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画坛流派:后印象派之《文森特·梵高》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西方画坛流派:后印象派之《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
梵高 梵高母亲的肖像
作品名称:梵高母亲的肖像- portrait of van gogh's mother
作品尺寸:40.5cm× 32.5cm作品年代: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现存帕萨迪纳的诺顿西蒙博物馆。
画作《梵高母亲的肖像》是画家梵高创作于1888年10月的一幅肖像油画。
通过这幅油画,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梵高的内心那样孤独寂寞,忧郁哀愁。
但是他对母亲却是一种他是真诚的爱,向往爱的世界。
通过母亲的慈祥,表现出画家内心深处的希望。
吃马铃薯的人
《吃马铃薯的人》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1885年4月创作的油画。
为画布油画,油画尺寸81.5x114.5cm。
该画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在这幅画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该画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时的作品,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最好的作品。
画作赏析
文森特·威廉·梵高《吃马铃薯的人》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文森特·威廉·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画面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文森特·梵高 1888 水彩 夜咖啡厅室外
夜晚的咖啡馆《室外》作者:梵高质地:画布,油彩
创作时间:1888年9月 尺寸:81*65.5公分
收藏地点:纽哈芬,耶鲁大学艺廊。
介绍:住在阿尔时的梵高,迷上了画灿烂的星夜。入夜后,他漫步在街头巷尾,支起画架,将蓝色的星空、黑黝黝的房舍阴影,从屋子里流泻出来的温暖灯光,以及闪闪发亮如宝石般的星星,一一入画。
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画中的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蓝色与黄色向来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
文森特·梵高 1888 水彩 夜咖啡厅室内
夜晚的咖啡馆《室内》作者: 梵高,质地:画布,油彩
创作时间:1888年尺寸:81x65.6公分
收藏地点:奥特卢,克罗勒-穆勒国家博物馆
介绍: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室内景》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
《夜晚的咖啡馆-室内景》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塞纳河滨》
文森特·梵高 1889 布面油画 向日葵
向日葵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8 布上油画纵100×横76厘米
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五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在我的黄颜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黄颜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颜色的壶中,壶放在一张黄颜色的桌上。画面的一角上,画家的签名:文森特。黄颜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颜色窗帘,一派生气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来,想象这一切必定是芳香扑鼻。
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教士',梵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这说明了为什么1888年画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沙》。
长鼓咖啡馆里的女子 荷兰 梵高
长鼓咖啡馆里的女子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油画
此画画于1887年夏天, 自这一年的春天起, 梵高便常去克利希街的"铃鼓"咖啡屋, 画中的妇女就是这间咖啡屋的女主人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 以前曾当过德加的模特儿, 传说跟梵高曾有过一段时期的深交。在这一幅画上可以看到梵高在店内的墙壁上, 装饰着他喜爱的日本版画, 并与贝尔纳、高更、劳特累克等利用此店举行画展。
对莫奈、毕沙罗为首的正统印象派画家来说, 他们自称为"反正统的画家"。这一幅画用细微的笔触所形成的律动交响与色彩并置的手法, 表现出他有一段时间曾学习过修拉、西涅克的点彩法。
早在阿尔创作这批作品之前,这个问题就在巴黎梵高所创作的肖像画中有了类似的反映。从主题、风格和构图上看,本画是一幅印象主义作品,它类似于马奈、德加和勒努瓦的作品。
画中的女子据说是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她曾给让-莱昂·热罗姆、科罗和马奈当过模特。19世纪80年代中期,她在巴黎克利希大街62号经营一家餐馆,1887年有几个月曾是梵高的情人。塞加托里答应展出梵高收藏的日本版画。这个展览为铃鼓咖啡馆的开张增辉不少,并且为咖啡馆装饰的异国情调添加了更多的内容。画的背景上有一幅日本版画,以表示塞加托里的时髦。不过在这幅作品中,右面墙上那幅很大的日本艺妓像仍然暗示了这位欧洲女子的社会身份和女性的性格。她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喝啤酒、吸香烟,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个抑郁的顾客,而不是咖啡馆的业主;那么,进一步从她艳丽的装束、她吸烟喝酒的习惯、她泡咖啡馆的现象上看,我们则足以判断她并不是中产阶级妇女,而且有可以在操皮肉生涯。这幅作品将人物的情绪和处境做了理想化的处理,同时又暗示了人物的性关系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情况,这就把塞加托里归入了现代艺妓或现代巴黎人之列。
