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早已引起世人注目。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胜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经验,理论都告戒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机会,兴趣薄弱,缺乏自信,对数学的精神、思想及日常生活的价值、意义了解甚少,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希望通过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在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在于他的智力如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固然有智力因素,但还有另外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气质、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他的志气、理想、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并且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这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3、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4、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5、、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较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代表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就,在较好的数学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成作业,不爱护书本等不良习惯。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让其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道理,单靠老师的硬灌,会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还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兴趣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成语、熟语、谚语、谜语、歇后语、故事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诱发兴趣;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和延伸拓宽,增强兴趣。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感到学习充满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广,人也越来越聪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4、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5、培养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③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其实施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其次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第三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最后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

    6、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1)审题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作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我们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验算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5千克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些学生还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说明他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3)总结习惯。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7、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①启做议练。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②点化自学。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8、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9、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须天天布置预、复习作业,还要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10、快节奏有条理习惯的培养

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提高教的效率,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的效率。①竞赛训练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竟赛、游戏等方法,训练做题又准又快的能力。②手势会意法。教师运用事先与学生约定好的,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领会的手势信号来传递信息,以提高效率。

    (三)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

数学离不开实际的生活,素质教育含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同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学生操作、创新、倾听、质疑、思维、口算、计算、解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和表达等能力。

    1、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回得到和谐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既促进了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是组织数学兴趣活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让他们互相协作展开活动,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是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可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要强化动手操作,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只有体味到它的魅力,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研究数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时无刻不得到发展。这一提出理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体味到“我们也能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弄清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之后,让学生画出一个圆心中不同半径和直径的若干个圆,并做好记录,然后观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获取新知。

    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一节内容时,由于这三种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互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既是新课的生长点,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三种数”互化的条件。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可设计“用现有的知识,你能直接比较4/7、57.1%、5.7的大小吗?要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们首先需要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只是一句口号。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数学教学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数学课很难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因此,要想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设置好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尽管数学课程有一定的枯燥性,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把音乐、游戏、情景剧等引入课堂。如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可设计一个“争当模范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把教室模拟成一个小超市,并请部分学生带一些实物,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买一支铅笔0.2元,一块橡皮0.3元,一支水笔1.6元,一共要花多少钱?给你5元应找回多少钱?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优胜者可以做下一轮的营业员或顾客。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着数学课堂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我想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锤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4、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彻底丢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观念和思想,而是真正从观念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做学生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起组织、引导、控制及解答等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勇于争辩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发言,敢于提问,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颖的设疑题,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团、形成悬念,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之中。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结束语:  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学生会逐渐把握合理的学习过程,他们也会逐渐养成一种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学、积极的学、紧张地学、高效地学。

    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软着陆”,也需要从行为上进行“硬加工”,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波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计算准确率低怎么办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六个好习惯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三年级四班的Blo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