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市群团改革学习考察报告

重庆市群团改革学习考察报告

州群团改革考察组

20176

 

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614日至16日,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柯东海、州委常委、统战部长、州总工会主席涂元玲带领州委统战部、州改革办、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州科协、州侨联等单位负责人,对重庆市群团改革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考察组一行集中听取了重庆市改革办、市编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关于群团改革相关情况的介绍,到重庆市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江北区小样青年创业社区、江北嘴俊豪农民工工地群团服务站实地考察了群团服务项目运作、群团阵地载体职能整合、群团组织覆盖等情况,为我州群团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思路,形成如下学习考察报告。

一、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

在群团改革推进过程中,重庆市始终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存在的6个方面问题,列出清单,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一)针对一些群团组织偏离工作定位的问题,调整优化新形势下群团组织职能职责。按照“基本定位要守住不放”的要求,全面梳理新形势下各群团组织的职能职责,重新核定群团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进一步突出联系服务群众的职能职责。

一是推动群团组织聚焦服务群众主业。全面取消群团组织变相承担的招商引资、办学办园等偏离职能定位的职责。剥离群团组织所属经营性单位,推动重庆市级群团机关所属的重庆工会大厦、家人杂志社、21世纪人才报社、电脑报社等10多家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剥离重庆市团校学历教育职能;将重庆市妇联所属3家幼儿园移交属地管理。强化群团活动阵地公益属性,推动区县稳妥有序收回用于纯商业经营的群团活动场所,新建群团活动场所免费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如重庆市科协所属重庆科技馆、重庆市文联所属重庆市文艺家活动中心免费向社会开放。

二是引导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按照“于法有据、群团所能”的原则,从有利于群团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服务群众出发,与时俱进拓展新形势下群团组织工作领域。制定《市级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事项清单》,推动职工扶贫济困等13项职能由政府部门委托或转移给群团组织行使,如重庆市侨联承接重庆市政府外侨办归侨侨眷联谊服务和日常慰问的职能,重庆市计生协会承接市卫生计生委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的职能,重庆市法学会承接组织第三方参与政府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及政府规章(含规范性文件)立法后评估的职能。同时,明确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边界,坚持群团承接职能的服务属性,防止群团组织成为“二政府”。

三是突出群团工作主阵地和工作品牌。根据群团组织联系对象、职能作用、优势特长,进一步突出工会以企业和行业、共青团以学校和新领域新阶层、妇联以农村和社区、科协以高校院所和学会为工作主阵地。引导群团组织面向所联系服务的目标群众,提供差异化服务,推动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共青团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妇联在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方面,聚焦“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领域,打造技能提升、市民学校、爱心童享、法律援助等工作品牌,增强群团服务的针对性。如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对全市1万多名缺失父母监护的儿童开展多对一服务,市民学校品牌下的四点半课堂服务项目较好解决了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护的问题,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二)针对一些群团组织头重脚轻、覆盖不到、覆盖不全的问题,健全完善群团组织体系。坚持怎么有利于服务群众、就怎么设置机构,群众在哪里、群团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一是打造精简高效的重庆市级群团机关。按照“大部制”设置内设机构,整合调减市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30%以上,分别由19个、11个、11个精简到13个、7个、7个;精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20%以上,分别减少123名、84名、43名,有效解决内设机构叠床架屋、职责交叉问题。同时,打造联系服务群众一线窗口和平台,如重庆市工、青、妇机关分别新设职工权益维护中心、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重庆市残联设立年服务能力超过4万人次的残疾人康复中心,重庆市科协拓展科技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推动群团机关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接上地气。

二是织密条块结合的基层组织网络。巩固完善原有群团组织体系,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等领域群团组织。在工会组织建设上,适应产业发展及职工流动新变化,在企业100家以上、职工5000人以上的镇街和开发区(园区)建总工会,其余改建为工会联合会;推动重庆市级产业工会委员会制改革,将市国资委和市文化委管理的20多家单位工会划转至相应产业工会管理,产业工会机关由委任制的内设机构变为选举产生的常设办事机构,实现了运行机制的有效转变。在团组织建设上,推动实现区县教育团工委、少工委全覆盖;推行中学、中职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兼任学生工作或德育工作部门负责人,中学班主任担任团支部指导员,避免学校团建工作与学生工作“两张皮”。在妇联组织建设上,加强镇街区域性妇联建设;全面推进村妇代会改建妇联,选举执委、副主席和主席,打破了以前妇女工作局限在行政村的体制框框,扩大了妇联组织覆盖面。