据贝尔纳说,当塞加托里把梵高的作品以极低的价格出手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可是根据高更的说法,他们的关系出现危机是因为她那位忌妒的情人争风吃醋盯上了梵高。
作品以细致的笔触将人物的表情生动地表现出来,前景的笔触及鲜明用色,与背景形成对比。整幅画是梵高精心营造的结果,作法上与印象派的表现方法相左。
文森特·梵高  舞厅
作  者:文森特·梵高 - vincent van gogh
作品名称:舞厅- the dance hall   作品尺寸:65cm×81cm
作品年代:1888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巴黎奥赛美术馆。
梵高对艺术的追求是,希望以真实、简朴、强烈的色彩,让所有可以看见的人都可以了解他的作品所要呈现的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单纯易懂,及随着心情起伏不定的笔触。他不在乎是否正确的将事物描写下来,而是以更直接的方法来深入事物的内在部份,挖掘出其象征的精神与意义。
这幅画并没有特别表现出梵高自己的个人风格,只是为了向高更证明他对那比派的了解较其深刻。整幅图所表示的是种独自表现形式的综合主义,全体人物情景同蚁塚似的,克服了高更式画法的直感原理。
而且这种变形画中人物的画法是梵高自海牙时期(1882)以来便惯用的手法,这一群看不清脸孔的人面,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要由其画中象征来探索。
梵高收获景象赏析
梵高收获景象赏析
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
梵高为创作这幅油画,共画了四张习作,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荷兰 梵高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荷兰 梵高  1888   布上油画纵51×横45厘米   私人藏
这幅作于1888 年2 月的《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他的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印象。梵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家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此幅肖像作于他的“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此刻,画家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麦田群鸦 荷兰 梵高
《麦田群鸦》是梵高临死前的几幅作品之一,描绘的是法国瓦兹河上奥维尔镇周围乡下麦田的情景。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也许这幅画是作者在极力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压抑,就如画面上的麦田别乌鸦压住的感觉,金黄色的麦田表现出勃勃的生机,亦如作者内心生的欲望。看到这幅画给人以震撼的感受,它在表达着一种思想,也在宣泄着这种悲剧的情感。
文森特·梵高 1888布面油画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荷兰 梵高
油画 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藏
《阿尔勒吊桥》是梵高在晚年的时候(相对于他只有三十几岁的寿命而言)住在阿尔勒这个小镇上,画了这个吊桥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春天的一个傍晚,几个洗衣妇在河边洗衣服,身旁是绿色的,黄色的小草,镜子般的水被洗衣妇搅起一道道波纹,阿尔勒的吊桥在洗衣妇的旁边,在桥的砖上有不下三种色彩,桥是由铁索吊起来的,马车正从桥上走过,马的前蹄还在动,这就是“阿尔勒吊桥”的景色。
『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这座吊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现在已另外在别处建筑新桥。』
梵高画了很多以桥为主题的作品,他仔细观察蓝天和四周生机盎然的景物在河水中的倒影,千方百计地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画家从河对岸描绘了这幅景致。
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色彩实验,画家大量使用蓝、橙补色,整张画在三原色调的展现下,达到画面平衡和谐的效果。光影的感觉在画中不太明显,全然以颜色为主导。笔触纵横交错,细致入微,赋予作品浓郁的日本风格。
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 "今天我带回来一幅有吊桥的油画,有一辆二轮小马车从桥上走过,背景是蓝天——河也是蓝色的,河岸是桔黄色的,岸上长着绿草,有一群穿着衬衣与戴着五彩缤纷便帽的洗衣妇女。我还有另一幅画着一条乡下小桥与更多洗衣妇的风景画;也画了一幅火车站附近种着法国梧桐的林荫道。
提奥,我感到好像是在日本一样。我说得一点也不过火,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美丽的景色。……无论如何要来一趟,最好能住一阵子。惊讶吧,居然有这种颜色。"
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荷兰 梵高
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荷兰 梵高 油画 德国,华拉夫理查兹博物馆藏
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阿尔勒的朗格卢瓦桥,即曳起桥与打伞女士,梵高以它为主题画了四幅油画,另外还有一幅水彩画,这一时期梵高将了常规绘画技法和创造性进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镜框透视,用他在海牙时创建的精确线条和角度,以表现事物的独特视角。
此幅画画面呈现一片宁静,宽阔的天空和水面上几个稀疏的物体,在他的安排下成为色彩的实验;画上的主题只是让颜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罢了,颜色彷彿是这些物体的第二层表皮。从堤防上远眺,天空向四周延展,水的面积相对的渺小,曳起桥在正午的阳光下左右相对,桥上的人成了几个影子,以及用白色调表现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画家的画风的痕迹,梵高在这地方显然深受影响。
文森特·梵高  高更的椅子
作  者:文森特·梵高 - vincent van gogh
作品名称:高更的椅子- Gauguin's chair   作品尺寸:高: 90.3 厘米. 宽: 72.5 厘米.
