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视域:怎样进行深度小组建设?

新视域:怎样进行深度小组建设?

开展高效课堂实验、践行日本佐藤学合作学习共同体理念,尝试合作学习新样态学校首当其中的是小组建设,小组建设程度决定团队责任、担当意识形成,决定真正合作学习关系建立,为此课改初期的表层、简单、肤浅的分小组、搞小组组徽组训文化展示的低级小组建设要迭代升级为深度的小组建设!

深度小组建设主要体现在:系统改革观,有所侧重的建设观,务实的培训观,链条式的文化观,高价值的组织观,多元的分组观,创新的评价观。

一、重构课堂改革的环境协同系统,实施班改与组改一体化改革。

1、构建班级自治管理的细胞——组建、调整小组,进行小组文化重点建设

1)班级采取双向选择组建小组

首先是班主任1:1.5推荐组长候选人,组长竞聘演讲,学生投票产生组长,其次是将学生依据综合表现、学习风格、思维类型、学习成绩分类,最后釆取组长有权分类选择组员,组员也有权选择组长的双向选择制来组建小组。

2)改造'传统'的学习小组

改造着力点有两个:一是改造其结构。如六人学习小组分为四级亚组织。同质的2人对子小组;异质的师徒结对小组;同侧三人的学习共同体;全组六人的大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二是增加其功能。将仅学习小组拓展延伸到纪律、卫生、活动等全方位小组。

2、架构班级自治管理的器官——从班委制走向部委制。

1)小组长提议推选小组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礼仪委员组成小组自治管理行政机构。

2)从小组长中推举产生班长,从各小组委员中产生各部部长。

这样班级事务管理从少数几个人——班干部管理,变成系统管理,比如学习部有学习部长及各小组学习委员组成团队管理。

从从班委制走向部委制好处:一是部长遇到问题,可以找到各小组相对应委员快速处理;二是实现了我管人人、人人管我的互相管理与被管理机制。

二、从初期的重在组徽组训创意展示转型到重点放在组规修订、小组远景目标制定、行动目标制定及为达标采取具体措施上来。

组规制定要全面、详细、可操作;要民主产生,对处罚措施要有选择性。比如组规不要写成'要认真完成作业'这种倡议文字,要写若未按时完成当天作业怎么处理强制执行规定。

远景目标指的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小组,即努力方向;行动目标指的是本周本月小组考评名次。

还要制定为达目标要采取具体措施手段等。

三、把小组建设上升到进行“组织微课程”高度来创意。把学会倾听、表达、合作学习流程、意义等学会合作及体悟合作价值作为重点,思维工具、学习工具使用也纳入培训范畴。

分小组不等于建小组,没有积极互赖,没有互学关系,没有协同责任,没有自主思考,没有积极聆听,就没有合作学习的真实发生。

合作学习先从学习合作开始。重点关注积极互赖、协同责任建立;倾听、表达的规则,润泽环境场的营造;合作学习流程的体验、角色职责强化训练等。

同时,要把团体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平行思维等提升团队学习效率工具熟练使用亦纳入培训强化范畴。

四、从小到大依次构建个人一一对子一一小组的三级文化链。

先从自我要求、自我目标设立、对小组贡献等进行个人文化建设。

再从对子协同学习、对子约誓等视角构建对子文化。

最后从理念、制度、行为、环境视角打造落地小组文化。

五、借助体验活动,达到小组从组员合坐→合作→组织(团队)→心灵、精神共同体。

合坐是仅仅人分配坐到了一块;合作是成员之间有了角色分工及学习上真正协同、协作;团队是组织民主产生了组名、组徽、组训、组规,组规发挥了真正约束力;心灵、精神共同体指的是有认可并愿为之践行奋斗的团队精神、价值观、愿景目标。

双向选择建设合坐小组,借助分工、岗位职责实现合作小组,建设组名、组规、组训、组微等成为一个团队;思考践行团队愿景目标、长远期行为目标及措施提升到精神共同体即精神小组。

