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书怎么读?
userphoto

2023.01.30 上海

关注

三脚马 七年爬藤

2023.01.30

中国古书怎么读

1. 国学不存在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从来没有过“国学”这件事。只有儒学、子学、史学,还有佛教、道教的配套学术。这些名目下面还有细分,比如儒学有经学、道学、朴学等等,反映的是不同时代儒学不同的侧重点。
国学这个名词是古代学术衰亡后,现代胡乱造出来的。最晚从胡适开始,学术界不再用古代的方式治学,而用来自西方的语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结合古代学术中的文字、音韵、训诂、考据之学,形成一种科学的方法,去“整理国故”。“国故”之意,把古代学术不是当作什么宇宙真理、思想体系,而是当作需要科学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所以“国故”之学本身没有什么思想体系。后来不知怎么传统文化热起来,就有人造了“国学”这个名词。然而“国学”这场热闹,既没有衔接古代的思想体系,也没有采纳“国故”之学的科学态度,更没有开创出自己的学术理路,就是一个不古不今、不西不中的没有根基的玩意儿。

2. 从《论语》《孟子》入门所谓“国学”,是不靠谱的读法
《论》《孟》并列,并提到很高的学术地位,是北宋以后的事。北宋时候,儒学学者融合了道教、佛教思想,开创出一种新儒学,叫做道学,或理学。南宋的道学大家朱熹,编了一本《四书集注》,从《礼记》里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作四书,并且把它们看作儒学最醇正、最深刻的思想资源。后来的科举考试,大都从《四书集注》里抽一段话来命题,所以读书人个个都得熟读《四书集注》,否则就别想考取功名。
实际上在北宋以前,自先秦至隋唐,《论语》《孟子》的地位都远远没有那么高。在先秦、西汉的时候,《论语》只是诸子之书中的一种。西汉官方认定儒学五经,不包括《论语》。东汉时《论语》短暂列入经的范围,但也和《孝经》一样,只能算次要的经。隋唐时官方认定的儒学九经,又不包括《论语》。
朱熹他们编、注四书,是对它们的新解读。宋明道学学者,把很多自己的思想“读进”了四书里。所以读四书,实际上是在读宋明道学的思想。
所以,认为读《论》《孟》可以入门“国学”,是一种没有学术思想史基础、不顾理路的读法。一方面,《论》《孟》对秦汉隋唐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如果是想接续宋、明道学的理路,那至少也应该按照朱熹编定的次序读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并且不仅读四书,也要读宋明道学家对四书的解释。最重要是得明白,这种读法是“宋学”,不是“国学”。