三是扩大对新领域新阶层的有效覆盖。通过“党建带群建”,推动群团组织对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在建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同步建立群团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依法推进工会组织建设,依托工会开展青年和妇女工作。在不具备单独建群团基层组织条件的领域,通过建立联合基层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等方式实现组织覆盖或工作覆盖。综合运用政治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举措,有效调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支持群团工作的积极性,激发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领域群团组织的活力。如在酝酿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领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和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时,充分听取有关群团组织意见;探索对群团工作开展较好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给予经费补助,江北区对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的群团特色服务项目给予10005000元补助。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扩大群团组织覆盖,网聚更多服务对象,如依托重庆市人气最旺的体育类团体“渝跑团”的微信群建立团支部。重庆市级产业工会以吸收为委员的形式,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与本产业相近的非公企业、行业协会,有效扩大群团工作覆盖面。

四是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推动重庆市和区县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提供咨询指导、政策支持、能力培养等服务,培育孵化联系服务青年、女性、残疾人等各类群体的社会组织。目前重庆市已培育孵化出网络作家协会、创客联盟、几和妇女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等各类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组织600多个。建立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有序服务群众。如重庆市青年社会组织联席会将全市68家重点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为成员,较好发挥了引导引领作用。重庆市和区县群团组织通过委托承担、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将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法律服务等事项更多交由社会组织承接,使社会组织成为群团组织的“二传手”“三传手”。

(三)针对群团工作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推动群团组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整合。从工作队伍、活动阵地、工作资源三个方面,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多渠道充实基层群团工作队伍。针对重庆市区县群团机关编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广大农村地区群团服务对象又较为分散的实际,多管齐下加强群团工作力量。在区县一级,通过市级群团机关“减上补下”、区县内部调剂和配备挂兼职干部,区县工、青、妇机关平均增加3名编制和6名挂兼职干部;部分区县还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商联、科协、侨联等群团机关的编制。在镇街一级,设置群团工作综合岗或调整设立党群办,根据常住人口规模明确13名专职群团干事,并配备4名左右的挂兼职群团干部,彻底改变了过去镇街群团工作基本变成其他岗位人员“副业”的状况。在村社一级和基层群团服务站点,通过购买社工服务、招募志愿者、妇代会改建妇联等方式补充力量,壮大工作队伍。

二是整合资源打造群团活动阵地。推动群团之间、党群之间、政群之间服务阵地资源开放共享。整合各群团组织基层活动阵地,探索设立区县群团活动中心,在保留各阵地原有项目和特色前提下,资源统一调配,活动统筹安排,工作联手联动,综合发挥职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群团活动阵地的功能。整合基层党群服务阵地,推动基层党员活动中心、重庆市服务群众工作信息平台等党建阵地资源向群团组织开放,在区县、镇街、村社三级服务中心普遍设置党群服务窗口,实现党群服务有机融合、共享联动。整合政群服务资源,支持基层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场馆与相关群团组织共建共享,拓展为群团活动阵地。