六、以学段、学情、课型、目的的多元创意分组。

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课外体验性、探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与校内传承知识为主的学科合作学习,分组形式应有所不同;在学科教学中年级不同、学课不同、课型不同、学情不同,分组的形式也应不同。另外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形式也可拓展到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拼养教育”。

小学一年级以同桌为小组,二年级以前后桌四人组成小组,其余班额常态的以6人组为宜,大班额可以8人或10人一组,但一大组可分为45人的两个小小组。

常态下釆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同质分组;两极分化毕业班、做作业适合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同质分组;习题课、复习课适合大容量的切块二次分组,试卷讲评课适合自主选择超市性质的流动分组。

重点体验打造如下小组:

1、学习素质分组。分组方法——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素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创新技能、学习快乐度四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如学生的思维一般分为分析型、总体把握型和均衡型。习惯左脑思维的学生属于分析型,习惯右脑思维的学生属于总体把握型,没有明显特征的属于均衡思维方式,有的思维维敏捷但思维全面性深刻性不够,有的思维有宽度有深度但思维缓慢;而人的认知倾向性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动觉倾向型和均衡型四种;创新技能依据擅长又可分为善于联系、发问、观察、实验等类型;学习快乐度也因各自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环境、过程、结果感到满足的程度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可以把相同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创新技能、学习快乐度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团队当中,做到“组际同质”;一个学习团队中会有几种不同思维、认知倾向、创新技能、学习快乐度类型的学生,可以“组内异质”,并且利于合理分工、协同创新。如一名学生属于总体把握思维类型,能全盘考虑整体工作,可以安排担任组长,让他协调组内成员的学习交流活动。学习素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际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这种形式能促进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建立。

2、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同质分组。考虑到一些学校、班级、学科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实,在复习课、做作业或毕业班升学复习阶段,也可采用优对优、中对中、潜能生对潜能生形式分组,但前提是首先要向学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同时教师要设计好分层的导学案,做到设计形式分层、内容分层、练习分层、达标检测分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学科分层,某个学生语文课可能在优组,数学课可能在中等组,外语课可能在潜力组;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小组;一定要允许学生中途调换小组。学习时可借鉴复式教学模式,错开展示时间;同时在编排组座位时要吸收“异质分组时组内就近询问”的优势,便于潜力组、中等组就近解决疑难问题。在导学案设计形式上,优秀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方法、自己找答案;中等生组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自己找答案;潜力组教师设计好问题,同时也给予方法的指导,只让学生找出答案来。在导学案内容设计上,也要遵循课标的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要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要“偏心”,要把更多的爱给予潜力组的孩子们。特点:组间异质,组内同质。适合课型:复习课、习题课、培优补差。

3、魔方小组。考虑到一是小组人数过多,小组合作效率越低;二是有些讨论没必要“兴师动众”高“大兵团作战’。实施高效课堂时也可以组成魔方小组。顾名思义魔方小组就是小组人数可以依据需要自由变动,呈动态形式——即可以2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等。以学生自己为圆点,根据需求以自己的前后左右甚至跑动临时组成能解决问题的研究小组。魔方分组的出发点是在学生有需求合作意愿时自发组成小组,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跑动到另一小组、可以两个小组合并成一个大组。教师一定要明白,分组讨论是形式,解决问题是根本,因此允许学习风格特殊学生自己独立学习。

4、滚雪球小组学生开展探究性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组在不同的时段,面对相同的材料,往往会有不同的探究成果,而这些取得的探究成果有可能正是全部成果中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这时候,如果教师将反映某一问题两个属性的组组合到一起,他们就会从对方的探究成果中得到启示,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推动探究活动的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开始时,班级有十来个学习小组,往往到后来也许组合成两三个学习大组,学习中的这种组合是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引导分组称为滚雪球建组。

