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参赛:434号王世林

读苏轼诗词 悟旷达人生

 王世林 

上中学时,我就喜欢读阅读苏轼的诗词,有时在同学中还能背诵几句,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尽管那时对诗词的理解还很肤浅。后来参加工作了,再未阅读诗词。直到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在几位文友的启发下,我开启了习诗梦想,并特到书店购买了一本《苏轼词传》。通过阅读,我不仅被他的惊世才华和人格魅力感到神痴和心醉,更多的是被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所感染。 
苏轼出生北宋时期,22岁便考中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改革后,新旧两党掀起一系列的党争。苏轼代表的蜀派先后两次上了洋洋几千言的《上神宗皇帝书》,全面反对新法,指陈对国计民生的忧虑,忠义之心溢于言表。由此成为新旧两党打击迫害的对象,45岁遭遇“乌台诗案”被关进了监狱103天,出狱后被贬到湖北黄州;58岁被贬到广东惠州;62岁又被贬到更加偏远的海南儋州。按理说,他从京城贬到天涯海角,从人生的巅峰跌入谷底,面对仕途不顺之凄怆,身世漂泊沦落之痛苦,常人本该消沉、颓废或自我放逐。可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反而铸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写出了酣畅淋漓的《赤壁赋》、《水调歌头》等3460首诗词。当我读到他被贬后诗词中的创作背景时,我震颤了,原来苏轼的诗词是在那么艰苦悲辛的环境下写出的。然而,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读他的诗词都是充满了乐观和豪放,几乎是感觉不到一丝的哀怨。就像他在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那首自嘲《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他就是以这种幽默的方式,排谴心中的苦闷。他说:“造物亦戏剧,愿君付一笑。”我懂了,他虽然把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灵,从而达到“游于自然”,“忘情物我”的境界。
最打动我的一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被称为婉约词里的巅峰之作,整首词描写得极为唯美,也很是抒情,读来更是朗朗上口:“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写得极为生动有趣,淡淡着笔,写出了最令人感动的一种意象。这寥寥数语就深深的打动了我,特别是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相信也能感动无数读者。我知道,他眼中的"清欢"是一种遵循本心、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道出了人生真谛。读这首词时我在想,在当下物欲横流的复杂社会诱惑很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烦扰着人们,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按照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来对待人生,相信自然会少了许多的烦恼。
最戳中我心的是《临江仙》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更是将寄情于天地的豪放,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句话的含义为:人生就像是一次艰难跋涉的旅行,你我都是旅行途中的匆匆过客,一生本就短暂,不要计较太多,应豁达处事,要活出人生的洒脱和精彩。做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得与失,成与败,痛苦与欢乐,艳阳与风雨,在他眼里虽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却一样都是逆旅的风景。从中既可窥见苏轼经历宦海浮沉后豁达通透的处世态度,即便是在狂风暴雨的阴雨天,依旧能活出晴空万里的超然。从他的诗词中不仅领悟到了他的那份旷达,也领悟到那份随缘自适、乐观洒脱,以及那种宽广胸怀和恢宏的气量。我感悟到,生命中有种灿烂,是经历苦难之后的玉汝于成;生命中有种豁达,是品味沧桑变幻之后的柳暗花明。不因失意而落魄,不因得意而张扬。我感谢他在每一个流落转顾的关头,留下那么多戳中人心的诗句。他仿佛在深情的告诉我们,人在生命的长河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无论遇到何种境遇,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拥有一份从容,坦然面对人生。
最让我彻悟的是《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一路走来,有两个地方的景致最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庐山的空濛烟雨,一处是浙江的壮观潮汐。没去到那里的时候充满向往,觉得假若不去看一看便成此生遗憾。等到真正去那里看过,原来也不过如此。从中道尽了他人生三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他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有人说,这是苏轼临终前得知小儿子苏过即将赴中山任职通判,有感而发特写的一首诗。究竟写于何时何地,这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文字本身传达出的思想与启示。那就是社会喧嚣纷扰,尘世光怪陆离,所谓修行,最难的大概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就是长途跋涉之后的返璞归真。璞,即是平常心;真,应是迷失之后重新找回的自己。我们很多人穷其一生都被困在了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的人寥寥无几。