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简称221厂,位于青海湖北岸,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一个绝对机密的地方。

1957年5月,为选定原子弹研制基地,李觉和吴际霖、郭英会、何广乾以及外籍专家10余人,在飞机盘旋了甘肃、四川等地许多高山丛林之后,几经周折,终于选定位于青海高原的金银滩为厂址。理由为:四面环山,中间平地,宜于建厂;人口稀少,地域宽阔,便于疏散;边远闭塞,利于保密。

经过1960年一整年的艰难探索,从事原子弹研制的科研人员摸索到不少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同时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认识到研制原子弹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组织力量初步探索、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设计试制。1961年,科研工作逐步由探索阶段进入掌握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阶段,到1962年下半年,基本掌握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同时在聚合爆轰实验、自动控制系统、中子物理、放射化学、中子源、金属物理工艺、弹体弹道等方面都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为设计原子弹做好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1962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全面领导。中央专委会批准了二机部提出的以两年爆炸原子弹为目标的“两年计划”,并逐项研究解决了二机部提出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从全国各方面抽调197名高、中级科技干部加强研制力量;从全国调1.5万人加速青海核武器基地的建设进度;组织全国力量协同解决二机部各核工厂和北京九所需的材料、设备,九院开展大型模拟实验和研制原子弹所需的特殊材料、特殊加工件、专用元器件、测试仪器、仪表等大小共计1000多项内容,在周总理的统一组织下迅速安排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工厂和科研单位,组织全国的力量协同解决。

1963年春,青海221厂出现了蔚然壮观的抢建场面。随着基建工作的快速推进,在221厂基本具备了科研、生产、生活的条件之后,集中在北京的科研生产人员便陆续迁往大西北。与此同时,经中央专委批准增调的126名技术骨干也直奔青海报到。各路人马汇集,迅速全面展开工作,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在221厂形成总攻的态势。

221厂位于青海高原,平均海拔3200多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得知单位要搬迁到那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有些同志开始犹豫,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刚刚从3年困难时期走出来的人们才感受到北京逐渐丰富的物质生活,如果去青海,不仅户口要迁离北京,而且生活上将再次陷入艰难的境地。为鼓舞军心,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专门为北京九所的同志们作动员,发出了“草原大会战”的战斗动员令。

经福谦亲耳聆听了张爱萍满怀豪情的讲话:大西北当然不比首都北京,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地方,那里确实很艰苦,也像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中所讲“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是那里已经有许多人在开辟基地、建设基地,他们在等着欢迎你们。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中“春风不度玉门关”已成为历史了,现在“春风早度玉门关”了;你们的前往,会把和煦的春风带到玉门关。俗话说“知识分子手无缚鸡之力”,可是你们这些知识分子,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将亲手放飞原子弹。到那时,我们祖国各地将处处是春风······

动员会后,北京九所的科研人员为了实现“亲手放飞原子弹”的梦想,纷纷踏上西去的征程。根据组织安排,生产部和实验部的人员先期离京。1963年4月,经福谦跟随第一批搬迁队伍到达青海。

科研人员在221厂先后建立了实验部、设计部、第一生产部、第二生产部、第三生产部。1964年2月25日,二机部党组决定,九局、九所机构撤销,总院名称定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

经福谦由于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现,到达青海后不到半年,于1963年9月被任命为二室副主任,主任是任益民。尽管一些曾经在十七号工地工作过的年轻人都已经成长为科研骨干,但是面对新成员的加入、“两年计划”时间上的万分紧迫,对科研行为加以规范也是少走弯路的必要选择。在十七号工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福谦和任益民一起首先对科研管理和工作方法进行了规范,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科研“三步曲”,丰富了如何编写设想方案、编制实验大纲和实验结束后如何编写实验报告的内容,细化了具体做法,使之成为所有科研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制度,为科研工作早日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

