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画-名人佳作 刘海粟之《国外风景篇》
油画-名人佳作 刘海粟之《国外风景篇》
刘海粟
1935 威尼斯
刘海粟1931 巴黎圣心院
刘海粟 1931 雪霁(卢森堡)
《巴黎圣心院》、《雪霁(卢森堡)》创作于1931年,两件作品均收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刘海粟油画选集》。
《巴黎圣心院》是一幅具有强烈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交叠错杂的长线条和外光环境下红绿色调,令整幅画面始终处在一种流淌的动态中,涌动着梵高式的蓬勃、饱满的激情。无论是对街道两旁的建筑、树木,还是在街心行走的人物,画家都通过简略概要的笔触“惟存对象主要之点,余则一概舍弃”,看似粗笔乱麻,实得其神。这不是巴黎圣心院,而是融合了个人情感的印象画面,因为在刘海粟看来,“物象之美不仅在物象本身,而在作者美的观照时发生”,因此艺术家主观性的参与成为了艺术价值的重要成因,这也是印象派、后印象派革命带给西方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论及后期印象派时,刘海粟说:“后期印象派之画,为表现而非再现也。为综合而非分析者也”,而这恰恰与中国传统文人画重写意的艺术主张有着共通之处。
与《巴黎圣心院》相比,《雪霁(卢森堡)》的基调是沉静忧郁的。虽然是雪霁,但是画面上并未出现多少亮色,青黑的枝干,交结的枝丫,层叠错杂地占据了画面上部三分之二的空间,让人感触到北欧寒冬的清冷和肃杀。不过,就像唐诗绝句在第三句往往有所转折一样,画面底部地面上的褐色和零星灰白色稍稍缓和了这种气氛,这种意味由下而上,侵入画面的上部,柔笔勾勒的白色细枝在青黑的主色调中加入了一丝飘逸,如风过隙,使整片山林在静穆中俨然有了一种微妙的动态。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件作品创作于同一年的《卢森堡之雪》在1931年曾参展由法兰西学院委员会在巴黎主办的刘海粟旅欧作品展,并被法国政府购藏于亦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法国学者赖鲁阿在旅欧展览会序文中写道:“看他在卢森堡朔风冻云中所写来的雪景,枯枝盘错,在力的韵律中表白它的无声的诗意”,并称赞刘海粟为“中国文艺复兴的大师”。当时年仅35岁的刘海粟觉得愧不敢当,但当我们今天站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角度看,刘海粟受之无愧!
如果说,20世纪20-40年代是中西方艺术第一次真正深度的交流的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正在经历着与西方艺术界交流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中国艺术界在梳理自身发展谱系的时候,自然会越来越重视第一代留欧画家们的从艺历程和创作经验,而这一切都生动而凝练地呈现在他们的早期作品当中。 另一方面,从收藏的角度看,不单是作品的艺术史价值起作用,早期留欧一代很可能与当代中国的精英阶层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通性,这可能是艺术市场繁荣的更为现实的基础。与艺术界的繁荣相同时,近三十年来整个中国与德法等欧洲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中国人,尤其是那些社会精英们,他们可能是商人,学者或者官僚,虽然不拿画笔,但是他们与那些二三十年代的画家们一样有机会用自己的目光去触碰那些遥远而浪漫的国度:对他们而言,苏联似的激情澎湃已成过去,美国似的波普文化又过于轻飘,大概只有这些早期留欧同胞的精神体验才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如今,刘海粟的这两件早年旅欧时期的力作时隔近80年之后重新现身艺术市场,对收藏界之吸引力自是不言而喻。
1933 棕
1940 万隆火山
巴黎歌剧院 1931
巴黎秋色 布面 油画
巴黎圣母院河畔 1930
巴黎圣母院夕照 布面油画 113×88cm 1930年
凯旋门之夕阳 1934
翡冷翠 1930
林间红房 布面油画 65.5×54cm 1930年
林间信步 布面油画 65×54cm 1930年
林中霞光 布面油画 72.8×60cm 1932年
刘海粟 1924年作 庄园
庐林大桥 1956
蒙马特寺 1930
菩提菩达佛塔 1940
前寺瞰视 布面油画 60×73.5cm 1931年
山居 布面油画 46×55cm 1931年
圣扬乔而夫飞瀑 布面?油画 1934
万隆瀑布 1940
威士敏斯特落日 1935
刘海粟 乡村小景(油画) 布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海粟《巴黎圣心院》
凡子 身体的性情与自觉【焦点_041期】
刘益谦、王薇夫妇藏品说明
《一条自己的船》布面油画50CmX40Cm2019年2月13日作 ​​​于巴黎
凡高油画全集(下)
凡高系列(43):凡高画的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