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海安中学:探寻轻负优质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导 读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教师责任情怀与精准调控、学生因材施教与自主内驱、教学减负增效与立德树人四大关系,优化了学校办学品质,形成了县中轻负高质的发展样态。 

    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顶梁柱、排头兵,办好县中事关全局,对促进带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江苏省南通市的一所典型县中,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安中学”)十多年来不仅高考高分群体、竞赛成绩全省领先,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也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江苏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成在课堂、功在课外,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办学品质,最大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良性循环

    生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在南通市区域招生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海安中学的生源质量与学校自身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一是学校办学业绩让生源不愿外流。学生选择学校的主动权在家长手上,家长对教学质量的理解又比较感性,喜欢“以数据说话”,马太效应、从众心理非常明显。这些年,海安中学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各界普遍赞誉,学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不仅是高中,海安县的小学、初中也都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择校而离开海安,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海安人还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

    二是区域文化让教师安心从教。海安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每个家庭都有亲朋好友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又成为在校学生潜心学业的榜样力量。近年来,海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好教师留住了,民心安稳了,客观上也遏制了生源的外流。上海教育新闻网曾以“当教师成为城市的骄傲”为题对海安中学进行过专题报道。

    三是地市“属地招生”政策让学校潜心办学。南通市历年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意见》都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自定普通高中的填报批次”“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区域招生。市内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必须到招生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市外民办普通高中到我市招生必须提前将招生计划报南通市教育局备案,并纳入全市招生计划,以保证良好的招生秩序。”这里的不跨区域,是指所有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都限定为所在县(市、区)。南通这种“以县为主”的普通高中招生体制,使得每个县区的“地盘”自己做主,学校之间和谐融洽,减少了争抢生源和师资的矛盾,提升了学校的办学信心和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促进了整个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整个南通没有出现过“一所学校挺出来,一批学校倒下去”的现象。

    当所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达到较高水准,老百姓不再为择校愁眉苦脸、绞尽脑汁的时候,好生源、好师资自然“安土重迁”,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良性循环,由此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均衡。


教师责任情怀与精准调控相得益彰

    提升县中办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担当、有方法、有行动的教师队伍。

    1. 葆有情怀,以高素质教师成就学生成长

    教师的情怀和担当是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有情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有情怀的学生。海安中学曾进行“到底是学生成就教师,还是教师成就学生”的专题讨论,老师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师生相互成就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成就学生上;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评价教师重点看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有用人才,看他能否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真心追捧与爱戴。大家认识到,只要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发热发光。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责任情怀?为了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自觉跳进题海;为了使学生少用1分钟,教师主动多用10分钟,这就是教育情怀的生动体现。海安中学多名常年任教高三的教师,经过层层选拔,本应代表南通参加省里的比赛,只因时间冲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在他们看来,学生的高三只有一次,学生的成长进步比自己的个人发展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2. 坚持“四精”,以高效益教学保障质量提升

    正是葆有这样的教育情怀,海安中学的教师一直坚持把“四精”做到位。

    其一,精打细算。海安中学的“集体备课”既强调对学情深度研究,对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对教学方法深刻思考,又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我们引导教师通过相互听课和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校还以评促教,积极发挥评价对诊断和改善教学的导向作用,实现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双提升。

    其二,精挑细选。海安中学注意挖掘教学素材的生长、扩展和联通功能。如我们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真正好的题目,是有思想、有灵魂的题目,是可以“借题发挥”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和研究,可以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以一当十,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探索、思维能力,为减负增效提供有力抓手。

    其三,精耕细作。海安中学通过对课堂和作业生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直观化,复杂学情可视化,为教学提供客观、便捷的依据,减轻教师作业批阅和综合评价处理的负担;也便于及时发现教学盲区和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改进教学提供精准的、全维度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四,精益求精。海安中学坚持“三个不教”:学生已经学会的不教,自学也能学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学校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准确把握学习起点,灵活取舍教学内容,努力切合教学实际;自主选择教学方法,突出精讲精练,突出学科素养和能力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优质教学没有统一模式,也没有最好模式,只有更适合的方式。同样的减负策略,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群体,成效未必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通性通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有个性特色的路径与方法。真正好的教学,一定是适合、适度和适当的。


学生因材施教与自主内驱有机融合

    我们深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方面,学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积极为学生成长提供舞台、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选择和尝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注重学生内驱力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发现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即学生全体与个体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自主规划与教师跟踪指导相结合,学生主动发展与学校智力支持相结合,让每个孩子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都能饱满、和谐、平衡地生长。

