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捷:神话单元的三个层次教学——以《精卫填海》为例

《精卫填海》

今天我们讲的是四年级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很重要,它是我们的文化命脉,它是神话单元。那么什么是神话呢?它有两个目标

目标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注意,这里有一个分析,叫做把神话当做故事来教、当做故事来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目标二:感受神话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句话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就是把神话当做神话来教、当作神话来学。这里的神话是一种专门的文体

这两个目标是教学的两个层次与取向两个层次分别是:把神话当做故事来教、当做故事来学把神话当做神话来教、当作神话来学。两个取向分别是故事取向与神话取向。

第一层次:当做文言文的课文(最低层次)

第二层次:当做故事来教

第三层次:当做神话来教

一、作为文言文的《精卫填海》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层次,《精卫填海》当做文言文教学的话应该怎么教呢?文言文的教学,基本上要做到两件事:把文言文读通、把文言文读懂

那么文言文怎么读通呢?

我们注意到书本中有一些注音,我们来试着读一下,多读几遍,把文中的第三声都读完整,把朗读的节奏放缓一些,试着读出古味,这是第一个朗读的小技巧。

第二个再来解答一下读文言文的时候是否需要分节符的这个问题,需要划分好停顿点再朗读吗?我个人觉得不需要,因为语感很经常是凭个人的感受。朗读有多种停顿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对怎么读,怎么听他都有自己心里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代读、领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停顿。

针对划停顿这里我有一个专门的提示

如果是三年级第一次上文言,例如:《司马光》,那么那节课是需要划停顿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小朋友进入小学时,第一次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学习文言文,所以我们可以用《司马光》这一课来教小朋友文言的朗读节奏

至于说现在好多书本甚至是资料中都有划节奏,那只是一种基础的朗读参考

那还有的同学疑问:考试会考划停顿吗?注意,考试的时候如果让你划节奏,或者说划了不同的节奏让你来进行选择,你可以先进行轻声试读,然后再选择与文言文或者句子的意思最为匹配的那一个选项。实际上划节奏也是考你的语感。

文言文怎么读懂呢?

请注意,读懂一定是跟着课文的注释来读。课文中会注释的那一定是有歧义,就是很容易就是理解错的,或者是有一定的陌生感、生疏感的字词。我们来看看课后的注释:

第一个,它告诉你选自《山海经》,这个信息我们知道了。

第二个,他说了炎帝之少女。炎帝是谁?古时候的部落首领。

第三个,我们又知道了少女,注意这里少女是很重要的,什么意思?小女儿?那么这里不妨问一个问题:既然炎帝有少女,那说明炎帝还有什么?既然炎帝有少女,那说明炎帝还有其他的子女,除了少女还有长女,长子,炎帝的儿女是有排序的,少女就是他的最小的女儿

第四个,溺而不返,“溺”溺水,现在的“溺”也是这种用法。

第五个,故为精卫,这个“故”为考点,因为这个“少女”和“故”它都和现在的用法不相同。因此这个“故”解释为因此,和“少女”的解释都需要背诵记忆

第六个,堙于东海的“堙”,是填塞的意思。

这样一来,要读懂这篇文言文,我们就对照着注释来试着翻译一下:

古时候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是炎帝,他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去东海游玩(这里我们根据上下文理解,推测到她可能是去游玩),没想到溺水而死,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后就变成了一种鸟,这种鸟就叫精卫(注释中有写:形状有点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化为一种鸟)那么精卫鸟做什么呢?它常常去西山衔木石,然后投放到东海里去填塞。

二、作为故事的《精卫填海》

接下来看看第二层次:作为故事的《精卫填海》我们怎么去跟孩子讲精卫填海呢?

首先我们可以问:这个故事好看吗?