作品年代:1888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现存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
油画中是高更的手扶椅。这是画家梵高与高更分手前绘制的高更空椅子:
素朴的造型,坐垫温暖的绿色和椅架偏紫的蓝色,
看得出两位画家临别时和平珍惜的心情。
两本厚书,点燃的烛台似乎传达了一种对友情庄严神圣的呵护之心。
文森特·梵高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
作  者:文森特·梵高 - vincent van gogh
作品名称:善良的撒玛利亚人- the good samaritan
作品尺寸:73cm× 60cm   作品年代:1890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是梵高依据德拉克洛瓦的原画,J·罗朗斯的石版画所做的临摹,画于1890年5月,梵高病体复原的初期。607信上说:“常常作画临摹,故不至忘记人物的形象。”又说,临摹相当于音乐中作曲之后的作品演奏。他所做的临摹,是以德拉克洛瓦和米勒的白与黑,或者依据他们两人的主题来作画,即兴的配以颜色,或是追忆他们的画,一边摸索,一边描画。”所谓追忆,是说产生在感情中的朦胧色,或共鸣似的色彩。”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构图,虽然是梵高根据德拉克洛瓦的原画所作,但画面上的漩涡以平行的短促笔触,表现意志的线条,来配合温雅的淡紫色,切实的表现了充满梵高本人情感的主题。
文森特·梵高 田野中的麦堆1885布面油画
午睡 荷兰 梵高 油画 奥塞美术馆藏
午睡 荷兰 梵高 油画 奥塞美术馆藏
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梵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样关注世人疾苦,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并借助作品来传达爱。梵高对米勒画作的临摹和再创作,人们能够体会到二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手法,也能看出两种绘画风格的鲜明对照。从两两对应的作品中,既可以领略梵高是如何将米勒的简练、朴素、凝重演绎成梵高的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狂野奔放。
星月夜
星月夜,也被译为《星夜》。1889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创作背景
1889年,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之后,梵高精神分裂症复发而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并用手帕包起后送与一名妓女。之后于5月8日自愿前往阿尔勒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治疗,在那驻留了108天。在入住精神病院期间,梵高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共计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在此阶段的绘画,梵高的画风开始趋向于表现主义,作品充满忧郁精神和悲剧性幻觉,其中作品《星夜》正是其中代表之一。[1]而作品《星夜》是在医生允许梵高白天可以外出的条件下所创作,而其作品的所描述的风景也正是精神病院所在地圣雷米。
作品简介
有种普遍的说法,由于这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所作,世人普遍认为这是梵高想象出来的美妙情景。有人却认为,这似乎更是感到安全和隐晦的产物,作为歉意和爱的表示,什么也没有了的梵高割下耳朵。由于疯狂的行为,这由心里发出的真实情感,就这样被送入精神病院。而这时期的梵高,事实上却创作了150多幅作品,精神病人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和心情吗?不能从精神病的认识中摆脱出来,只是不想说也不知道说什么罢了。艺术并不是越会画就越理解别人的心情,更不是认识的作品越多,越理解作者的心情。请不要亵渎悲伤的人。[3]红褐混合的火焰预示着要从情境内逃出的痛苦,与画布顶点的距离也是绝不能逃出的理由,云层和夜空形成漩涡,不断的吞进吐出,困惑、解脱、痛苦不停缠绕。平静的村庄上方占据了大篇幅的疯狂与悲伤。画布没有真正的如“流动的星夜”中说的那样流动,是悲伤在缠绕着作者,不是画布,画境永远是静止且立体的,每一笔都体现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时间不同,心境不一。星星、月亮和希望的光晕,不停挣扎着释放,可终究没有到达村庄里面。仿佛幸福没有照到悲伤里那样。