同样是面对风雨,多少文人墨客一蹶不振自杀身亡或抑郁而终,古代有屈原、柳宗元和李商隐,现代有著名诗人海子、顾城和作家三毛等诸多名人。然而,苏轼同样的面对风雨,所经受的苦难九死一生,既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以平常心的超然态度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他回顾自已颠沛流离的一生反而引以为豪:“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最令我动容的是《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一首读罢令人心碎的情诗,被誉为千古第一的悼亡词。简单的词句,挚情的话语,深沉的凄怆,人生最凄惶处莫过于这样的生死茫茫。妻子王弗15岁与苏轼结婚,婚后两人感情甚笃,不料十一年后王弗病逝于京师。苏轼一路扶柩,将她葬于四川先母墓旁,在坟茔所处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棵松树以寄哀思。松涛呜咽,那是苏东坡对发妻的泣血相思!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生命里走来了第二个女性,她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贤淑温厚,尤其待苏轼前妻之子犹如己出。遗憾的是,两人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二十五年,她也因病去世时了。苏轼悲痛万分亲写祭文,当众许以“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之诺。她死后百日,又请大画家李公麟作十张罗汉像,在和尚诵经超度时,把这些足以传世的画像献给了爱妻的亡魂。有人曾这样评价苏轼:“重情、多情,但不滥情,是一个真正懂爱的人”,我认为十分客观准确。在王闰之病故后,苏轼不再娶,只留朝云随侍。他五十八岁被贬惠州,仆婢星散,只有朝云义无反顾只身陪他远走岭南。患难中两人在惠州相濡以沫生死与共仅两年,可惜她又因病先他而去,年仅三十四岁。苏轼沉痛的将她安葬于惠州西湖楼禅寺东南,筑六如亭为念,上刻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是苏轼对永恒之情的真诚啜饮,纵使历尽沧海,至少泪也真情,文也真情!
最让我震撼的是他人生最后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仅用24个字就简略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口气读下来,可谓是气贯长虹。这是他在65岁那年,正赶上皇上大赦,经历过多年沧桑之后的苏轼想要回常州定居,度过自己最后岁月。在途经真州游览金山寺,看到了自己的画像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的千古绝句,来抒发自己这时的思想感情:心就像已经成灰的木头,老旧的身子就像没有绳子牵管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覆灭。问我平生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功业,那就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了。在这三处,苏轼兢兢业业,为当地的人民做了许多垂名青史的好事。尤其是海南岛,苏轼在儋州开设学堂,直接打破了儋州从来没有出过科举及第之人的记录。他一生漂泊,暮年投荒,在经受了无数的磨难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够用如此简练诙谐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一生,足见苏轼胸襟之坦荡。此诗,他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就在一场场得失中渐行渐远,红尘中修行,难免遭受挫折,关键是历经风帆后的波澜不惊。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令人伤感的是,苏轼在北归的路上,因积劳成疾客死他乡,年仅66岁,一代巨星就这样黯然陨落。恰如当年杜甫舟中死于湖南莱阳,如此结局令人黯然神伤。斯人已逝,然青山苍苍,江水泱泱。跨越近千年,苏轼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词,对于那些正在经历风雨,面对挫折者来说,就是超乎物我和兼济天下那种旷达的精神食粮,就是一剂清新剂和疗伤药。所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读懂他的诗词,就等于为我们撑开了一把遮蔽人生风雨的“伞”,撑起了笑对人生的一片天!

王世林,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世界汉语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集《墨染清秋》;有散文、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等70余篇先后发表在《芒种》等市级以上报刊杂志,30多篇发表在国内多家微刊公众号上。其中散文《三月雪》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作家名作典藏》;散文《母亲》获第六届中华情散文大赛金奖和最美散文奖,并收入《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散文《感悟落叶》获文豪杯中外诗歌散文年度赛十大新锐之星奖;散文《望乡》获“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金奖,并收入《东方文韵.时代新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写出一场无人超越的旷达之雨,淋湿古代诗词史,能淋湿你吗?
唐宋词 词中有真意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去世前的苏轼回首往事,写下一首千古佳作,道尽一生的坎坷辛酸
苏轼去世前路过金山寺,写下一诗,短短24字,总结自己的一生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