三是加大群团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建立群团经费动态增长机制,重庆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同投入,按照每名服务对象每年2.2元标准,增设青少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调增0.2元;重庆市和区县以按服务对象人数核定的经费为基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团活动专项和群团发展基金等形式,确保群团工作经费随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质量提高和群众满意度提升而合理增加。建立群团经费向基层倾斜机制,重庆市级青少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60%用于区县,重庆市和区县总工会留成会费的20%作为镇街一级工会工作经费。区县普遍对镇街一级、村社一级专门拨付群团工作专项经费。建立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群团工作经费支持机制,探索向其群团负责人发放工作补助,对新建群团组织补助工作经费;一些区县还对其中成绩突出的群团负责人进行奖励,充分激发其做群团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建设开放共享的基层群团服务站。按照“要建好用好基层服务站点”的要求,采取“一家牵头、多家进入”方式,在创业孵化楼宇、重大项目工地、安置房小区等原有群团服务阵地不能有效覆盖的区域,建立近500个基层群团服务站,实现群团服务阵地前移。群团服务站根据主体服务对象确定建设主体,产业工人密集的地方由工会牵头,创客白领集中的地方由团组织牵头,安置房小区等区域由妇联牵头,其他相关群团组织共同参与打造。根据服务对象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如在产业工人集中的群团服务站,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夜校、相亲交友、免费电影等服务;在外省市渝籍务工人员集中地区设立的流动群团服务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权益维护、乡情关怀、创业互助等服务。采取多元化方式组建服务团队,负责人一般由群团专职人员担任,工作人员一般由社区工作者或专业社工、志愿者组成,推行错时上下班、周末值班、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四)针对群团组织“封闭运行、自弹自唱”的问题,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创新群团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由群众说了算”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群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探索网上群团工作。按照网上有组织、网上有服务、网上有引领的思路,打造触手可及的网上群团。推动组织上网,实现基层群团组织基本信息逐步上线,并向QQ、微信等线上社交工具延伸,让群众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找到组织。重庆市已建立网上团支部6万余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团支部基本实现上线运行。推动服务上网,拓展群团组织网上平台功能,实现网上登记入会入团、转接组织关系、交流互动、开展活动等,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网民不理不睬的局面。重庆市总工会升级工作网站提供在线法律援助、工会组织关系转接等服务,重庆市妇联新设网上女性公益课堂提供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学习课程,重庆市残联依托残疾人信息系统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等多种服务,重庆市法学会开办网上法律诊所提供法律服务。引领网络舆论,组建由群团干部、网络志愿者等组成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旗帜鲜明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如“常春藤”网上青年突击队在“共青团价值质疑”等网上斗争中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建立群众导向的活动开展机制。坚持活动项目由群众提出,重庆市和区县群团组织把问需群众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按照群众需求设计活动内容。今年,重庆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等群团组织针对问需中群众的所急所盼,开展了千名律师进企业、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助残淘宝店建设、艺术家送欢乐下基层等重大活动。坚持活动开展以群众为主体,让更多普通群众在活动中亮相发声,改变了群众当观众、群众成配角的现象。在今年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评选中,拿出15%的名额请群众直接评选。一些区县规定基层群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达到60%以上才能获得经费支持。坚持活动效果让群众评价,广泛采取现场评议、网上投票、电话打分、第三方评价等方式让群众直接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到群团组织负责人任免、群团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项目、群团组织工作经费安排等事项中。一些区县利用统计部门农调队或委托咨询公司,采用电子围栏随机调查等技术,开展群团活动满意度、参与度、知晓度调查。共青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团支部书记满意度测评,对24名满意票率未超过50%的团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是建立群团工作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利用群团组织在公益、慈善、扶弱、济困等方面的号召力影响力,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群团服务的有效平台。探索建立群团组织牵头的社会公益基金,采取财政投入引导、企业捐赠、慈善捐助等方式募集,实现财政资源撬动社会资源。重庆市工、青、妇先后成立温暖基金会、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妇女儿童基金会等群团基金。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推动专业社会服务进社区。重庆市级群团组织将17个服务青少年项目、13个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项目等委托社会组织实施。完善志愿者参与群团工作激励机制,把入团先当志愿者作为发展团员参考条件,将每年参与志愿服务不少于40小时作为团员推优入党考察的重要内容,健全“爱心储蓄银行”制度,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四是建立群团工作联手联动机制。推动群团组织之间联手,制定《关于协同推进四个联手工作的意见》,通过项目集中策划、活动联合开展、信息共享互通、工作相互配合,推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手打造服务品牌,联手建基层群团服务站,联手进公共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联手引导和进入各类社会组织。推动群团组织与党政部门联动,如重庆市总工会、团市委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残联联合民政、卫生等部门开展“雨露助残”行动,重庆市工商联联合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开展“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通过联手联动,显著提高了群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五)针对群团干部管理不适应群团组织特点的问题,以专挂兼相结合为着力点加强群团干部队伍建设。畅通挂兼职渠道,规范挂兼职管理,推动更多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人进入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激发群团工作队伍活力。

一是提升群团领导班子挂兼职比例。压缩群团领导班子专职成员比例,配备50%以上挂兼职成员,主要从各行各业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基层先进模范人物和社会组织带头人中选拔,不搞职级对应,不设年龄、学历、身份限制,不转行政关系。重庆市工、青、妇领导班子分别配备挂兼职成员6名、5名、6名,占总数的55%56%60%;区县群团班子挂兼职成员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

二是优化群团机关工作人员结构。推动群团工作队伍来源多元化,重庆市和区县群团机关主要通过遴选和定向招录补充专职工作人员,把基层群团工作者、群众骨干、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一线的优秀人才作为重点选拔对象。拓宽挂兼职人员来源渠道,注重从基层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拔挂兼职人员。重庆市工、青、妇机关挂兼职人员分别达到34人、24人、17人,占比达17%31%28%。同时,采取项目招聘、劳务派遣方式聘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领域社工专才,从各行各业思想素质好、热心群团工作的人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群体中招募志愿者,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群团工作的格局。

三是规范挂兼职干部管理。挂职干部实挂实干,分管或承担具体业务工作,深入联系服务群众。兼职干部作为群团组织的重要工作力量,主要负责宣传群团工作,参与兼职单位的重要调研、重大活动和重要议事决策等。建立挂兼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对群团挂兼职干部发放一定工作补助,调动工作积极性。

(六)针对一些党组织对群团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得力的问题,建立健全党领导群团工作的体制机制。着力强化党建带群建,推动各级党委把群团工作纳入工作总体格局,切实担负起领导群团工作的重要政治责任。

一是落实党组织领导群团工作责任。落实重庆市和区县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群团工作要求,强化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重庆市和区县党委每届任期内召开一次群团工作会议,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每年专题研究群团工作。强化重庆市和区县群团组织领导班子。推动各级党组织把方向、压担子,让群团组织在实践中增强凝聚力、号召力。

