,饮食不能和平时一样。

  

  祭祀时,为什么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呢?历史上,斋戒日禁忌很多,饮食上最主要的就是忌五荤,五荤是指韭菜大蒜等五种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蔬菜,据说是鬼神讨厌这种味道,所以祭祀时不能食用。儒家和道家对于祭祀时的饮食,不像梁武帝之后的佛家那样要求食素。梁武帝之前,佛教并不要求一定要食素,梁武帝时,佛教才有了不食肉这一戒律。佛教在印度时,由于僧人都是托钵乞食,所以对于食物不宜挑剔。释迦摩尼佛为了便宜说法,仅仅是要求僧人只能吃三净肉,以表现佛家的慈悲为怀。所谓三净肉,不是我杀,不疑为我杀,不见杀闻杀。佛经中不忍食众生肉的思想,为后来梁武帝制定食肉戒提供了佛法的理论根据。

  

  居必迁坐,居住的地方也要变了,古代卧室分内寝和外寝,也叫做燕寝和正寝,一般的时候,都睡在内寝,到了斋戒和生病重了的时候,要搬到正寝,“寿终正寝”这个词便出自这里。斋祀时,之所以要从内寝搬出来,目的是不和妻妾同房,房事也是祭祀时的禁忌之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材要精挑细选;肉类要刀工细致。儒家这条对于饮食的要求,恐怕不仅仅是针对祭祀时的斋饭,而是对于饮食艺术的一种高度总结。孔子“食不厌精”的饮食观,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食噎而谒,这句话不好理解。至少小编是不太理解,不知道这句话跟“因噎废食”有没有联系?这个“谒”字,似乎跟吃饭噎住没有什么关系。求大家指点。

  

  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鱼馁而肉败不食。”鱼和肉都腐烂变质了,不能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异常,必定是变质或有毒,不能吃;这条亦或是指烹饪的失败,导致菜色难看,看着都没胃口,怎么给鬼神和人食用?

  “臭恶不食。”味道异常的食物不吃。那时候还没有臭鸭蛋和臭豆腐,榴莲更没有传入我国。以上几种“不食”,可见中国对于饮食文化色香味型俱佳的要求已经初见雏形。

  

  “不时不食。”如果不是进餐时间,不吃。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就是一日三餐,不到吃饭时间不能进食。其实古代,对于进食时间,释儒道三家不谋而合,即要求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无论从什么角度考究,都是最有利于养生的。小编下篇文章将会对此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说。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宰杀方式不恰当,亦或是刀工不细致不食。不搭配恰当的酱料不食。这些细则,再次强调了孔子对于烹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严格要求。

  

  “沽酒、市脯不食。”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能吃。在孔老夫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还是自己酿酒,自己杀猪宰鸡。尽管市场上卖肉卖酒的还是新兴产业,但是酒坊老板和屠夫,已经走在了无奸不商的前沿,掺水酒、注水肉应该是常态,要不孔老夫子怎么会说“沽酒、市脯不食”。

  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解释说:“沽、市,皆买也。恐不精洁,或伤人也。与不尝康子之药同意。”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饭应以主食为主,肉作为佐饭,要与饭有一个适应的比例,切不可本末倒置。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以肉食为主,必定对身体不好。

  

  “惟酒无量,不及乱。”孔子这句话,与佛教的酒戒有共同的倾向,只不过孔子并不要求完全戒酒,而是要求根据自己的酒量适当饮用,以不醉不乱性为原则。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不说话,睡觉时也不说话,这句话也很符合养生原则。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何以“沽酒市脯,不食”
孔子的饮食观_竹园居士
名人养生——孔子的食疗养生与实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讲义》——乡党第十(2):孔子论饮食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