当上二室副主任之后,经福谦除了从事科研工作,在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经福谦在研究室内实行课题分级把关制,从调研报告、立项报告、设想方案、实验方案、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到总结报告,建立了一套“三查三测”制度。“三查”就是方案组自查、科研组复查、科研室抽查;“三测”即对实验数据方案组复测、科研组抽测、科研室核测。每一个课题报告最后都要汇总到他那里进行检查签字,这样一来,全室的整体工作状况他都了如指掌。“对人严格要求,对课题严格把关,对实验数据严格审查。”是人们对经福谦工作态度的总体评价。时任二室学术秘书的朱立昌回忆说:

老经审查科研文件,大到文章结构、章节设置,小到措辞用语、标点符号都一一推敲。他在科研文件中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大概”“可能”等不确定用语。记得有一次方案组处理实验数据时,发现有一个点偏离很大,方案组认为是“奇点”,提了3个理由:样品厚度测量可能有错;样品靶板可能沾胶较厚,结合不紧;探针端部可能绝缘漆较厚,闭合滞后。老经看后非常不满,他说实验中得到的每个数据都是平等的,怎么能随便舍掉呢?如果不要它,应该像法院对人审判一样证据确凿。你们分析的三条能叫证据吗?要么补充令人信服的分析数据,要么补充重复实验数据。报告退回方案组,要求重新补充实验。

还有一次,一份简报中写道:“在铜中测得冲击波速度为4.89毫米/微秒”。老经发现此速度不对,要我查证!我一查记录上是4.98毫米/微秒,我把简报改正确之后没当回事。第二天,我向老经汇报工作后,老经问我:“昨天简报你怎么看?”我一下子蒙了。他见我想不起来,就提醒说冲击波数据错误,我这才想起来。他见我漫不经心的样子,就说:“你不像搞科研的态度,你要知道绝大部分的科研成果最后都体现在数据上,数据错一切都错。还好,你这是简报,给上级领导看的,如果是科研报告,人家采用你的数据设计,那是要出大问题的。”这件事大大触动了我,教育了我。

经福谦特别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身体力行地传帮带,室里很多同志要求经福谦讲课,他都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从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到治学精神,他就像一个标杆,年轻人从他的身上领悟到做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应有的品质。

工作再忙,文件再多,他都从不拖延、不积压,经常晚上加班加点批阅文件。特别对我们上交的科研计划、科技报告等文件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和我们及有关人员商讨,及时解决。

他对交给他的每一份科研报告、方案、计划都会逐字逐句地研读,认真细致地推敲物理概念、数据分析、结论和存在的问题。甚至报告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不规范的简化字,他都要一一指出。当发现有人常把爆轰波的“爆”字写成“卜”时,他就很认真地给人家指出来:“没有这样的简化字”。许多科研人员收到被经院士批注、修改过的方案或报告时,都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敬佩和赞叹。

除了科研人员,单位里还有中专生和技术工人从事科研辅助工作,对于这部分人员,经福谦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给他们上课辅导,讲解关于爆轰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他常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打气。

我中学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校址迁了好几次;大学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上的,当时教也无心教,学也无心学,所以我的基础并不好。我也不比别人聪明,不过是我把别人闲聊、扯皮的时间用来学习罢了!只要能苦学、苦思、苦练,久而久之总会有成就的。例如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家一有空就谈吃、谈喝,美其名曰“精神会餐”。而我用这些时间来看书,补基础、想问题,既分散了对食物的欲望,又增长了知识。有些人老是强调客观,业务不对口、基础差、工作忙等。我认为这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没有勇气过“苦”这道关。为什么总是说苦学、苦思、苦练,因为学习、想问题、练功夫都是苦的。对一个问题三番五次搞不通,那个乏味、那个苦呀!但是你再坚持一下,弄通了问题,心里那个甜就不用提了,那是任何美味都比不上的,正所谓苦尽甘来呀!问题是要自己找苦吃,还要坚持到底,那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和钱学森一样重要,美国不准其离开,回国制定原子弹最佳方案
中国核司令销声匿迹20年,晚年坦言:在国外成就再大,也是外国人
博士生工作内容
科研课题研究一般流程
课题开题会的召开程序与步骤
子课题资料准备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