二是建立党委领导群团组织工作机制。重庆市和区县党委均建立了党的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党委专职副书记任第一召集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协调推动工作,实现一个口子研究、各块牵头实施,有效提升了群团工作的统筹性。尊重群团工作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支持群团组织更加有效地代表、表达和维护群众利益,给群团组织留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空间。

三是强化党建带群建工作要求。重庆市和区县党委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纳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现群团工作与党建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明确了党建责任制中党组织加强对群团工作领导的具体内容,把群团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党委领导班子和分管负责同志的重要内容。把群团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吸纳群团组织负责人参与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在村社一级党组织中增设群团委员,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群团委员,为群团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突出目标导向,成效明显

通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重庆市群团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逐步化解,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群团改革成效初显。

第一,群团工作从各级党组织的“软指标”变为“硬任务”,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通过落实党组织领导群团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特别是抓群团工作的考核述职机制,有效促进了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视群团工作,真正将其纳入工作总体格局,主动给群团组织“指方向、交任务”,积极为群团工作提供保障、搭建平台,群团工作方向更明了,群团干部干劲更足了,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更强了,形成了群众得实惠、群团得发展、党组织得民心的生动局面。

第二,群团职能职责从“缺位错位”变为“明晰聚焦”,服务群众主责主业更加突出。通过改革,群团组织职能职责实现明显优化,剥离与联系服务群众主业无关职责,群团组织轻装上阵,回归联系服务群众主业,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力量更加聚焦,本职工作做得更深更细。同时各群团组织承接部分政府转移职能,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

第三,群团组织体系从“头重脚轻、覆盖不到、覆盖不全”变为“小机关、大网络、广覆盖”,补上了对新领域新阶层覆盖不足的短板。通过改革,“指挥机关”瘦身了,组织网络织密了,工作手臂接长了,基本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组织,群众随时能够找到组织,组织也找得到群众。

第四,群团基层组织从“缺力量、缺保障、缺阵地”变为“有人干事、有经费办事、有阵地服务”,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改革,“减上补下”的编制和区县调剂的编制全部充实到区县和镇街群团工作岗位,一大批挂兼职干部、社工、志愿者、群团委员、妇联执委等工作力量补充到群团一线,基层群团工作力量壮大了。市、区县两级青少年和妇女儿童专项资金大幅向基层倾斜,一些区县还撬动社会资源用于基层群团工作,基层群团工作经费增多了。新建近500个基层群团服务站,部分公共文体设施也用于群团活动,基层群团活动阵地更加夯实。

第五,群团工作方式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通过建立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机制,推动群团工作从机关大院走向基层一线,从“眼睛向上看、围着领导转”变为“眼睛向下看、围着群众转”,群团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通过组织上网、服务上网、宣传上网,畅通了群团组织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渠道,群众对群团工作关注度更高,群众参与度更高。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开展的群团活动,紧贴群众需求,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六,群团工作从“相对封闭”变为“开放协同”,社会动员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改革,群团组织联手联动开展工作成为常态,避免了各搞一套效率低、单打独斗影响小的问题,群团组织动员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群团工作,社会动员能力大大增强。

第七,群团干部队伍从“来源单一”变为“五湖四海”,生机活力进一步显现。通过改革,从各类群体中选用了一大批挂兼职干部,干部的来源拓宽了、结构优化了、代表性增强了,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了,有效激发了群团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下步工作建议

重庆市是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地区之一,2015年启动,先在工、青、妇和6个区县试点半年,再全面推开,201611月结束,相关工作现已移交到市委组织部。全州群团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结合学习考察和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是建立改革推进机制。群团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改革,涉及改革的部门多,涉及人、财、物等相关配套政策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即分工又合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签于协调统筹的部门和事项较多,建议把群团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委办或州改革办。

二是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以增“三性”去“四化”和解决群团工作基层薄弱、有效覆盖面不广等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创新方式方法、改进干部管理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工作重点,州改革办、各改革群团组织尽快制定出总体方案和部门改革实施方案,提交专项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三是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州科协、州侨联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的同时,对需要政策配套的事项进行梳理,形成清单,提交专项改革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州委组织部、州编办、州财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制定相应配套政策,促进改革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四是优化整合服务资源。要摸清服务资源现状,实现群团之间、党群之间、政群之间、群社之间的联手联动,整合优化服务资源,有效解决群团工作对象交叉、内容重复、资源分散、力量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五是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多形式、多渠道加大群团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一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凝聚改革共识,让群团工作更加精准、更接地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群团改革14问:怎样破'四化'立'三性'覆盖新'细胞'
新常态下加强群团工作应注重“四个把握”
上海群团改革方案有何亮点
群团工作会议县长讲话
群团工作列党委考核 要求站在网上舆论斗争最前沿
在价值引领中做好青年工作(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