    1. 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海安中学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一方面强化对学生人生规划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学会选择是优质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我们指导基础好的学生主动舍弃那些已经掌握的、内容重复的题目,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放在“跳一跳够得着”和有典型意义、能够扩展的问题上;基础差的学生更要懂得“基础夯实了,难题才能有所为”的道理,不要盲目在那些不重要的、自己能力达不到的题目上倾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海安中学的学生都没有满足于“学会”,而是形成了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螺旋上升、良性循环的路径。 

    学生的“学”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弄清五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教材的核心与关键在哪里,三是学生的困难在哪里,四是结论如何通过过程转化,五是怎么教。课堂教学中,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得到什么,这是教学目标;二是用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这是教学方法;三是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是教学效果。我们提出,课堂教学首先要追求“有效”,有效是前提,高效是目标。有效教学可以体现为三个90%:一是本节课9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二是本节课所学内容90%以上能被学生掌握;有了每节课的两个90%,就能保证高考时90%以上学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这三个90%只是评价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部分指标,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除教学效果外还应有其他指标,但拥有好的教学效果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 自我规划,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

    海安中学推行选课走班的探索实践已有8个年头。学校在高一第二学期每周安排13课时用于选课走班,占总课时的32.5%。选课走班不仅让学生有得“选”,更重要的是有得“试”。通过尝试、调整,甚至多次尝试、调整,学生经历了对所学课程从感性认识、理性比较到慎重选择的过程,在发现自己最佳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减轻了不必要的负担。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高校招生服务,更应侧重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提出了“去功利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观念,将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冠名为“学生成长记录”,突出“观察、记录、分析”的功能,让学生及时记下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学生既能纵向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分析自己的进步所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又能横向分析比较与别人的差别,找出自己的薄弱与不足。纵横驱力引领甚至“倒逼”学生主动规划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客观,定位更准确,方向更明确,行动更自觉。

教学减负增效与立德树人齐头并进

    海安中学一直坚持轻负高质的教学主张,我们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探索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轻负高质办学之路。

    1. “双减”与“增效”双管齐下

    “双减”与“增效”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减负不等于少学习、不学习,减负减的应该是过重、单一、单调、被动的知识学习的负担,是对素养提升没有帮助的负担,减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应还给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我们认为,负担的轻重因人而异,只要学生想学、好学、乐学,只要有利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都不应视为负担,还应当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增效的“效”不仅是教学效率,不能满足于“学习负担小而考试分数好”,还应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关注对学生后续发展、终身发展的价值。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减负增效的“效”更多的应当指向立德树人。

    “高质”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单位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高;二是师生关系融洽,教育教学效果好,学生发展状况好。为此,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对“培养什么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弄清负担和成效哪些必须去除,哪些必须保留,哪些必须增加,将立德树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减轻课业负担,用节省的时间和精力找回长期“失去的人”,这是学校和每个教师的责任。


    2. 文化学习与素养提升并行不悖

    海安中学从创校以来,就积极探索文化学习与素养提升并行不悖的教育方法。实践表明,只要调控得当,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会影响文化成绩;也只有学生学业成绩不掉队,家长才会支持和配合,社会的质疑才会少。海安中学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参加军训、农场劳动周、运动会、科技节、体育节、话剧节、专场音乐会、新春联欢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不少学生把曾经扔掉的业余爱好又重新“捡回来”。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领导曾评价,“海安中学的高考成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副产品”,而海安中学的底气就来自各项工作的协同、稳步、优质推进。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海安中学周边几公里内没有一个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学生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没有一个老师去家教机构上课,没有一个老师带学生做家教,没有一个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这“五个没有”,既是减负的具体行动,也是减负的制胜法宝。

    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仅仅靠学校自身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但没有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努力更是举步维艰。海安中学的实践表明,学校把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做好了,腰板就能挺起来,话语权也重了,对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力随之增大,对提高办学水平、改善教育生态也更有利。

    路,在脚下;功,在课外。


END
敦/品/励/学  自/强/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教育现象批判
中国教育报 江苏海安七层教师流动到新校 2012-1-13 第一版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解读
包头:弱校“逆袭”引生源回流
部分农村教师以后将无岗可上,农村教师未来路在何方
“练评讲”教育联盟:“弱+弱”可以变成“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