5、切块性质的协作分组操作步骤(1)编组: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阅读分到的有关章节或单元;(2)自学:给每个小组成员发放一份“专家作业单”,就不同问题再次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专家作业单”包括某一单元最为重要的4个论题,以及与专家论题有关的材料;(3)专家组研讨:不同小组阅读同一内容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的问题,教师可把提前准备好的每一论题的讨论提纲发给每个专家组使用;(4)小组汇报:完成专家组讨论后,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小组,轮流把自己所学内容和讨论论题教给小组同伴;(5)测验:每个小组成员参加包括所有学习内容的测验,并将测验分数转化成小组得分。

6、超市性质的自主选择的流动分组按照传统小组划分原则异质分组;各小组成员依照导学案全面自学,教师划分该小组重点研究的问题;每个小组确定12人作为该问题的解说员轮流为全班不会学生讲解;没有轮到自己解说时自己可到其它小组学习自己不会的问题;其余学生哪个问题不会就选择到该问题小组学习。小组是动态的,讲解员讲解也是动态的,很像超市自选购物。也就是说把原来的轮流班级大分享(展示),变成了每个问题同步分享(展示)。即原来一次分享(展示)一个问题,现在变成同一时间内分享(展示)所有问题。

六、小组文化载体、小组评价、考核体现阶段性并有创意。

小组循环日记、小组问题征解榜及及小组、个人评价体系及反思维度建构与解读。

评价目的首要定位是从传统的甄别、鉴定、评判功能转向诊断、促进、发展的新功能;其次通过评价要评出一种精神,评出一种导向;另外评价不仅仅在于解决课堂的问题,而更在于重新构建班级的一种民主、向上、求真的新文化。

课堂评价期要放大评价。要把评价作为指挥棒,要什么、评什么,缺什么、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要特别重视评价,要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评价要构成链条,起到累计效应;中期要变化评价。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是万能的,师生对评价总是“喜新厌旧”,变化的目的旨在改变师生对初期评价的好奇、重视、分分计较到现在无所谓、厌倦、麻木的心态,破解师生课改进行一段时间后的疲惫问题;后期要淡化评价。让文化在制度评价不到的地方起作用,课改推进实现主要从靠外部评价驱动转向以精神、信仰的内驱动方向发展。

小组成绩考核体现奖励的积极互赖。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以他人的成功为依据,一个人不能离开其他组员的帮助或协作而自己取得成功;个人所获得的名次、表扬等不再是个人成功象征,而是基于小组的出色表现。

小组总分是小组成员的提高分之和。小组个人提高分是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得分数与本人的基线分(以往的积分点,如上学期期末本学科考试的成绩,或近3次以来本学科的测验平均分)做比较。小组成员为小组贡献分计算方法:若考班级前五名(不论他以往的积分点情况),该生为本小组赢得30分;本次测验成绩若高于以往积分点10分以上,该生为小组赢得30分;成绩有进步,但在超过以往积分点在10分以内,该生为本小组赢得20分;有下滑,但退步幅度较之以往的积分点在10分以内,该生为小组赢得10分;退步明显,退步幅度较之以往的积分点在10分以上,该生为小组积分为0.县举例说明:本次考试成绩,陆丹:82分,基准分94分,下降12分,因高于10分,为小组赢得分数为0分;李明:82分,基准分85分,退步3分,低于10分,仍然为小组赢得10分;程红:92分,基准分88分,进步4分,因在10分之内为小组赢得分数为20分;张华:89分,基准分78分,提高11分,因高于10分,为小组赢得的分数为30分;王伟:97分,班级最高分,尽管他的基准分为95分,为小组赢得的分数为30分。

总之,小组建设是一个持续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螺旋递升式建设;小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侧面、全方位深度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组合作学习的四次“升级”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从“形”至“神”: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突围之路
凌宗伟:研究表明,班级之间的能力分组在很大程度上与成绩无关
学习小组建设
“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