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 荷兰 梵高
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 荷兰 梵高 油画 梵高博物馆藏
『1888年6月,梵高来到离阿尔50公里的圣玛利,这是地中海边的渔村,他在此完成了几幅以渔船为画题的作品。他在499信中告诉提奥,地中海的色彩千变万化,有如鲸鲁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绿色、变成紫色,或变成青色……。然而,变化万千的海面虽然美丽而奇幻,却不如形状变化多端、红绿色对比强烈的渔船更能深深打动他的心。他把眼睛所捕获的色彩鲜丽的渔船,清晰地画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来暗示远方,让人感到这是采用了日本版画中扩大空间的手法。在细部的省略与夸张的变形中,则突出了空间上的深度。』
梵高在这幅画中,用轻亮的色彩,明快的笔触,表现自然界的景象;用浓重的色彩,细致的笔法,描绘人造的船只。
"这幅画画的是海滩上的渔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热的沙滩上,大海远远地消失在蓝色的朦胧中,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阳已经下山,人们只能凭借一些投影与沙滩上方热空气的颤动,而感到天气的晴朗。"
织布工的左侧和纺车 荷兰 梵高
织布工的左侧和纺车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油画
这幅画的构图是突出织布机的复杂与完整,而不是人物或背景,粗糙的地面只起衬托织机的作用,而这些织机又总是在侧视或前视的角度上,也翼是说是画的主角。倾斜的砖地面呈现出砖块砌出的图案,这就使画的前景有了生气,但是占主要地位的织机遮住了屋角,织机和那架传统的纺车(这是未画出的女工匠的工具)占据了整个画面。
自画像 荷兰 梵高
自画像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油画
这是最后一幅,也是最大的一幅,画于1888年他就要离开巴黎的时候,而且在画布的背面醒目地签上了名字,这幅自画像简直就是那位正在作画的画家的宣言。画家站在画架前是画家自画像的传统格式,同时梵高这幅自画像的构图与卢浮宫中伦勃朗的"画家在画架前的自画像"及塞尚作于1885~1886年的"手拿调色板的自画像"非常相似,在塞尚的那幅自画像上,画家手拿调色板冷漠地站在那里。梵高很可能在唐居伊老爹的美术用品商店里见过塞尚这幅自画像,而且两者的相似也使人也许在梵高动身前往南方之前,他在那个店中面对普罗旺斯的塞尚的"自画像",与之进行过绘画技巧上的探讨。
这幅自画像虽然也采用了传统结构,却带有职业宣言似的色彩,因为它既突出了作者的阶级身份又突出了作品的画家身份。在这幅作品里,梵高将自己描绘为身穿无领短上衣的工人式的画匠,手拿画具站在画架前面。然而他的装束却令人不知到底是何种身份的打扮。那上衣看上去像是被称为画家工作装的那种外衣,可是实际上画家的工作装通常又不是这种式样。画家的工作装要更宽松、更潇洒些,无领的领口处用饰有花边的带子将领口扎住。而梵高这件上衣的肩缝和领口处的纽扣却暗示这是一种更厚实的衣服,或许是工作穿的种上衣。梵高后来偏把它说成是农民的短外套。然而这件衣服本身式样的模糊即暗示着它是多重身份的象征——画家、手工艺人、工人、农民,恐怕梵高是想把所有这些身份都包含在其中吧。无论在作画时实际上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19世纪的画家们在自画像里是很少身穿工匠服的。他们的自画像常常更正规,许多画家画室里的形象都是穿衬衫或短外套的中产阶级,就像在弗尔南·科尔蒙的画室里那群画家一样;塞尚那幅自画像中画家本人就穿着坎肩和短外套。梵高在他这幅自画像中的无产阶级打扮也并非毫无依据。吕西安·毕沙罗和保罗·西尼亚克得在大街上遇见他时,他就穿着粘满颜料的衣服,像个整天跟颜料打交道的画匠。
不过,这幅作品仍然算不上写真的作品。画面上除了画架并无其他背景,为这幅作品而穿的那件蓝外套上也没粘上什么。可见这件衣服是作者有意选择的,上面金色的斑点闪闪发光,似乎在赞美这件象征着职业的服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高|一生最出名的34幅作品中背后的故事
梵高的“神坛”是怎么筑起来的?
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解读梵高
荷兰梵高美术馆一览梵高艺术精品
荷兰瑰宝:梵高美术馆
不幸而执着的疯子画家——梵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