这个故事是好看的,好看的点有两个

1、这个女娃死后居然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一种鸟。

2、死后变成鸟之后去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叫填海。注意,填海这件事情是在报仇,因为是东海把他淹死的,所以他非得去西山衔木石填海。

为什么好看呢?(好看的事)

因为故事很离奇,跟我们平常想的不一样。我们总觉得神是不会死的,没想在这篇神话里的神居然死了,而且是游泳游死了,死了以后,还化成鸟去报仇。

那么,精卫填海作为一个故事,请问到底是写人还是写事?这里我们发现是有点分不清的。而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好看的事,接下来我们说说好看的人。

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好看的人)

我们发现发现精卫/女娃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坚韧有恒心的填补东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作为神话的《精卫填海》

这个单元作为神话单元,一定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问题:神话单元到底“神”在哪里?,这是这种文体教学的一个特征。

请大家关注这个故事的来源《山海经》,《山海经》是描写上古先民的生活,记录的是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神”在哪里

1、神人

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个神话中有两个人物,先是炎帝(父亲)然后才到女娃(少女)。炎帝是上古的农工之神,是指导大家开荒种地的,在古代的农业社会,相当于是先民的衣食父母,先民要依赖着炎帝生存发展。而少女是炎帝最小的一个女儿,父亲最疼爱“我”,而“我”也最爱父亲。

2、神事

炎帝这个农工之神作为部落首领,带领人民开荒种地,那么他的部落有可能会遭遇什么事情呢?

我们来想一想,炎帝带领着大家开拓土地,在开拓土地中,大自然的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但是对于开拓土地的人民来说最大的灾难就是没有土地可以去开垦,于是这个时候,最为炎帝最小的女儿,要为父亲分忧,我们猜想没有土地之后她肯定会去寻找土地,找来找去就到了陆地的尽头,东海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字“游”,注意这里的“游” 不是去东海游泳,而是去考察,去游历,看看那里有没有土地,在考察的过程中不幸“溺而不返”。

所以当我们读这个神话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女娃当作一个不懂安全,在海边戏水,不幸因为水性不好而死亡的神话人物。这个上古神话反映的就是上古先民的生活,炎帝是负责垦荒的,没有土地了之后最爱的小女儿为父亲分忧,四处考察,来到东海边,不幸溺而不返。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这是比较经典的一幕,因为它是神,是不死的,所以它化为了另外一种身躯存在,这就是神,它可以进入不死的轮回。从人形还原成了神形。这时候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只精卫鸟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里我们可以提问:请问此时的堙于东海,真的是去报仇吗?

其实不是的,它一直在做的是一件事:填海造地。它是不忘初心的,那么它的初心在哪?从“常衔”二字我们知道,女娃变成精卫鸟之后还常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东海。这个“常”有多经常呢?这个“常”是它一直这样做。之前发现东海的时候就一直去填,只不过之前是人的形状在填,现在是神的形状在填,总是在填

这就是神,恒长一生,不忘初心,精神永存。

至于为什么要去西山衔木石再堙于东海,跨越这么远的距离呢?

因为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三阶往下走,大海在地势最低处。《山海经》的神话中记载了上古我国的地形地貌:西高东低,西边是山,东边是海。

《山海经》解读到这,我们发现我们正遵循着祖先的足迹,在模仿祖先生活。我们的祖先是那样的勤劳,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向自然求生存。今天我们依然热爱大自然,依然和自然和平共处,依然向着大自然去求生存,因为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母亲,祖先是这样做,我们依然也要这样做。

那么最后再问一个大格局的问题:解读完这个神话的故事,我们到底要学什么呢?

我们现在给孩子太多的道德教化,小朋友比较反感我们。在这一课中,我个人觉得我们学到的是返璞归真,我们要向祖先学习的是生存之道

祖先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呢?

1、勤勉

2、有开创精神

3、一直在努力

4、不管怎么样,不忘初心。你看炎帝的本职就是垦荒,炎帝的家族就以垦荒开拓为自己的本职。所以炎帝以及少女,不忘本职,不忘初心,因为那是人和神共同的生存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精卫”形象的多重认识
《精卫填海》这样教
听课手记|陈春蕾:精卫填海
山海经正版文言文
炎帝的儿女 神话故事中炎帝的子孙后代
最具有中国精神的十大神话传说,你都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