3.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理路
先秦学术:诸子。先秦诸子之学是有世界水准的学术和思想,跟古希腊罗马学术相比也无愧色。诸子之学里,儒、墨、法、道四大家,名家、兵家是从属于法家的小家,还有纵横、阴阳等其他小家。先秦诸子的学术分别指导了后世的国家方向:法家指导了秦帝国,道家的一支——黄老之学指导了西汉最初的几代,儒家和阴阳家指导了汉武帝以后的汉帝国。
两汉学术:五经经学和前四史。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和它们的各自的《传》。五经虽然成型于西周至先秦,但定型并且成为官方学术则在西汉(经学)。由于五经文字古奥,汉人就已经读不太懂了,所以产生了文字训诂之学,《尔雅》《说文解字》等等,作为经学的预备,也叫“小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南朝宋)《三国志》(西晋)。《后汉书》《三国志》虽然是西晋南朝的著作,但也是两汉史学的延续。
魏晋南北朝没啥很正经的学术,但出了很多有趣的书,比如玄学清谈和神仙志怪。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般不会专门读魏晋的书,因为读了也无助于考试做官。只有一些想要寻找边缘文化资源的人会去读它们,比如鲁迅就痴迷六朝志怪。
隋唐是一个学术思想恢复的时期,总体性、原理性的学术著作很少。但隋唐人的贡献,一是整理古籍成就很大,二是很懂经世致用,把儒学和史学里有用的东西都拿来指导政治和社会。比如唐代的律学就很厉害,不仅为后世的中华律学奠定了基础,而且指导了日本的国家建设。唐代的官方思想很多元化,儒佛道的思想,有用的就拿来用,所以中唐时候的韩愈很气愤,咬牙切齿要崇儒抑佛。
两宋学术:道学和史学。道学诞生于宋代民间的书院,其学术活力一直延续到明代,所以宋明道学并称,一般认为道学的正宗是“程朱陆王”五位思想家,就是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道学的初心是洞察宇宙运行的大道,推出人的责任和规范,激发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像范仲淹那样),在文明陷入危难的时候舍生取义(像文天祥那样),但后来演变成过分拘泥纲常名教的偏执狂。现代新文化运动以后,道学成了被唾弃和嘲讽的对象,读的人就不多了。两宋史学成就很大,但除了《资治通鉴》之外大都是专家之学,读的人不多。
明代除了道学空谈性命之外,学风普遍都很“野”,甚至出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测乱改古书的现象,也出现了李贽那样奇葩的思想家。不过明清之际,出现了晚明三大家:顾炎武主要是经世致用之学,黄宗羲主要是学术思想史,王夫之主要是政治社会思想。
清代官方还是墨守宋明道学,科举考试就是从四书五经里寻章摘句写八股文。乾隆嘉庆两朝,民间学术从汉代的“小学”和顾炎武提倡的“实学”里发展出系统的文字、音韵、训诂、考据之学,对整理古籍贡献极大,因为学风比明代质朴扎实,号称朴学。乾嘉朴学不太重视义理,这也跟宋明道学相反,但也有个别大儒以朴学支撑义理之学。例如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就试图用训诂考据方法,证明宋明道学对《孟子》的解释不靠谱,导致“以理杀人”的恶果。
晚清因为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义理之学(政治、社会理论)的需求增加。康有为等人就从两汉经学里的一派——今文经学里,开出新的义理之学,为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因为晚清今文经学喜欢捣鼓“微言大义”、“托古改制”那一套,神神叨叨的,很快就被更直接、更诉诸理性的西方理论取代了。再往后,学术思想的背景、问题、资源、方法都变成现代的,中国古代学术就终结了。

4. 那么怎样读古书
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沿着学术思想史的理路去读,一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心性,当作个人信仰的探索去读。
沿着理路读,也不一定按时间顺序读,反而可以从《史记》开始读。理由有二:第一,《史记》的文字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从汉到清,都把与《史记》相似的文章看作好文章,唐宋八大家、《古文观止》,入选的标准之一就是类似《史记》的文风。所以《史记》的文章比先秦诸子和六朝骈文都容易懂,读熟《史记》,也就能读从汉到清的大部分文章。
第二,中国历史的枢纽是秦汉,学术思想史的枢纽也是秦汉,先秦诸子最终胜出的方案体现在秦汉帝国,唐宋明清也遵循秦汉帝国指出的大方向而发展。《史记》不仅记录和解释了秦汉帝国的建立与成长,也综述和评价了先秦和秦汉的学术思想。
从《史记》入门,再读先秦诸子和汉儒五经(包括它们的传和注,参考乾嘉朴学和现代研究成果),这时候文字难度会增加,但是有了《史记》的基础,应该不难克服。然后再读宋明道学和乾嘉朴学,并注意它们围绕义理展开的辩论。
但这种读法,是培养学问家、思想家的读法,可能是半辈子的事,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这样读。
那么就不妨考虑按照自己兴趣心性来读:喜欢宏观思想的就多读点先秦诸子,喜欢义理讨论的就多读点宋明道学,喜欢用现实映照思想、看看思想落地之后的结果,就多读点史书。但这样的读法,一定要有自觉,明白自己读的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哪个理路。读书不能naïve,不能把不同理路的古书一锅烩,最后只能熬成一锅啥也不是的“国学”浆糊。
以上。

作者介绍:三脚马(马俊),窈窈爸,人类精神史和世界漫游者(flaneur),通识教育者,相信通识教育是为人生的(自我)教育,旨在培养拥有glocal视野和幸福之能力的现代人。复旦文科基地班(文史哲)学士和哲学系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曾经的媒体人。
马俊主理的「七年正典」通识课,即将开始招募。

通知:2023年度通识及暑期项目招募2月1日10时在七年群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朱理学(微国学08)
赠书 | 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
蓝色古典线装书籍背景的国学文化PPT模板
现代哲学家一篇哲学史精文赏析
“实学”义辨
狄培理:在宋明儒学中找到有意义人生的方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